下列关于表内资产风险权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外部评价机构评级结果来确定对境外主权债券的风险权重 B.对省及省以下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给予100%的风险权重 C.对中央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风险权重为20% D.对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包括对企业、个人贷款和自用房地产等资产都给予100%的风险权重 E.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务工具,风险权重为50%

题目

下列关于表内资产风险权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外部评价机构评级结果来确定对境外主权债券的风险权重 B.对省及省以下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给予100%的风险权重 C.对中央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风险权重为20% D.对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包括对企业、个人贷款和自用房地产等资产都给予100%的风险权重 E.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务工具,风险权重为50%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E
对中央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风险权重为50%;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务工具,风险权重为100%。
更多“下列关于表内资产风险权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外部评价机构评级结果来确定对境外主权债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信用评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外部评级由专业评级机构提供,评级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
    B.内部评级是商业银行根据内部数据和标准,对客户风险进行的评价
    C.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一般仅适用于对大中型企业客户风险评价
    D.在国内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的企业,一般都要求提供外部评级

    答案:C
    解析:
    C项,商业银行外部评级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

  • 第2题:

    关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场外衍生工具交易,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为场外衍生工具交易的违约风险暴露乘以权重法下交易对手的风险权重
    B.对于场外衍生工具交易,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的,将场外衍生工具交易风险暴露代入内部评级法计量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
    C.对于证券融资交易,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的,对银行账簿,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证券融资交易风险缓释后风险暴露乘以权重法规定的交易对手风险权重;对交易账簿,按照权重法的规定计量风险加权资产
    D.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的,按照一般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计量规则计算

    答案:C
    解析:
    对于证券融资交易,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的,对银行账簿,按照权重法的规定计量风险加权资产,对交易账簿,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证券融资交易风险缓释后风险暴露乘以权重法规定的交易对手风险权重。C选项中把对于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的做法说反了。

  • 第3题:

    关于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权重法下,针对不同类别的表外资产分别规定了不同的信用转换系数
    B.有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计算方法
    C.权重法适用于未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
    D.采用内部评级法时,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银行账户表内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与表外项目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之和
    E.内部评级法分为初级内部评级法、中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

    答案:A,B,C
    解析:
    D项,采取权重法,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银行账户表内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与表外项目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之和;E项,内部评级法分为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

  • 第4题:

    下列关于信用评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外部评级由专业评级机构提供,评级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
    B.内部评级是商业银行根据内部数据和标准,对客户风险进行的评价
    C.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一般仅适用于对大中型企业客户风险评价
    D.在国内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的企业,一般都要求提供外部评级

    答案:C
    解析:
    C项,商业银行外部评级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

  • 第5题:

    商业银行可采用映射外部数据的技术估计平均违约概率。关于该项技术,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银行可将内部评级映射到外部信用评级机构或类似机构的评级,将外部评级的违约概率作为内部评级的违约概率
    B.评级映射应建立在内部评级标准与外部机构评级标准可比的基础上
    C.评级映射时,对同样的债务人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可相互比较
    D.银行应避免映射方法或基础数据存在偏差和不一致的情况,所使用的外部评级量化风险数据应针对债务人的违约风险,并反映债项的特征

    答案:D
    解析:
    D项,银行应避免映射方法或基础数据存在偏差和不一致的情况,所使用的外部评级量化风险数据应针对债务人的违约风险,而不反映债项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