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是A:含牙囊肿 B:根尖周囊肿 C:动脉瘤样骨囊肿 D:角化囊肿 E:始基囊肿

题目
不属于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是

A:含牙囊肿
B:根尖周囊肿
C:动脉瘤样骨囊肿
D:角化囊肿
E:始基囊肿

相似考题
更多“不属于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牙源性颌骨囊肿 角化囊肿诊断要点


    答案:
    解析:
    1.角化囊肿患者大部分年龄在10~29岁之间。角化囊肿男性多于女性。
    2.下颌较上颌多见,下颌第三磨牙区和下颌升支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3.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囊肿较大可引起颌骨膨大,若发展更大时,扪诊可有乒乓球样的感觉。
    4.囊肿继发感染后可出现疼痛、肿胀、有脓或液体流出,偶有下唇或牙感觉异常。
    5.角化囊肿穿刺可抽出黄、白色角蛋白样(皮脂样)物质。
    6.角化囊肿有显著的复发性和癌变能力。
    7.X线表现在X线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白色透光区,病变较大,边界较清晰。病变多为单房,边缘光滑。也可为多房似成釉细胞瘤。下齿槽神经管可移位,也可包裹着未萌出牙。

  • 第2题:

    简述牙源性颌骨囊肿根尖囊肿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1.根尖囊肿是最常见的颌骨囊性病变,发生率也最高。
    2.以20~29岁为最多。
    3.根尖囊肿上前牙区特别多,常常在口腔内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
    4.早期没有症状,囊肿缓慢肿大,随着囊肿增大,扪诊时有乒乓球样感。囊肿完全破坏骨质时出现波动感。5.合并急性感染时出现疼痛。
    6.囊肿穿刺可抽出草黄色或淡黄色囊液。
    7.X线表现X线片上呈圆形或卵圆形透光影像,周围有一狭窄的白色条状边缘。囊肿与深度龋齿或残根牙相伴。

  • 第3题:

    不属于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是()

    A.含牙囊肿
    B.根尖周囊肿
    C.动脉瘤样骨囊肿
    D.角化囊肿
    E.始基囊肿

    答案:C
    解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又称良性骨动脉瘤,病因不清,60%~75%发生于股骨上端、椎体和附件,主要表现为局部肿痛,靠近关节时出现运动障碍。并不属于牙源性颌骨囊肿。

  • 第4题:

    简述牙源性颌骨囊肿。


    正确答案: 1.概述
    (1)根尖周囊肿由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的上皮残余增生。可见深龋、残根或死髓牙,多发生于上、下颌切牙及下颌磨牙。囊肿生长很慢,多无自觉症状,由于患牙牙髓已坏死,牙体变色、呈深灰色、牙体无光泽。囊肿大小可由豌豆大到鸡蛋大,小囊肿不易发现、增大时才被发现。根尖部的龈黏膜呈半球形隆起,手压时像有乒乓球感,有弹性。囊肿压迫邻近牙时,有松动或移动。X线片表现为病变牙根尖部囊性阴影。
    (2)始基囊肿发生在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星网层发生变性和液化,渗出的液体潴留而形成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升支部,多为单房,可伴有先天性缺牙。
    (3)含牙囊肿牙釉质完全形成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有液体渗出和蓄积形成囊肿。X线片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阴影,可见一完整的牙齿,牙冠朝向囊肿,囊壁连于牙冠与牙根分界处。除多生牙来源者外,口内有缺牙。
    (4)角化囊肿好发于下颌磨牙区及升支部,X线片示多形性改变,可含牙或不含牙,单房或多房,多向颊侧膨胀,有1/3的病例主要向舌侧膨胀,常沿下颌骨长轴生长为其特点。囊壁中可有子囊突入周围结缔组织。
    2.诊断要点
    (1)一般都是无症状的、生长缓慢的圆形或卵圆形颌骨肿物。
    (2)早期为骨性硬度,肿物缓慢生长,骨质表面吸收变薄,如牛皮纸样,触诊呈乒乓球感,最后表面骨质吸收,囊肿隆起于软组织下,则触及波动感。肿物可引起相应部畸形和功能障碍。
    (3)囊肿如继发感染,则局部出现炎症表现及全身症状。如拔牙或切开引流可形成不愈合的瘘管。
    (4)囊肿内可抽出草黄色清亮液体,如角化囊肿内可有皮质角化物。
    (5)X线表现为单房或多房的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阴影,周围有白色的骨质反应线。
    3.鉴别诊断
    成釉细胞瘤:多发生于青壮年,以下颌骨体及下颌骨角部为常见。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逐渐发展可使颌骨膨大,造成畸形,左右面部不对称。如肿瘤侵犯牙槽突时,可使牙松动、引位或脱落;肿瘤继续增大时,使颌骨外板变薄,或甚至吸收,这时肿瘤可以侵入软组织内。由于肿瘤的侵犯,可以影响下颌骨的运度,甚至可能发生吞咽、咀嚼和呼吸障碍。肿瘤表面常见有被对牙造成的压迹,如果咀嚼时发生溃疡,可能造成继发性感染而化脓、溃烂、疼痛。当肿瘤压迫下牙槽神经时,患侧下唇及颊部可能感觉麻木不适。如肿瘤发展很大,骨质破坏较多,还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X线表现:早期呈蜂房状,以后形成多房性囊肿样阴影,单房比较少,囊壁边缘常不整齐、呈半月形切迹,在囊内的牙根尖可有不同吸收现象。囊形成分较多时,穿刺检查抽出褐色液体,与颌骨囊肿液多为淡黄色相区别。大多需根据病理检查鉴别。
    4.治疗
    外科手术摘除。
    (1)囊肿如伴感染,首先抗炎治疗。
    (2)外科手术摘除上颌骨囊肿及下颌骨前部囊肿可选择口内切口(弧形切口或梯形切口);下颌骨角部、升支部的囊肿,应从口外做切口。
    (3)单纯上颌骨囊肿刮治术后,如囊腔较大,可填塞碘仿纱条自鼻前庭引流;如与上颌窦相通,则将囊壁与上颌窦黏膜一并刮除,纱条自下鼻道引流。
    (4)颌骨囊肿死腔的处理处理方法有碟形手术、血块充填法、囊腔植骨法、生物材料植入、袋形缝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