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某学生背诵复习资料时,在刚达到背诵的基础上,为了防止遗忘,又继续追加背诵了几遍,这种学习属于(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学生花20分钟学习一首短诗刚好成诵。为了防止遗忘,他又继续学习了10分钟,这种学习属于

    A.适度学习
    B.过度学习
    C.掌握学习
    D.意义学习

    答案:B
    解析:
    过度学习指的是一个人要掌握、记牢所学的知识,一定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复述,才能巩固、加强所学内容,对于必须牢记的基础知识,可以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一般来说,150%的过度学习时间效果最佳,超过了150%,就会出现“报酬递减”效应,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题干中某学生花20分钟学习一首短诗刚好成诵。为了防止遗忘,他又继续学习了10分钟,这种学习属于过度学习。

  • 第2题:

    材料:
    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名学习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些困难,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老师说:“你这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只不过记忆得比较慢。我可以教你一些记忆术,来帮助记忆。”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让他背诵。通过运用老师教授的方法,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学生用了什么学习策略?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学习策略?(6分)
    (2)教师在训练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2分)


    答案:
    解析:
    (1)学生背诵课文时,采用反复读的方法,运用了复述策略;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2)教师在训练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主体性原则,即学习策略教学中应发挥和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②内化性原则,即在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并达到自动化的水平,从而能够在新的情境中灵活应用。③特定性原则,即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④生成性原则。即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重新进行加工,产生某种新东西。⑤有效监控原则,即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确定所选策略是否有效。⑥个人效能感原则,即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程度,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

  • 第3题:

    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小学生读4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要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背诵(  )。

    A 、 2遍
    B 、 4遍
    C 、 6遍
    D 、 8遍

    答案:A
    解析:
    过度学习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
    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力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 第4题:

    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 A、110%
    • B、150%
    • C、200%
    • D、200%以上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学生通过反复背诵记住所学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 B、复述策略
    • C、精加工策略
    • D、资源管理策略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某学生背诵复习资料时,在刚达到背诵的基础上,为了防止遗忘,又继续追加背诵了几遍,这种学习属于()。

    • A、适度学习
    • B、过度学习
    • C、掌握学习
    • D、意义学习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防止遗忘最好的方法是()

    • A、考试
    • B、背诵
    • C、朗读
    • D、复习

    正确答案:D

  • 第8题:

    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组织策略
    • D、阅读理解策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语文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方面存在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教师说:“原来是这样,我知道该怎样帮助你了。我可以教给你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一直很有帮助。”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地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那些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  问题:请结合学习策略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正确答案:
    在该案例中,教师所教授的学习策略并没有被学生真正掌握,因此导致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该教师违反了学习策略训练中的以下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该案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却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内化性原则。教师在教授学习策略之后,还要帮助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使学生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在新的情景中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一定要与学习目标和不同类型的学生类型相适应。已有的一些研究发现,同样一个学习策略,年长的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用起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确定学习策略。
    (4)自我效能感原则。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学习时,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检查,并根据这些评价给其评定成绩,促进其使用学习策略,以使其体验到使用学习策略所带来的收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学生背诵复习资料时,在刚达到背诵的基础上,为了防止遗忘,又继续追加背诵了几遍,这种学习属于()。
    A

    适度学习

    B

    过度学习

    C

    掌握学习

    D

    意义学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达到恰好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本题中学生在刚达到背诵基础上又背诵了几遍.属于恰好能背诵之后的再继续学习。

  • 第11题:

    判断题
    如果把超过刚能背诵程度的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那么过度学习达150%时遗忘最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从识记的程度来看,一定的范围内识记的程度越高,遗忘越少。如果把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的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那么过度学习达150%时遗忘最少。如10分钟能背诵一首诗,则学习15分钟的保持效果最好。

  • 第12题:

    填空题
    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正确答案: 过度学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几分钟学习时间。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 ),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答案:过度学习,
    解析:

  • 第14题:

    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

    A.200%
    B.150%
    C.100%
    D.50%

    答案:B
    解析: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的程度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故本题选B。

  • 第15题:

    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小学生读4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要想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再背诵(  )。

    A.2遍
    B.4遍
    C.6遍
    D.8遍

    答案:A
    解析:
    适当过度学习达到150%时学生的记忆效果最好。4遍刚能背诵,背诵到第6遍的时候可以达到过度学习,那么该学生需要再背2遍。

  • 第16题:

    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


    正确答案:过度学习

  • 第17题:

    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小学生读4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要想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再背诵()。

    • A、2遍
    • B、4遍
    • C、6遍
    • D、8遍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小明通过反复朗诵《静夜思》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采用的是()记忆策略。

    • A、复习
    • B、积极遗忘
    • C、过度学习
    • D、精细加工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语文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老师说:“你这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只不过记忆比较慢,我可以教你一些记忆术,来帮助记忆。”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结合材料,分析学生用了什么学习策略?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学习策略?


    正确答案:学生背诵课文时,采用反复读的方法,运用了复述策略;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 第20题:

    单选题
    小明通过反复朗诵《静夜思》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采用的是()记忆策略。
    A

    复习

    B

    积极遗忘

    C

    过度学习

    D

    精细加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阅读理解策略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选项入手可排除D项,它不属于学习策略。根据题干表述可发现,关键点为多次重复背诵内容,应属于复述策略。故选A。

  • 第22题:

    单选题
    防止遗忘最好的方法是()
    A

    考试

    B

    背诵

    C

    朗读

    D

    复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小学生读4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要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背诵(  )。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