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的学段教学内容安排在(  )。A.1—2年级 B.2—6年级 C.7—9年级 D.高中阶段

题目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的学段教学内容安排在(  )。

A.1—2年级
B.2—6年级
C.7—9年级
D.高中阶段

相似考题
更多“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的学段教学内容安排在(  )。”相关问题
  • 第1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 1年版)》将美术学习分为(  )。

    A.三个学习领域
    B.五个学习系列
    C.四个学段
    D.九个模块

    答案:C
    解析: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 第2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初中一年级美术学习所属的学段是( )。

    A. 第二学段
    B. 第三学段
    C. 第四学段
    D. 第五学段

    答案:C
    解析: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
    (7—9年级)。初一属于第四学段。

  • 第3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美术学习分为( )。


    A.三个学习领域
    B.五个学习系列
    C.四个学段
    D.九个模块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课程标准里美术学习的划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内容标准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以此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用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故C项正确。

    A项:三个学习领域,为干扰选项。美术课程根据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五个学习系列,为高中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学生在完成基本学分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通过学习获得其他学分。五个学习领域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九个模块,高中美术课程内容。在注重美术文化素养提高的同时,加强了实践体验学习。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与题意不符,排除。

  • 第4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怎样阐述“数学思考’’在第三学段(7。9年级)这一学段目标的?


    答案:
    解析: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 第5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导入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
    解析:
    这个课例的导入存在着闪光点,但是在教学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上述案例在导入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

    老师的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并归纳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课程理念,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前期准备做得很好,这正是本课设计的闪光点。

    与此同时.课例中导人环节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老师让学生介绍收集并归纳的信息,学生收集来的只是一些民族的习俗和服饰,并没有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针对性地充分聆听乐曲才是本节课的关键。

    (2)缺乏音乐实践。课例中老师让学生收集来的信息,学生收集来的只是民族文化和习俗。并没有体现学生进行音乐的实践,收集本身是一种实践.但是学生却偏离了音乐的航线。

    (3)没有体现师生间相互交流。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师生间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的音乐交流,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

    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有悖于新课程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因此,建议教师丰富、充实音乐欣赏环节,加强与学生的音乐交流,深入讲解知识点。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安排教学。

  • 第6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 第7题: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 B、过程与方法目标
    • C、实验目标
    •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如何划分学习领域?


    正确答案: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 第9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照()的不同将美术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学习领域。

    • A、学习活动方式
    • B、课程性质
    • C、课程的价值取向
    • D、教师的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高年级学生应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
    A

    喊唱

    B

    轻声唱

    C

    大声唱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如何划分学习领域?

    正确答案: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保护嗓音至关重要的是()。
    A

    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B

    用声适当,正确发声,不滥用嗓音

    C

    男性变声期及女性月经期应注意声音休息

    D

    忌烟酒,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刺激,保护发声器官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划分学段的根据是( )。


    A.美术学科知识体系

    B.达成美术文化的目标

    C.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D.学生美术学习动机

    答案:C
    解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设计思路中第二条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 第14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7-9年级指的是(  )。

    A.第1学段
    B.第2学段
    C.第3学段
    D.第4学段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课程标准。 【答案】D。
    【解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 第15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答案:
    解析:
    (1)有利于凸显地理学科的价值。地理学科具有科学的、文化的、生活的诸多价值。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
    (2)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3)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联系生活现象学习地理,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
    (4)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鉴于学生缺乏生活技能的倾向,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 第16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内容:标题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人环节和学唱主题旋律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主题、唱主题、模拟音响,体验音乐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能背唱乐曲主题,并对乐曲曲式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油画,它的名字叫《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出示油画)。可能同学们会觉得它不论时间与空间上都离我们很远,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离欣赏者很近,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提示学生可以从人的视觉与听觉人手)
    那我们就来给它配乐,在配乐之前我们必须对油画的内容有些了解(出示文字),根据文字提示我们想想它可能出现哪些音乐或声音,
    【设计意图】从画面进入让学生认识到标题音乐的标题来源有暗示作用,为课程的顺利展开做铺垫。
    (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曲家是如何做的,欣赏以下片段音乐做出连线并说出共有几个主题。
    (初听)
    A.俄国卫队音乐1(主题)独奏
    B.商队渐渐远去音乐2(对比复调)
    C.安然无恙的当地商队音乐3(主题2)(教师简单介绍英国管)
    D.二者关系融洽音乐4(主题1齐奏)
    E.飘过来的俄国曲调音乐5(主题l渐漫)(教师简单介绍单簧管)
    问:共有几个主题
    1.为何A、B、E同为一主题而表现的音乐内涵却各不相同(A与E是力度上的变化,而A与B是节奏与力度的变化)
    2.你是从哪方面感受出C的安然无恙(旋律与音色上,可以从英国管是在特定情景下才用的乐器入手进行引导)
    3.你是从哪听出来二者关系融洽的呢(从旋律的层次上,它们用的是对比复调,进行得非常和谐、【设计意图】变学生被动欣赏变为主动,并感受音乐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
    (三)学唱旋律、模拟音响
    1.学唱主题
    当它是“飘过来的俄国曲调”时它的力度是怎样的如果我们用一个音来演唱,请问用哪个音更合适呢接下来我们用“a”来演唱.注意飘的感觉。
    当它描述俄国卫队时,我们用什么音会好一些呢从学生回答中选一个音来演唱,注意它的气势。
    当它描述的是渐渐远去的商队时,注意它的速度与力度,接下来我们用“lu”来演唱。
    2.学唱旋律主题我们用哪个音来唱注意旋律的悠闲感。
    3.复调的模唱,注意两声部的和谐性。分别用“lu"与“la"演唱。
    请学生自寻音源模仿马蹄声(用双响筒与舌花模仿),把以上旋律联起来。
    【设计意图】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亲身体验音乐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并轻松掌握音乐曲式结构。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欣赏并切身感受了这首著名的标题音乐.对音乐的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下其他的标题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 第17题: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做科学合理的发声练习,通过示范讲解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以达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中“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的学段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安排在()。


    A.1—2年级

    B.3—6年级

    C.7—9年级

    D.高中阶段

    答案:C
    解析:
    A选项,l一2年级不涉及变声;B选项不准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5—6年级才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嗓音保护知识:C选项可在课标中分析找到“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D选项, 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阶段。

  • 第18题:

    如何保护学前儿童的嗓音?
    为了保护学前儿童的嗓音,要做到:鼓励学前儿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说话,避免扯着嗓子喊叫;为学前儿童选择音域窄、节律简单、音程跳动小的歌曲,每次练习时,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学前儿童唱歌的场所空气要清新,避免尘土飞扬,温度、湿度要合适;避免学前儿童在温度骤变的情况下练习发声。

  • 第19题:

    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目标。


    正确答案:(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 第20题:

    高年级学生应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

    • A、喊唱
    • B、轻声唱
    • C、大声唱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应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各学段、各年级的()为基准进行。

    • A、课程目标
    • B、教学过程
    • C、学习成绩
    • D、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目标。

    正确答案: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应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各学段、各年级的()为基准进行。
    A

    课程目标

    B

    教学过程

    C

    学习成绩

    D

    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B、D选项都包含在A选项中,课程目标涵盖三个维度,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