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有这些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更多“什么叫观察力?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有什么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是观察及观察力?小学生观察力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1分)
    (1)小学生的观察从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2分)
    (2)小学生的观察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2分)

  • 第2题:

    简述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观察的目的性。幼儿早期,幼儿常常不能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观察。他们的观察或事先无目的,或易在观察中忘记了目的,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和个人情绪、兴趣的影响。
    (2)观察的细致性。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观察的特点和突出问题。幼儿观察时,只看事物的表面和明显较大的部分,而不去看事物较隐蔽的、细致的特征;只看事物的轮廓,不看其中的关系。如6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在认识n和m、工和土、日和月等形近字母和汉字时出现混淆。
    (3)观察的持续性。学前儿童,特别是小班幼儿的观察常常不能持久,很容易转移注意的方向和对象,到中班,特别是大班,幼儿的观察时间才能逐渐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观察的概括性是指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学前初期幼儿观察时,常常不能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因而也不能发现各事物或事物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5)观察方法逐渐形成。幼儿在观察中,常常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等),有组织、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顺序性的观察发展。中、大班的幼儿较小班幼儿有较大的进步,但即使是到了大班,多数的孩子仍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观察事物。

  • 第3题: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 第4题:

    简述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观察的目的性,小班目的性较差,中、大班幼儿观察目的胡所提高。
    2、观察时间,随年龄增长儿童观察持续时间显著提高。
    3、观察的系统性,系统性差,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观察的方法,别一方面与他们眼球运动的状况有关。
    4、观察的概括性:幼小儿童观察时常常发现不了所观察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本质特征。

  • 第5题: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性增强;(2)更具稳定性;(3)精确性提高;(4)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有什么表现?


    正确答案:(1)目的性增强;
    (2)持续性延长;
    (3)细致性增加;
    (4)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 第7题: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


    正确答案: 1.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只有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精神,主动选择自己所要认识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主要特征上。
    2.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只有对观察有兴趣,学生才能主动而持久的观察周围的事物,产生了解事物的愿望。
    3.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从细心的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入手。而另一方面,观察的操作性极强,需要掌握的观察技能有:
    (1)有顺序的进行
    (2)多感官的活动
    (3)有积极的思维

  • 第8题:

    问答题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
    (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

    正确答案: 1.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只有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精神,主动选择自己所要认识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主要特征上。
    2.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只有对观察有兴趣,学生才能主动而持久的观察周围的事物,产生了解事物的愿望。
    3.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从细心的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入手。而另一方面,观察的操作性极强,需要掌握的观察技能有:
    (1)有顺序的进行
    (2)多感官的活动
    (3)有积极的思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幼儿观察力发展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向有意发展;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观察的细致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准确的知觉发展;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A

    目的更明确

    B

    持久性明显发展

    C

    精确性提高

    D

    方法更科学E概括性更强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培养中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大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
    (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
    (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 第14题: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 A、目的更明确
    • B、持久性明显发展
    • C、精确性提高
    • D、方法更科学E概括性更强

    正确答案:A,B,C,E

  • 第15题: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
    (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 第16题:

    幼儿观察力发展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向有意发展;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观察的细致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准确的知觉发展;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

  • 第17题: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

    • A、目的更明确
    • B、持久性明显发展
    • C、精确性提高
    • D、概括性更强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简述培养中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

  • 第19题:

    试述如何根据青少年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正确答案:(1)随着青少年知识的增多,他们越来越喜欢外面的世界,并热心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他们的观察具有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观察的目的更明确;第二,观察的时间更持久:第三,观察的精确性提高;第四,观察的概括性增强。
    (2)根据青少年观察力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第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第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技巧;第三,拓宽学习面。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如何根据青少年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正确答案: (1)随着青少年知识的增多,他们越来越喜欢外面的世界,并热心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他们的观察具有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观察的目的更明确;第二,观察的时间更持久:第三,观察的精确性提高;第四,观察的概括性增强。
    (2)根据青少年观察力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第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第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技巧;第三,拓宽学习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有什么表现?

    正确答案: (1)目的性增强;
    (2)持续性延长;
    (3)细致性增加;
    (4)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学生的观察力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中学生的观察力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中学生自觉性增强,他们能主动地制定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的持久的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调控;
    (2)观察更具有持久性。中学生意志能力增强,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长时间观察。特别是有意注意的时间增长,且善于思考,这些都是持久观察的条件;
    (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在观察活动中,中学生能全面地、深人地了解事物的细节,既重整体辨认,又重细节辨认,观察的正确率逐步提高,对观察对象本质属性的理解逐步深化,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渐占优势,言语表达力进一步发展,观察的概括性、深刻性明显提高,能概括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观察的目的性。幼儿早期,幼儿常常不能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观察。他们的观察或事先无目的,或易在观察中忘记了目的,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和个人情绪、兴趣的影响。(2)观察的细致性。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观察的特点和突出问题。幼儿观察时,只看事物的表面和明显较大的部分,而不去看事物较隐蔽的、细致的特征;只看事物的轮廓,不看其中的关系。如6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在认识n和m、工和土、日和月等形近字母和汉字时出现混淆。(3)观察的持续性。学前儿童,特别是小班幼儿的观察常常不能持久,很容易转移注意的方向和对象,到中班,特别是大班,幼儿的观察时间才能逐渐增加。(4)观察的概括性。观察的概括性是指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学前初期幼儿观察时,常常不能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因而也不能发现各事物或事物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5)观察方法逐渐形成。幼儿在观察中,常常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等),有组织、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顺序性的观察发展。中、大班的幼儿较小班幼儿有较大的进步,但即使是到了大班,多数的孩子仍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观察事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