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题目
计算机的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各代电子计算机的特点是: (1)电子管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2)晶体管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寿命长,速度快,能耗少,可靠性高。(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更小、速度更快、能耗更小、可靠性更高。(4)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网络普及与应用。



更多“计算机的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高速自动的操作功能。
    2.具有记忆的能力。
    3.可以进行各种逻辑判断。
    4.精确高速的计算能力。

  • 第2题: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各代计算机分别采用什么电子元件?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经历了4代。
    第1代采用电子管作为其主要电子元件
    第2代采用晶体管作为其主要电子元件
    第3代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其主要电子元件
    第4代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其主要电子元件。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以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

  • 第3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 第4题:

    古代希腊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列举主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正确答案: 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
    ①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代表作有《希腊神话》和荷马《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和叙事长诗《神谱》。
    ②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形成和繁荣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代表作有萨福的独唱琴歌,和伊索的《伊索寓言》。
    ③希腊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公园前6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初),史称“古典时期”,雅典成为全希腊的中心,雅典奴隶主民主制促进了雅典文化艺术的繁荣,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代表作有柏拉图《理想国》、《裴德罗斯篇》、《伊安篇》、《会饮篇》;亚里士多德《诗学》。
    ④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这一时期文学成就不大,只有新喜剧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代表作米南德《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

  • 第5题:

    请阐述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并说明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三个发展阶段。
    ①.人工管理是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的初级阶段,对数据的管理是由程序员个人考虑和安排的,一个程序对应于一组数据,数据与程序紧密联系在一起。
    ②.文件系统管理: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其中包含有文件管理系统。它把数据组织在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文件中,每个文件都有完整的体系结构,文件内全部数据由若干记录行构成,记录又由若干数据项组成。对数据的操作是按文件名访问,按记录进行存取的。但文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数据的冗余度大,数据结构不易修改和扩充。
    ③.数据库系统管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数据处理的要求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数据库系统,除了数据集合(文件)内部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外,在各数据集合之间也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传统的数据文件系统是无法满足这钟要求的。

  • 第6题:

    焊机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焊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我国焊机:60年代交流焊机、旋转直流焊机、硅整流直流焊机。
    70年代出现可控硅整流焊机。
    80年代出现可控硅逆变焊机。
    90年代IGBT。MOSFET逆变焊机。
    2000年以后数字化的逆变焊机。

  • 第7题:

    煤粉燃烧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煤粒在炉内的燃烧过程大致可分为着火前的准备阶段,燃烧和燃尽阶段。
    着火前的准备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煤粒受热后首先是水分蒸发,有机物分解,挥发分析出,同时煤粉气流的温度逐渐升高到达着火温度,此阶段是一个吸热阶段;
    燃烧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首先是挥发分着火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煤粒温度升高,紧接着是焦碳的着火燃烧,此阶段是一个强烈的放热阶段;
    燃尽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燃尽阶段未燃尽的被灰包裹的少量焦碳继续燃烧,碳粒变小,表面形成灰壳,此时在氧气供应不足,混合较差,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燃烧,它是一个较弱的放热阶段。

  • 第8题:

    问答题
    高速公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今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高速公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手工操作和传统建设方法为特征。以高速为目标。其线性多采用直线型,驾驶员容易疲劳而发生交通事故。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后期):以专业工程公司采用专门机械设备建设为特征。以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舒适、快捷道路为目标。施工成本极大。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以利用计算机进行高速公路工程规划、设计和营运控制管理为特征。但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特征。使驾驶员、乘客以及高速公路旁居民均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高速公路的发展方向:
    (1)高速公路国际化
    (2)重视交通安全
    (3)向智能公路发展
    (4)道路多功能利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各代计算机分别采用什么电子元件?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经历了4代。
    第1代采用电子管作为其主要电子元件
    第2代采用晶体管作为其主要电子元件
    第3代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其主要电子元件
    第4代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其主要电子元件。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以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通常称为电子管计算机年代。
    其主要特点是: ① 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存储器使用水银延迟线、静电存储管、磁鼓等;
    ③ 外部设备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
    ④ 使用机器语言,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汇编语言,但还没有操作系统。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通常称为晶体管计算机年代。
    其主要特点是: ① 使用半导体晶体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使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磁盘和磁带;
    ③ 输入/输出方式有了很大改进;
    ④ 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有了各种计算机高级语言。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通常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年代。其主要特点是: ① 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仍以磁盘、磁带为主;
    ③ 外部设备种类和品种增加;
    ④ 开始走向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
    ⑤ 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多。
    4.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通常称为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年代。其主要特点是:
    ① 使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和使用光盘;
    ③ 外部设备有了很大发展,采用光字符阅读器(OCR)、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绘图仪;
    ④ 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了更新的发展,软件行业已发展成为现代新型的工业产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60年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1949-1959:恢复生产阶段
    特点:增补和改良旧式农具,积极推广新式人畜力农具,有针对性地引进和仿制国外农机产品,使全国主要动力机械发展较快,机耕水平达到5.8%。
    二、1959-1969:探索与调整时期
    特点:毛主席提出“农业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这一时期,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如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农业机械制造以地方工业为主,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农业合作社自己的力量为主等。为了推进农业机械化,国家设立了统一管理农机制造、修理、科研的机构,基本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机化管理体制。
    三、1969-1979:行政推动阶段
    特点: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国家、集体投资,国家、集体所有,国家、集体经营,不允许个人所有的政策。农业机械的生产计划由国家下达,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农机产品价格和农机化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制订。国家通过行政命令和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四、1979-1989:机制转换阶段
    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国家用于农业机械化的直接投入逐步减少,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制日益放松,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多种经营形式并存。
    五、1989-1999:市场导向阶段
    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企业在竞争中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明确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
    六、1999-2009:高速发展阶段
    特点: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进入依法促进、自主创新的新阶段;农机工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试验鉴定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推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机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更快;形成了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服务支持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领导理论发展的三大阶段是什么?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领导理论发展可以分为特质论阶段、行为论阶段和权变论阶段。
    特质论阶段:主要研究身体特征、个性特征和智力特征。行为论阶段:主要研究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主要特点有
    ①各种理论对领导行为的类型划分大同小异,用两维度的方法避免了领导理论研究中趋于极端的方式;
    ②在指导思想上有很大变化,从天赋论向后天培养论转变;
    ③推动了领导问题的定量研究。
    权变论阶段:这个理论认为领导行为的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还取决于许多客观因素,如被领导者的特点、环境等。这是一种对领导理论的动态研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语文学阶段语言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不是从语言的角度为语言而研究语言,大多侧重于对前人留下的文献作考证、诠释和评注,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读懂古典文献。因此,这时的语言研究只是其他学科的附庸,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二,只局限于某一种语言的研究,而且大多是本族语。
    第三,只研究书面语,对口语不予重视。第四,研究方法上多失之于零散、静止和片面,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

  • 第14题:

    高速公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今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高速公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手工操作和传统建设方法为特征。以高速为目标。其线性多采用直线型,驾驶员容易疲劳而发生交通事故。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后期):以专业工程公司采用专门机械设备建设为特征。以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舒适、快捷道路为目标。施工成本极大。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以利用计算机进行高速公路工程规划、设计和营运控制管理为特征。但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特征。使驾驶员、乘客以及高速公路旁居民均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高速公路的发展方向:
    (1)高速公路国际化
    (2)重视交通安全
    (3)向智能公路发展
    (4)道路多功能利用

  • 第15题:

    人机工程学在其形成与发展史中,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经验人机工程学:以机械为中心进行设计,通过对操作者得选拨和培训,使人适应机器
    科学人机工程学: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人。
    现代人机工程学:
    (1)不同于传统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选择和训练特定的人,使之适应工作要求;现代人机工程学着眼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能月初人类能力界限之外;
    (2)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规定的广泛的实验性研究,尽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基本远离,进行的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
    (3)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科学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 第16题: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各时代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特征是以电子管为元器件,软件方面用机器语言;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特征是以晶体管为元器件,软件方面用汇编语言取代了机器语言;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元器件;
    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主要部件,操作系统不断完善。

  • 第17题:

    领导理论发展的三大阶段是什么?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领导理论发展可以分为特质论阶段、行为论阶段和权变论阶段。
    特质论阶段:主要研究身体特征、个性特征和智力特征。行为论阶段:主要研究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主要特点有
    ①各种理论对领导行为的类型划分大同小异,用两维度的方法避免了领导理论研究中趋于极端的方式;
    ②在指导思想上有很大变化,从天赋论向后天培养论转变;
    ③推动了领导问题的定量研究。
    权变论阶段:这个理论认为领导行为的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还取决于许多客观因素,如被领导者的特点、环境等。这是一种对领导理论的动态研究。

  • 第18题:

    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1)公元三世纪(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时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后)为现代。
    2.上古时期的特点:
    (1)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
    (2)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3)入声有两种(其中一种到现代变了去声)。
    3.中古时期的特点:
    (1)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如“是”)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
    (2)处置式的产生。
    (3)完整的“被”字句被动句的普遍应用。
    (4)行尾“了”、“着”的产生。
    (5)去声字的产生。
    4.近代汉语的特点: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5.现代汉语的特点:
    (1)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
    (2)大量地增加复音词。

  • 第19题:

    问答题
    古代希腊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列举主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正确答案: 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
    ①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代表作有《希腊神话》和荷马《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和叙事长诗《神谱》。
    ②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形成和繁荣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代表作有萨福的独唱琴歌,和伊索的《伊索寓言》。
    ③希腊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公园前6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初),史称“古典时期”,雅典成为全希腊的中心,雅典奴隶主民主制促进了雅典文化艺术的繁荣,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代表作有柏拉图《理想国》、《裴德罗斯篇》、《伊安篇》、《会饮篇》;亚里士多德《诗学》。
    ④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这一时期文学成就不大,只有新喜剧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代表作米南德《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各时代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特征是以电子管为元器件,软件方面用机器语言;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特征是以晶体管为元器件,软件方面用汇编语言取代了机器语言;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元器件;
    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主要部件,操作系统不断完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请阐述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并说明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三个发展阶段。
    ①.人工管理是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的初级阶段,对数据的管理是由程序员个人考虑和安排的,一个程序对应于一组数据,数据与程序紧密联系在一起。
    ②.文件系统管理: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其中包含有文件管理系统。它把数据组织在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文件中,每个文件都有完整的体系结构,文件内全部数据由若干记录行构成,记录又由若干数据项组成。对数据的操作是按文件名访问,按记录进行存取的。但文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数据的冗余度大,数据结构不易修改和扩充。
    ③.数据库系统管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数据处理的要求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数据库系统,除了数据集合(文件)内部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外,在各数据集合之间也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传统的数据文件系统是无法满足这钟要求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高速自动的操作功能。
    2.具有记忆的能力。
    3.可以进行各种逻辑判断。
    4.精确高速的计算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