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王某,女,68岁,工人。于2011年9月15日就诊。患者于3年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伴血压升高,血压最高170/100mmHg,曾到多家医院检查尿常规:蛋白(++)~(+++),近一个月来水肿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乏力,纳差,面色苍白,腰酸畏寒,四肢冷凉,大便溏,尿少色清。查体:T36.4℃,P94/min,R20/min,BP165/105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贫血貌,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咽部轻度充血,无黄疸及皮疹。腹软,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

题目

【病例摘要】王某,女,68岁,工人。于2011年9月15日就诊。患者于3年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伴血压升高,血压最高170/100mmHg,曾到多家医院检查尿常规:蛋白(++)~(+++),近一个月来水肿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乏力,纳差,面色苍白,腰酸畏寒,四肢冷凉,大便溏,尿少色清。查体:T36.4℃,P94/min,R20/min,BP165/105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贫血貌,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咽部轻度充血,无黄疸及皮疹。腹软,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Ⅱ度指凹性水肿。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颗粒管型(+),血常规无异常发现。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多形型占80%,均一型占20%。BUN9.68mmol/L,Scr238mmol/L。【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相似考题

4.【病例摘要】王某,女,21岁,学生。于2010年11月15日就诊。患者于3年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2周前感冒发热后不久,出现眼面部水肿,到当地医院就诊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脂升高,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当地给予"强的松60mg"口服每日晨起顿服,2个月后开始规律减量,减量到每天10mg即每日2片时因情绪波动劳累而复发,即:再次出现大量蛋白尿,于是又把强的松加量到60mg,一段时间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全身水肿,水肿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全身呈重度指凹性水肿,皮肤发亮,乏力,纳差,面色苍白,腰酸畏寒,四肢冷凉,大便溏,尿少色清。查体:T36.4℃,P94/min,R20/min,BP125/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颜面重度水肿,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叩诊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4/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双下肢重度指凹性水肿水肿。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总蛋白34g,白蛋白8.88g;血尿酸554μmol/L;血脂:总胆固醇10.22g,甘油三酯4.53g,均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定量:800mg/dl,升高2倍;24小时尿蛋白定量4.06g/d。【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基本资料:王某,女,68岁,工人,于2011年9月15日就诊。主诉:颜面四肢水肿3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伴血压升高,血压最高170/100mmHg,曾到多家医院检查尿常规:蛋白(++)~(+++),近一个月来水肿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乏力,纳差,面色苍白,腰酸畏寒,四肢冷凉,大便溏,尿少色清。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过敏史:否认。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体格检查:T36.4℃,P94/min,R20/min,BP165/10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叩诊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4/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全腹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双下肢Ⅱ度指凹性水肿。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颗粒管型(+),血常规无异常发现。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多形型占80%,均一型占20%。BUN9.68mmol/L,Scr23mmol/L。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颜面四肢及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腰酸肢冷,纳呆便溏,中医诊断为水肿。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乏力,纳差,面色苍白,腰酸畏寒,四肢冷凉,大便溏,尿少色清,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病因病机分析: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肾阳虚损,气化无力,固摄无权,水被遏阻而见水肿;脾肾阳虚肢体失于温煦,腰失所养,而见腰酸肢冷。尿少色清,面色苍白,大便溏薄乃阳虚之象。中医病证鉴别: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其症状是先出现眼睑、头面或下肢水肿,渐次出现四肢及全身水肿,病情严重时才出现腹部胀大,而腹壁无青筋暴露。因此可与鼓胀鉴别。西医诊断依据:1.有眼睑颜面及四肢水肿等症状,伴血压升高,血压165/105mmHg。2.尿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示:多形型占80%,均一型占20%;BUN9.68mmol/L,Scr238mmol/L。3.有较长时间的高血压、水肿病史。持续性尿常规检查异常。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鉴别。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肾损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在先,继而出现蛋白尿,且为微量至轻度蛋白尿,镜下可见少量红细胞及管型,肾小管功能损害(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早于肾小球功能损害,常伴有高血压的心脑并发症。肾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中医诊断:水肿(脾肾阳虚)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治法:温补脾肾。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附子10g,茯苓30g,泽泻10g,山茱萸10g,山药15g,车前子15g,牡丹皮10g,肉桂6g,川牛膝15g,熟地黄10g,黄芪30g,党参10g。服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调护:避风寒,慎起居,忌食辛辣。西医治疗原则:1.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2.控制血压在125/75mmHg以下,首选ACEI类降压药。3.应用血小板解聚药,如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d)。4.避免对肾有害的因素。劳累、感染、妊娠和应用生毒性药物,均可能引起肾损害,导致功能进一步恶化,应尽量避免。
更多“【病例摘要】王某,女,68岁,工人。于2011年9月15日就诊。患者于3年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张某,男,58岁,已婚,工人。患者3年来常于秋冬之际出现咳嗽咯痰,伴胸闷不适。3日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伴低热,自行服用止咳化痰药物,热退。但患者咳嗽加重,并出现喘息胸闷,不能平卧,前来就诊。目前患者咳喘胸闷,平卧困难,咯痰量多,色白、质黏,咯吐不利。脘痞纳呆,时感呕恶,口黏,大便溏。舌淡,苔白腻厚,脉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肺胀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咳嗽、喘息伴胸闷间断发作3年,加重3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咳嗽、喘息伴胸闷间断发作3年,加重3日,故诊断为喘证。脾失健运,积湿成痰,复感外邪,痰浊干肺,肃降失职,故咳喘胸闷、咯痰量多;痰湿中阻,脾胃不和,故脘痞、呕恶、便溏、口黏。舌淡,苔白腻厚,脉滑亦为痰浊阻肺之象。辨证为痰浊阻肺。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喘证与肺胀相鉴别: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以喘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为临床特征,喘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喘证则以喘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喘证日久可致肺脾肾三脏虚损,发展为肺胀。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痰浊阻肺证中医治法:化痰降逆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2题:

    病例摘要:于某,女,55岁,已婚,农民。2015年1月20日初诊。患者常年居住于潮湿阴冷环境中。1月前出现下肢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现症:下肢关节肿胀,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痹证。中医证型诊断:着痹。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下肢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为主症,辨病为痹证。现症见下肢关节肿胀,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辨证为风寒湿痹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中医病证鉴别: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剂名称:薏苡仁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薏苡仁30g,苍术10g,甘草6g,羌活9g,独活9g,防风6g,麻黄6g,桂枝9g,制川乌(先煎)3g,当归10g,川芎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0岁,司机。间断便血1年余。患者于1年前出现大便干燥,每3~5天1次,有时呈羊粪样,伴有便血,多为鲜血,附着于大便表面而不与大便相混,有时于便后滴出鲜血或呈喷射状流出,可自数滴至数十毫升。伴肛门周围异物感,有时于排便时肛门剧痛。当便秘好转时,便血可减少或停止。患者食欲正常,喜辣食,体重无变化。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本例为便血待查,考虑肛门良性病变(如痔、肛裂、息肉)可能性大。进一步明确诊断有待查体和辅助检查结果。
    2.诊断依据
    (1)诱因大便干燥。当便秘好转时,便血可减少或停止。
    (2)症状大便带血,为鲜血,附着于大便表面而不与大便相混,提示病变位于消化道近肛门段。
    (3)伴随症状肛门异物感(痔、息肉),有时于排便时肛门剧痛(肛裂)。
    3.鉴别诊断
    (1)良性疾病痔、肛裂、息肉。
    (2)恶性疾病直肠癌。
    4.进一步检查
    (1)全身查体,肛门指诊。
    (2)直肠镜检。
    (3)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决定是否筛查癌抗原CA系列。
    5.治疗原则
    (1)如为良性疾病,反复出血,有手术治疗指针。根据病因可行痔切除术、息肉摘除术或局麻下行肛管扩张疗法,同时切除前哨痔及慢性肛裂。
    (2)如为恶性疾病,则需根据分期,患者一般状况确定治疗方案。

  • 第4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53岁,已婚,农民。患者5年前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常于受凉及劳累后加重,休息保暖后缓解,5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周前患者因劳累及受凉后再次出现双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自行外敷"止痛膏"后效果不明显,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双膝关节疼痛、肿胀,伴酸楚感,下蹲困难,纳食不香,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双膝关节疼痛5年,再发1周。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双膝关节疼痛5年,诊断为痹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而见关节疼痛、肿胀、酸楚,活动受限;寒湿为阴邪,故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缓解;湿邪困阻脾胃,脾失健运,而见腹胀便溏、纳食不香;舌质淡、苔白腻、脉濡,主寒湿之象。综上所述,辨证为风寒湿痹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痹证与痿证的鉴别:痹证是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以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为特点;痿证则在疾病早期即可见到肢体肌肉萎缩,疼痛症状不明显。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痹证-着痹 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湿痹证中医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剂:薏苡仁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5题:

    病例摘要:高某,男,5岁。2015年11月3日初诊。患儿腹泻3周,病初每日泻10余次,经治疗好转。但近日大便仍清稀,色淡不臭,每日4-5次,常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痢疾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中医证型诊断:脾虚泻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泻3周,每日泻10余次为主症,辨病为小儿泄泻。现症见大便仍清稀,色淡不臭,每日4-5次,常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带,舌淡苔白,脉缓弱,辨证为脾虚泻证。脾虚运化失职,不能分清别浊,水湿水谷合污而下。中医病证鉴别:痢疾大便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剂名称: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15g,莲子肉9g,扁豆12g,薏苡仁9g,砂仁(后下)6g,桔梗6g,甘草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