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王某,女,21岁,学生。于2010年11月15日就诊。患者于3年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2周前感冒发热后不久,出现眼面部水肿,到当地医院就诊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脂升高,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当地给予"强的松60mg"口服每日晨起顿服,2个月后开始规律减量,减量到每天10mg即每日2片时因情绪波动劳累而复发,即:再次出现大量蛋白尿,于是又把强的松加量到60mg,一段时间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全身水肿,水肿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全身呈重度指凹性水肿,皮肤发亮,乏力,纳差,面色苍白

题目

【病例摘要】王某,女,21岁,学生。于2010年11月15日就诊。患者于3年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2周前感冒发热后不久,出现眼面部水肿,到当地医院就诊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脂升高,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当地给予"强的松60mg"口服每日晨起顿服,2个月后开始规律减量,减量到每天10mg即每日2片时因情绪波动劳累而复发,即:再次出现大量蛋白尿,于是又把强的松加量到60mg,一段时间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全身水肿,水肿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全身呈重度指凹性水肿,皮肤发亮,乏力,纳差,面色苍白,腰酸畏寒,四肢冷凉,大便溏,尿少色清。查体:T36.4℃,P94/min,R20/min,BP125/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颜面重度水肿,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叩诊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4/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双下肢重度指凹性水肿水肿。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总蛋白34g,白蛋白8.88g;血尿酸554μmol/L;血脂:总胆固醇10.22g,甘油三酯4.53g,均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定量:800mg/dl,升高2倍;24小时尿蛋白定量4.06g/d。【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王某,女,21岁,学生。于2010年11月15日就诊。患者于3年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李某,男,26岁,未婚,学生。患者20年前即有反复发作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发作时喉间可闻及哮呜声,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可缓解。此后患者常于遇到冷空气或吸入异味时出现喘息、气促发作,每月可发作2~3次。目前患者无喘息、气促症状,偶有咳嗽,吸入异味后自觉不适。平素易感冒,怕风,自汗,气短懒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发作性喘息气促20余年。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发作性喘息气促20余年,诊断为哮证。素有哮疾,痰饮蕴肺,肺气上逆,相互搏结,而致发作性喘息气促。卫气虚弱,不能充实腠理,外邪易侵,故自汗、怕风、易患感冒;肺虚不能主气,故气短懒言;中气不足,故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亦为肺脾气虚之象。综上所述,辨证为肺脾气虚。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哮病与喘证相鉴别:二者都是以呼吸急促困难为主要表现,但喘以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哮以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哮病-缓解期 中医证候诊断:肺脾气虚证中医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方剂:六君子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2题:

    病例摘要:于某,女,55岁,已婚,农民。2015年1月20日初诊。患者常年居住于潮湿阴冷环境中。1月前出现下肢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现症:下肢关节肿胀,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痹证。中医证型诊断:着痹。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下肢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为主症,辨病为痹证。现症见下肢关节肿胀,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辨证为风寒湿痹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中医病证鉴别: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剂名称:薏苡仁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薏苡仁30g,苍术10g,甘草6g,羌活9g,独活9g,防风6g,麻黄6g,桂枝9g,制川乌(先煎)3g,当归10g,川芎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0岁,司机。间断便血1年余。患者于1年前出现大便干燥,每3~5天1次,有时呈羊粪样,伴有便血,多为鲜血,附着于大便表面而不与大便相混,有时于便后滴出鲜血或呈喷射状流出,可自数滴至数十毫升。伴肛门周围异物感,有时于排便时肛门剧痛。当便秘好转时,便血可减少或停止。患者食欲正常,喜辣食,体重无变化。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本例为便血待查,考虑肛门良性病变(如痔、肛裂、息肉)可能性大。进一步明确诊断有待查体和辅助检查结果。
    2.诊断依据
    (1)诱因大便干燥。当便秘好转时,便血可减少或停止。
    (2)症状大便带血,为鲜血,附着于大便表面而不与大便相混,提示病变位于消化道近肛门段。
    (3)伴随症状肛门异物感(痔、息肉),有时于排便时肛门剧痛(肛裂)。
    3.鉴别诊断
    (1)良性疾病痔、肛裂、息肉。
    (2)恶性疾病直肠癌。
    4.进一步检查
    (1)全身查体,肛门指诊。
    (2)直肠镜检。
    (3)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决定是否筛查癌抗原CA系列。
    5.治疗原则
    (1)如为良性疾病,反复出血,有手术治疗指针。根据病因可行痔切除术、息肉摘除术或局麻下行肛管扩张疗法,同时切除前哨痔及慢性肛裂。
    (2)如为恶性疾病,则需根据分期,患者一般状况确定治疗方案。

  • 第4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53岁,已婚,农民。患者5年前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常于受凉及劳累后加重,休息保暖后缓解,5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周前患者因劳累及受凉后再次出现双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自行外敷"止痛膏"后效果不明显,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双膝关节疼痛、肿胀,伴酸楚感,下蹲困难,纳食不香,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双膝关节疼痛5年,再发1周。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双膝关节疼痛5年,诊断为痹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而见关节疼痛、肿胀、酸楚,活动受限;寒湿为阴邪,故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缓解;湿邪困阻脾胃,脾失健运,而见腹胀便溏、纳食不香;舌质淡、苔白腻、脉濡,主寒湿之象。综上所述,辨证为风寒湿痹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痹证与痿证的鉴别:痹证是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以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为特点;痿证则在疾病早期即可见到肢体肌肉萎缩,疼痛症状不明显。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痹证-着痹 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湿痹证中医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剂:薏苡仁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5题:

    病例摘要:高某,男,5岁。2015年11月3日初诊。患儿腹泻3周,病初每日泻10余次,经治疗好转。但近日大便仍清稀,色淡不臭,每日4-5次,常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痢疾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中医证型诊断:脾虚泻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泻3周,每日泻10余次为主症,辨病为小儿泄泻。现症见大便仍清稀,色淡不臭,每日4-5次,常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带,舌淡苔白,脉缓弱,辨证为脾虚泻证。脾虚运化失职,不能分清别浊,水湿水谷合污而下。中医病证鉴别:痢疾大便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剂名称: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15g,莲子肉9g,扁豆12g,薏苡仁9g,砂仁(后下)6g,桔梗6g,甘草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