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5岁。近因情志不遂,出现腹部胀闷,痛无定处,痛窜两肋,得嗳气则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大承气汤B、枳实导滞丸C、良附丸D、柴胡疏肝散E、少腹逐瘀汤

题目

患者,女,45岁。近因情志不遂,出现腹部胀闷,痛无定处,痛窜两肋,得嗳气则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大承气汤

B、枳实导滞丸

C、良附丸

D、柴胡疏肝散

E、少腹逐瘀汤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女,45岁。近因情志不遂,出现腹部胀闷,痛无定处,痛窜两肋,得嗳气则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女,51岁。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得嗳气稍缓,嗳气频频,每因情志不舒而病重,苔薄白,脉弦。治宜

    A.柴胡疏肝散加减

    B.越鞠丸

    C.大柴胡汤

    D.逍遥散

    E.益胃汤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患者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每因情志不遂则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治宜首选A.四君子汤 SXB

    患者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每因情志不遂则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治宜首选

    A.四君子汤

    B.痛泻要方

    C.逍遥散

    D.参苓白术散

    E.乌梅丸


    正确答案:B
    主症是每因情志不遂则腹痛腹泻,兼次症是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舌脉象是舌淡红,脉弦。从主症可诊断为泄泻,结合兼次症和舌脉象可知为肝气乘脾证。治宜抑肝扶脾,方选痛泻要方。

  • 第3题:

    患者,女,28岁,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时作时止,得嗳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选用的治法为

    A.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B.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C.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D.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E.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答案:C
    解析:
    该患者为腹痛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 第4题:

    病例摘要:宋某,女,40岁,已婚,农民。2015年9月26日初诊。患者3天前同家人争吵后出现胸部闷痛,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现症: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胸闷遇情志不遂时加重,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则舒,苔薄腻,脉细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胸痹。中医证型诊断:气滞心胸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胸部闷痛,伴有心悸、气短、自汗为主症,辨病为胸痹。现症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胸闷遇情志不遂时加重,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则舒,苔薄腻,脉细弦,辨证为气滞心胸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中医病证鉴别: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剂名称: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柴胡10g,枳壳6g,香附10g,陈皮6g,川芎6g,赤芍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5题:

    患者腹痛胀闷,遇忧思恼怒则剧,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红苔薄白,脉弦。治宜选用

    A.柴胡疏肝散
    B.逍遥散
    C.天麻钩藤饮
    D.镇肝熄风汤

    答案:A
    解析:
    根据头部胀痛,心烦易怒,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可辨为头痛之肝阳头痛,治法:平肝潜阳息风,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根据腹痛胀闷,遇忧思恼怒则剧,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红苔薄白,脉弦等症状,可辨为腹痛之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逍遥散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可用于肝郁之血虚脾弱证。镇肝熄风汤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可用于类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