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右归饮加减治疗A.肝郁发热B.血虚发热C.气虚发热D.阳虚发热E.阴虚发热 ”相关问题
  • 第1题:

    清骨散适用于

    A、血虚发热

    B、阴虚发热

    C、瘀血发热

    D、气虚发热

    E、肝郁发热


    参考答案:B

  • 第2题:

    蔡某,男,43岁。劳累后出现低热数年,近来每日低热,上午为著,伴头痛头晕,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舌淡,脉虚。其证型是

    A、阴虚发热

    B、气虚发热

    C、血虚发热

    D、肝郁发热

    E、阳虚发热


    参考答案:B

  • 第3题:

    患者,女,27岁。产后体虚久不恢复,低热,头晕眼花,疲乏无力,面色无华,心悸眠差,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中医辨证为

    A.气虚发热
    B.阴虚发热
    C.血虚发热
    D.肝郁发热
    E.阳虚发热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李×,中年女性。平素精神抑郁,每于情绪不好时出现发热,以面部烘热最为突出,伴有颜面红赤,太息频频,口苦咽干,乳房胀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略数。乃肝郁发热证。此患者考虑为肝郁发热,其与外感发热少阳病鉴别要点是A、男女性别

    B、病程长短

    C、治疗难易

    D、发热是否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E、是否伴见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等症状

    如肝郁发热久治不愈,可转化为A、血虚发热

    B、气虚发热

    C、阳虚发热

    D、阴虚发热

    E、湿阻发热

    治疗肝郁发热常用方剂A、逍遥散加减

    B、蒿芩清胆汤

    C、丹栀逍遥散加减

    D、柴胡龙牡汤

    E、四逆散加减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C

  • 第5题:

    某女,27岁。产后体虚久不恢复,低热,头晕眼花,疲乏无力,面色无华,心悸眠差,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中医辨证为

    A.气虚发热
    B.血虚发热
    C.阴虚发热
    D.阳虚发热
    E.肝郁发热

    答案:B
    解析:
    考点:
    1.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2.病因病机:(1)肝经郁热、瘀血阻滞、内湿停聚、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阳气虚衰,上述七种内伤发热,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2)实证基本病机为气、血、水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虚证发热由阴阳失衡所导致。
    3.临床表现: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
    4.鉴别诊断:应与外感发热相鉴别。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
    5.辨证要点:(1)辨证候之虚实。(2)辨病情之轻重。
    6.治疗原则:实火宜清,虚火宜补。
    7.分证论治:(1)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2)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3)湿郁发热:利湿清热,三仁汤。(4)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5)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6)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7)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元,金匮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