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及其胜利进军的原因。

题目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及其胜利进军的原因。


相似考题
更多“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及其胜利进军的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国民党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 B、黄埔军校的建立
    •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 D、工农运动的高涨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简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正确答案:1)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2)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3)北伐官军浴血奋战,尤其是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4)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密切配合,积极支援。

  • 第3题:

    简述北伐战争的经过及胜利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经过: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2)胜利原因: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壮大革命的力量,这是最重要的原因。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期间全国工农运动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4)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如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被誉为“铁军”。
    5)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6)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与分化等。

  • 第4题:

    简述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


    正确答案:北伐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北洋军阀中最薄弱的一环——吴佩孚的主力,争取张作霖、孙传芳两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中立;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部;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为雄厚的张作霖部。

  • 第5题:

    北伐战争的性质与胜利进军的原因。


    正确答案: 性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统一战线,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和组织发动下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原因:
    (1)根本原因在于战争的正义性与革命性,和人民群众的热情、大力支持;
    (2)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和组织,国民革命军进行了革命性改造,共产党的政治指导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主要保证;
    (3)苏俄政府在物质上和军事上的有力援助是外部原因;
    (4)北洋军阀统治腐败,经济困难,内部矛盾重重,兵无斗志,不断分化、倒戈,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北伐军在出师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势如破竹,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反动统治,极大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

  • 第6题:

    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正确答案: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 第7题:

    问答题
    北伐战争的性质与胜利进军的原因。

    正确答案: 性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统一战线,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和组织发动下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原因:
    (1)根本原因在于战争的正义性与革命性,和人民群众的热情、大力支持;
    (2)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和组织,国民革命军进行了革命性改造,共产党的政治指导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主要保证;
    (3)苏俄政府在物质上和军事上的有力援助是外部原因;
    (4)北洋军阀统治腐败,经济困难,内部矛盾重重,兵无斗志,不断分化、倒戈,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北伐军在出师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势如破竹,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反动统治,极大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其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北伐战争的经过及胜利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经过: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2)胜利原因: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壮大革命的力量,这是最重要的原因。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期间全国工农运动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4)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如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被誉为“铁军”。
    5)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6)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与分化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是一场正义的革命战争,因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这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密切合作执行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政策和作战计划。
    3)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进行了有效的政治工作和先锋模范作用。
    4)苏联在道义上、物质上的支援,苏联顾问的积极工作,是取得胜利的有利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北伐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二、北伐军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
    1、首先以主力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
    2、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
    3、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

    国民党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建立

    C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

    工农运动的高涨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国民党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本题答案为A。

  • 第13题: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经过怎么样?主要原国是什么?


    正确答案:192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打击的目标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军约十万人,从广州分三路进军:西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作骨干的叶挻独立团为先锋,以第四军为主力,挺进两湖,向吴佩孚部进攻;中路以李富春等共产党人担任政治工作的第二、六军为主力,进取江西,直捣孙传芳部;东路取福建,进浙江。1926年8月底,叶挻独立团向湖北挺进,在粤汉铁路上的军事要地汀泗桥、贺胜桥一带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10月攻占武昌。叶挻独立团英勇善战,纪律严明,人民称他们为“铁军”。
    11月,中路北伐军很快歼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占领九江、南昌。1927年1月,国民政府(1925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并将所辖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从广州迁到武汉。3月,北伐军沿江东下,占领了南京。
    由于我党的政治领导和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骨干作用,以及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援,北伐军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消灭了比自己多几倍的军阀部队,从广东打到长江、黄河流域,占领了半个中国,学生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

  • 第14题:

    分析太平军从广西胜利进军南京的原因及建都天京,北伐、西征的战略得失。


    正确答案:①胜利进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政治宣传。第二,有一条较为正确的方针。能积极联络天地会等反清力量,壮大革命队伍。沿途杀赃宫,毁田契,赈饥民,抚百姓,深得人民拥护;第三,有严格的纪律。第四,能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如避实打虚,声东击西,集中使用兵力等有效地消来敌人;第五,领导集团团结一致。太平军在胜利进军中也有失误之处,主要是,对地方政权的建设与巩固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巩固的后方。沿途所占之地,多是弃而不守,一些重要地区,清军很快失而复得。
    ②有人认为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应该全力北伐,过早地建都天京成为沉重的包袱是战略上的失误。实则当时建都天京应该说不算失误,原因是,第一,从形势看,清朝在当时还有相当的防御能力,并以逸待劳,而太平军两年多的长途征战,在军力上急需休整,不宜再冒险跋涉。第二,从客观效果看,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朝对峙政权,不仅在政治上威胁着清朝而且具有政治号召力,鼓舞了各地各族人民起义,掀起了一个全国性的反清高潮。
    ③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派兵北伐是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打乱清朝的军事部署,给敌人造成军事威胁,借以巩固天京政权。问题是对北伐重视不够,兵力显得单薄,而遇挫时后援不继。尽管北伐军英勇奋战,半年之内转战六省,直驱五千里,给清军以严重打击,然而避免不了两年之后的最后失败。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忽视了敌人还有相当的防御能力,而采取了“师行间道,疾趋燕都”的单纯军事冒险行动,其次是北伐军没有组织发动群众壮大自己力量。
    ④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派兵西征,西征在战略上是为了夺取长江沿岸重要城镇,以保证天京西部安全和物资供应,并切断清政府与南方各省的联系。为期三年的西征,经过了胜利进军、失利退守和转败为胜三个阶段。正拟乘胜前进扩大战果之时,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蠢蠢欲动,天京吃紧,洪秀全命石达开统兵东援,使行将被歼之湘军死灰复燃,留下遗患。西征虽未取得彻底胜利,但却开辟了江西安徽腹地,成为太平天国物资的供应地和天京的屏障。
    ⑤总之,不论建都天京、北伐或西征在战略上都是必要的,基本正确的。而失误之处也是存在的,第一,这些军事行动是在没有摧毁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扫清天京外围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天京时时受到威胁,北伐、尤其是西征的军事行动时时受到牵制,显得被动。第二,“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太平军没有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是四面出击,各方兵力显得单薄。

  • 第15题: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 第16题: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

    • A、北伐战争的正义性
    • B、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 C、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和组织
    • D、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主要原因。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 第18题:

    问答题
    (15年4月真题)简述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1926年至1927年,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
    A

    北伐战争的正义性

    B

    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C

    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和组织

    D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北伐战争的经过及胜利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经过: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2)胜利原因: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壮大革命的力量。建立起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期间全国工农运动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4)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如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被誉为‚铁军‛。
    5)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6)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与分化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9.简述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及其胜利进军的原因。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