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句中,出自邓牧《君道》的是A.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B.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C.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D.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题目

下列文句中,出自邓牧《君道》的是

A.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B.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

C.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D.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更多“下列文句中,出自邓牧《君道》的是A.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B.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C.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D.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相关问题
  • 第1题:

    送蔡元振序
    曾巩
    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已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①从事:官名,州郡长官之僚属,副职,如从事史、从事中郎、别驾从事、治中从事等。
    ②义:同“宜”,适宜、适当,有分寸。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 辟:征召。聘请
    B.不惟其同守之同 同:相同.一样
    C.为不治矣 治:治理得好,太平
    D.幸而材从事 材:有才能的

    答案:B
    解析:
    “同”意思是附和、赞同,动词。

  • 第2题:

    下列各句中的“之”不能译成“的”的是()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C.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D.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送蔡元振序
    曾巩
    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已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日,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①从事:官名,州郡长官之僚属,副职,如从事史、从事中郎、别驾从事、治中从事等。
    ②义:同“宜”,适宜、适当,有分寸。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所导致弊害的一组是()。
    ①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
    ②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③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
    ④惟其守之同者多矣
    ⑤反是焉,则激
    ⑥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

    A.②③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②是一些人对从事职权范围的错误认识。③是追究原因。⑥是明确蔡君日后升官应尽的责任。

  • 第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扦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
    “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日:“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答案:
    解析:
    (君王)不能够接受臣子的直谏就没有办法听到真实的情况,而贤人就不会来归顺(君王)。

  • 第5题:

    柳宗元的《封建论》的中心论点是()

    • A、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 B、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 C、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
    • D、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与唐甄观点基本一致的是()

    • A、韩非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黄宗羲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在下列各句中,采用正反对举方法的有()。

    • A、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C、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D、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下列文句中,出自邓牧《君道》的是()。

    • A、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 B、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
    • C、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 D、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台词的是()。

    • 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 B、男女同姓,其生不番
    • C、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
    •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E、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

    正确答案:C,D

  • 第10题:

    下列句中,有“之”用作人称代词的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 B、或相倍蓰,或相什伯,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C、《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 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E、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正确答案:B,D,E

  • 第11题:

    问答题
    “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包含怎样的文学理论内涵?

    正确答案: 韩愈强调文以明道的主张。道乃尧舜孔孟之道,而非老、佛之道。韩愈宏扬儒道的具体内容是指社会政治与道德人伦规范,在作家身上体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修养和仁义品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给下面的文段加上规范的标点符号,并翻译成白话文(抄在答卷上完成,可使用简化字)。  秦伐魏陳轸合三晉而東謂齊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為後世也今齊楚燕趙韓梁六國之遞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適足以強秦而自弱也非山東之上計也能危山東者強秦也不憂強秦而遞相罷弱而兩歸其國於秦此臣之所以為山東之患天下為秦相割秦曾不出刀天下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東之愚耶願大王之察也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欲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虜今韓梁之目未嘗乾而齊民獨不也非齊親而韓梁疏也齊遠秦而韓梁近今齊將近矣今秦欲攻梁絳安邑秦得絳安邑以東下河必表里河而東攻齊舉齊屬之海南面而孤楚韓梁北向而孤燕趙齊無所出其計矣願王熟慮之今三晉已合矣復為兄弟約而出銳師以戍梁絳安邑此萬世之計也齊非急以銳師合三晉必有後憂三晉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構難三晉怒齊不與己也必東攻齊此臣之所謂齊必有大憂不如急以兵合於三晉齊王敬諾果以兵合於三晉

    正确答案:
    (1)标点
    秦伐魏,陈轸合三晋而东,谓齐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为后世也。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强秦而自弱也,非山东之上计也。能危山东者,强秦也。不忧强秦而递相罢弱,而两归其国于秦,此臣之所以为山东之患。天下为秦相割,秦曾不出刀;天下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愿大王之察也。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欲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虏。今韩、梁之目未尝干,而齐民独不也。非齐亲,而韩梁疏也。齐远秦而韩、梁近。今齐将近矣!今秦欲攻梁绛、安邑。秦得绛、安邑以东下河、必表里河而东攻齐,举齐属之海,南面而孤、楚、韩、梁,北向而孤燕、赵,齐无所出其计矣。愿王熟虑之!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而出锐师以戍梁绛安邑,此万世之计也。齐非急以锐师合三晋,必有后忧,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齐王敬诺。果以兵合于三晋。
    (2)译文
    秦国攻打魏国,陈轸联合韩、赵、魏之后东去齐国对齐王说:“古代圣王兴兵征伐,都是为了匡正天下建立功名,以便能够造福后世流芳千古。如今齐、楚、燕、韩、魏等六国,彼此互相侵略征伐,不但不足以建立功名,反倒使秦国强大使本国衰弱下去,这绝对不是山东诸侯的战略对策。
    能够灭亡山东诸侯的只有强秦。如今六国不但不联手抗拒强秦,反而互相削弱,到最后必然两败俱伤被秦国吞并,这是臣为山东诸侯担忧的主要原因。秦国毫不费力,天下诸侯就互相割让土地给秦国;秦国连柴火都不必用,天下诸侯就自动替秦国烹煮自己,到时候就有上等佳肴等待秦国享用。秦国真是聪明,山东诸侯又是多么愚鲁,但愿大王能多多注意!
    古代的三皇、五帝、五伯兴兵征伐,都是为了铲除无道的暴君,但是现在秦国征伐天下恰好与古代相反,那样的结果只能是亡国之君死于屈辱,亡国之民死于掳掠。现在韩、魏人民的眼泪还没有干,只有齐国人民侥幸还没有惨遭秦国蹂躏,这并不是由于齐国和秦国亲善,或者由于韩、魏与秦国交恶,只是由于齐国离秦国远,韩、魏离秦国近的缘故。现在齐国离灾难已经不远,因为秦国正想要攻打魏国的绎县和安邑,秦国有了绎县和安邑之后,再继续往东沿黄河进兵,如此必然能顺着黄河往东攻打齐国,占领齐国土地一直达到东海之滨,接着更向南进兵,使韩、魏、楚陷于孤立,向北进兵使燕、赵陷于孤立。如此齐国就无计可施了,希望大王慎重考虑。
    现在韩、魏、赵三国已经又联合在一起,再度成为兄弟之邦,而且相约共同出精兵去保卫魏国的绛县和安邑,这都是长远的计划。齐国如果不赶紧出精兵联合韩、赵、魏三国,那齐国必将后患无穷。韩、赵、魏三国联合以后,秦国必然不敢攻打魏国,而是转过头往南攻打楚国,楚、秦既然兵连祸结,那时韩、赵、魏三国由于愤恨齐国的不肯支援,必然出兵去攻打齐。这就是臣说的齐国必有的大后患,因此齐国应该赶紧出兵联合韩、赵、魏三国。”
    齐宣王欣然采纳了陈轸的策略,马上出兵联合韩、赵、魏三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匡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日:“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答案:
    解析:
    (君王)不能够接受臣子的直谏就没有办法听到真实的情况,而贤人就不会来归顺(君王)。

  • 第14题:

    下列各句中的“之”词性不同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之二虫又何知?
    C.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D.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送蔡元振序
    曾巩
    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已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日,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①从事:官名,州郡长官之僚属,副职,如从事史、从事中郎、别驾从事、治中从事等。
    ②义:同“宜”,适宜、适当,有分寸。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 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B.蔡君可拱而坐也 侣鱼虾而友麇鹿
    C.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故序以送之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答案:D
    解析:
    D项中的“以”都是连词,表目的。A项“之”:代词/助词;B项“而”:表修饰关系/表并列关系;C项“于”:由/对于。

  • 第16题:

    “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包含怎样的文学理论内涵?
    韩愈强调文以明道的主张。道乃尧舜孔孟之道,而非老、佛之道。韩愈宏扬儒道的具体内容是指社会政治与道德人伦规范,在作家身上体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修养和仁义品德。

  • 第17题:

    翻译: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皐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正确答案: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和皋陶(相传是舜的司法官)作为自己的忧虑。把百亩田地耕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惠,把向善的道理教给别人叫做忠,替天下寻找到人才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替天下得到人才却很困难。孔子说:‘尧作为天子,是何等伟大啊!只有天是最伟大的,只有尧能效法天。尧的圣德是那么广大辽阔,百姓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称赞!舜,那才是人君的典范啊!舜的品格是那样崇高,身为天下之主,但却不把天下视为私有(与焉:参与其中)!’尧舜治理天下,难道没有用他们心思的地方?只不过不用在耕种上罢了(亦:副词,也是,只是)

  • 第18题:

    “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这段话出自哪一部著作?其中的什么篇?


    正确答案:韩愈《原道》

  • 第19题: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国事,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其中主要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 排比、对偶、设问。

  • 第20题:

    翻译下列古文。 子日:“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


    正确答案:为小人做事难,但使他高兴很容易。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也会高兴的

  • 第21题:

    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

    •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
    • C、酌以大斗。
    • 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 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正确答案:B,C,E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句中,有“之”用作人称代词的是()
    A

    之二虫又何知

    B

    或相倍蓰,或相什伯,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C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D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E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正确答案: B,D,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文句中,出自邓牧《君道》的是()。
    A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B

    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

    C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D

    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