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科学活动运用理性思维,用概念的方式,进行推理,揭示事物的客观真理。满足人们的理性需要。其成果为抽象的概念体系。文学活动运用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方式,表达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其成果为生动的形象和情感的世界。
物质生产要受客观规律、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具科学化程度、规范化程序的制约,因而不太自由,很难出现个性化的创造。而文学创造恰恰保持着“精神个体性的形式”,反对规范化、模式化,个人有着极大的创造自由,被马克思称为“真正自由的劳动”。事实上,不仅世间没有完全雷同的作品,而且,好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总能表现出作家的独特风格。
更多“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相关问题
  • 第1题:

    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科学言语、日常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正确答案: 文学以语言为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中的“言语”,即作者个人的言语行为,其中包括人物具体的独白、对话等,是文学审美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文学创造就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文学言语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例如科学论文、研究报告、技术资料等采用的语言,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素材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则往往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录,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追求使用阻拒性言语,因此,文学作品中言语的指涉意义往往不是一眼看穿的。例如,杜甫的“恶竹应须斩万竿”中的“竹”,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中的“梅”,都不能理解为实际的竹、梅;闻一多的《死水》、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大甲壳虫,都蕴含着独特的意象,必须通过联想或者想象才能领悟理解。很明显,文学言语与科学言语有较大差别,比日常言语也更富于艺术性、技艺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同一种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里,在不同语境中,其运用都是千变万化的,不断创新的。所以,文学创造不止以言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言语系统,通过创造性言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可见,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 第2题:

    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基本的区别在于:文学的本质特征可以归结为一种()

    • A、科学符号的创造
    • B、伦理符号的创造
    • C、语言符号的创造
    • D、艺术符号的创造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文学创造与科学的本质区别


    正确答案: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

  • 第4题:

    历史上的文学创造的客体说有()、情感说、()与社会生活说;文学创造的主体说包括“模仿者”和“创造者”、移情说、旁观者与特殊的艺术生产说。


    正确答案:自然说、原始意象说

  • 第5题:

    为什么时候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正确答案: 首先,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内涵和关系来看,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从根本上说虽然与其他精神生产一样决定于物质生产,但具有更多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文学创造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更加明显。文学创造在面对物质生产时表现出了更大的自由。例如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物质生产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近代资本主义,但希腊人和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却是近代不可企及的。其次,从文学创造本身的特征来看,在精神生产领域中更加自由、富于个性。文学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而审美体验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都更具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情感化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允许的。另外,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与宗教相比,作家拥有相对宽松的自由,同时,好的作家都会在创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从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来看,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当然要运用一定的符号,文学以语言为符号。但是,文学创造中所运用的并不是“语言”,而是“言语”,即作者个人的言语行为,其中包括人物具体的独白、对话等。文学创造就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文学言语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例如科学论文、研究报告、技术资料等采用的语言,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素材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则往往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录,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追求使用阻拒性言语,因此文学言语比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都更富于艺术性、技艺性、个体风格,同一种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里,在不同语境中,其运用都是千变万化的,富有创新的。

  • 第6题:

    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科学反映活动立足客体,通过理性思维如实把握客体,把直观现象加工成为概念、范畴。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宗教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的意想上,文学则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的感受上。

  • 第7题:

    问答题
    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正确答案: 科学活动运用理性思维,用概念的方式,进行推理,揭示事物的客观真理。满足人们的理性需要。其成果为抽象的概念体系。文学活动运用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方式,表达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其成果为生动的形象和情感的世界。
    物质生产要受客观规律、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具科学化程度、规范化程序的制约,因而不太自由,很难出现个性化的创造。而文学创造恰恰保持着“精神个体性的形式”,反对规范化、模式化,个人有着极大的创造自由,被马克思称为“真正自由的劳动”。事实上,不仅世间没有完全雷同的作品,而且,好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总能表现出作家的独特风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没有抒情主体富于个性化的情感倾诉,没有抒情主体自由自在的内心独白,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文学抒情。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在文学活动中,抒情总是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与偏重于客观再现的叙事相比,抒情更富于主体性的自我色彩,所以我们在抒情性作品中更多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声音。在这个意义上,抒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没有抒情主体富于个性化的情感倾诉,没有抒情主体自由自在的内心独白,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文学抒情。

  • 第9题:

    问答题
    文学创造与科学的本质区别

    正确答案: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基本的区别在于:文学的本质特征可以归结为一种()
    A

    科学符号的创造

    B

    伦理符号的创造

    C

    语言符号的创造

    D

    艺术符号的创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历史上的文学创造的客体说有()、情感说、()与社会生活说;文学创造的主体说包括“模仿者”和“创造者”、移情说、旁观者与特殊的艺术生产说。

    正确答案: 自然说、原始意象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正确答案: 作为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不是一切社会生活,而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其特殊性表现为三点:
    ①它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即不是生活某一方面、某一层次,而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统一的整体生活。
    ②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即能显示出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生活。
    ③它是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生活,因为只有经过体验、感受、思索的生活,才能成为他描写和表现的对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正确答案: 当艺术真实的创造及其蕴含的情感评价成为“真”与“善”的统一时,这种统一便构成文学创造追求的审美价值。然而这个“美”尚处内容状态,还需要相应的形式创造予以外化和体现。可见,形式创造是文学的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任何精神作品都有它的存在形式,否则它的内容就无以体现。然而相对而言,非艺术的精神作品,其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却不若艺术作品密不可分,有的甚至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剥离。如一条法律条文,可以用话语方式表述,也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演示,内涵基本不变。文学则不然,它的形式和内容“两个实体,活在一起,永远谁也离不开谁”,就像黑格尔所说的:“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正如没有无形式的质料一样„„内容所以成为内容是由于它包括有成熟的形式在内。”这表明,内容与形式是融合为一体的,我们既不能离开内容来说形式,也不能离开形式来说内容。当年有人向列夫·托尔斯泰讨教他的小说主题时,他的回答是:“艺术品的完整的基本内容只能由那艺术品本身表现出来”,要让他说明自己作品的主题,他就得按照小说的表现方式从头到尾地再叙述一遍。可见,形式创造对于文学审美价值的最终实现是多么重要。这一重要性从20世纪初期兴起来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英美新批评等理论中也可以见出。例如,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且与其他精神创造物相区别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它的文学性,而文学性存在于形式(主要指语言形式)之中,不是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里,与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也无关系。很显然,俄国形式主义是极其重视形式而完全抹杀内容的,他们把形式提高到了本体地位,认为形式本身就是美与审美之所在。对于这一理论本身的得失与影响这里不必论及,但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形式创造对于文学作品及其审美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

  • 第14题:

    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正确答案: 作为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不是一切社会生活,而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其特殊性表现为三点:
    ①它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即不是生活某一方面、某一层次,而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统一的整体生活。
    ②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即能显示出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生活。
    ③它是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生活,因为只有经过体验、感受、思索的生活,才能成为他描写和表现的对象。

  • 第15题:

    没有抒情主体富于个性化的情感倾诉,没有抒情主体自由自在的内心独白,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文学抒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


    正确答案: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建立的过程就是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双向运动的过程,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主体始终处于主导性、主动性的地位并显示出能动创造性的特征。这是因为,人不是机械的信息接收器,而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存在。马克思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是说,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有意志、有目的的,他不仅“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么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人能用“内在的尺度”去衡量对象和进行生产,就是人能依照自己的需要、目的和意志去衡量对象和进行生产。这就是创作主体之所以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和具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创作客体的选择上,文学创造反映具体的社会生活,作为主体的作家可以能动地选择“具体客体”作为反映对象,例如鲁迅主要选择“病态社会”的“病态人生”为“具体客体”。其次,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又集中体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通过创作主体的能动创造,按照作家“内在的尺度”即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审美需要、审美目的、审美理想,将生活客体转化为主客体统一的艺术品。综上所述,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

  • 第17题:

    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


    正确答案: 特点: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原因: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的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的具体生活材料。

  • 第18题:

    问答题
    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科学反映活动立足客体,通过理性思维如实把握客体,把直观现象加工成为概念、范畴。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宗教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的意想上,文学则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的感受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文学话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前者是一种创造性话语?

    正确答案: 科学言语要求明确,规范,逻辑严谨,说理清楚,不重个人风格,显得枯燥和千篇一律。日常言语不刻意追求艺术性。文学言语作为描写、抒情、象征的符号体系,强调艺术性和个人风格,追求含蓄有味和新奇感,有限的语言常包含着无限的意蕴。因而,同一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中和不同的语境中,总是千变万化、不断创新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科学言语、日常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正确答案: 文学以语言为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中的“言语”,即作者个人的言语行为,其中包括人物具体的独白、对话等,是文学审美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文学创造就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文学言语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例如科学论文、研究报告、技术资料等采用的语言,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素材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则往往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录,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追求使用阻拒性言语,因此,文学作品中言语的指涉意义往往不是一眼看穿的。例如,杜甫的“恶竹应须斩万竿”中的“竹”,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中的“梅”,都不能理解为实际的竹、梅;闻一多的《死水》、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大甲壳虫,都蕴含着独特的意象,必须通过联想或者想象才能领悟理解。很明显,文学言语与科学言语有较大差别,比日常言语也更富于艺术性、技艺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同一种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里,在不同语境中,其运用都是千变万化的,不断创新的。所以,文学创造不止以言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言语系统,通过创造性言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可见,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与创造者。

    正确答案: 不能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因为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如果作家完全是被动的,或成为自然的奴隶,或完全从属于别的人或资本,那么,他就是自身的丧失,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因为,文学创作属于审美活动,它主要是通过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对审美客体做出审美判断和评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也因此,文学创造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又是美的创造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时候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正确答案: 首先,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内涵和关系来看,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从根本上说虽然与其他精神生产一样决定于物质生产,但具有更多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文学创造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更加明显。文学创造在面对物质生产时表现出了更大的自由。例如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物质生产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近代资本主义,但希腊人和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却是近代不可企及的。其次,从文学创造本身的特征来看,在精神生产领域中更加自由、富于个性。文学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而审美体验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都更具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情感化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允许的。另外,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与宗教相比,作家拥有相对宽松的自由,同时,好的作家都会在创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从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来看,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当然要运用一定的符号,文学以语言为符号。但是,文学创造中所运用的并不是“语言”,而是“言语”,即作者个人的言语行为,其中包括人物具体的独白、对话等。文学创造就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文学言语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例如科学论文、研究报告、技术资料等采用的语言,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素材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则往往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录,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追求使用阻拒性言语,因此文学言语比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都更富于艺术性、技艺性、个体风格,同一种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里,在不同语境中,其运用都是千变万化的,富有创新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

    正确答案: 特点: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原因: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的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的具体生活材料。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