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比喻和比拟有何不同?”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了使文化的抽象定义形象化,人们通常使用两个比喻().

    • A、将文化比成洋葱,有层次之分
    • B、将文化比成冰山
    • C、将文化比喻成“沙尘暴”
    • D、将文化比喻成人的“心理程序”

    正确答案:A,B

  • 第2题:

    什么叫水油比?它和水碳比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我国个别引进的轻油转化制氢装置用水油比作为控制指标,即将转化进料中水蒸汽和油的重量比代替水碳比作为控制指标,来实现转化炉的正常操作。所谓水油比即水烃重量比。
    水烃重量比和水碳比的关系为:
    (1)作为一个需要控制的指标,水烃重量比较之水碳比浅显易懂、直观,人人会算,容易控制。这是其优点。
    (2)作为一个控制指标,提出的根据不足。因为尽人皆知,烃类在转化催化剂上结炭和水碳比大小有直接而明确的关系,所以设计上规定了最小水碳比。而人们无法从水烃重量比判断出水碳比到底是多少,这对避免因水碳比过小而结炭是不利的。
    (3)水烃重量比与水碳比的关系不确定。只有当所用油是一种而且组成不变时,一定的水烃重量比才能代表一定的水碳比。如果原料油换了,尽管仍控制原来的水烃重量比,水碳比却不同了。这是因为不同的油中,碳含量不同的缘故。例如,当控制水烃重量比为4.0时,随油品变重其实际水碳比会降低:
    原料油油中碳含量水碳比
    碳4烷烃0.82763.22
    重整拨头油0.8333.20
    重整抽余油0.8433.16
    胜利石脑油(干点160℃)0.85263.13

  • 第3题:

    比喻舞蹈语言、戏剧语言,谈谈不同的舞台效果。


    正确答案: 动作是舞蹈语言的核心元素,是构成舞蹈语言的基本材料,具有直接可视性的舞台效果。同时动作更是舞蹈家创作过程的思维材料,作品的主题、情感,人物的性格,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创作思维将他们物化于动态形象之中,被观众直接感受,舞蹈语言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是内在激情有形可见的动作流。戏剧语言也突出地表现为动作,不仅包括形体动作,还包括语言动作(对话、独白、旁白)、静止动作,具有双重本性:
    (1)摹仿性:对人的行动的摹仿,在舞台上直观地将人的动作呈现给观众;
    (2)揭示性:揭示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将非直观的心理活动内容传达给观念,通过动作展示戏剧矛盾冲突,促进戏剧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 第4题:

    找出《吃饭》文中的比喻句,并联系钱钟书谈比喻时说的:“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分析本文比喻手法的特点及其审美效果。


    正确答案: 巧设陌生化比喻是钱钟书在这篇文章中的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如“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一碗好菜仿佛一只乐曲”、“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在这些比喻中,作者语出惊人发挥最充
    分的想象,将完全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作比喻,具有很强的表达冲击力,让人觉得新奇有趣,这些比喻挟带着一种先声夺人的力量。使读者一旦阅读便被吸引,欲罢不能。另外这些比喻不仅新奇,而且自然,读过后面的内容又让人觉得这些新奇的比喻贴切生动,用人们司空见惯的内容作比喻,说明了全新的道理,读后另有一番意味在心头。

  • 第5题: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

    • A、手段和谋略
    • B、比喻和总结
    • C、流程和方法
    • D、技术和手段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仿拟有()、仿语、仿句、()等类型。


    正确答案:仿词;仿篇

  • 第7题:

    按下货舱烟雾面板上的TEST按钮后,将模拟什么情况()

    • A、只模拟有烟雾出现;
    • B、只模拟一个灭火瓶压力过低;
    • C、模拟有烟雾出现和一个灭火瓶压力过低。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问答题
    比喻和比拟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比喻和比拟都是两事物相比,但比喻重在喻,即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次;比拟重在拟,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诗经》中的“比”,指的是比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举例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的比喻。

    正确答案: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包括明喻、借喻和暗喻。
    (2)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有比喻词
    (3)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没有比喻词,一般用“是”代替
    (4)借喻,本体不出现或者不在本句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这种比喻有突出本体某种特性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比其音律”中的“比”是什么意思?()
    A

    比拟、比喻

    B

    参照、对照

    C

    比较、对比

    D

    附加、加上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提出窗格比喻的交际学家是()
    A

    菲斯汀格

    B

    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

    C

    杰何达

    D

    爱德华·蒂·霍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诗经》中的“比”,指的是比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举例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的比喻。


    正确答案: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包括明喻、借喻和暗喻。
    (2)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有比喻词
    (3)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没有比喻词,一般用“是”代替
    (4)借喻,本体不出现或者不在本句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这种比喻有突出本体某种特性的作用

  • 第15题:

    节理和断层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 (1)节理成因分类:A.原生节理,是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B.表生节理,是由于岩石风化、岩坡变形破坏、河谷边坡卸荷作用及人工爆破等外力而形成的裂缝。C.构造节理,是由地壳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节理。
    节理力学性质分类:1.张节理2.剪节理3.劈理
    (2)断层是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要素:断层面和断层破碎带,断层线,断盘,断距。断层的识别:1.沿岩层走向追索,若发现岩层突然中断,而和另一岩层相接触。2.沿垂直岩层走向的方向进行观察。3.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沿断层面或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常常出现一些伴生的构造变动现象。4.在地貌上,断层常形成断层崖、三角面山、山脉的中断或错开,以及山地突然与平原相接触等现象。5.沿断层带常形成沟谷、洼地,或出现线状分布的湖泊、泉水等。6.某些喜湿性植物志带状分布。

  • 第16题:

    “比其音律”中的“比”是什么意思?()

    • A、比拟、比喻
    • B、参照、对照
    • C、比较、对比
    • D、附加、加上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比喻和比拟都有一个“比”字,二者的本体都可以不出现,但是比喻的喻体和比拟的拟体都必须出现。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全不出现,直接把比喻的事物借过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这种比喻叫()

    • A、明喻
    • B、暗喻
    • C、借喻
    • D、否定方面的比喻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填空题
    仿拟有()、仿语、仿句、()等类型。

    正确答案: 仿词,仿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词的比喻义是通过比喻的方法获得的,它不同于修辞上的比喻,修辞上的比喻是固定的,词的比喻义是临时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为了使文化的抽象定义形象化,人们通常使用两个比喻().
    A

    将文化比成洋葱,有层次之分

    B

    将文化比成冰山

    C

    将文化比喻成“沙尘暴”

    D

    将文化比喻成人的“心理程序”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公文撰拟有哪些文面要求?

    正确答案: 公文的文面要求是符合规范、整齐划一。
    (1)用纸规整划一。
    (2)字迹清晰规范。
    (3)标点符号正确。
    (4)排版格式统一。
    (5)行距、字距适宜。
    (6)字体、字号适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比喻和比拟都有一个“比”字,二者的本体都可以不出现,但是比喻的喻体和比拟的拟体都必须出现。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