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根据泰勒的看法,目标评价首先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的。其次,评价活动不可能一次完成,至少需要两次。一个恰当的评价至少包括两次评估:一次在课程计划实施的早期进行,一次在后期进行,以便测量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变化。
关于评价的方法,泰勒认为,虽然传统的纸笔测验是一种收集学生行为变化证据的有效方法,但是评价方法不仅局限于此。事实上,凡是能获得教育目标所指各种行为的有效证据的任何途径,都可以作为评价的适当方法。
关于评价的程序,大体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定每一个目标;
(3)确定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
(4)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
(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
(6)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
(7)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做比较。泰勒的评价步骤和评价定义是一致的。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类型,那评价就应该反映行为变化的程度。因此,建立课程计划的目标并用行为术语对每一个目标加以界说就应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行为目标确定后再为学生提供表现这种行为所需要的情境就能清楚地检验出目标是否达到。行为目标是合理的评价标准。
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1)目标评价模式把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转向整个课程方案。
(2)目标评价模式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
(3)目标评价模式提出了用教育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在目标评价模式中,目标不仅是评价的起点,也是评价的标准。
(4)目标评价模式把当时出现的一些新理念和既有的科学传统结合在一起。
目标评价模式是最早的也是最完备的评价理论模型,它对20世纪的评价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各种评价主张,都是在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借鉴与批判中成长起来的。它的创立者拉尔夫·泰勒也因此赢得“教育评价之父”的美誉。
更多“试述目标评价模式的基本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防洪法,在蓄洪滞洪区内建设公路、铁路,应当对( ),提出防御措施。
    A、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
    B、洪水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
    C、洪水可能导致的污染问题作出评价
    D、蓄洪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作出评价


    答案:A,D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建设跨河、穿河、穿提、临河工程设施防洪的有关规定。

  • 第2题:

    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一)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处于绝对劣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是一样的,这样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是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最大劣势的产品,继而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①该学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②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在论述中所设定的假设条件过于苛刻,与国际贸易实际相差较大,如要素在国际中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
    ③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但事实是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④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①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和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
    ②该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
    ③其暗含一层意思,即越落后得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则越会从中受益。
    3)我国理论界对其认识和评价
    ①20世纪50年代与苏联学者共同批判该学说。
    ②20实际60年代初,我国学者认为该学说具有合理内核,应该批判的吸收,这一观点在后来受到批判。
    ③改革开放以来,看法一分为二,认为该学说的合理内核可以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理论论述之一,作为各个地区结合优势发展贸易的基础。

  • 第3题:

    简述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并作出评价。


    正确答案: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分为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在开始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幼儿游戏的愿望,帮助幼儿布置游戏环境;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帮助幼儿扩展游戏情节;在游戏结束时对幼儿的游戏与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由于过分强调对游戏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往往导致教师导演与指挥幼儿游戏,按照承认的想法让幼儿游戏的情况

  • 第4题:

    每次应急演练后必须对演练效果作出评价,并书面记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试述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的上涨将意味著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 第6题:

    试述使能目标分析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信息加工分析完成后,学习内容分析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两类。必要条件是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使能目标。
    在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就称为使能目标。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一般而言,如果先后两次教学的知识、技能距离较大,其中的使能目标也比较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从终点目标出发,来一步一步揭示其使能目标的,如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他必须预先具备什么能力或倾向?”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点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分层次一一排列出来。这样,起点状态、使能目标和终点目标及其类型和它们的先后顺序被分析清楚了,则教学的步骤和方法的确定就有科学的依据。

  • 第7题:

    ()不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范围。

    • A、对供应链内供应商的数量作出评价
    • B、对供应链内各企业作出评价
    • C、对供应链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作出评价
    • D、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作出评价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

    CSE评价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

    差距评价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的上涨将意味著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不定项题
    根据防洪法,在蓄洪滞洪区内建设公路、铁路,应当对( ),提出防御措施。
    A

    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

    B

    洪水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

    C

    洪水可能导致的污染问题作出评价

    D

    蓄洪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作出评价


    正确答案: A,B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目标评价模式的基本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正确答案: 根据泰勒的看法,目标评价首先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的。其次,评价活动不可能一次完成,至少需要两次。一个恰当的评价至少包括两次评估:一次在课程计划实施的早期进行,一次在后期进行,以便测量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变化。
    关于评价的方法,泰勒认为,虽然传统的纸笔测验是一种收集学生行为变化证据的有效方法,但是评价方法不仅局限于此。事实上,凡是能获得教育目标所指各种行为的有效证据的任何途径,都可以作为评价的适当方法。
    关于评价的程序,大体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定每一个目标;
    (3)确定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
    (4)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
    (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
    (6)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
    (7)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做比较。泰勒的评价步骤和评价定义是一致的。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类型,那评价就应该反映行为变化的程度。因此,建立课程计划的目标并用行为术语对每一个目标加以界说就应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行为目标确定后再为学生提供表现这种行为所需要的情境就能清楚地检验出目标是否达到。行为目标是合理的评价标准。
    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1)目标评价模式把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转向整个课程方案。
    (2)目标评价模式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
    (3)目标评价模式提出了用教育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在目标评价模式中,目标不仅是评价的起点,也是评价的标准。
    (4)目标评价模式把当时出现的一些新理念和既有的科学传统结合在一起。
    目标评价模式是最早的也是最完备的评价理论模型,它对20世纪的评价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各种评价主张,都是在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借鉴与批判中成长起来的。它的创立者拉尔夫·泰勒也因此赢得“教育评价之父”的美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案:
    解析: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杜威在其理论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多方面论述了有关教育的本质的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上可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一、 教育即生长从生物化心理学理论出发,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生长的过程。但是,杜威所理解的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 第14题:

    试述幼稚产业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一)幼稚产业的定义。通过政策保护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掌握技术,形成资本积累并最终形成成本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1、穆勒标准。只要将来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利就可以保护。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使技术经验不足、生产力低下、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价格、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的产业继续生产。未来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可以获利,暂时的保护是值得的。这是一个静态标准。
    2、巴斯塔布尔标准。是将穆勒标准动态化,提出了现值的观念,认为保护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3、肯普标准。除以上两个标准的全部内容,应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期内的外部效应,如某技术可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因而使得本产业利润无法增加,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应该予以保护。
    (二)政策含义与评价。对于幼稚产业的保护是必要的,在同等的游戏规则下,各国条件不一样,自有贸易可能会损害相对落后国家的利益,但保护的目的在于使受保护者得以进步,最终不需要保护,在国际市场中自我扶植,因此,不时单纯地保护落后。

  • 第15题:

    下列哪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决策为向导,并强调首先对目标本身作评价,强调评价贯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 A、泰勒模式
    • B、CIPP模式
    • C、目标游离模式
    • D、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
    • E、全程评价模式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举例论述经典目标模式的原理,并对其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1、经典目标模式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2、评价
    确定对偶然、分解对整合、外显对内隐
    A目标模式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过程;
    B目标模式以行为目标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
    C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
    D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目标模式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目标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弊病。
    首先,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
    第二,儿童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第三,强调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 第17题: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 C、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 D、差距评价模式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简述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观点并对其做出评价。


    正确答案:理性决策模式提出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的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最大化原则,就是谋求最大效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选择,即从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理性决策模式理论认为,决策过程必须遵循系统的决策程序。决策程序的内容大致有六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从理想的角度而言,这一模式确实是一个非常科学化的模式。但是,决策活动是一项非常现实的活动,它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

  • 第19题:

    单选题
    下列哪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决策为向导,并强调首先对目标本身作评价,强调评价贯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A

    泰勒模式

    B

    CIPP模式

    C

    目标游离模式

    D

    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

    E

    全程评价模式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一)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处于绝对劣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是一样的,这样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是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最大劣势的产品,继而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①该学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②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在论述中所设定的假设条件过于苛刻,与国际贸易实际相差较大,如要素在国际中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
    ③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但事实是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④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①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和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
    ②该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
    ③其暗含一层意思,即越落后得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则越会从中受益。
    3)我国理论界对其认识和评价
    ①20世纪50年代与苏联学者共同批判该学说。
    ②20实际60年代初,我国学者认为该学说具有合理内核,应该批判的吸收,这一观点在后来受到批判。
    ③改革开放以来,看法一分为二,认为该学说的合理内核可以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理论论述之一,作为各个地区结合优势发展贸易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举例论述经典目标模式的原理,并对其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1、经典目标模式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2、评价
    确定对偶然、分解对整合、外显对内隐
    A目标模式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过程;
    B目标模式以行为目标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
    C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
    D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目标模式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目标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弊病。
    首先,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
    第二,儿童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第三,强调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幼稚产业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一)幼稚产业的定义。通过政策保护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掌握技术,形成资本积累并最终形成成本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1、穆勒标准。只要将来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利就可以保护。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使技术经验不足、生产力低下、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价格、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的产业继续生产。未来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可以获利,暂时的保护是值得的。这是一个静态标准。
    2、巴斯塔布尔标准。是将穆勒标准动态化,提出了现值的观念,认为保护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3、肯普标准。除以上两个标准的全部内容,应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期内的外部效应,如某技术可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因而使得本产业利润无法增加,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应该予以保护。
    (二)政策含义与评价。对于幼稚产业的保护是必要的,在同等的游戏规则下,各国条件不一样,自有贸易可能会损害相对落后国家的利益,但保护的目的在于使受保护者得以进步,最终不需要保护,在国际市场中自我扶植,因此,不时单纯地保护落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短期经营决策过程主要步骤包括()。
    A

    明确决策问题和目标

    B

    收集相关资料并制定备选方案

    C

    对备选方案作出评价,选择最优方案

    D

    决策方案的实施与控制


    正确答案: D,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