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题目

简述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可以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
    E.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


    答案:A,B,C
    解析:
    皮亚杰主张发展先于学习,故D项不符合其观点;E项为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

  • 第2题:

    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2.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3.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案:
    解析:
      1.【答案要点】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个体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点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等。这在历年考试中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应该记住:遗传决定论者仅强调遗传的作用;环境决定论者仅强调环境的作用;二因素论认为遗传和环境都起作用,但二者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二者是交互起来共同对个体发生影响的。

      2.【答案要点】课外活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

      (1)科技活动。科技活动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如制作科技小发明、制作模型、采集标本、动物小观察、小饲养、小种植等,以及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和科学家故事会、科技表演、竞赛等。

      (2)学科活动。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一般以某一学科为主题,按照学科分别组织活动,如文学作品讨论会、某学科最新动态报告、交流某学科的学习体会的经验交流会等。

      (3)文学艺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种类多样,包括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它们寓教于乐,以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他们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调剂他们的身心,保证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4)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课外活动中比较普遍、比较广泛的活动,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参加的活动之一。

      (5)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一般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等。

      (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国庆节、儿童节、校庆日、学校文化节、暑假的夏令营活动等都是传统的节假日活动。这类活动的准备过程和活动过程都可对学生进行教育。

      3.【答案要点】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内容。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精选的标准就是必须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即对其他领域有潜在的迁移意义的标准。

      (2)合理组织材料。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5)防止负迁移的发生。在教学中,负迁移会对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掌握知识教授的速度和难易度,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每次迁移均应使学生感到需要一定的努力,但又能够完成。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使有效迁移顺利进行。

  • 第3题:

    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成分组成。新生儿人格结构中的唯一成分是伊底。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早期。儿童都面临着一个满足自我身体需要与服从社会需要之间的冲突。当社会允许适当的身体满足时,这种冲突便可以获得满意的解决,但是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满足过度时,个体就会在以后的成人生活中反映出这种遗留行为。新精神分析主义者埃里克森认为,在考察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到生物因素,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埃里克森根据个体在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历的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对羞怯、疑虑;
    (3)主动性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独;
    (7)生殖与停滞;
    (8)自我整合与绝望。
    社会学习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和沃尔特斯,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由个体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班杜拉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模仿。70年代末期以后,班杜拉的研究兴趣开始转移到自我效能感上来。他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决定着人试图去做什么以及在做的过程中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的预期而对个体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论述中,皮亚杰认为儿童一出生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积极动因。他积极地从环境中寻找、选择适宜自己的刺激,积极主动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关于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不是彼此分离的过程,而是相互依存的。但是儿童的某些特定社会机能只有在相应的认知机能形成之后才能出现,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都可以从相应的认知发展阶段中找到根源。柯尔伯格在其关于儿童性别化发展的研究中强调,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是性别角色发展的前提,在形成性别恒常性之前,儿童是不可能形成稳定的性别化行为的。

  • 第4题: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 D、可以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
    • E、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九种智力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及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什么观点?对教育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⑴内容:
    ①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个体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②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与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概念)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形式是命题)。
    ③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成熟主要在于揭开新的可能性,它是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要使可能性成为现实性,这有赖于个体的经验和练习;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因素可以加速或推迟个体的发展;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自我调节是认知活动的最一般的机制,它使认知结构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
    ⑵教育价值:
    ①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儿童在思维和语言上,都与成人有质的差异,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质的差异,因此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形成儿童智力的与道德的推动能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儿童与成人所具有的质的差异,使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②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教育必须遵循儿童思维的这一规律。同时,我们不能消极等待儿童智力达到一定水平再进行教育,而总要先行一步,以加快儿童智力的发展。

  • 第6题: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教育目的和原则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
    (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 第7题:

    比较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


    正确答案: 皮亚杰把儿童看成是一个初露头角的科学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信息加工理论把儿童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接受问题信息,储存信息,按照某种规则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回答。而儿童的认知也可以比喻为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储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作出外显反应。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与理性部分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论者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拟,在感性认识部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记忆研究方面最有成效。

  • 第8题:

    填空题
    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将游戏分为:实践练习的游戏(感知运动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三类。

    正确答案: 角色游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成分组成。新生儿人格结构中的唯一成分是伊底。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早期。儿童都面临着一个满足自我身体需要与服从社会需要之间的冲突。当社会允许适当的身体满足时,这种冲突便可以获得满意的解决,但是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满足过度时,个体就会在以后的成人生活中反映出这种遗留行为。新精神分析主义者埃里克森认为,在考察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到生物因素,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埃里克森根据个体在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历的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对羞怯、疑虑;
    (3)主动性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独;
    (7)生殖与停滞;
    (8)自我整合与绝望。
    社会学习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和沃尔特斯,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由个体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班杜拉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模仿。70年代末期以后,班杜拉的研究兴趣开始转移到自我效能感上来。他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决定着人试图去做什么以及在做的过程中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的预期而对个体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论述中,皮亚杰认为儿童一出生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积极动因。他积极地从环境中寻找、选择适宜自己的刺激,积极主动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关于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不是彼此分离的过程,而是相互依存的。但是儿童的某些特定社会机能只有在相应的认知机能形成之后才能出现,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都可以从相应的认知发展阶段中找到根源。柯尔伯格在其关于儿童性别化发展的研究中强调,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是性别角色发展的前提,在形成性别恒常性之前,儿童是不可能形成稳定的性别化行为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1)感觉运动智力阶段(出生至2岁左右)。智力是一种纯实践性的智力。语言尚未出现,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与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2)前运算智力阶段(2~7岁左右)。符号和语言的机能开始形成,可以进行以符号代替外在事物的表象性思维,借此来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然而,这些表象都具有自我中心性,符号表征水平还缺乏系统和逻辑,还不可能从事物的变化中把握事物概念的守恒性和可逆性。因此,这一阶段的智力思维仍然是前运算的性质。
    (3)具体运算智力阶段(7~12岁)。具体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4)形式运算的智力阶段(12~15岁)。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与成人相近,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根据假设和条件进行逻辑推演,即达到了形式思维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

    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

    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

    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比较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

    正确答案: 皮亚杰把儿童看成是一个初露头角的科学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信息加工理论把儿童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接受问题信息,储存信息,按照某种规则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回答。而儿童的认知也可以比喻为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储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作出外显反应。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与理性部分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论者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拟,在感性认识部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记忆研究方面最有成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个体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 第14题:

    简述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一)儿童的心理发展观。儿童心理是在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取得质和量的发展,其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二)儿童的认知结构和智力发展。
    (1)图式
    (2)同化
    (3)顺应
    (4)平衡
    (三)制约儿童发展的心理因素。
    (1)成熟
    (2)物理经验
    (3)社会经验
    (4)平衡化
    (四)儿童智力(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 第15题:

    阐述皮杰亚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认知发育阶段理论包括:
    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运动认识对象;
    ②前运算阶段(3~7岁),思维的片面性和自我为中心;
    ③具体运算阶段(8~11岁),儿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下降,他们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发展了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至成人),抽象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 第16题: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1)感觉运动智力阶段(出生至2岁左右)。智力是一种纯实践性的智力。语言尚未出现,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与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2)前运算智力阶段(2~7岁左右)。符号和语言的机能开始形成,可以进行以符号代替外在事物的表象性思维,借此来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然而,这些表象都具有自我中心性,符号表征水平还缺乏系统和逻辑,还不可能从事物的变化中把握事物概念的守恒性和可逆性。因此,这一阶段的智力思维仍然是前运算的性质。
    (3)具体运算智力阶段(7~12岁)。具体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4)形式运算的智力阶段(12~15岁)。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与成人相近,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根据假设和条件进行逻辑推演,即达到了形式思维水平。

  • 第17题: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观点。


    正确答案: (1)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
    (2)以儿童为中心,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3)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
    (4)善于应用认知冲突,推动儿童思维发展;
    (5)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 第18题:

    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将游戏分为:实践练习的游戏(感知运动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三类。


    正确答案:角色游戏

  • 第19题: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 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此阶段的儿童能区分自己和客体,逐渐知道运动与效果的关系,开始认识客体的永存性、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客体间的相互关系,动作与动作之间开始逐渐协调。这个阶段只有动作活动,并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但还没有表象、思维和语言。这一阶段是儿童思维的萌芽。
    2)前运算阶段(2-6岁、7岁)。这阶段的主要是语言的出现,四位的表象性和直觉性,自我中心思想比较突出,还不能进行可塑性运算,因而不能形成守恒概念。对量的判断缺乏系统的传递性。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这个阶段的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到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只限于初步的逻辑思维。而且这些运算是零散的、孤立的,还不能把逻辑运算结合为各种可能的变换形式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组合系统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抽象的逻辑思维,即能够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实,朝着非直接感知或者是未来事物的方向发展。这个阶段不受具体事务内容的束缚,而是通过假设推理解答问题,或从前提出发,作出应有的结论。它的思维特点是把逻辑运算组合成各种系统,并根据可能的转换形式去解决脱离了当前具体事物的观察所提出的有关命题;或是根据掌握德资料,做因素分析,进行科学实验,从而发现规律。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有科学创见和理论创新的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皮亚杰的基本观点是()
    A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B

    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再建构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

    可以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

    D

    存在着相对独立的九种智力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

    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

    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

    可以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

    E

    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九种智力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教育目的和原则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
    (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儿童的心理发展观。儿童心理是在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取得质和量的发展,其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二)儿童的认知结构和智力发展。
    (1)图式
    (2)同化
    (3)顺应
    (4)平衡
    (三)制约儿童发展的心理因素。
    (1)成熟
    (2)物理经验
    (3)社会经验
    (4)平衡化
    (四)儿童智力(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