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形成: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策略。
第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我国东北三省﹐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要独霸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抛弃过去的成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一宣言》初步克服了‚左‛关门主义的错误,标志着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
第二,一二‧九运动爆发,中共党员‚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得到了宣扬,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形成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5年12月17日-25日﹐瓦窑堡会议的举行﹐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
第三,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的政策开始调整。由‚倒蒋‛转变为‚逼蒋,联蒋‛;由打倒一切帝国主义,武装保卫苏联变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等等。特别是,由下层统一战线,转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根本性的转变,是中共党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
第四,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的转折点。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决议,从此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基本接受了中共主张,承认了停止内战的原则,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第五,‚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突出,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特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上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有着新的历史特点。
1)它的成分极其广泛复杂。因为这个统一战线的任务和目标是团结全民族,反抗侵入国土的日本帝国主义。因此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空前未有的。
2)它是以国共两党党外合作的方式,以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合作为基础的。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全国政权和军队,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和军队。其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它的中心支柱。这种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突出的特点。
3)这个统一战线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没有一个统一战线的正式机构。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党曾先后提出成立‚民族联盟‛,实行‚党内合作‛、成立‚国共两党委员会‛等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提出《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民族统一纲领草案》、《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协定草案》等作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但均为蒋介石所拒绝。最后,双方不得不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即没有成文,不固定,遇事协商,临时解决两党有关的问题。
总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国共两党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必须看到的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纲领,也没有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蒋介石集团虽然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但不承认两党的平等地位;特别在如何抗日救国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因此,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3)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表明了蒋介石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证明了我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符合历史潮流,深得民心。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民族革命时期,全面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我们党摆脱了以往狭小的处境,走向一个广阔的天地。此后,我们党利用这个统一战线,迅速发展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猛烈地扩展了人民武装和政权;很快地发展和壮大了我们党的力量。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人民革命力量的新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步伐。
更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和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何谓L型细菌?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L型细菌是一种细胞壁缺陷的细菌,由Lister研究院最先发现,故命名为L型细菌。由于抗生素、溶菌酶、抗体、补体等多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受到损伤或导致缺失,从而形成L型细菌。L型细菌形态因细胞壁受损而呈多样性,革兰染色阴性,在高渗培养基中能缓慢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荷包蛋样小菌落,在外因去除后可回复为原细菌。L型细菌在体内外均可形成,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临床上常见于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发生,反复出现,有致病力,给治疗造成困难。L型细菌感染常规细菌学检查为阴性,常用高渗培养基分离培养,还须与支原体鉴别。

  • 第2题: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 形成: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策略。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要独霸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抛弃过去的成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久﹐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形成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论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和策略﹐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1936年5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声明愿意与一切进攻红军的武装部队停战议和﹐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书中国国民党﹐提议国共两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9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全党发出《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主动调整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改变过去‚抗日反蒋‛的口号﹐确定‚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在西北进攻红军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实现了停战﹐并结成了共同抗日的同盟关系。同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内战﹐从此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经过激烈斗争﹐通过了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决议案。‚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第3题:

    报章文体怎样形成,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形成: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盛行一时的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首先是在王韬的《循环日报》上运用的,但是并没有形成气候,所以在康梁办报之前,我国仍流行的是桐城派的古文。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酝酿着大变革,这种束缚人们的旧文体,已经无法表达维新派变革的激情。同时西方的新思想,新知识,新名词大量涌进,旧文言文已经不能适应介绍新知、新学的需要。于是报章文体出现了。
    特点: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常带有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 第4题:

    何谓纤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选择零件坯料时,应怎样考虑纤维组织的形成和分布?


    正确答案: 铸锭中的塑性夹杂物(MnS、FeS等)多半分布在晶界上,在压力加工中随晶粒的变形而被拉长,而脆性夹杂物(FeO、SiO2等)被打碎呈链状分布在金属的基体内,再结晶后变形的晶粒呈细粒状,而夹杂物却依然呈条状或链状被保留下来,形成了纤维组织。
    使金属在性能上具有方向性。如纵向(平行于纤维方向)上的塑性和韧性好,横向(垂直于纤维方向)上的塑性和韧性差。
    使零件工作时的最大正应力与纤维方向重合,最大切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并使纤维沿零件轮廓分布而不被切断。

  • 第5题:

    “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侵略军借口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城搜查,接着,悍然进攻宛平城外的卢沟桥。
    驻守宛平的二十九军,在人民抗日运动推动下,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抗战。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7月15日,党中央把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并派周恩来等前往谈判。国民党政府想走妥协投降的道路,还在同日本帝国主义谈判。日本侵略者趁机把大批增援部队从东北开进华北。7月底,北平和天津失陷了。
    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迫近南京,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和美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9月22日和23日,发表了我党宣布国共两党合作成立的宣言和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宣布了两党合作的成立。这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告形成。

  • 第6题:

    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提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形成新高潮;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处理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冲突,凝聚了全民族的抗战力量,促进了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高举抗战、团结、进步的旗帜,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团结抗战的局面,保障中国抗战赢得了最后胜利;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贯彻,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领导,奠定了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国共两党两军的作用,形成了相互依存配合的两个战场,发展和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 第7题:

    纤维组织(锻造流线)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在选择零件坯料时,应怎样考虑纤维组织的形成和分布?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夹杂在轧制或锻造过程中随着晶粒的变形方向而被拉长,呈纤维分布。当再结晶时,金属晶粒恢复为等轴晶,而夹杂依然沿被拉长的方向保留下来,称为纤维组织。
    平行于纤维组织方向塑性好,韧性好,垂直于纤维组织方向塑性韧性差。

  • 第8题:

    格里高利圣咏是怎样形成的,其音乐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公元六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从宗教利益出发,统一了教会礼仪。它将所用的教义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册《唱经歌集》(圣咏)。并对调式及用法加以规定。这些圣咏和米兰地区安布罗斯主教过去编选的部分圣咏一起,被后人统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格利高里圣咏是“单音音乐”,追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它专用拉丁文,以纯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不用变化、装饰音。调式沿用古希腊调式名称。但排列相反,是自下而上。这包括分别以Re、Mi、Fa、Sil为主音的多里亚、弗里几亚、利底亚、美索利底亚四种主要调式。其中接近于今日大小调式的是以Do、La为主音的派生调式,但这两种调式在那时是被教会禁用的。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和意义

    正确答案: (1)形成: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策略。
    第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我国东北三省﹐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要独霸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抛弃过去的成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一宣言》初步克服了‚左‛关门主义的错误,标志着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
    第二,一二‧九运动爆发,中共党员‚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得到了宣扬,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形成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5年12月17日-25日﹐瓦窑堡会议的举行﹐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
    第三,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的政策开始调整。由‚倒蒋‛转变为‚逼蒋,联蒋‛;由打倒一切帝国主义,武装保卫苏联变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等等。特别是,由下层统一战线,转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根本性的转变,是中共党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
    第四,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的转折点。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决议,从此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基本接受了中共主张,承认了停止内战的原则,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第五,‚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突出,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特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上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有着新的历史特点。
    1)它的成分极其广泛复杂。因为这个统一战线的任务和目标是团结全民族,反抗侵入国土的日本帝国主义。因此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空前未有的。
    2)它是以国共两党党外合作的方式,以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合作为基础的。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全国政权和军队,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和军队。其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它的中心支柱。这种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突出的特点。
    3)这个统一战线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没有一个统一战线的正式机构。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党曾先后提出成立‚民族联盟‛,实行‚党内合作‛、成立‚国共两党委员会‛等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提出《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民族统一纲领草案》、《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协定草案》等作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但均为蒋介石所拒绝。最后,双方不得不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即没有成文,不固定,遇事协商,临时解决两党有关的问题。
    总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国共两党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必须看到的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纲领,也没有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蒋介石集团虽然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但不承认两党的平等地位;特别在如何抗日救国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因此,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3)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表明了蒋介石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证明了我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符合历史潮流,深得民心。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民族革命时期,全面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我们党摆脱了以往狭小的处境,走向一个广阔的天地。此后,我们党利用这个统一战线,迅速发展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猛烈地扩展了人民武装和政权;很快地发展和壮大了我们党的力量。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人民革命力量的新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步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形成: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策略。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要独霸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抛弃过去的成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久﹐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形成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论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和策略﹐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1936年5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声明愿意与一切进攻红军的武装部队停战议和﹐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书中国国民党﹐提议国共两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9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全党发出《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主动调整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改变过去“抗日反蒋”的口号﹐确定“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在西北进攻红军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实现了停战﹐并结成了共同抗日的同盟关系。同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内战﹐从此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经过激烈斗争﹐通过了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决议案。“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特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上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有着新的历史特点。
    1)它的成分极其广泛复杂。因为这个统一战线的任务和目标是团结全民族,反抗侵入国土的日本帝国主义。因此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空前未有的。
    2)它是以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合作为基础的。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全国政权和军队,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和军队。其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它的中心支柱。这种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突出的特点。
    3)这个统一战线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没有一个统一战线的正式机构。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党曾先后提出成立“民族联盟”,实行“党内合作”、成立“国共两党委员会”等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提出《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民族统一纲领草案》、《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协定草案》等作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但均为蒋介石所拒绝。最后,双方不得不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即没有成文,不固定,遇事协商,临时解决两党有关的问题。
    总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国共两党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必须看到的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纲领,也没有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蒋介石集团虽然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但不承认两党的平等地位;特别在如何抗日救国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因此,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3)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表明了蒋介石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证明了我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符合历史潮流,深得民心。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民族革命时期,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使我们党摆脱了以往狭小的处境,走向一个广阔的天地。此后,我们党利用这个统一战线,迅速发展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猛烈地扩展了人民武装和政权;很快地发展和壮大了我们党的力量。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人民革命力量的新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步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动作电位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及意义?

    正确答案: 细胞受到刺激时,膜上大量钠通道被激活,Na+大量内流,使膜内原有的负电位迅速减小,并消失,产生动作电位上升支(去极化)。膜内正电位对Na+的继续内流形成电场阻力,当Na+内流的化学驱动力和电场阻力达到平衡时,Na+净内流停止。此时动作电位的幅值,即为Na+内流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钠通道开放的时间很短,随后失活关闭。这时膜上钾通道开放,膜对K+顺浓度差和电位差向细胞膜外扩散,细胞膜内电位迅速下降,产生动作电位下降支(复极化)。
    动作电位有以下特点:
    ①“全或无”现象;
    ②不衰减传导;
    ③脉冲式;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怎样认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正确答案:表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和民众的抗日运动,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
    (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三方面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针对其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共产党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不破裂统一战线为底线。

  • 第14题:

    试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①形成: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策略。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要独霸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抛弃过去的成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久﹐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形成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论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和策略﹐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1936年5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声明愿意与一切进攻红军的武装部队停战议和﹐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书中国国民党﹐提议国共两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9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全党发出《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主动调整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改变过去“抗日反蒋”的口号﹐确定“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在西北进攻红军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
    领杨虎城实现了停战﹐并结成了共同抗日的同盟关系。同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内战﹐从此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经过激烈斗争﹐通过了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决议案。“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②特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上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有着新的历史特点。
    (1)它的成分极其广泛复杂。因为这个统一战线的任务和目标是团结全民族,反抗侵入国土的日本帝国主义。因此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空前未有的。
    (2)它是以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合作为基础的。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全国政权和军队,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和军队。其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它的中心支柱。这种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突出的特点。
    (3)这个统一战线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没有一个统一战线的正式机构。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党曾先后提出成立“民族联盟”,实行“党内合作”、成立“国共两党委员会”等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提出《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民族统一纲领草案》、《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协定草案》等作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但均为蒋介石所拒绝。最后,双方不得不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即没有成文,不固定,遇事协商,临时解决两党有关的问题。
    总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国共两党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必须看到的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纲领,也没有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蒋介石集团虽然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但不承认两党的平等地位;特别在如何抗日救国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因此,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③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表明了蒋介石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证明了我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符合历史潮流,深得民心。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民族革命时期,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使我们党摆脱了以往狭小的处境,走向一个广阔的天地。此后,我们党利用这个统一战线,迅速发展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猛烈地扩展了人民武装和政权;很快地发展和壮大了我们党的力量。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人民革命力量的新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步伐。

  • 第15题:

    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⑴形成: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
    ⑵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普鲁蓝染色呈蓝色。
    ⑶临床意义:1)局部沉着过多,提示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2)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

  • 第16题:

    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马克思的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理论有何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形成: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见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是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总量个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其变化由部门利润率和社会总资本在部门中分配的比例决定;一定量的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就是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一定量的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形成:平均利润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本家在竞争和资本可以自由转移条件下形成的;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而等量资本又会追加等量利润;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见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是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总量个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其变化由部门利润率和社会总资本在部门中分配的比例决定。
    意义:从理论上科学的解决了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要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使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并为利息和地租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揭示了雇佣工人不仅受雇佣他的资本家剥削,而且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无产阶级要摆脱剥削和压迫,就必须联合,反对整个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 第17题:

    卵泡膜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卵泡发育至初级卵泡阶段,其外周的基质细胞逐渐聚集包绕在卵泡周围,形成卵泡膜,进入次级卵泡后,卵泡膜逐渐分化为两层,内层细胞及血管较多,基质细胞分化为膜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特征;外层胶原纤维较多,并含有平滑肌纤维。

  • 第18题:

    西安事变的结果是(),它的历史意义是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正确答案:和平解决

  • 第19题:

    动作电位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及意义?


    正确答案:细胞受到刺激时,膜上大量钠通道被激活,Na+大量内流,使膜内原有的负电位迅速减小,并消失,产生动作电位上升支(去极化)。膜内正电位对Na+的继续内流形成电场阻力,当Na+内流的化学驱动力和电场阻力达到平衡时,Na+净内流停止。此时动作电位的幅值,即为Na+内流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钠通道开放的时间很短,随后失活关闭。这时膜上钾通道开放,膜对K+顺浓度差和电位差向细胞膜外扩散,细胞膜内电位迅速下降,产生动作电位下降支(复极化)。
    动作电位有以下特点:
    ①“全或无”现象;
    ②不衰减传导;
    ③脉冲式;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是“新文体”?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甲午战后,改革浪潮汹涌澎湃,西方新知识、新思想大量涌入,原来的桐成派古文形式拘泥,束缚思想。于是以康梁为代表在争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其特点是疾呼救亡,直陈时弊,介绍西学,要求变法,谈古论今,条理清晰,感情充沛,语言半文白,又是还夹有口语、俚语,因而平易畅达,易于表达新思想。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何谓L型细菌?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L型细菌是一种细胞壁缺陷的细菌,由Lister研究院最先发现,故命名为L型细菌。由于抗生素、溶菌酶、抗体、补体等多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受到损伤或导致缺失,从而形成L型细菌。L型细菌形态因细胞壁受损而呈多样性,革兰染色阴性,在高渗培养基中能缓慢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荷包蛋样小菌落,在外因去除后可回复为原细菌。L型细菌在体内外均可形成,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临床上常见于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发生,反复出现,有致病力,给治疗造成困难。L型细菌感染常规细菌学检查为阴性,常用高渗培养基分离培养,还须与支原体鉴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报章文体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王韬把古代政论文体移植到报刊上,并加以改造,使其更适合于表达崭新的思想内容。这是对中国报刊新闻言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甲午战后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称时务文体,为后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 形成: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策略。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要独霸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抛弃过去的成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久﹐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形成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论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和策略﹐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1936年5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声明愿意与一切进攻红军的武装部队停战议和﹐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书中国国民党﹐提议国共两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9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全党发出《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主动调整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改变过去‚抗日反蒋‛的口号﹐确定‚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在西北进攻红军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实现了停战﹐并结成了共同抗日的同盟关系。同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内战﹐从此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经过激烈斗争﹐通过了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决议案。‚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