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多方面贡献。

题目

试评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多方面贡献。


相似考题
更多“试评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多方面贡献。”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评述普利策的报刊活动及其贡献。


    正确答案: 新闻活动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1847年4月10日,生于匈牙利一个犹太人家庭。1864年到美国参加林肯骑兵部队。一年后退伍,到圣路易城做杂工,自学法律。1867年取得律师资格,同年3月入美国籍。1868年任德文《西方邮报》记者。1869年12月当选密苏里州众议员。1876~1877年任《纽约太阳报》驻华盛顿记者。1878年购得《圣路易电讯报》,1880年将它与《晚邮报》合并为《邮报—电讯报》,成为获利最优厚的晚报。1883年买下纽约《世界报》。1884年当选国会议员,数月后即辞职,专心办报。1887年又出版《世界报晚刊》。他采用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他强调新闻的真实、准确、文字简洁通俗,重视社论。被认为是19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新新闻事业”的创始人。1890年辞去《世界报》主编职务。晚年双目失明。1911年10月29日,普利策逝世。遗嘱捐赠200万美元作为创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1912年开办)的基金,并赠款设立普利策奖。
    新闻思想
    19世纪末至20世纪,作为美国报界最有社会责任理念、最受人尊敬的报人——普利策是当之无愧的。他一生都在为提倡和实现社会改革而疾呼、奔走、奋斗。他的远大的新闻理想是:报纸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他认为新闻是文明社会中崛起的一股最强大的力量,他珍视报纸的独立性,因而十分重视发行量,因为,“如果一家报纸真是为公众服务,它的发行量一定很大。第一,因为它的新闻和评论必须吸引广大民众;第二,因为发行量意味着广告,广告意味着金钱,金钱意味着独立”。在普利策生活的年代,新闻记者不受重视,他希望记者能够与受人尊敬的医生、律师比肩而立。普利策不仅看到了新闻对于社会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它自身应该进一步发展。普利策认为应当建立新闻学院,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新闻工作者。他写道:“只有最崇高的理想,兢兢业业的正当行为,对于所涉及的问题具备正确知识以及真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使得报刊不屈从于商业利益,不寻求自私的目的,不反对公众的福利。
    贡献
    普利策对新闻学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成功地办了《快邮报》和《世界报》,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新闻理论,还向哥伦比亚大学捐款200万美元,帮助创建了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临终又为这一学院捐款100万美元,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作为优秀的新闻、历史、音乐和戏剧作品的年度奖金。

  • 第2题:

    试结合近代报纸诞生以来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以任意报刊为例,简要分析新闻事业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


    正确答案: (1)经济环境:是新闻事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2)国家意志:国家机器对于自由言论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新闻传播是否能健康地进行。
    (3)社会文化氛围
    ①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而言,社会氛围影响到他们的价值立场和事业理想。
    ②对于媒介的受众而言,时代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受众的精神需要,迫使媒介的重心向这种需要所在的方向转移。

  • 第3题:

    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他发表的《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见性于中土》等文章中论述了一下几个重要问题
    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④论述了报纸的文风。
    ⑤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王涛的办报主张,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 第4题:

    评述杨贤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贡献。


    正确答案: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创立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运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对中国当代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他在《新教育大纲》中,对“教育是什么”这个关乎教育本质的问题作为开宗明义的说明,认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并由此进而认为,教育是一种工具,它受更具根本性质的社会万分制约并为其服务,同时也为生产服务;教育既取材于精神生产领域其他部门的成果,也取法于它们的活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又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此,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劳动力再生产手段的双重属性。另外,杨贤江还通过对“教育进化”的考察,对教育本质的演变作了具体分析。第二,对各种流行教育观点进行批驳。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一方面是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另一方面是专制统治日甚一日,然而在教育界却流行着一些模糊观点,影响人们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教育的清醒认识。杨贤江对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驳,如批判“三论”(“教育万能”、“教育救国”、“先教育后革命”),阐述教育的职能,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有主次本末之分,对教育作用的估价不宜过分;批判“四说”(“教育神圣”、“教育清高”、“教育中正”、“教育独立”),阐述教育的涵义,指出不能不顾时代环境、社会性质而奢谈这一切,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烈的当时中国,人们应对教育有清醒的认识,并认清我们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第三,提出“全人生指导”。杨贤江的教育研究大量是针对青年问题的,表达了对青年成长的关切之心,他对青年的理想、修养、健康、求学、择友、社交、婚恋等各方面都给予耐心指导,这种全方位的教育即谓“全人生指导”。因此,所谓全人生指导,也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社会改进之所用。总之,与同时代教育家相比,杨贤江的独特建树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致力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建设,创造性地阐述了教育本质问题,并贡献出像《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这样的名著。其二,他致力于中国的青年教育,提出了“全人生指导”的青年教育思想,对当时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影响至大。

  • 第5题:

    以下关于梁启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梁启超为促进中国的医学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 B、梁启超以严厉的态度谴责了医生的误诊
    • C、梁启超曾撰写北大的校训
    • D、梁启超是中国现代医学的开拓者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试评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之内涵。


    正确答案: 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的思想首先来自于从创作实践层面对传统小说的总结和评价。《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指出传统小说是:“吾中国群治腐败之总根源”,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各种传统的落后思想皆来自传统小说。因而,他的结论是:“故今日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观点,认为革新小说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这种观点在当时有积极意义,但他对传统小说的否定和抹杀却是片面的。其次,“小说界革命”的思想也来自于从理论层面上对小说感化人心作用的分析和认识。梁启超深入分析了小说特有的移人性情、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熏、浸、刺、提。因为有这种理论认识,所以为改革群众,必要小说界之革命。

  • 第7题:

    王韬的办报主张是什么?请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的新闻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发表了比较系统的办报主张。
    一是论述了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即办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二是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三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四是论述了报纸的文风,认为报纸应该直抒胸臆;
    五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 第8题:

    问答题
    评述杨贤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贡献。

    正确答案: 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创立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运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对中国当代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他在《新教育大纲》中,对“教育是什么”这个关乎教育本质的问题作为开宗明义的说明,认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并由此进而认为,教育是一种工具,它受更具根本性质的社会万分制约并为其服务,同时也为生产服务;教育既取材于精神生产领域其他部门的成果,也取法于它们的活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又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此,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劳动力再生产手段的双重属性。另外,杨贤江还通过对“教育进化”的考察,对教育本质的演变作了具体分析。第二,对各种流行教育观点进行批驳。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一方面是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另一方面是专制统治日甚一日,然而在教育界却流行着一些模糊观点,影响人们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教育的清醒认识。杨贤江对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驳,如批判“三论”(“教育万能”、“教育救国”、“先教育后革命”),阐述教育的职能,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有主次本末之分,对教育作用的估价不宜过分;批判“四说”(“教育神圣”、“教育清高”、“教育中正”、“教育独立”),阐述教育的涵义,指出不能不顾时代环境、社会性质而奢谈这一切,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烈的当时中国,人们应对教育有清醒的认识,并认清我们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第三,提出“全人生指导”。杨贤江的教育研究大量是针对青年问题的,表达了对青年成长的关切之心,他对青年的理想、修养、健康、求学、择友、社交、婚恋等各方面都给予耐心指导,这种全方位的教育即谓“全人生指导”。因此,所谓全人生指导,也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社会改进之所用。总之,与同时代教育家相比,杨贤江的独特建树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致力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建设,创造性地阐述了教育本质问题,并贡献出像《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这样的名著。其二,他致力于中国的青年教育,提出了“全人生指导”的青年教育思想,对当时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影响至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评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多方面贡献。

    正确答案: (1)在创办新闻媒体方面的贡献:1895年参与创办《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戊戌期间参与《强学报》、《知新报》、《湘报》,主编《时务报》,
    1898-1907年在日本期间主编《清议报》和《新民丛报》,进入民国时期以后主办《庸言》、《解放与改造》等刊物。
    2.在新闻文体和编辑方式上的贡献:时务文体和新民文体.新民丛报时期的编辑创新。
    3.新闻传播思想的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评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之内涵。

    正确答案: 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的思想首先来自于从创作实践层面对传统小说的总结和评价。《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指出传统小说是:“吾中国群治腐败之总根源”,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各种传统的落后思想皆来自传统小说。因而,他的结论是:“故今日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观点,认为革新小说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这种观点在当时有积极意义,但他对传统小说的否定和抹杀却是片面的。其次,“小说界革命”的思想也来自于从理论层面上对小说感化人心作用的分析和认识。梁启超深入分析了小说特有的移人性情、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熏、浸、刺、提。因为有这种理论认识,所以为改革群众,必要小说界之革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王韬的办报主张是什么?请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的新闻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发表了比较系统的办报主张。
    一是论述了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即办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二是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三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四是论述了报纸的文风,认为报纸应该直抒胸臆;
    五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去塞求通”,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
    (一)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1.“报馆有益于国事”。……维新派人士的共识……
    2.“去塞求通”。……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1.报刊性质多样。他说:“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党报”的见解。
    2.报馆的“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论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有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曰思想新而正”,不能用“人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三曰材料富而当”,要使读者“具备全世界之知识”,“阅一字得一字之益”;“四曰报事速而确”,要“重时事”,“知今为最要”。
    (四)关于舆论的论述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国民多数之意见”,但它又是无形的,报刊成为它的代表。可以“造舆论”。……

  • 第14题:

    简要评述梁启超及《时务报》


    正确答案: 梁启超以利用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从23岁起就开始从事办报活动,一生主办了诗歌报刊:《万国公报》《新民丛报》《时务报》《清议报》等等,此外还积极参与各地的办报活动,在一生的办报活动中,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的办报理论和新闻思想:
    ①认为报馆是维新的耳目喉舌,提出“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
    ②认为报馆的两大职能是: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③提出办报的四个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④提出强调并舆论的重要性,认为无论何种政体,健全的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而报纸是造成舆论最重要、最有力的机关;
    ⑤在我国最早提出了“党报”、“机关报”的概念
    ⑥创造了“新文体”,即“报章体”,其特征是语言丰富,条理明晰,平易畅达,笔调自由,感情充沛,也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
    《时务报》:
    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被查封后,康有为多方联系,策划另办报纸,得到了黄遵宪的大力支持,1896年,黄遵宪、汪康年、吴德潇、走凌翰、梁启超等五人联名发起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汪康年任总理,负责报馆内外事务。梁启超任主笔,负责具体的文字工作。
    《时》为周刊,线装书册式,该报的宗旨是宣传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身后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欢迎,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特别是梁启超长达6万余字的《变法通议》,在该刊上连载21期,影响相当深远。随着他们对现实和腐败当局的揭露,很快遭到了顽固派的抵制,尤其是以张之洞为首的顽固派官僚对报内事务横加干涉。1897年,梁启超被黄遵宪推荐,赴湖南任时务学堂总教习,《时》从第55期起由汪康年主持,69期后停刊。

  • 第15题:

    简述王韬、梁启超对中国报章文体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在《循环日报》上的写作实践,以纯朴务实的文风把古代政论这种传统文体移植到报刊上,并加以改造,使其更适合于表达崭新的思想内容。这是对中国报刊新闻言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甲午战后新的报章文体兴起,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称时务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为后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 第16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 第17题:

    试评述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


    正确答案:西周时期,学校制度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其教育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西周时的六艺已达到较完备的形态。“礼”是政治伦理课,体现宗法等级制下的伦理政治规范,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诸项;“乐”是综合艺术课,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礼与乐内外交修获得的统治术对稳定社会弥合社会矛盾有重要作用,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核心基石。“射”、“御”是军事训练课,“书”、“数”则是作为基础文化课进行学习。“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内容,西周官学旨在培养善于“射”、“御”以卫护社稷,又精于“礼”、“乐”、“书”、“数”以管理国家的文武兼备之士。

  • 第18题:

    在中国,对民族概念的研究和传播贡献最大的人是?()

    • A、鲁迅
    • B、李大钊
    • C、梁启超
    • D、陈独秀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他发表的《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见性于中土》等文章中论述了一下几个重要问题
    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④论述了报纸的文风。
    ⑤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王涛的办报主张,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梁启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梁启超为促进中国的医学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B

    梁启超以严厉的态度谴责了医生的误诊

    C

    梁启超曾撰写北大的校训

    D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医学的开拓者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去塞求通”,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
    (一)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1.“报馆有益于国事”。……维新派人士的共识……
    2.“去塞求通”。……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1.报刊性质多样。他说:“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党报”的见解。
    2.报馆的“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论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有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曰思想新而正”,不能用“人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三曰材料富而当”,要使读者“具备全世界之知识”,“阅一字得一字之益”;“四曰报事速而确”,要“重时事”,“知今为最要”。
    (四)关于舆论的论述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国民多数之意见”,但它又是无形的,报刊成为它的代表。可以“造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王韬、梁启超对中国报章文体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在《循环日报》上的写作实践,以纯朴务实的文风把古代政论这种传统文体移植到报刊上,并加以改造,使其更适合于表达崭新的思想内容。这是对中国报刊新闻言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甲午战后新的报章文体兴起,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称时务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为后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结合近代报纸诞生以来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以任意报刊为例,简要分析新闻事业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

    正确答案: (1)经济环境:是新闻事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2)国家意志:国家机器对于自由言论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新闻传播是否能健康地进行。
    (3)社会文化氛围
    ①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而言,社会氛围影响到他们的价值立场和事业理想。
    ②对于媒介的受众而言,时代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受众的精神需要,迫使媒介的重心向这种需要所在的方向转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