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外道所供奉的天尊都有过患,作为佛教徒,皈依佛后不能供奉外道天尊,否则就违反了皈依戒。如果是非佛教徒,虽然可从天尊那里暂时得到一点利益,但究竟来讲,天尊既不能赐予增上生的一切人天福报,更不能赐予决定胜的究竟解脱,因此不应皈依外道天尊。
2)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这样的大仙面前,我虔诚皈依。
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佛陀面前,我虔诚皈依。
3)众生怙主佛陀与天尊截然不同:他不像大天那样以嗔心持着三尖箭,也没有以贪心怀抱女人,没有像遍入天那样手拿锋利的宝轮,没有像能瘦那样持着短矛,也不像具力天子一样拿着犁刃。佛陀已经获得了解脱,永断贪嗔痴烦恼之结,远离所知障经及爱染等烦恼障,超越生死轮回的瀑流,诚如《随念三宝经》所言:“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更多“为什么不能皈依外道天尊?为什么应该皈依佛陀?你能分清天尊与佛陀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或“我只皈依上师不皈依普通的出家人”,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合理。如果你真正皈依了显宗,密宗已经包括在里面了,因为显密都包括在大乘当中,你在皈依大乘佛法的时候,间接上已经皈依了密宗。所以,皈依显宗与皈依密宗并不矛盾,只不过有些人对皈依的概念根本不懂,认为只皈依显宗而不皈依密宗,只皈依密宗而不皈依显宗,只皈依上师而不皈依三宝,有各种各样的谬论。所以,希望大家擦亮慧眼,真正看清楚皈依的涵义。

  • 第2题:

    皈依三宝之后,戒律中为何规定不能皈依外道?这是不是因为佛教太缺人了?你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 看三界众生非常可怜,他们寻找的解脱之路唯一佛陀才有;而佛陀的解脱真理,在佛法中可以出现;佛法的内容,唯一僧众可以接受,有闻思修行的机会。所以,如果皈依三宝,今生会快乐,来世也会快乐,最终可以获得解脱。就像是一个好老师,父母会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不愿孩子被坏老师带坏了,因此,以真理为标准的话,皈依三宝后不能皈依外道的原因就在于此。并不是我们佛教太缺人了,你皈依以后,一定要把你关在里面不让出去。其实你想出去完全可以,不过你的前途令人堪忧。一旦皈依了三宝,就有了生生世世快乐的开端,但若今天皈依,明天又开始背叛,这对佛教来讲没什么损失,可对你而言还是非常可惜。所以佛经中制定了皈依戒的要求,如果你今天皈依佛陀,明天又到外道殿堂里杀鱼宰鸡供养天神,这没有多大意义。

  • 第3题:

    概而言之,佛陀最主要有什么功德?外道天尊是否具足?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正确答案: 一是利益一切众生,一是通达一切万法真相。龙猛菩萨也说:“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正法,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外道则不具备如是功德,《佛子行》云:“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故知殊胜无期处,皈依三宝佛子行。”

  • 第4题:

    我们为什么要对佛陀产生信心?你平时是怎样行持的?


    正确答案: 因为佛陀传下来的教言能治愈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若想摆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除了佛陀的教言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 第5题:

    作者在《胜出天神赞释》一而再、再而三地赞叹佛陀,说外道天尊具足过患,他是不是有偏袒心?为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想?


    正确答案: 1)作者很明确地表态说:绝对没有。出有坏佛陀不是我的亲戚,外道不是我的怨敌,他们的行径我也没有现量见过,但由于耳闻了佛陀与天尊的不同言行,我相信佛陀的功德更为超胜,所以才恭敬依止佛陀。对于这个道理,作者进一步道:善逝并不是我的父亲,数论外道、顺世外道等也不是我的怨敌;佛陀并没有赐予我地位、财产、权势,外道也没有抢夺我的地位、财产、权势。然而,佛陀在教言中唯一说要利益众生,遣除一切害他的垢染,这是最令我佩服、生信的地方。
    2)我们学这样的赞佛文很有必要。否则,现在的社会非常复杂,有许多特别混乱的思想,还有错综复杂的各种学说和教派,以致很多人找不到方向,听这个说一个,就觉得挺有道理,听那人说一个,也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自己头脑比较简单,由于对佛陀和佛法没有生起坚定的信解,随时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动,被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所迷惑,有舍弃佛法的危险性。所以,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不在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就拼命地赞叹佛陀。在这个世界上,谁有真理,就应当依止谁。但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可知,除了佛法,其他教义都没有多大意义。

  • 第6题:

    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对佛陀产生信心?你平时是怎样行持的?

    正确答案: 因为佛陀传下来的教言能治愈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若想摆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除了佛陀的教言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如果梦里佛陀显现让你做破戒的事,你会怎样处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应随佛陀、上师及善知识在经论中的教言,不随迷乱的梦境。
    因为梦大多是迷乱分别念的显现,是自己贪心增长而做这样的梦,或是魔王以佛菩萨的形象来引诱你的,让你真的认为这对修行有帮助,从而舍戒还俗,那这一辈子就没有希望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皈依三宝之后,戒律中为何规定不能皈依外道?这是不是因为佛教太缺人了?你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 看三界众生非常可怜,他们寻找的解脱之路唯一佛陀才有;而佛陀的解脱真理,在佛法中可以出现;佛法的内容,唯一僧众可以接受,有闻思修行的机会。所以,如果皈依三宝,今生会快乐,来世也会快乐,最终可以获得解脱。就像是一个好老师,父母会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不愿孩子被坏老师带坏了,因此,以真理为标准的话,皈依三宝后不能皈依外道的原因就在于此。并不是我们佛教太缺人了,你皈依以后,一定要把你关在里面不让出去。其实你想出去完全可以,不过你的前途令人堪忧。一旦皈依了三宝,就有了生生世世快乐的开端,但若今天皈依,明天又开始背叛,这对佛教来讲没什么损失,可对你而言还是非常可惜。所以佛经中制定了皈依戒的要求,如果你今天皈依佛陀,明天又到外道殿堂里杀鱼宰鸡供养天神,这没有多大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大小乘的皈依以什么来区分?如果按照这种标准,你属于哪一种皈依?为什么?

    正确答案: 二者的皈依以是否具足菩提心来区分,具有菩提心的皈依叫做大乘皈依,不具菩提心的皈依叫小乘皈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观音为什么称“天尊”?

    正确答案: 观音,道号慈航大士、慈航道人,观音大士,观音娘娘,观音老母等等。
    在宋、元时期,观音被敕封为“圆通自在天尊”,困此,观音称“天尊”一直沿袭至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概而言之,佛陀最主要有什么功德?外道天尊是否具足?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正确答案: 一是利益一切众生,一是通达一切万法真相。龙猛菩萨也说:“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正法,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外道则不具备如是功德,《佛子行》云:“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故知殊胜无期处,皈依三宝佛子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我们所依止的本师,需要具足什么特点?假如外道天尊也拥有这些特点,我们是否应当皈依?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通达万法真理的智慧,以及饶益一切众生的悲心。
    2)任何一个宗派,如果具有智慧和悲心,我们就应当虔心依止。我们平时也应该这样,以公正的心态来观察,看到底是哪一个宗派好、哪个宗派符合真理。不管是空性方面也好、显现方面也好,谁具真理,我们就应当依止谁。如果外道中有真理,同样也可以接受,把它作为自己的本师。但若它的教义经不起推敲、教证理证的观察,那把相似智慧视为真理是不合理的。本论的作者既精通外道又精通佛教,在反复比较和观察之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唯一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圆满完整宣说了万法的真理,任何外道本师均无法揭示。于是他选择依止佛陀,而不是迷信来依止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大小乘的皈依以什么来区分?如果按照这种标准,你属于哪一种皈依?为什么?


    正确答案: 二者的皈依以是否具足菩提心来区分,具有菩提心的皈依叫做大乘皈依,不具菩提心的皈依叫小乘皈依。

  • 第14题:

    如果梦里佛陀显现让你做破戒的事,你会怎样处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应随佛陀、上师及善知识在经论中的教言,不随迷乱的梦境。
    因为梦大多是迷乱分别念的显现,是自己贪心增长而做这样的梦,或是魔王以佛菩萨的形象来引诱你的,让你真的认为这对修行有帮助,从而舍戒还俗,那这一辈子就没有希望了。

  • 第15题:

    观音为什么称“天尊”?


    正确答案: 观音,道号慈航大士、慈航道人,观音大士,观音娘娘,观音老母等等。
    在宋、元时期,观音被敕封为“圆通自在天尊”,困此,观音称“天尊”一直沿袭至今。

  • 第16题:

    皈依寺院、佛塔不是很殊胜吗,为什么佛在《胜幢经》里说这种皈依不能解除大痛苦?请说说你的体会。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在于发心,因为世间皈依不是害怕轮回的痛苦想获得解脱,而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如被敌人追杀、被债主讨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躲在寺院里面。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世间皈依。

  • 第17题:

    问答题
    有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或“我只皈依上师不皈依普通的出家人”,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合理。如果你真正皈依了显宗,密宗已经包括在里面了,因为显密都包括在大乘当中,你在皈依大乘佛法的时候,间接上已经皈依了密宗。所以,皈依显宗与皈依密宗并不矛盾,只不过有些人对皈依的概念根本不懂,认为只皈依显宗而不皈依密宗,只皈依密宗而不皈依显宗,只皈依上师而不皈依三宝,有各种各样的谬论。所以,希望大家擦亮慧眼,真正看清楚皈依的涵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有些外道古籍说,佛陀是遍入天的一个化身,这是怎么说的?此说法是否属实?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有些外道古籍中说,很早以前遍入天有十种化身,其中一个就是释迦牟尼佛。它是怎么说的呢?相传在久远以前,遍入天看到众生随着生老病死而转的痛苦后,生起极大的悲心,为救护这此可怜的众生,他好下了非常殊胜的心,以慈悲的力量降生到释迦族中,这就是乔达摩,或者说瞿昙童子,以此身份通过精进修持,最后他在印度成佛。
    2)按照作者的观点,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谣传。为什么呢?因为遍入天的整个历史从头到尾讲了很多杀生作战的故事,而释迦牟尼佛从发心直到成佛也没有伤害一个众生,所以,被无明愚痴所障蔽的愚者,根本不知道佛陀饶益众生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想皈依时不能推延,有了信心就要马上皈依?

    正确答案: 藏族有句俗话:“晚上睡觉时的念头,早上起来后就没有了。”你今天对佛陀有信心,过段时间就不一定有了。所以你要趁现在有信心的时候,不要问父亲,也不要问母亲,不用征求任何人的同意,马上皈依,有了皈依,这一生就有了真实的意义,没有皈依的话,那是非常遗憾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不能皈依外道天尊?为什么应该皈依佛陀?你能分清天尊与佛陀的区别吗?

    正确答案: 1)外道所供奉的天尊都有过患,作为佛教徒,皈依佛后不能供奉外道天尊,否则就违反了皈依戒。如果是非佛教徒,虽然可从天尊那里暂时得到一点利益,但究竟来讲,天尊既不能赐予增上生的一切人天福报,更不能赐予决定胜的究竟解脱,因此不应皈依外道天尊。
    2)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这样的大仙面前,我虔诚皈依。
    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佛陀面前,我虔诚皈依。
    3)众生怙主佛陀与天尊截然不同:他不像大天那样以嗔心持着三尖箭,也没有以贪心怀抱女人,没有像遍入天那样手拿锋利的宝轮,没有像能瘦那样持着短矛,也不像具力天子一样拿着犁刃。佛陀已经获得了解脱,永断贪嗔痴烦恼之结,远离所知障经及爱染等烦恼障,超越生死轮回的瀑流,诚如《随念三宝经》所言:“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作者在《胜出天神赞释》一而再、再而三地赞叹佛陀,说外道天尊具足过患,他是不是有偏袒心?为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想?

    正确答案: 1)作者很明确地表态说:绝对没有。出有坏佛陀不是我的亲戚,外道不是我的怨敌,他们的行径我也没有现量见过,但由于耳闻了佛陀与天尊的不同言行,我相信佛陀的功德更为超胜,所以才恭敬依止佛陀。对于这个道理,作者进一步道:善逝并不是我的父亲,数论外道、顺世外道等也不是我的怨敌;佛陀并没有赐予我地位、财产、权势,外道也没有抢夺我的地位、财产、权势。然而,佛陀在教言中唯一说要利益众生,遣除一切害他的垢染,这是最令我佩服、生信的地方。
    2)我们学这样的赞佛文很有必要。否则,现在的社会非常复杂,有许多特别混乱的思想,还有错综复杂的各种学说和教派,以致很多人找不到方向,听这个说一个,就觉得挺有道理,听那人说一个,也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自己头脑比较简单,由于对佛陀和佛法没有生起坚定的信解,随时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动,被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所迷惑,有舍弃佛法的危险性。所以,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不在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就拼命地赞叹佛陀。在这个世界上,谁有真理,就应当依止谁。但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可知,除了佛法,其他教义都没有多大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皈依寺院、佛塔不是很殊胜吗,为什么佛在《胜幢经》里说这种皈依不能解除大痛苦?请说说你的体会。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在于发心,因为世间皈依不是害怕轮回的痛苦想获得解脱,而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如被敌人追杀、被债主讨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躲在寺院里面。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世间皈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佛陀与诸天尊均不是作者的现量境,作者凭什么说佛陀的功德超胜一切天尊?

    正确答案: 作者说虽然没有亲见,但有十分确凿的依据,通过教证理证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差别,可以推出佛陀的功德胜过任何天尊。
    有关佛陀的功德,在《毗奈耶经》、《阿含经》、《俱舍论》等大小乘经论中都详细的描述;而诸天尊的功德,从印度婆罗门教、原始教的教义及民间故事中,也可了知他们是什么样的。对二者的色身、威力、行为进行比较后,我们可以知道谁具功德、谁不具功行,从而抉择出所应依止的对象。
    而以智慧反复观察,最终可以得论: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唯有佛陀找不出任何过失,以法称论师《释量论》中的丰富比量可以证明,佛陀才是唯一的量士夫。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