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患者,男,59岁。5年来每逢冬季则咳嗽,每年咳嗽3个月以上,经常服抗生(菌)素及镇咳药物治疗。3天前受凉后反复咳嗽,痰白量多,质稀薄,身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查体:T38.5℃,P98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咽部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辅助检查: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9。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支气管扩张相鉴

题目

【病例摘要】患者,男,59岁。5年来每逢冬季则咳嗽,每年咳嗽3个月以上,经常服抗生(菌)素及镇咳药物治疗。3天前受凉后反复咳嗽,痰白量多,质稀薄,身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查体:T38.5℃,P98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咽部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辅助检查: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9。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支气管扩张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患者,男,59岁。5年来每逢冬季则咳嗽,每年咳嗽3个月以上,经常服抗生(菌)素及镇咳药物治疗。3天前受凉后反复咳嗽,痰白量多,质稀薄,身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查体:T38.5℃,P98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咽部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辅助检查: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9。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支气管扩张相鉴”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35岁。
    患者6天前由于受凉引起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鼻塞流涕,咽喉疼痛。
    现症:咳嗽频作,吐少量白黏痰,胸痛,咽喉干痛,咳痰,胸骨后灼痛,时感喘息,食欲差,二便调。
    查体:T37.3℃,P88次/分,R21次/分,BP126/80mmHg。急性病容,咽部略红,双扁桃体无肿大,心律齐,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辅助检查:WBC7.6×10/L,N0.51,L0.49;尿常规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大叶性肺炎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咳痰1天。
    (2)急性病容,咽部略红,双扁桃体无肿大,心律齐,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
    (3)血常规:WBC7.6×10/L,N0.51,L0.49。
    二、西医鉴别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与大叶性肺炎均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但急性支气管炎以刺激性咳嗽、咳痰为特点,或有喘息、发热,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可增高,肺部X线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大叶性肺炎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查体可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局部叩浊音,语颤增强,可闻管状呼吸音及湿啰音,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肺部X线片呈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呈叶、段分布。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风寒燥邪袭肺,肺失宣降,故咳嗽频作、时感喘息,燥邪灼精为痰,则吐少量白黏痰;燥邪伤肺则胸痛、咽喉干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燥邪袭表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风寒燥邪袭肺,肺失宣降。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
    2.中医疾病诊断 咳嗽。
    3.中医辨证诊断 风寒燥邪袭肺。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2.所选方剂名称 止嗽散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桔梗9g、紫苑9g、百部6g、荆芥6g、前胡6g、杏仁3g、陈皮6g、生甘草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2.祛痰药 可用急支糖浆等。
    3.解痉平喘药 可选氨茶碱、沙丁胺醇(舒喘灵)等。
    4.氧疗 如有呼吸困难可吸氧。
    5.如合并细菌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 第2题:

    患者,男,18岁。
    患者常因饮食不当或受凉而发生呼吸不畅,喉中痰鸣3年。3天前因劳累受凉,呼吸困难、喉中痰鸣又发作。
    现症:呼吸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闷,咳嗽,痰黄,黏浊稠厚,咯吐不利,汗出,面赤,口苦,不恶寒。
    查体:T38.8℃,P98次/分,R22次/分,BP130/80mmHg。发育正常,皮肤湿润有汗,双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呼吸延长。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白细胞11.2×10/L,中性粒细胞0.85,嗜酸性粒细胞0.07。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喉中痰鸣3年。
    (2)T38.8℃,皮肤湿润有汗,双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呼吸延长。
    (3)白细胞11.2×10/L,中性粒细胞0.85,嗜酸性粒细胞0.07。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
    二、西医鉴别诊断
    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实际上是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湿啰音。
    此外,本病还需与心源性哮喘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见呼吸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热蒸炼液成痰,痰热胶结,故痰黄、黏浊稠厚、咯吐不利;痰热郁蒸则胸闷、面赤、口苦、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支气管哮喘。
    2.中医疾病诊断 哮病。
    3.中医辨证诊断 热哮。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2.所选方剂名称 定喘汤。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麻黄15g、桑白皮10g、黄芩10g、杏仁8g、半夏10g、款冬花10g、苏子10g、白果10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等缓解哮喘发作。
    3.急性发作的治疗 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
    4.长期治疗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射疫苗及脱敏疗法等。

  • 第3题:

    病例摘要: 张某,男,21岁。1周前淋雨后恶寒发热,无汗,周身疼痛。咽痛,鼻塞流涕,轻咳,自行服用泰诺林后体温降至正常,流涕减少,周身疼痛减轻。但1周来咳嗽逐渐加重,自服甘草片、罗红霉素无效。目前咳嗽剧烈,咯痰不爽,咳黄色黏稠痰,周身不适,轻度恶寒,咽干咽痛,鼻流黄涕,口渴多饮,无胸闷胸痛。 查体:T38.2℃,P96次/分,R20次/分,BP125/80mmHg。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6次/分,律齐,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78%。胸部正侧位片:双肺纹理重。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外感风寒之邪,郁而化热,而致风热。风热之邪犯肺,肺失宣降而发为咳嗽,病程短,故为外感咳嗽。热邪内郁,灼津为痰,故见咯痰不爽,色黄黏稠。热邪伤津,津液亏虚,故见咽干咽痛、口渴多饮;风热犯表,卫表不和,则鼻流黄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均为风热犯肺之征。综观舌、脉、症,本证为外感之风热咳嗽,病位在肺,病性为实,预后可。
    西医诊断依据:
    1.年轻病人,急性起病。咳嗽,咯痰。
    2.双肺呼吸音粗。
    3.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78%。胸部正侧位片:双肺纹理重。
    西医鉴别诊断:
    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肺部无异常体征,胸部X线正常。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外感咳嗽-风热犯肺证
    西医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中医治法:宣肺清热、止咳化痰
    方剂:桑菊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叶15g;菊花10g;杏仁10g;薄荷12g(后下);桔梗6g;牛蒡子10g;连翘15g;干芦根20g;黄芩10g;知母10g;射干10g;生甘草6g;
    7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适当休息,多保暖,多饮水。
    2.化痰治疗,使用盐酸氨溴索60mg,每日三次口服。
    3.抗菌药物,可以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者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 第4题:

    病例摘要: 陈某,女,47岁,公司职员。2014年9月就诊。 咳嗽半月,喘憋5天。缘于半月前感冒后开始出现咳嗽、咯痰,夜间咳嗽为主,影响睡眠,因为工作繁忙,未曾到医院诊治,自行口服沐舒坦、头孢类抗生素无效。近5天来咳嗽加重,咯痰量多色白,质黏稠,胸闷气短,咳嗽时明显。夜间不能平卧入睡,遇冷加重。 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偶可闻及干啰音,未闻及湿啰音。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苔白,脉紧。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7×109/L,N59%。胸片:双肺呼吸音粗。通气功能检查:FEV1/FVC66%,FEV1/预计值69%,可逆实验阳性。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外感风寒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寒痰伏肺,遇寒触发,痰升气阻,以致呼吸急促而哮鸣有声。寒痰郁闭,肺气不得宣畅,则见胸膈满闷如塞,咳反不甚而咳痰量少,或咯清稀泡沫痰。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暗带青,形寒怕冷。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或喜热饮。外寒每易引动内饮,故天冷或受寒则发。外寒诱发则见恶寒、无汗、身痛。小便清,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皆为寒盛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变应原、冷空气、理化刺激、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相为主,呼气时间延长。③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支气管解痉剂治疗后缓解。④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喘息、咳嗽。上述症状不明显者,应至少有下列实验中的一项阳性:①支气管激发实验或运动实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PEF日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西医鉴别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慢性咳嗽、咯痰、喘息病史,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湿啰音,缓解期呼吸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通气功能下降,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哮病
    中医证候诊断:寒哮证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中医治法:温肺散寒,化痰止哮
    方剂:射干麻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射干9g;麻黄9g;生姜9g;细辛3g;紫菀6g;款冬花6g;大枣3枚;半夏9g;五味子3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2次共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吸入糖皮质激素。
    2.孟鲁斯特10mg,每晚1次口服。
    3.支气管舒张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2喷,每日3次吸入。

  • 第5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板蓝根颗粒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查体:T36.2℃,P7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伴头痛、鼻塞7天。
    (2)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
    (3)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
    二、西医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消失。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本病还须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阴虚内热故见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素体阴虚,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营卫失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3.中医辨证诊断阴虚感冒。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滋阴解表。
    2.所选方剂名称葳蕤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玉竹20g、葱白15g、豆豉15g、桔梗15g、薄荷1Og、白薇1Og、大枣8g、甘草6g、竹叶1Og、天花粉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 第6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30岁。2年来咳嗽少痰,痰中带血反复发作。未明确诊断及系统诊治,近半月加重,故来诊。现病人咳逆喘息少气,气短声低,动则尤甚,痰白,时痰中夹血,午后潮热,自汗,盗汗,面浮肢肿,心悸,形寒肢冷,神疲,闭经。查体:T36.2℃,P98次/分,R20次/分,BP110/75mmHg。神志清,形体消瘦,左上肺闻及湿啰音。舌淡少苔,脉微细而数。辅助检查:白细胞7.O×109/L,中性粒细胞0.70。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空洞病灶。PPD试验(+)。血沉70mm/h。心脏彩超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肺癌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咳嗽少痰,痰中带血2年。
    (2)形体消瘦,左上肺闻及湿啰音。
    (3)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空洞病灶。PPD试验(+)。
    二、西医鉴别诊断
    肺癌多有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消瘦等症状。胸部X线表现肺癌肿块常呈分叶状,有毛刺、切迹,癌组织坏死液化后,可以形成偏心后壁空洞。多次痰脱落细胞和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和病灶活体组织检查是鉴别的重要方法。此外,本病还需与肺脓肿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气阴耗伤,清肃失职,肺不主气,故见咳逆喘息少气、气短声低,动则尤甚;肺虚脉络受损则痰白,时痰中夹血;阴虚内热则午后潮热、盗汗;脾阳不足,脾失健运,故面浮肢肿、心悸、形寒肢冷、神疲;舌淡少苔,脉微细而数均为气阴耗伤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素体虚弱,痨虫传染,气血不足,阴精耗损。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2.中医疾病诊
    断肺痨。
    3.中医辨证诊断
    气阴耗伤。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2.所选方剂名称
    保真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太子参15g、白术20g、黄芪15g、茯苓1Og、甘草6g、麦冬1Og、天冬1Og、五味子15g、生地黄15g、当归1Og、白芍1Og、熟地黄15g、地骨皮1Og、黄柏1Og、知母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化学药物治疗
    应用抗结核药物。
    2.对症治疗退热、止咳等。
    3.糖皮质激素的运用。
    4.外科手术治疗。

  • 第7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58岁。患者于3周前,因感冒后而咳嗽,音哑,痰多黏稠,不易咳出,痰色黄稠,每到夜间咳嗽加重,伴口干渴,头痛,汗出,恶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未规律服用降压药。查体:T37.8℃,P80次/分,R21次/分,BP150/90mmHg。神清,形体肥胖,声音嘶哑,口唇干燥,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辅助检查:WBC50×109/L,N0.80,L0.20,血沉5mm/h。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心电图正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上下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咳痰3周。
    (2)形体肥胖,声音嘶哑,口唇干燥,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
    (3)血常规:WBC50×109/L,N0.80,L0.20,血沉5mm/h。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
    二、西医鉴别诊断
    首先必须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呼吸道感染虽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症状,但各有特点,上下呼吸道感染无肺实质浸润,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辩证依据患者3周前感冒,风热之邪未尽,循经入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声音嘶哑;热邪灼津为痰则咳痰、痰黏难咳、痰多黄稠;风热之邪入里,卫表失和故汗出、恶风;风热上扰则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为风热犯肺、肺有痰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风热之邪未尽,循经入肺,肺失清肃,卫表失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①肺炎;②原发性高血压病1级。
    2.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3.中医辨证诊断风热犯肺。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所选方剂名称桑菊饮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桑叶1Og、菊花1Og、薄荷1Og、连翘1Og、前胡1Og、牛蒡子6g、杏仁1Og、桔梗1Og、浙贝母1Og、枇杷叶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一)肺炎治疗
    1.卧床休息进易消化食物,可给祛痰药物。
    2.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
    (二)高血压治疗
    1.非药物治疗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
    2.降压药治疗原则上应将血压降至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至少<140/90mmHg。可单独使用利尿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 第8题:

    问答题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40分) 例:李某,女性,28岁。昨日晨起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 查体:T38、9℃,P10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主诉:发热伴头痛,咽痛1天(1分)
    现病史:女性,28岁。昨日晨起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2分)
    既往史:有无其它相关疾病史(1分)
    体格检查:T38、9℃,P10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1分)
    辅助检查: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1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5分)
    患者以“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为主症,符合中医“感冒”诊断。
    风热犯表,营卫失和,故见发热、微恶寒、汗出;风热上扰,则见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肺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6分)
    1、发热伴头痛,咽痛1天。
    2、T38、9℃,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3、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
    鉴别诊断:(4分)
    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外界过敏原刺激有关,有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可缓解,常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等。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2分)
    中医证候诊断:风热感冒(2分)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分)
    中医治法:辛凉解表。(2分)
    方剂:银翘散加减。(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金银花20g连翘20g豆豉15g荆芥15g薄荷10g桔梗10g牛蒡子15g甘草6g竹叶10g芦根10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5分)
    1、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陈某,女,47岁,公司职员。2014年9月就诊。 咳嗽半月,喘憋5天。缘于半月前感冒后开始出现咳嗽、咯痰,夜间咳嗽为主,影响睡眠,因为工作繁忙,未曾到医院诊治,自行口服沐舒坦、头孢类抗生素无效。近5天来咳嗽加重,咯痰量多色白,质黏稠,胸闷气短,咳嗽时明显。夜间不能平卧入睡,遇冷加重。 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偶可闻及干啰音,未闻及湿啰音。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苔白,脉紧。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7×109/L,N59%。胸片:双肺呼吸音粗。通气功能检查:FEV1/FVC66%,FEV1/预计值69%,可逆实验阳性。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外感风寒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寒痰伏肺,遇寒触发,痰升气阻,以致呼吸急促而哮鸣有声。寒痰郁闭,肺气不得宣畅,则见胸膈满闷如塞,咳反不甚而咳痰量少,或咯清稀泡沫痰。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暗带青,形寒怕冷。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或喜热饮。外寒每易引动内饮,故天冷或受寒则发。外寒诱发则见恶寒、无汗、身痛。小便清,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皆为寒盛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变应原、冷空气、理化刺激、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相为主,呼气时间延长。③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支气管解痉剂治疗后缓解。④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喘息、咳嗽。上述症状不明显者,应至少有下列实验中的一项阳性:①支气管激发实验或运动实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PEF日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西医鉴别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慢性咳嗽、咯痰、喘息病史,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湿啰音,缓解期呼吸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通气功能下降,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哮病
    中医证候诊断:寒哮证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中医治法:温肺散寒,化痰止哮
    方剂:射干麻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射干9g;麻黄9g;生姜9g;细辛3g;紫菀6g;款冬花6g;大枣3枚;半夏9g;五味子3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2次共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吸入糖皮质激素。
    2.孟鲁斯特10mg,每晚1次口服。
    3.支气管舒张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2喷,每日3次吸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张某,男,21岁。1周前淋雨后恶寒发热,无汗,周身疼痛。咽痛,鼻塞流涕,轻咳,自行服用泰诺林后体温降至正常,流涕减少,周身疼痛减轻。但1周来咳嗽逐渐加重,自服甘草片、罗红霉素无效。目前咳嗽剧烈,咯痰不爽,咳黄色黏稠痰,周身不适,轻度恶寒,咽干咽痛,鼻流黄涕,口渴多饮,无胸闷胸痛。 查体:T38.2℃,P96次/分,R20次/分,BP125/80mmHg。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6次/分,律齐,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78%。胸部正侧位片:双肺纹理重。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外感风寒之邪,郁而化热,而致风热。风热之邪犯肺,肺失宣降而发为咳嗽,病程短,故为外感咳嗽。热邪内郁,灼津为痰,故见咯痰不爽,色黄黏稠。热邪伤津,津液亏虚,故见咽干咽痛、口渴多饮;风热犯表,卫表不和,则鼻流黄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均为风热犯肺之征。综观舌、脉、症,本证为外感之风热咳嗽,病位在肺,病性为实,预后可。
    西医诊断依据:
    1.年轻病人,急性起病。咳嗽,咯痰。
    2.双肺呼吸音粗。
    3.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78%。胸部正侧位片:双肺纹理重。
    西医鉴别诊断:
    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肺部无异常体征,胸部X线正常。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外感咳嗽-风热犯肺证
    西医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中医治法:宣肺清热、止咳化痰
    方剂:桑菊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叶15g;菊花10g;杏仁10g;薄荷12g(后下);桔梗6g;牛蒡子10g;连翘15g;干芦根20g;黄芩10g;知母10g;射干10g;生甘草6g;
    7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适当休息,多保暖,多饮水。
    2.化痰治疗,使用盐酸氨溴索60mg,每日三次口服。
    3.抗菌药物,可以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者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59岁。5年来每逢冬季则咳嗽,每年咳嗽3个月以上,经常服抗生(菌)素及镇咳药物治疗。3天前受凉后反复咳嗽,痰白量多,质稀薄,身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查体:T38.5℃,P98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咽部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辅助检查: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9。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支气管扩张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咳嗽5年。
    (2)T38.5℃,咽部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
    (3)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9。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
    二、西医鉴别诊断
    (1)支气管扩张有反复咳嗽、大量脓痰和咳血症状。肺下部一侧可听到部位固定的湿啰音,并可见杵状指。胸部X线检查常见肺下部肺纹理粗乱,病变严重者可见卷发状阴影。CT和支气管碘油造影示支气管呈柱状或囊状扩张。
    (2)本病还需与支气管哮喘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风寒袭肺,肺卫失宣,肺气郁闭,气不布津,凝聚成痰;肺卫闭塞,故见身痛恶寒、发热、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袭肺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风寒袭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2.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3.中医辨证诊断风寒袭肺。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所选方剂名称三拗汤合止嗽散。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麻黄15g、杏仁1Og、荆芥1Og、桔梗1Og、白前1Og、紫菀1Og、百部1Og、陈皮1O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对症治疗祛痰,镇咳,解痉等。
    3.免疫调节剂的运用。
    4.气雾疗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刘某,女,78岁,2014年12月15日初诊。 患者10年前开始每于着凉后出现较长时间咳嗽咯痰,或有喘憋,服用化痰药后症状可缓解,每年秋冬两季难熬。于1周前因天气骤暖而衣着单薄,当晚即感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自服感冒片后恶寒消失,然仍发热,咳嗽,咯黄色黏痰,自服止咳药水(不详)5瓶后,咳嗽不减。刻下症见咳嗽加重,喘憋气急,不能平卧,咯黄稠痰,恶寒,无汗,头痛,声哑,咽痛,口干,心烦,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查体:T39℃,P106次/分,R24次/分,BP115/75mmHg。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桶状胸,叩诊双肺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2%。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粗。呼吸功能检查,混合型通气功能下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长期咳喘,肺脏自伤,肺有郁热,新加外感风寒之邪,内外合邪,肺气上逆而发为喘证,证属表寒里热证。寒邪束表,故见恶寒、无汗、头痛;里热内盛,故见发热、烦闷;热邪伤津,炼液为痰,故见咯黄稠痰、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热邪上灼于咽部,故见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表寒里热之征。综观舌、脉、症,本证为表寒里热之喘证,病位在肺,病性为实,长期反复发作,则预后不佳。
    西医诊断依据:
    1.老年女性,长期反复发作可咳嗽咯痰,呼吸困难。
    2.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
    3.血常规:白细胞12.7×102/L,中性粒细胞82%。胸片:双肺纹理粗重。呼吸功能检查,混合型通气功能下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西医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常有过敏史,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突发突止,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应用解痉药症状可明显缓解,也可以自行缓解。其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表寒里热证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中医治法:宣肺泄热,兼以解表
    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炙麻黄6g;苦杏仁10g;生甘草6g;生石膏30g(先煎);黄芩10g;瓜蒌30g;枇杷叶10g;苏梗10g;干芦根15g;桔梗6g;知母10g;苏子10g;
    7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持续低流量吸氧。
    (2)支气管舒张剂。可以使用β9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或者茶碱类。
    (3)抗感染治疗。可以考虑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者第二代头孢菌素静脉应用。
    (4)化痰,羧甲司坦或者盐酸氨溴索,也可以联合使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患者,男,59岁。
    5年来每逢冬季则咳嗽,每年咳嗽3个月以上,经常服抗生(菌)素及镇咳药物治疗。3天前受凉后反复咳嗽,痰白量多,质稀薄,身痛恶寒,发热,口不渴。
    查体:T38.5℃,P98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咽部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辅助检查:白细胞11.5×10/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9。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支气管扩张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咳嗽5年。
    (2)T38.5℃,咽部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
    (3)白细胞11.5×10/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9。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
    二、西医鉴别诊断
    (1)支气管扩张有反复咳嗽、大量脓痰和咳血症状。肺下部一侧可听到部位固定的湿啰音,并可见杵状指。胸部X线检查常见肺下部肺纹理粗乱,病变严重者可见卷发状阴影。CT和支气管碘油造影示支气管呈柱状或囊状扩张。
    (2)本病还需与支气管哮喘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风寒袭肺,肺卫失宣,肺气郁闭,气不布津,凝聚成痰;肺卫闭塞,故见身痛恶寒、发热、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袭肺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风寒袭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
    2.中医疾病诊断 咳嗽。
    3.中医辨证诊断 风寒袭肺。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所选方剂名称 三拗汤合止嗽散。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麻黄15g、杏仁10g、荆芥10g、桔梗10g、白前10g、紫苑10g、百部10g、陈皮10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对症治疗 祛痰,镇咳,解痉等。
    3.免疫调节剂的运用。
    4.气雾疗法。

  • 第14题: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40分) 例:李某,女性,28岁。昨日晨起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 查体:T38、9℃,P10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主诉:发热伴头痛,咽痛1天(1分)
    现病史:女性,28岁。昨日晨起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2分)
    既往史:有无其它相关疾病史(1分)
    体格检查:T38、9℃,P10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1分)
    辅助检查: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1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5分)
    患者以“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为主症,符合中医“感冒”诊断。
    风热犯表,营卫失和,故见发热、微恶寒、汗出;风热上扰,则见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肺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6分)
    1、发热伴头痛,咽痛1天。
    2、T38、9℃,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3、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
    鉴别诊断:(4分)
    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外界过敏原刺激有关,有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可缓解,常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等。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2分)
    中医证候诊断:风热感冒(2分)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分)
    中医治法:辛凉解表。(2分)
    方剂:银翘散加减。(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金银花20g连翘20g豆豉15g荆芥15g薄荷10g桔梗10g牛蒡子15g甘草6g竹叶10g芦根10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5分)
    1、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 第15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28岁。昨日晨起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查体:T38.9℃,P10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辅助检查: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0.43,淋巴细胞0.55。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伴头痛,咽痛1天。
    (2)T38.9℃,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3)中性粒细胞0.43,淋巴细胞0.55。
    二、西医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消失。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此外,本病还需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风热犯表,营卫失和,故见发热、微恶寒、汗出;风热上扰则见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肺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营卫失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3.中医辨证诊断风热感冒。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2.所选方剂名称银翘散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金银花20g、连翘20g、豆豉15g、荆芥15g、薄荷1Og、桔梗1Og、牛蒡子15g、甘草6g、竹叶1Og、芦根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 第16题:

    病例摘要: 刘某,女,78岁,2014年12月15日初诊。 患者10年前开始每于着凉后出现较长时间咳嗽咯痰,或有喘憋,服用化痰药后症状可缓解,每年秋冬两季难熬。于1周前因天气骤暖而衣着单薄,当晚即感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自服感冒片后恶寒消失,然仍发热,咳嗽,咯黄色黏痰,自服止咳药水(不详)5瓶后,咳嗽不减。刻下症见咳嗽加重,喘憋气急,不能平卧,咯黄稠痰,恶寒,无汗,头痛,声哑,咽痛,口干,心烦,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查体:T39℃,P106次/分,R24次/分,BP115/75mmHg。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桶状胸,叩诊双肺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2%。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粗。呼吸功能检查,混合型通气功能下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长期咳喘,肺脏自伤,肺有郁热,新加外感风寒之邪,内外合邪,肺气上逆而发为喘证,证属表寒里热证。寒邪束表,故见恶寒、无汗、头痛;里热内盛,故见发热、烦闷;热邪伤津,炼液为痰,故见咯黄稠痰、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热邪上灼于咽部,故见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表寒里热之征。综观舌、脉、症,本证为表寒里热之喘证,病位在肺,病性为实,长期反复发作,则预后不佳。
    西医诊断依据:
    1.老年女性,长期反复发作可咳嗽咯痰,呼吸困难。
    2.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
    3.血常规:白细胞12.7×102/L,中性粒细胞82%。胸片:双肺纹理粗重。呼吸功能检查,混合型通气功能下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西医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常有过敏史,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突发突止,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应用解痉药症状可明显缓解,也可以自行缓解。其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表寒里热证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中医治法:宣肺泄热,兼以解表
    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炙麻黄6g;苦杏仁10g;生甘草6g;生石膏30g(先煎);黄芩10g;瓜蒌30g;枇杷叶10g;苏梗10g;干芦根15g;桔梗6g;知母10g;苏子10g;
    7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持续低流量吸氧。
    (2)支气管舒张剂。可以使用β9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或者茶碱类。
    (3)抗感染治疗。可以考虑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者第二代头孢菌素静脉应用。
    (4)化痰,羧甲司坦或者盐酸氨溴索,也可以联合使用。

  • 第17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35岁。患者6天前由于受凉引起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现症:咳嗽频作,吐少量白黏痰,胸痛,咽喉干痛,咳痰,胸骨后灼痛,时感喘息,食欲差,二便调。查体:T37.3℃,P88次/分,R21次/分,BP126/80mmHg。急性病容,咽部略红,双扁桃体无肿大,心律齐,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辅助检查:WBC7.6×109/L,N0.51,L0.49;尿常规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大叶性肺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咳痰1天。
    (2)急性病容,咽部略红,双扁桃体无肿大,心律齐,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
    (3)血常规:WBC7.6×109/L,N0.51,L0.49。
    二、西医鉴别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与大叶性肺炎均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但急性支气管炎以刺激性咳嗽、咳痰为特点,或有喘息、发热,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可增高,肺部X线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大叶性肺炎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查体可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局部叩浊音,语颤增强,可闻管状呼吸音及湿啰音,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肺部X线片呈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呈叶、段分布。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风寒燥邪袭肺,肺失宣降,故咳嗽频作、时感喘息,燥邪灼精为痰,则吐少量白黏痰;燥邪伤肺则胸痛、咽喉干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燥邪袭表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风寒燥邪袭肺,肺失宣降。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2.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3.中医辨证诊断风寒燥邪袭肺。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2.所选方剂名称止嗽散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桔梗9g、紫菀9g、百部6g、荆芥6g、前胡6g、杏仁3g、陈皮6g、生甘草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注意保暖,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2.祛痰药可用急支糖浆等。
    3.解痉平喘药可选氨茶碱、沙丁胺醇(舒喘灵)等。
    4.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吸氧。
    5.如合并细菌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 第18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18岁。患者常因饮食不当或受凉而发生呼吸不畅,喉中痰鸣3年。3天前因劳累受凉,呼吸困难、喉中痰鸣又发作。现症:呼吸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闷,咳嗽,痰黄,黏浊稠厚,咯吐不利,汗出,面赤,口苦,不恶寒。查体:T38.8℃,P98次/分,R22次/分,BP130/80mmHg。发育正常,皮肤湿润有汗,双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呼吸延长。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85,嗜酸性粒细胞0.07。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喉中痰鸣3年。
    (2)T38.8℃,皮肤湿润有汗,双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呼吸延长。
    (3)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85,嗜酸性粒细胞0.07。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
    二、西医鉴别诊断
    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实际上是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湿啰音。
    此外,本病还需与心源性哮喘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见呼吸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热蒸炼液成痰,痰热胶结,故痰黄、黏浊稠厚、咯吐不利;痰热郁蒸则胸闷、面赤、口苦、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2.中医疾病诊断哮病。
    3.中医辨证诊断热哮。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2.所选方剂名称定喘汤。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麻黄15g、桑白皮1Og、黄芩1Og、杏仁8g、半夏1Og、款冬花1Og、苏子1Og、白果1O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等缓解哮喘发作。
    3.急性发作的治疗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
    4.长期治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射疫苗及脱敏疗法等。

  • 第19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板蓝根颗粒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查体:T36.2℃,P7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伴头痛、鼻塞7天。
    (2)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
    (3)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
    二、西医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消失。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本病还须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阴虚内热故见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素体阴虚,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营卫失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3.中医辨证诊断阴虚感冒。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滋阴解表。
    2.所选方剂名称葳蕤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玉竹20g、葱白15g、豆豉15g、桔梗15g、薄荷1Og、白薇1Og、大枣8g、甘草6g、竹叶1Og、天花粉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30岁。2年来咳嗽少痰,痰中带血反复发作。未明确诊断及系统诊治,近半月加重,故来诊。现病人咳逆喘息少气,气短声低,动则尤甚,痰白,时痰中夹血,午后潮热,自汗,盗汗,面浮肢肿,心悸,形寒肢冷,神疲,闭经。查体:T36.2℃,P98次/分,R20次/分,BP110/75mmHg。神志清,形体消瘦,左上肺闻及湿啰音。舌淡少苔,脉微细而数。辅助检查:白细胞7.O×109/L,中性粒细胞0.70。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空洞病灶。PPD试验(+)。血沉70mm/h。心脏彩超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肺癌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咳嗽少痰,痰中带血2年。
    (2)形体消瘦,左上肺闻及湿啰音。
    (3)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空洞病灶。PPD试验(+)。
    二、西医鉴别诊断
    肺癌多有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消瘦等症状。胸部X线表现肺癌肿块常呈分叶状,有毛刺、切迹,癌组织坏死液化后,可以形成偏心后壁空洞。多次痰脱落细胞和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和病灶活体组织检查是鉴别的重要方法。此外,本病还需与肺脓肿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气阴耗伤,清肃失职,肺不主气,故见咳逆喘息少气、气短声低,动则尤甚;肺虚脉络受损则痰白,时痰中夹血;阴虚内热则午后潮热、盗汗;脾阳不足,脾失健运,故面浮肢肿、心悸、形寒肢冷、神疲;舌淡少苔,脉微细而数均为气阴耗伤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素体虚弱,痨虫传染,气血不足,阴精耗损。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2.中医疾病诊
    断肺痨。
    3.中医辨证诊断
    气阴耗伤。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2.所选方剂名称
    保真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太子参15g、白术20g、黄芪15g、茯苓1Og、甘草6g、麦冬1Og、天冬1Og、五味子15g、生地黄15g、当归1Og、白芍1Og、熟地黄15g、地骨皮1Og、黄柏1Og、知母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化学药物治疗
    应用抗结核药物。
    2.对症治疗退热、止咳等。
    3.糖皮质激素的运用。
    4.外科手术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58岁。患者于3周前,因感冒后而咳嗽,音哑,痰多黏稠,不易咳出,痰色黄稠,每到夜间咳嗽加重,伴口干渴,头痛,汗出,恶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未规律服用降压药。查体:T37.8℃,P80次/分,R21次/分,BP150/90mmHg。神清,形体肥胖,声音嘶哑,口唇干燥,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辅助检查:WBC50×109/L,N0.80,L0.20,血沉5mm/h。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心电图正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上下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咳痰3周。
    (2)形体肥胖,声音嘶哑,口唇干燥,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
    (3)血常规:WBC50×109/L,N0.80,L0.20,血沉5mm/h。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粗。
    二、西医鉴别诊断
    首先必须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呼吸道感染虽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症状,但各有特点,上下呼吸道感染无肺实质浸润,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辩证依据患者3周前感冒,风热之邪未尽,循经入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声音嘶哑;热邪灼津为痰则咳痰、痰黏难咳、痰多黄稠;风热之邪入里,卫表失和故汗出、恶风;风热上扰则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为风热犯肺、肺有痰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风热之邪未尽,循经入肺,肺失清肃,卫表失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①肺炎;②原发性高血压病1级。
    2.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3.中医辨证诊断风热犯肺。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所选方剂名称桑菊饮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桑叶1Og、菊花1Og、薄荷1Og、连翘1Og、前胡1Og、牛蒡子6g、杏仁1Og、桔梗1Og、浙贝母1Og、枇杷叶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一)肺炎治疗
    1.卧床休息进易消化食物,可给祛痰药物。
    2.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
    (二)高血压治疗
    1.非药物治疗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
    2.降压药治疗原则上应将血压降至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至少<140/90mmHg。可单独使用利尿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35岁。患者6天前由于受凉引起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现症:咳嗽频作,吐少量白黏痰,胸痛,咽喉干痛,咳痰,胸骨后灼痛,时感喘息,食欲差,二便调。查体:T37.3℃,P88次/分,R21次/分,BP126/80mmHg。急性病容,咽部略红,双扁桃体无肿大,心律齐,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辅助检查:WBC7.6×109/L,N0.51,L0.49;尿常规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大叶性肺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咳痰1天。
    (2)急性病容,咽部略红,双扁桃体无肿大,心律齐,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
    (3)血常规:WBC7.6×109/L,N0.51,L0.49。
    二、西医鉴别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与大叶性肺炎均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但急性支气管炎以刺激性咳嗽、咳痰为特点,或有喘息、发热,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可增高,肺部X线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大叶性肺炎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查体可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局部叩浊音,语颤增强,可闻管状呼吸音及湿啰音,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肺部X线片呈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呈叶、段分布。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风寒燥邪袭肺,肺失宣降,故咳嗽频作、时感喘息,燥邪灼精为痰,则吐少量白黏痰;燥邪伤肺则胸痛、咽喉干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燥邪袭表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风寒燥邪袭肺,肺失宣降。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2.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3.中医辨证诊断风寒燥邪袭肺。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2.所选方剂名称止嗽散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桔梗9g、紫菀9g、百部6g、荆芥6g、前胡6g、杏仁3g、陈皮6g、生甘草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注意保暖,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2.祛痰药可用急支糖浆等。
    3.解痉平喘药可选氨茶碱、沙丁胺醇(舒喘灵)等。
    4.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吸氧。
    5.如合并细菌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18岁。患者常因饮食不当或受凉而发生呼吸不畅,喉中痰鸣3年。3天前因劳累受凉,呼吸困难、喉中痰鸣又发作。现症:呼吸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闷,咳嗽,痰黄,黏浊稠厚,咯吐不利,汗出,面赤,口苦,不恶寒。查体:T38.8℃,P98次/分,R22次/分,BP130/80mmHg。发育正常,皮肤湿润有汗,双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呼吸延长。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85,嗜酸性粒细胞0.07。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喉中痰鸣3年。
    (2)T38.8℃,皮肤湿润有汗,双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呼吸延长。
    (3)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85,嗜酸性粒细胞0.07。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
    二、西医鉴别诊断
    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实际上是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湿啰音。
    此外,本病还需与心源性哮喘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见呼吸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热蒸炼液成痰,痰热胶结,故痰黄、黏浊稠厚、咯吐不利;痰热郁蒸则胸闷、面赤、口苦、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2.中医疾病诊断哮病。
    3.中医辨证诊断热哮。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2.所选方剂名称定喘汤。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麻黄15g、桑白皮1Og、黄芩1Og、杏仁8g、半夏1Og、款冬花1Og、苏子1Og、白果1O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等缓解哮喘发作。
    3.急性发作的治疗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
    4.长期治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射疫苗及脱敏疗法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