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吸水膨胀,分裂形成半透明有黏性的状态为糊化,即B淀粉变为a淀粉的过程。a淀粉在常温下放置逐渐变为B淀粉的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1温度,发生老化的最适温度为2—4°C.2水分,水分低于10%不易发生老化。
更多“什么是淀粉的糊化和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相关问题
  • 第1题:

    淀粉的糊化、老化与回生?


    正确答案: 糊化:通过加热提供能量,破坏无定形区和结晶胶束区弱的氢键,淀粉颗粒吸水膨胀,有序结构受到破坏成为无序状,结晶结构和双折射完全消失的过程。
    老化:又称回生,淀粉糊化后冷却时,无序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并通过氢键形成不溶性沉淀,溶解度减小的过程。

  • 第2题:

    什么是淀粉的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都有哪些?


    正确答案:淀粉老化稀淀粉糊放置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混浊,最终可产生不溶性的白色沉淀,而将浓淀粉糊分散液冷却,可迅速形成有弹性的胶体,这种现象叫做淀粉的老化。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结构的影响:含支链淀粉高的淀粉不容易发生老化,含直链淀粉高的淀粉易老化。
    ②分子大小:对于直连分子量太大的取向困难,分子量小的易于扩散,分子量适中的易聚集沉淀,而对于支链分子,支链长度较均一,及支点化较少等均会提高初始回生速率。
    ③溶液浓度:浓度大,则分子碰撞机会多,易聚沉,浓度小,则不易聚沉。
    ④pH值和无机盐回生速率在pH=5~7时最快,过高或者过低的pH均会降低回生速率,pH=10以上不发生回生现象,pH低于2回生缓慢。
    阴离子盐和阳离子盐都会抑制淀粉回生,回生抑制程度依下列顺序:CNS->PO43->CO32->I->NO3->Br->Cl-;Ba2+>Sr2+>Ca2+>K+>Na+
    ⑤温度:缓慢冷却,容易回生,而迅速冷却,淀粉分子来不及取向,可减少回生程度。在常温特别是在接近0℃的低温范围内淀粉易发生老化,一般来说,60℃以下就可以表现老化作用,随着温度的下降,直到-2℃,老化速度逐渐增加,-2℃~-22℃之间,老化速度逐渐下降,-22℃以下几乎不发生老化,反复冻融食品会导致快速老化,80℃以上,淀粉不发生老化。
    ⑥金属离子:加速老化速度
    ⑦脂类:部分脂肪酸、乳化剂和油脂阻碍老化作用
    ⑧糖类:若糖分子水溶性好,可抑制老化,反之,则加速淀粉老化。
    ⑨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在30%-60%时老化很快,10%以下不易老化。

  • 第3题:

    淀粉的糊化和老化为什么与水分有关?


    正确答案: (1)淀粉糊化与食品中的总水量有关系,但受Aw影响更大,水分活度降低,会抑制淀粉的糊化,或仅产生有限的糊化,
    (2)老化:溶液浓度大,分子碰撞机会多,易于老化,但水分在10%以下时,淀粉难以老化,水分含量在30%~60%,尤其是在40%左右,淀粉最易老化。

  • 第4题:

    什么是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在食品加工中防止淀粉老化?何为凝胶化?淀粉凝胶化与老化之间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老化:糊化的淀粉,随着温度的缓慢下降至常温,特别是近0℃的低温时,变成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这一变化过程称为淀粉的老化。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
    内因: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链的聚合度。由于直链淀粉空阻小、分子直链易平行定向靠拢而相互结合(氢键),更易老化。中等聚合度较长链易老化。经过改性的淀粉,由于基团的引入、链的不均匀性,老化较难。
    外因:
    ①温度:2-4℃易老化。>60或<-20℃不易老化;-20℃以下,淀粉分子间的水分急速、深度冻结,形成微小冰晶,阻碍淀粉分子间的靠近。
    ②含水量:30-60%含水量最易老化。低于10%不易老化(淀粉分子难以流动、定向,或较高水分阻止淀粉分子间的氢键、靠近);
    ③共存成分
    A.脂类和乳化剂可抗老化。当淀粉糊中存在脂类及乳化剂时,可与恢复螺旋结构的直链淀粉形成包合物,从而阻止淀粉分子间的平行定向和靠拢。
    B.多糖(果胶除外)、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可与淀粉竟争水分子、空间阻碍淀粉分子的平行靠拢,从而起到抗老化的作用。
    在食品加工中防止淀粉老化的方法:凡是影响老化的因素,都是控制老化的条件。
    凝胶化:一定浓度的淀粉糊化液,在缓慢冷却的过程中可形成具粘弹性和硬度的持水网状结构-淀粉凝胶。
    淀粉凝胶化与老化间的区别:淀粉凝胶的连接区的形成,意味着淀粉分子形成结晶的开始。凝胶化是老化开始的前奏,当分子间有许多结合区迅速形成、少有可持水的网孔时,即达到了老化的程度。

  • 第5题:

    什么是淀粉的糊化?简述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


    正确答案:(1)淀粉的糊化(Gelatinization )——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的过程被称为糊化。其本质是微观结构从有序转变成无序
    (2)影响糊化的因素
    结构:直链淀粉小于支链淀粉。
    Aw:Aw提高,糊化程度提高。
    糖:高浓度的糖,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
    盐:高浓度的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低浓度的盐存在,对糊化几乎无影响。但马铃薯淀粉例外,因为它含有磷酸基团,低浓度的盐影响它的电荷效应,进而影响糊化。
    脂类:脂类可与淀粉形成包合物,即脂类被包含在淀粉螺旋环内,不易从螺旋环中浸出,并阻止水渗透入淀粉粒,抑制糊化。
    酸度:pH<4时,淀粉水解为糊精,粘度降低(故高酸 食品的增稠需用交联淀粉);pH=4-7时,几乎无影响 pH=10时,糊化速度迅速加快,但在食品中意义不大。
    温度:温度越高,糊化程度越大。
    淀粉酶:在糊化初期,淀粉粒吸水膨胀已经开始,而淀粉酶尚未被钝化前,可使淀粉降解(稀化),淀粉酶的这种作用将使淀粉糊化加速。故新米(淀粉酶酶活高)比陈米更易煮烂。

  • 第6题:

    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糊化淀粉充分老化后,其结构可恢复为生淀粉的结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填空题
    老化过程可看做是糊化的(),但是老化不能使淀粉彻底复原到生淀粉(β—淀粉)的结构状态,它比生淀粉的晶化程度低。

    正确答案: 逆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淀粉的糊化和老化?本质是什么?各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影响?

    正确答案: 淀粉的糊化:将淀粉混合于水中并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则淀粉粒溶胀、崩溃,形成粘稠的均匀的透明糊溶液,称淀粉的糊化(α-化)。
    本质是淀粉颗粒中有序态(晶态)和无序态(非晶态)的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分散在水中形成亲水性胶体溶液。
    影响因素有:
    ①结构:直链淀粉不易糊化。
    ②Aw:Aw提高,糊化程度提高。
    ③糖:高浓度的糖水分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
    ④盐:高浓度的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低浓度的盐存在,对糊化几乎无影响。但对马铃薯淀粉例外,因为它含有磷酸基团,低浓度的盐影响它的电荷效应。
    ⑤脂类:脂类可与淀粉形成包合物,即脂类被包含在淀粉螺旋环内,不易从螺旋环中浸出,并阻止水渗透入淀粉粒。
    ⑥酸度:一般淀粉在碱性中易于糊化,且淀粉糊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黏度也是稳定的。
    淀粉的老化:热的淀粉糊冷却时,淀粉分子间会重新形成结晶区,溶解度逐渐减少甚至产生不溶性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β-化)。
    本质是糊化后的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高度致密的、结晶化的、不溶解性分子微束。
    影响因素有:
    (1)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于老化;
    (2)温度。2~4℃,淀粉易老化;>60℃或<-20℃,不易发生老化;
    (3)含水量。含水量30~60%,易老化。含水量过低(10%)或过高均不易老化;
    (4)共存物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可抗老化,如脂肪甘油脂,糖脂,磷脂。多糖、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可与淀粉竞争水分子及干扰淀粉分子平行靠拢,从而起到抗老化作用。
    (5)糊化程度。糊化程度越高,淀粉颗粒解体越彻底,则重新凝聚而老化的速度越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淀粉糊化和老化。如何防止老化?

    正确答案: 1.糊化,淀粉在水中加热到一定温度(>55℃)时,形成有黏性的糊状体,此现象称为糊化;
    2.老化,糊化了的淀粉在室温下放置时硬度会变大,体积缩小,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对于不同来源的淀粉,其老化难易程度并不相同。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于老化,所以含支链淀粉多的糯米或糯米粉的制品.不容易发生老化现象;当淀粉食物中水分含量较高或较低时,老化现象不易发生;通常,老化的最适含水量为30%~60%。淀粉发生老化的最适温度为2~4℃,大于60℃或小于-20℃都不发生老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淀粉的糊化、老化定义及影响老化的因素。

    正确答案: (1)糊化
    若将淀粉乳加热到一定温度,淀粉颗粒开始膨胀,偏光十字消失。温度继续上升,淀粉颗粒继续膨胀,可达原体积几倍到几十倍。由于颗粒的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体积膨胀大,互相接触,变成糊状液体,虽然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再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2)老化
    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成为新氢键的过程。
    (3)影响老化的因素
    ①淀粉的成分(直链易老化,支链淀粉难老化)
    ②液化程度
    ③酸碱度
    ④温度
    ⑤淀粉糊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淀粉的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都有哪些?

    正确答案: 淀粉老化稀淀粉糊放置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混浊,最终可产生不溶性的白色沉淀,而将浓淀粉糊分散液冷却,可迅速形成有弹性的胶体,这种现象叫做淀粉的老化。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结构的影响:含支链淀粉高的淀粉不容易发生老化,含直链淀粉高的淀粉易老化。
    ②分子大小:对于直连分子量太大的取向困难,分子量小的易于扩散,分子量适中的易聚集沉淀,而对于支链分子,支链长度较均一,及支点化较少等均会提高初始回生速率。
    ③溶液浓度:浓度大,则分子碰撞机会多,易聚沉,浓度小,则不易聚沉。
    ④pH值和无机盐回生速率在pH=5~7时最快,过高或者过低的pH均会降低回生速率,pH=10以上不发生回生现象,pH低于2回生缓慢。
    阴离子盐和阳离子盐都会抑制淀粉回生,回生抑制程度依下列顺序:CNS->PO43->CO32->I->NO3->Br->Cl-;Ba2+>Sr2+>Ca2+>K+>Na+
    ⑤温度:缓慢冷却,容易回生,而迅速冷却,淀粉分子来不及取向,可减少回生程度。在常温特别是在接近0℃的低温范围内淀粉易发生老化,一般来说,60℃以下就可以表现老化作用,随着温度的下降,直到-2℃,老化速度逐渐增加,-2℃~-22℃之间,老化速度逐渐下降,-22℃以下几乎不发生老化,反复冻融食品会导致快速老化,80℃以上,淀粉不发生老化。
    ⑥金属离子:加速老化速度
    ⑦脂类:部分脂肪酸、乳化剂和油脂阻碍老化作用
    ⑧糖类:若糖分子水溶性好,可抑制老化,反之,则加速淀粉老化。
    ⑨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在30%-60%时老化很快,10%以下不易老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糊化淀粉充分老化后,其结构可恢复为生淀粉的结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老化过程可看做是糊化的(),但是老化不能使淀粉彻底复原到生淀粉(β—淀粉)的结构状态,它比生淀粉的晶化程度低。


    正确答案:逆过程

  • 第14题:

    请分别解释淀粉糊化和老化的机理,以及它们对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淀粉糊化的机理,以及对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影响
    机理:①生淀粉颗粒含有大量的结晶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以氢键的形式结合,紧密排列成胶束,间隙小,水分子很难渗入。②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生淀粉颗粒受热,随着温度升高,淀粉分子剧烈振动,从而断开分子间的氢键,使其极性基团能够较多地与水分子结合。由于水分子的穿透,以及结晶区链段的分离,从而增加了结构的无序性和减少了结晶区的数目和大小。此过程中,淀粉颗粒微观上表现为极度膨胀,甚至破裂;宏观上,淀粉颗粒在冷水中所具有的低黏度浆状转变为高黏度的糊状。
    影响:糊化后的淀粉更易水解,更易被酶作用,更易被消化吸收。
    (2)淀粉老化的机理,以及对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影响
    机理:糊化后的淀粉分子在低温条件下,重新通过氢键作用,发生缔合,形成大量的结晶区。影响:①使食品口感变得粗糙、初感较硬;②难以被酶作用,不易被消化系统消化吸收;③食品加工中也可以利用淀粉的老化,例如:粉条、粉皮的加工中加强淀粉的老化程度可提高产品的耐煮性。

  • 第15题:

    什么是淀粉的糊化和老化?本质是什么?各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影响?


    正确答案: 淀粉的糊化:将淀粉混合于水中并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则淀粉粒溶胀、崩溃,形成粘稠的均匀的透明糊溶液,称淀粉的糊化(α-化)。
    本质是淀粉颗粒中有序态(晶态)和无序态(非晶态)的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分散在水中形成亲水性胶体溶液。
    影响因素有:
    ①结构:直链淀粉不易糊化。
    ②Aw:Aw提高,糊化程度提高。
    ③糖:高浓度的糖水分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
    ④盐:高浓度的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低浓度的盐存在,对糊化几乎无影响。但对马铃薯淀粉例外,因为它含有磷酸基团,低浓度的盐影响它的电荷效应。
    ⑤脂类:脂类可与淀粉形成包合物,即脂类被包含在淀粉螺旋环内,不易从螺旋环中浸出,并阻止水渗透入淀粉粒。
    ⑥酸度:一般淀粉在碱性中易于糊化,且淀粉糊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黏度也是稳定的。
    淀粉的老化:热的淀粉糊冷却时,淀粉分子间会重新形成结晶区,溶解度逐渐减少甚至产生不溶性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β-化)。
    本质是糊化后的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高度致密的、结晶化的、不溶解性分子微束。
    影响因素有:
    (1)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于老化;
    (2)温度。2~4℃,淀粉易老化;>60℃或<-20℃,不易发生老化;
    (3)含水量。含水量30~60%,易老化。含水量过低(10%)或过高均不易老化;
    (4)共存物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可抗老化,如脂肪甘油脂,糖脂,磷脂。多糖、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可与淀粉竞争水分子及干扰淀粉分子平行靠拢,从而起到抗老化作用。
    (5)糊化程度。糊化程度越高,淀粉颗粒解体越彻底,则重新凝聚而老化的速度越慢。

  • 第16题:

    影响淀粉糊化和老化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首先是淀粉粒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和结构有关,其他包括以下因素:
    (1)水分活度。食品中存在盐类、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成分将会降低水活度,进而抑制淀粉的糊化,或仅产生有限的糊化。
    (2)淀粉结构。当淀粉中直链淀粉比例较高时不易糊化,甚至有的在温度100℃以上才能糊化;否则反之。
    (3)盐。高浓度的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低浓度的盐存在,对糊化几乎无影响。
    (4)脂类。脂类可与淀粉形成包合物,即脂类被包含在淀粉螺旋环内,不易从螺旋环中浸出,并阻止水渗透入淀粉粒。因此,凡能直接与淀粉配位的脂肪都将阻止淀粉粒溶胀,从而影响淀粉的糊化。
    (5)pH值。当食品的pH<4时,淀粉将被水解为糊精,黏度降低。当食品的pH=4~7时,对淀粉糊化几乎无影响。pH≥10时,糊化速度迅速加快。
    (6)淀粉酶。在糊化初期,淀粉粒吸水膨胀已经开始,而淀粉酶尚未被钝化前,可使淀粉降解,淀粉酶的这种作用将使淀粉糊化加速。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
    (1)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分子呈直链状结构,在溶液里空间障碍小,易于取向所以容易老化,分子量打的直链淀粉由于取向困难,比分子量小的老化慢,聚合度在100-200的直链淀粉,由于由于易于扩散,最易老化;而支链淀粉分子呈树形结构,不易老化。
    (2)淀粉的浓度。溶液浓度大,分子碰撞的机会多,易于老化,但水分在10%以下时,淀粉难以老化,水分含量在30%-60%时,尤其在40%时,淀粉最易老化。
    (3)无机盐种类。无机盐离子有阻碍淀粉分子定向取向的作用。
    (4)食品的pH。pH在5-7时,老化速度快。而在偏酸或偏碱性时,因带同种电荷,老化速度减缓。
    (5)温度的高低。淀粉的老化最适温度是2-4度,60度以上或-20度以下时就不易老化,但温度回复至正常时还会老化
    (6)冷冻的速度。糊化淀粉缓慢冷却时,淀粉分子有足够时间取向排列,会加重老化,而速冻使淀粉分子间的水分迅速结晶,阻碍淀粉分子靠近,降低老化程度。
    (7)共存物得影响。酯类和乳化剂可抗老化,多糖、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可与淀粉竞争水分子,干扰淀粉分子平行靠拢,起到抗老化作用。

  • 第17题:

    什么是淀粉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在食品加工中如何防止淀粉老化?


    正确答案: (1)老化:经过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 
    (2)影响淀粉老化的主要因素 
    ①淀粉自身的性质,不同来源的淀粉,老化难易程度不相同。在淀粉自身的性质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对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最明显。
    ②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食物的水分含量、贮藏温度和酸碱度。 
    ③食品中的其他组分,添加植物胶能抑制淀粉老化、极性脂类的添加能抑制淀粉的老化、盐的添加能抑制淀粉老化。

  • 第18题:

    填空题
    淀粉的老化的实质是(),与生淀粉相比,糊化淀粉经老化后晶化程度()。

    正确答案: 糊化后的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高度致密的、结晶化的、不溶性分子微束。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淀粉的糊化和老化为什么与水分有关?

    正确答案: (1)淀粉糊化与食品中的总水量有关系,但受Aw影响更大,水分活度降低,会抑制淀粉的糊化,或仅产生有限的糊化,
    (2)老化:溶液浓度大,分子碰撞机会多,易于老化,但水分在10%以下时,淀粉难以老化,水分含量在30%~60%,尤其是在40%左右,淀粉最易老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是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在食品加工中防止淀粉老化?何为凝胶化?淀粉凝胶化与老化之间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老化:糊化的淀粉,随着温度的缓慢下降至常温,特别是近0℃的低温时,变成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这一变化过程称为淀粉的老化。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
    内因: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链的聚合度。由于直链淀粉空阻小、分子直链易平行定向靠拢而相互结合(氢键),更易老化。中等聚合度较长链易老化。经过改性的淀粉,由于基团的引入、链的不均匀性,老化较难。
    外因:
    ①温度:2-4℃易老化。>60或<-20℃不易老化;-20℃以下,淀粉分子间的水分急速、深度冻结,形成微小冰晶,阻碍淀粉分子间的靠近。
    ②含水量:30-60%含水量最易老化。低于10%不易老化(淀粉分子难以流动、定向,或较高水分阻止淀粉分子间的氢键、靠近);
    ③共存成分
    A.脂类和乳化剂可抗老化。当淀粉糊中存在脂类及乳化剂时,可与恢复螺旋结构的直链淀粉形成包合物,从而阻止淀粉分子间的平行定向和靠拢。
    B.多糖(果胶除外)、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可与淀粉竟争水分子、空间阻碍淀粉分子的平行靠拢,从而起到抗老化的作用。
    在食品加工中防止淀粉老化的方法:凡是影响老化的因素,都是控制老化的条件。
    凝胶化:一定浓度的淀粉糊化液,在缓慢冷却的过程中可形成具粘弹性和硬度的持水网状结构-淀粉凝胶。
    淀粉凝胶化与老化间的区别:淀粉凝胶的连接区的形成,意味着淀粉分子形成结晶的开始。凝胶化是老化开始的前奏,当分子间有许多结合区迅速形成、少有可持水的网孔时,即达到了老化的程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影响淀粉糊化和老化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首先是淀粉粒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和结构有关,其他包括以下因素:
    (1)水分活度。食品中存在盐类、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成分将会降低水活度,进而抑制淀粉的糊化,或仅产生有限的糊化。
    (2)淀粉结构。当淀粉中直链淀粉比例较高时不易糊化,甚至有的在温度100℃以上才能糊化;否则反之。
    (3)盐。高浓度的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低浓度的盐存在,对糊化几乎无影响。
    (4)脂类。脂类可与淀粉形成包合物,即脂类被包含在淀粉螺旋环内,不易从螺旋环中浸出,并阻止水渗透入淀粉粒。因此,凡能直接与淀粉配位的脂肪都将阻止淀粉粒溶胀,从而影响淀粉的糊化。
    (5)pH值。当食品的pH<4时,淀粉将被水解为糊精,黏度降低。当食品的pH=4~7时,对淀粉糊化几乎无影响。pH≥10时,糊化速度迅速加快。
    (6)淀粉酶。在糊化初期,淀粉粒吸水膨胀已经开始,而淀粉酶尚未被钝化前,可使淀粉降解,淀粉酶的这种作用将使淀粉糊化加速。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
    (1)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分子呈直链状结构,在溶液里空间障碍小,易于取向所以容易老化,分子量打的直链淀粉由于取向困难,比分子量小的老化慢,聚合度在100-200的直链淀粉,由于由于易于扩散,最易老化;而支链淀粉分子呈树形结构,不易老化。
    (2)淀粉的浓度。溶液浓度大,分子碰撞的机会多,易于老化,但水分在10%以下时,淀粉难以老化,水分含量在30%-60%时,尤其在40%时,淀粉最易老化。
    (3)无机盐种类。无机盐离子有阻碍淀粉分子定向取向的作用。
    (4)食品的pH。pH在5-7时,老化速度快。而在偏酸或偏碱性时,因带同种电荷,老化速度减缓。
    (5)温度的高低。淀粉的老化最适温度是2-4度,60度以上或-20度以下时就不易老化,但温度回复至正常时还会老化
    (6)冷冻的速度。糊化淀粉缓慢冷却时,淀粉分子有足够时间取向排列,会加重老化,而速冻使淀粉分子间的水分迅速结晶,阻碍淀粉分子靠近,降低老化程度。
    (7)共存物得影响。酯类和乳化剂可抗老化,多糖、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可与淀粉竞争水分子,干扰淀粉分子平行靠拢,起到抗老化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淀粉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在食品加工中如何防止淀粉老化?

    正确答案: (1)老化:经过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 
    (2)影响淀粉老化的主要因素 
    ①淀粉自身的性质,不同来源的淀粉,老化难易程度不相同。在淀粉自身的性质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对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最明显。
    ②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食物的水分含量、贮藏温度和酸碱度。 
    ③食品中的其他组分,添加植物胶能抑制淀粉老化、极性脂类的添加能抑制淀粉的老化、盐的添加能抑制淀粉老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对淀粉的老化表述正确的有:()
    A

    俗称“淀粉的返生”

    B

    俗称“淀粉糊化”

    C

    淀粉的老化后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

    D

    淀粉的老化后变得透明

    E

    淀粉的老化后变得半透明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