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清末时期师范教育发展的特点包括()。A、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人格的训练B、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C、在办学和招生对象方面考虑到了学生的多种情况以及各地方的实际需要D、以官费为主,在校费用,除私费生外一律为官方负担E、除吸收中国旧教育的宝贵遗产外,对欧美、日本的师范教育经验予以高度重视,而取法日本尤多

题目

我国清末时期师范教育发展的特点包括()。

  • A、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人格的训练
  • B、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
  • C、在办学和招生对象方面考虑到了学生的多种情况以及各地方的实际需要
  • D、以官费为主,在校费用,除私费生外一律为官方负担
  • E、除吸收中国旧教育的宝贵遗产外,对欧美、日本的师范教育经验予以高度重视,而取法日本尤多

相似考题
更多“我国清末时期师范教育发展的特点包括()。”相关问题
  • 第1题:

    影响我国师范教育兴起的因素包括()。

    • A、社会的变革
    • B、经济的发展
    • C、新式学校的出现
    • D、教育理论的传入
    • E、人口增多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手工印刷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手工印刷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处于一个逐步壮大的时期,其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1)图书的生产以制版印刷为主。无论是直接雕刻制板,还是活字排版,都要先将文稿制作成可大量复制的印刷版,然后再用印版复制书页,与手工抄写时期相比,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2)出现了专门的出版机构,包括官方出版机构、私人出版机构及商业出版机构。
    (3)图书流通有了较大发展。流通已开始与生产分离,流通的范围非常广泛,并出现了版权贸易。

  • 第3题:

    我国现代学制是从()开始的。

    • A、明末
    • B、清末
    • C、北洋军阀时期
    • D、国民党统治时期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简述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正确答案: (1)主要特点:
    ①封建经济达到顶峰:边疆地区获得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进步;商业繁荣。
    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手工工场规模扩大,部门和地区增多,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成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工具等)
    ②生产关系调整(更名亩,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③有利的社会环境(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④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 第5题:

    简述明清时期我国招牌广告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招牌广告从北宋时期就比较流行,发展到明清时期,招牌已不再是单调的姓氏或街坊的名字作为内容。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特定内涵。
    2.在招牌含义上有的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
    3.在招牌内容上还采用与商店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

  • 第6题:

    简述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的雕塑同书法、绘画一样,都要求表现对象物的神韵。可以说中国的雕塑就是立体的人物画,它的最高美学要求就是传神,就是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神情仪态。但因为它是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出了动人的神态美以外,还应当有适度的形体美。因此,人们在欣赏雕塑作品的时候,往往会注意它是否形神兼备。艺术家们在创作雕塑作品的时候,也总是以形写神,刻意追求神采飞扬和形神兼备的最佳艺术效果。
    我国的雕塑艺术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社会。1986年在辽西文化遗址的牛梁河出土了五千年前“性崇拜”的实物,——陶塑裸体女神像及无头裸体女神坐像,这些雕像注意外形轮廓健美柔和,又追求内蕴神态的感情流露,造型准确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显示出我国原始雕塑已经具有惊人的艺术水平。接下来是在河南省安阳市商墓中出土的商代石雕,其中虎首人身石雕用大理石雕成,曲膝跪坐,张口呲牙,显出咆哮、吞噬的神态,也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数量很多、阵容最大的雕塑作品,乃是发掘于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迄今为止在世界文化史上空前巨大的彩色陶塑群体,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雕塑家们在创作其中的人物、车马雕塑的时候,注意从多方面去刻画它们的形象,揭示他们的特征,所以形象生动逼真,多姿多彩。这么巨大的彩陶秦俑,不但在政治上显示了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的那种气势,而且在艺术上表明了我国古代雕塑的高度成熟。
    汉代雕塑是秦代雕塑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是运用寓意手法,造成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代表作是陕西省兴平市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另一方面是采取现实主义,展现以人与人为主要关系的现实生活,代表作是先后在陕西省咸阳市、江苏省徐州市、河南省洛阳市等地发现的汉代兵马俑和杂技人俑。特别是徐州楚王墓汉代兵马俑,是继秦兵马俑之后的第二大兵马俑军阵。汉俑比秦俑小很多,最大的尚不及秦俑的1/3。这可能反映了秦汉间艺术观念的变化,即秦代重“写真”,汉代已趋向“写意”。
    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佛教的流行,我国的雕塑艺术深受佛教的影响,以表现佛教内容为题材的雕塑作品大量出现,敦煌、云冈、龙门和麦积山四大石窟中有许多这个时期的造像。这一时期人物形象的主流仍然是体态修长、面貌清瘦、直鼻大眼、耳廓长垂的印度佛模样,在塑工上注意圆润,讲究“行云流水”;在形象上注意浓丽淳厚的色调和朴实的装饰美;在思想上,由于南北战乱,社会动荡,人们饱尝苦难,寻求理想,因而在塑像中寄托愿望,使塑像充满宁静、飘逸、洒脱的智慧和神态,表现出人的脱俗情感。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雕塑艺术呈现另一番辉煌气象。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大多色彩明快,趋于华丽;人物造型比例适度,凝练健康;人物神情温和慈祥,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和亲切感。特别是女性菩萨像,更是体态秀美,气度娴雅,眼含柔情,嘴带微笑,极少神的气味。而龙门石窟唐代奉先寺的户舍那大佛面庞丰腴,神情柔美,与两旁的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上下呼应,显示出一种秩序井然、气氛和谐的景象,就像武则天与她的臣僚们正在协商对话。至于唐代帝王陵墓前的石雕作品,也都姿态生动有力,造型略显夸张,注意刻画对象物的性格特征。像唐太宗“昭陵六骏”和武则天母亲杨氏顺陵前的走狮、天禄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宋代雕塑虽然没有那种恢宏的气象,但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方面却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时的神佛造像已经更加世俗化,在人物造型上注意在人物的日常生活和言行举止中展示人物的心灵境界,注意从面部、眼神、姿态,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去刻画人物的风采和神情。如山西太原市晋祠圣母殿中的44个宫女塑像,重庆市大足石刻中的宋代作品在佛教造像中大量展示社会生活场景,山东省济南市灵岩寺千佛殿的40尊罗汉彩塑更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元明以后,雕塑艺术没有更多的长进,造像的世俗化越来越明显,有一些精品尚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总的看来,元代雕塑比较粗犷,明代雕塑则过于繁琐,清代雕塑不免庸俗,这都同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有关。
    总之,中国的雕塑艺术既有各自的时代个性,又有整体的民族共性,即通过一定的形体,充分的表现神韵;依据一定的现实,尽力的表现理想,只要能突出对象物的崇高、神圣、可亲、可敬,不用过多的考虑肌肉和骨骼的透视关系。这正是与西方雕塑的不同之处。

  • 第7题:

    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正确答案: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是指从雕版印刷出现的公元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机械化印刷厂在我国建立的1300多年,此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三个主要的特点:
    (1)图书的生产制作以手工抄写为主。大量史料都有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佣书人的记载和对隋唐抄书活动的描述,这都说明此期图书生产制作是以手工抄写为主的。
    (2)图书的流通以个体书摊、书贩为主。这些个体书摊、书贩有的单个流动推销,有的云集成市。
    (3)佛道教经典及单篇文学作品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出版品种。
    东汉之后,佛教和道教盛行,从皇帝到老百姓都普遍信奉宗教。对宗教的迷恋,使佛道教经典被官府大量抄写制作进而影响到民间。此期又是文学非常发达的时期,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文学书籍的抄写与流传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

  • 第8题:

    单选题
    我国开始重视教育政策在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作用的时期是()
    A

    奴隶社会时期

    B

    封建社会时期

    C

    清末时期

    D

    民国时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我国现代学制是从()开始的。
    A

    明末

    B

    清末

    C

    北洋军阀时期

    D

    国民党统治时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明清时期我国招牌广告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招牌广告从北宋时期就比较流行,发展到明清时期,招牌已不再是单调的姓氏或街坊的名字作为内容。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特定内涵。
    2.在招牌含义上有的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
    3.在招牌内容上还采用与商店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民初我国通讯事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技术条件、需求、外国通讯社影响等)
    (二)诞生于清末:
    (1)1904年广州中兴通信社,中国第一个国人自办的通讯社,骆侠挺创办。
    (2)1908年比利时远东通信社,王幕陶创办。
    (3)1911年广州展民通信社,杨实公创办。
    (三)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短暂繁荣)
    (四)兴起于民初:
    (1)广州:公民通信社
    (2)上海:民国第一通信社、上海通信社
    (3)武汉:湖北通信社
    (4)长沙:湖南通信社
    (5)北京:北京通信社等
    (五)评价: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译报。自采的新闻很少,用复写和油印方式分送各报,质量不高,发行量少,有几份到几十份不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现代教学特点中不包括()
    A

    普及义务教育。

    B

    发展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C

    教学内容以神学为主。

    D

    教学方法日益丰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现代教学特点中不包括()

    • A、普及义务教育。
    • B、发展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 C、教学内容以神学为主。
    • D、教学方法日益丰富。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四川袍哥文化发展于什么时期()

    • A、宋元时期
    • B、元明时期
    • C、明清时期
    • D、清末时期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清末、民国时期我国都引进了哪些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清末学前教育的引入。一是引进日本的学前教育。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确定了教育要向日本学习的政策。20世纪初便掀起了一个留学日本和官员对日本考察的高潮。二是传教士输入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蒙养院建立以前,西方传教士早已在中国首创了幼稚园,并且把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介绍到中国。了中国有识之士的重视。清末民初,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制度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上;西方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上,它以“潜在”的形式早于日本,客观地存在并发展。
    (2)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后,在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中,吸取了福禄倍尔幼儿教育思想,充分肯定了福禄倍尔注重自然、尊重儿童自由等思想,已有不少教育家能够在理论上予以分析评判。
    (3)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的传播。在我国最奥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志厚,于1913年在《教育杂志》发表《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同年又发表《蒙台梭利新教育之设施》,着重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色,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具,以及应用新教法取得的成就等。
    (4)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在中国兴起和广泛传播,是1919年杜威来华以后形成的。杜威的教育学说,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从做中学”等。其中“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稚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 第16题:

    简述清末民初我国通讯事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技术条件、需求、外国通讯社影响等)
    (二)诞生于清末:
    (1)1904年广州中兴通信社,中国第一个国人自办的通讯社,骆侠挺创办。
    (2)1908年比利时远东通信社,王幕陶创办。
    (3)1911年广州展民通信社,杨实公创办。
    (三)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短暂繁荣)
    (四)兴起于民初:
    (1)广州:公民通信社
    (2)上海:民国第一通信社、上海通信社
    (3)武汉:湖北通信社
    (4)长沙:湖南通信社
    (5)北京:北京通信社等
    (五)评价: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译报。自采的新闻很少,用复写和油印方式分送各报,质量不高,发行量少,有几份到几十份不等。

  • 第17题:

    我国的样板戏产生于什么时候?()

    • A、清末
    • B、辛亥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新中国成立后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产生于。()

    • A、新中国建立初期。
    • B、民国时期。
    • C、清末民初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四川袍哥文化发展于什么时期()
    A

    宋元时期

    B

    元明时期

    C

    明清时期

    D

    清末时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我国的样板戏产生于什么时候?()
    A

    清末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后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清末、民国时期我国都引进了哪些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清末学前教育的引入。一是引进日本的学前教育。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确定了教育要向日本学习的政策。20世纪初便掀起了一个留学日本和官员对日本考察的高潮。二是传教士输入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蒙养院建立以前,西方传教士早已在中国首创了幼稚园,并且把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介绍到中国。了中国有识之士的重视。清末民初,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制度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上;西方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上,它以“潜在”的形式早于日本,客观地存在并发展。
    (2)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后,在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中,吸取了福禄倍尔幼儿教育思想,充分肯定了福禄倍尔注重自然、尊重儿童自由等思想,已有不少教育家能够在理论上予以分析评判。
    (3)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的传播。在我国最奥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志厚,于1913年在《教育杂志》发表《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同年又发表《蒙台梭利新教育之设施》,着重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色,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具,以及应用新教法取得的成就等。
    (4)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在中国兴起和广泛传播,是1919年杜威来华以后形成的。杜威的教育学说,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从做中学”等。其中“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稚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重庆的文学自(  )时期开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A

    抗战

    B

    清末

    C

    唐宋

    D

    秦汉


    正确答案: A
    解析:
    重庆的抗战文化,以抗日救亡为基本主题,其文学作为抗战文化的一部分,自抗日战争开始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的雕塑同书法、绘画一样,都要求表现对象物的神韵。可以说中国的雕塑就是立体的人物画,它的最高美学要求就是传神,就是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神情仪态。但因为它是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出了动人的神态美以外,还应当有适度的形体美。因此,人们在欣赏雕塑作品的时候,往往会注意它是否形神兼备。艺术家们在创作雕塑作品的时候,也总是以形写神,刻意追求神采飞扬和形神兼备的最佳艺术效果。
    我国的雕塑艺术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社会。1986年在辽西文化遗址的牛梁河出土了五千年前“性崇拜”的实物,——陶塑裸体女神像及无头裸体女神坐像,这些雕像注意外形轮廓健美柔和,又追求内蕴神态的感情流露,造型准确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显示出我国原始雕塑已经具有惊人的艺术水平。接下来是在河南省安阳市商墓中出土的商代石雕,其中虎首人身石雕用大理石雕成,曲膝跪坐,张口呲牙,显出咆哮、吞噬的神态,也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数量很多、阵容最大的雕塑作品,乃是发掘于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迄今为止在世界文化史上空前巨大的彩色陶塑群体,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雕塑家们在创作其中的人物、车马雕塑的时候,注意从多方面去刻画它们的形象,揭示他们的特征,所以形象生动逼真,多姿多彩。这么巨大的彩陶秦俑,不但在政治上显示了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的那种气势,而且在艺术上表明了我国古代雕塑的高度成熟。
    汉代雕塑是秦代雕塑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是运用寓意手法,造成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代表作是陕西省兴平市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另一方面是采取现实主义,展现以人与人为主要关系的现实生活,代表作是先后在陕西省咸阳市、江苏省徐州市、河南省洛阳市等地发现的汉代兵马俑和杂技人俑。特别是徐州楚王墓汉代兵马俑,是继秦兵马俑之后的第二大兵马俑军阵。汉俑比秦俑小很多,最大的尚不及秦俑的1/3。这可能反映了秦汉间艺术观念的变化,即秦代重“写真”,汉代已趋向“写意”。
    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佛教的流行,我国的雕塑艺术深受佛教的影响,以表现佛教内容为题材的雕塑作品大量出现,敦煌、云冈、龙门和麦积山四大石窟中有许多这个时期的造像。这一时期人物形象的主流仍然是体态修长、面貌清瘦、直鼻大眼、耳廓长垂的印度佛模样,在塑工上注意圆润,讲究“行云流水”;在形象上注意浓丽淳厚的色调和朴实的装饰美;在思想上,由于南北战乱,社会动荡,人们饱尝苦难,寻求理想,因而在塑像中寄托愿望,使塑像充满宁静、飘逸、洒脱的智慧和神态,表现出人的脱俗情感。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雕塑艺术呈现另一番辉煌气象。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大多色彩明快,趋于华丽;人物造型比例适度,凝练健康;人物神情温和慈祥,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和亲切感。特别是女性菩萨像,更是体态秀美,气度娴雅,眼含柔情,嘴带微笑,极少神的气味。而龙门石窟唐代奉先寺的户舍那大佛面庞丰腴,神情柔美,与两旁的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上下呼应,显示出一种秩序井然、气氛和谐的景象,就像武则天与她的臣僚们正在协商对话。至于唐代帝王陵墓前的石雕作品,也都姿态生动有力,造型略显夸张,注意刻画对象物的性格特征。像唐太宗“昭陵六骏”和武则天母亲杨氏顺陵前的走狮、天禄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宋代雕塑虽然没有那种恢宏的气象,但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方面却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时的神佛造像已经更加世俗化,在人物造型上注意在人物的日常生活和言行举止中展示人物的心灵境界,注意从面部、眼神、姿态,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去刻画人物的风采和神情。如山西太原市晋祠圣母殿中的44个宫女塑像,重庆市大足石刻中的宋代作品在佛教造像中大量展示社会生活场景,山东省济南市灵岩寺千佛殿的40尊罗汉彩塑更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元明以后,雕塑艺术没有更多的长进,造像的世俗化越来越明显,有一些精品尚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总的看来,元代雕塑比较粗犷,明代雕塑则过于繁琐,清代雕塑不免庸俗,这都同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有关。
    总之,中国的雕塑艺术既有各自的时代个性,又有整体的民族共性,即通过一定的形体,充分的表现神韵;依据一定的现实,尽力的表现理想,只要能突出对象物的崇高、神圣、可亲、可敬,不用过多的考虑肌肉和骨骼的透视关系。这正是与西方雕塑的不同之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