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A、梁启超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年版)》规定: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公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面对列强侵略中国的现实.他从儒家经典里找不到解脱办法。后来,他通过阅读一些外国书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耒,感到发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二他小时侯有“神童”的美称。梁启超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随后,他们又耙<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取情景导入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公车上书》漫画图片,向学生提问:图片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回答:联名上书。教师继续提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举人一起联名上书呢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相关提问引出公车上书,顺势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图片,生动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要求清政府拒签《马关条约》
    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识予以回答后,教师从条约的危害性和举人们的爱国情感方面进行总结:《马关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众多的举人群情激愤,联名上书,要求拒绝同日本议和,并请求清政府变法图强。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并在旧知与新知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学生对公车上书起因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二)发起人
    教师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人物图片,展示梁启超的观点“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并提问:发起公车上书的人是谁学生回答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后,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会由康、梁二人发起公车上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辅读资料,学生结合辅读资料可以总结得出: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认为只有仿效俄日两国进行变法.才能使中国强大起来,于是积极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同时为学习公车上书的影响作铺垫。
    (三)影响
    1.教师提出问题:公车上书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上书失败,对清政府触动不大。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上书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了宣传变法又组织了哪些活动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视频资料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创办了《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组织了强学会,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使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可以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3.教师播放公车上书的视频片段。要求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思考:公车上书以及之后康、梁二人的活动对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自主发言,教师总结:公车上书以及康、梁二人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大大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于本课难点的理解。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采用问答法,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2.作业:教师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变法故事,为其制作人物资料卡片。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有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开放式的作业设置,有利于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延伸到课下.在实践中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第2题: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发表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有()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义》<--梁启超《时务报》上连载


    A,B

  • 第3题:

    “求阙斋”是()的书斋。

    • A、李鸿章
    • B、曾国藩
    • C、康有为
    • D、梁启超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

    • 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
    • B、1895年公车上书
    • 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
    • D、1898年百日维新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冰鉴》的作者是()

    • A、梁启超
    • B、康有为
    • C、左宗棠
    • D、曾国藩

    正确答案:D

  • 第6题:

    1898年,张謇鼓动()上书,反对废黜光绪帝。

    • A、康有为
    • B、刘坤一
    • C、李鸿章
    • D、袁世凯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是现代中国保守主义的创始人。

    • A、李鸿章
    • B、康有为
    • C、梁启超
    • D、张之洞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是现代中国第一位思想家,提出了建立现代国家的完备方案。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求阙斋”是()的书斋。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冰鉴》的作者是()
    A

    梁启超

    B

    康有为

    C

    左宗棠

    D

    曾国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
    A

    梁启超

    B

    曾国藩

    C

    李鸿章

    D

    康有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子弟虽愚,亦必略有范围也。”是谁说的?()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康有为

    D

    朱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

    A梁启超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康有为


    D

  • 第14题:

    ()是现代中国第一位思想家,提出了建立现代国家的完备方案。

    • A、曾国藩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梁启超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人是()

    • A、李鸿章、张之洞
    • B、张之洞、袁世凯
    • C、康有为、黄遵宪
    • D、康有为、梁启超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子弟虽愚,亦必略有范围也。”是谁说的?()

    • A、李鸿章
    • B、曾国藩
    • C、康有为
    • D、朱熹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1894年,孙中山向()上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

    • A、左宗棠
    • B、张之洞
    • C、李鸿章
    • D、曾国藩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除康有为外,下列属于戊戌维薪志士的有()

    • A、曾国藩
    • B、梁启超
    • C、谭嗣同
    • D、严复

    正确答案:B,C,D

  • 第19题:

    以下哪位不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 A、李鸿章
    • B、曾国藩
    • C、梁启超
    • D、左宗棠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判断题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奕诉、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等。(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1895年,(  )发动应试举人联名上书,史称“公车上书”。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郑观应

    D

    张之洞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维新派对洋务运动的态度是批判的,他们的政治主张是“救亡图存”“变法维新”。

  • 第23题:

    多选题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发表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有()
    A

    《新学伪经考》

    B

    《孔子改制考》

    C

    《人类公理》

    D

    《变法通义》<--梁启超《时务报》上连载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
    A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

    B

    1895年公车上书

    C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

    D

    1898年百日维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