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 浓度:
呈味物质的浓度越高,味感越强,反之,则弱,只有在最适浓度,味觉才能获得美好的感觉;不同菜肴,呈味物质的最适浓度也不相同。
(二) 温度:
味觉的感应能力随着菜肴温度的高低而不同,高温时由于味蕾被破坏而失去感应能力,低温时感觉程度较差。一般来说,最能刺激味觉的最佳食用温度在10 ℃~40 ℃之间,其中30 ℃左右时味觉感受最灵敏,通常热菜的最佳食用温度在60 ℃~65℃,冷菜在10 ℃左右。
(三) 水溶性和溶解度:
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但消失的也快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一般偏向酸味、甜味、咸味特性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苦味物质的水溶性较慢。
(四) 生理条件:
不同的生理条件,如健康状况(某些疾病的特殊要求)、年龄状况(小孩比较敏感)、性别(女性较男性敏感)都是影响菜肴味觉的因素。
(五) 嗜好:
从地域来看,存在着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的特点;从个人来看,每个人有不同的味觉嗜好。
(六) 相互影响:
1. 味觉对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用适当的浓度搭配在一起,使其中一种味道达到协调可口的现象;
2. 味觉消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用适当的浓度搭配在一起,使两种味道都有所减退;
3. 味觉相乘--两种相同的味道同时使用时,会形成1+1>2的效果;
4. 味觉变调—有两种不同的呈味物质混合使用后,各种呈味物质本味均发生变化的现象。
更多“简述影响味觉的因素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β射线敷贴治疗影响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1.吸收剂量计算不准确。
    2.使用自制敷贴器不是商品敷贴器32P分布不匀,或商业性敷贴器未加补偿装置,射线分布不匀。
    3.病变部位凹凸不平,敷贴器不能紧贴皮肤,因此治疗中放敷贴器应加压,保证敷贴器的活性面同病损区密合。
    4.敷贴时间不准确,造成吸收剂量不准。
    5.皮损太厚过度角化。
    6.个体敏感性差异。

  • 第2题:

    结合烹饪实际,分析影响味觉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温度。人的味觉一般在30~40℃时最为灵敏。低于30℃时,味觉的感受程度较差。所以热制冷吃、冷制冷吃的菜肴,在调理口味时可适当的加重。高于60℃时,味觉的感受器官受到破坏,感受味觉的程度较差。而40℃左右时,感受最为灵敏,所以热制热吃的菜肴在调理滋味时要淡些。
    (2)溶解度。呈味物质只有充分的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充分的感受到。所以在使用盐、味精、白糖等固体调料时,要充分溶化后再使用。
    (3)浓度。只有呈味物质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才能感受到呈味物质。不同的呈味物质的浓度应根据菜肴的口味特点来定。
    (4)生理作用。年轻人味的感应较老年人要灵敏,在调理口味时可灵活掌握味的轻重程度;女性比男性的味觉感应灵敏,健
    康人比非健康人的味觉感应灵敏。在具体调味过程中,要做到灵活掌握,以适应不同人的口味要求。
    (5)心理作用。人们对菜肴的期望值与实现值之间的关系、对菜肴味觉的初次印象、环境、服务等因素作用于人的心理,影响到人对味觉的感应。
    (6)味与味间的相互影响。味与味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味的对比现象、味的抑制现象、味的转换现象、味的相乘现象、味的疲劳现象、味的累结现象等。不同现象产生不同的作用,影响味觉的感应,因此要灵活把握不同的因素,合理的调味。

  • 第3题:

    影响味觉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温度与浓度的影响。
    (2)水溶性与溶解度的影响。
    (3)生理条件与个人嗜好的影响
    (4)各种味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 第4题:

    简述影响分流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点距、次序、表面状态、二次回路与非焊区接触、装配太紧。

  • 第5题:

    问答题
    味觉是怎样产生的?影响味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正确答案: 味觉的产生途径
    首先是呈味物质溶液刺激口腔内的味感受器;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以脉冲形式传导至大脑的味感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产生味感。
    注意:呈味物质只有溶解后才能刺激味觉细胞产生味感,口腔中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无数小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唾液是呈味物质天然溶剂。
    影响味觉的主要因素
    (1)呈味物质的结构
    呈味物质的结构是影响味感受的内因,一般来说,糖类产生甜味;能解离出H+的物质产生酸味;盐类产生咸味;生物碱产生苦味。但有例外,如乙酸铅呈甜味,草酸无酸味而呈涩味,有些分子结构上的微小变化会致味感发生很大变化。
    (2)呈味物质与味觉细胞接触的部位
    味觉感受器——舌头上味蕾分布不均匀,因而存在敏感区,利用这一特性,人们经适当训练可大大提高味觉敏感度,某些难以区分的味感(如酸与涩)也可通过呈味特性加以区别。
    (3)温度
    不同呈味物质的味感与温度关系不同,一个食品体系的风味是数种味感的综合结果。温度对味觉的影响表现在味阈值的变化上,感觉不同味道所需要的最适温度有明显的差别。四种基本味中,甜味和酸味的最佳感觉温度在35~50℃,咸味最适感觉温度为18~35℃,而苦味则是10℃。
    (4)介质
    介质的粘度会影响可溶性呈味物质向味感受器的扩散,辨别味道的难易程度随呈味物质所处介质粘度而变化;介质的性质会影响呈味物质的可溶性或者是抑制呈味物质有效成分的释放;介质影响还与呈味物质浓度有一定关系。
    (5)各种呈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多数天然呈味物质的味道不是单纯的基本味,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味道组合而成,大多数食品也是包含有多种基本味的体系。因此,不同味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味觉会产生重大影响,如补偿作用和竞争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影响焊丝熔化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简述是如何影响的?


    正确答案: 1)焊接电流:焊接电流增加,焊丝熔化速度加快。
    2)电弧电压:电弧电压高时,焊丝熔化速度不受影响;
    3)焊丝直径:直径越细焊丝熔化速度越快。
    4)焊丝伸出长度:伸出长度越长熔化速度越快。
    5)焊丝材料:焊丝材料不同,电阻率不同,产生的电阻热不同,焊丝熔化速度也不同。
    6)气体介质及焊丝极性

  • 第7题:

    简答影响人味觉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人的生理条件;
    ②个人嗜好;
    ③饮食心理;
    ④民族;
    ⑤季节;
    ⑥温度;
    ⑦呈味物质的浓度;
    ⑧其他理化因素。

  • 第8题:

    简述影响坯体成型密度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粉料装模时的自由堆积的孔隙率越小,则坯体成型后的孔隙率也越小。因此,应控制粉料的粒度和级配,或采用振动装料时减少起始孔隙率,从而可以得到较致密的坯体。
    (2)增加压力可使坯体孔隙率减少,而且它们呈指数关系。实际生产中受到设备结构的限制,以及坯体质量的要求压力值不能过大。
    (3)延长加压时间,也可以降低坯体气孔率,但会降低生产率。
    (4)减少颗粒间内摩擦力也可使坯体孔隙率降低。实际上,粉粒经过造粒(或通过喷雾干燥)得到球形颗粒、加入成型润滑剂或采取一面加压一面升温(热压)等方法均可达到这种效果。
    (5)坯体形状、尺寸及粉料性质对坯体密度的关系反应在数值影响上。压制过程中,粉料与模壁产生摩擦作用,导致压力损失。坯体的高度H与直径D比(H/D)愈大,压力损失也愈大,坯体密度更加不均匀。模具不够光滑、材料硬度不够都会增加压力损失。模具结构不合理(出现锐角、尺寸急剧变化),某些部位粉末不易填满,会降低坯体密度和密度分布不均匀。

  • 第9题:

    影响解吸除氧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①、水压。喷射器前的水压越高,吸入的无氧气体越多,除氧效果也越好。
    ②、水温。水温高,扩散过程强烈,除氧效果好,但水温过高易产生汽化。一般为40~50℃为宜。
    ③、烟温。反应器的温度条件对除氧效果影响很大,温度越高,除氧效果越好。
    ④、解吸器的水位。水位高时,解吸器水柱的附加阻力增大,喷射器吸入的无氧气体减少,除氧效果降低。通常应于解吸器高度的1/2以下。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味觉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 浓度:
    呈味物质的浓度越高,味感越强,反之,则弱,只有在最适浓度,味觉才能获得美好的感觉;不同菜肴,呈味物质的最适浓度也不相同。
    (二) 温度:
    味觉的感应能力随着菜肴温度的高低而不同,高温时由于味蕾被破坏而失去感应能力,低温时感觉程度较差。一般来说,最能刺激味觉的最佳食用温度在10 ℃~40 ℃之间,其中30 ℃左右时味觉感受最灵敏,通常热菜的最佳食用温度在60 ℃~65℃,冷菜在10 ℃左右。
    (三) 水溶性和溶解度:
    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但消失的也快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一般偏向酸味、甜味、咸味特性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苦味物质的水溶性较慢。
    (四) 生理条件:
    不同的生理条件,如健康状况(某些疾病的特殊要求)、年龄状况(小孩比较敏感)、性别(女性较男性敏感)都是影响菜肴味觉的因素。
    (五) 嗜好:
    从地域来看,存在着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的特点;从个人来看,每个人有不同的味觉嗜好。
    (六) 相互影响:
    1. 味觉对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用适当的浓度搭配在一起,使其中一种味道达到协调可口的现象;
    2. 味觉消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用适当的浓度搭配在一起,使两种味道都有所减退;
    3. 味觉相乘--两种相同的味道同时使用时,会形成1+1>2的效果;
    4. 味觉变调—有两种不同的呈味物质混合使用后,各种呈味物质本味均发生变化的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