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游戏类型日益齐全,并且以象征性游戏为主导。
2)游戏的象征功能不断丰富、完善。
3)游戏的社会性成分日益多样化。
更多“简述幼儿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
    (2)身体运动能力不断发展。
    (3)语言能力在儿童期发展迅速。
    (4)模仿能力迅速发展。
    (5)各种特殊能力逐渐展现。

  • 第2题:

    6岁前幼儿的游戏行为的发展趋势,本课程中我们分几个领域发展来探讨?()

    A、社会游戏发展

    B、表征游戏发展

    C、建构/玩具素材游戏发展

    D、身体/动作游戏的发展


    正确答案:ABCD

  • 第3题:

    游戏对幼儿心理的重要意义包括( )。

    A、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B、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C、游戏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D、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答案:A,B,D
    解析:
    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一是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二是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三是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 第4题:

    简述幼儿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


    答案:
    解析:
    (1)指导应以观察为依据。 (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3)确定指导的时机。
    (4)把握好指导对象的范围。
    (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 第5题:

    简述婴儿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游戏的类型以练习性游戏为主,并且主要表现为感觉—动作游戏。
    2)游戏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
    3)游戏的社会成分不断增加。

  • 第6题:

    简述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纵观一百多年来儿童游戏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发展趋势:
    (1)从理论的发展来看,理论本身由纯思辨的性质向实证的性质转变。早期的一些游戏理论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实验依据。20世纪开始,逐渐重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形成理论体系。这种变化在埃里克森(Erikson)等精神分析学家的工作中已见端倪,到皮亚杰那里逐渐明显,在伯莱因、贝特森等人的研究中更为明朗。
    (2)从游戏价值观的变化来看,对游戏的发展价值的认识由思辨的、不全面的有所侧重的,发展到确切的、全面的认识。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左右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70年代受皮亚杰等认知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认知发展价值,那么,80年代,人们则开始注意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价值。
    (3)研究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不仅注意纯理论的问题,而且逐渐注意应用问题。开始重视研究像影响儿童游戏的条件因素(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家庭环境以及物质环境的组织与安排等)这样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题。但是,如何把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更好地结合
    起来,仍然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4)从研究的技术来看,由不注重条件控制的自然主义的研究发展到注重条件控制的实验室研究。现在又出现了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有条件控制的自然观察的方法。

  • 第7题:

    简述游戏对幼儿心理法杖有何价值


    正确答案:1.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2.发展幼儿的智能
    3.平和鱼儿的情绪
    4.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 第8题:

    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3岁以后,幼儿开始出现自我评价,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幼儿初期判断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标准是家长或教师的看法。到幼儿晚期,出现独立评价,对成人的评价持有批判态度。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心理品质的评价。幼儿初期儿童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如,问幼儿"为什么说你是好孩子",4岁儿童回答"我不抢玩具"。而6岁的孩子则会说一些抽象的、内在的品质,如"我听话、我对小朋友好"等。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幼儿初期儿童往往只根据局部对自己评价,如"我会唱歌""我会弹琴"。幼儿晚期儿童则会说"我会唱歌,也会弹琴,但是我画画不太好"。
    (4)从带有主观情绪评价到相对客观评价。幼儿初期儿童认为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到幼儿晚期才开始有相对客观的评价。

  • 第9题:

    判断题
    幼儿游戏治疗的发展趋势是理论从整合到逐渐分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正确答案: 1、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2、是一种实际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
    3、能加强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4、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纵观一百多年来儿童游戏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发展趋势:
    (1)从理论的发展来看,理论本身由纯思辨的性质向实证的性质转变。早期的一些游戏理论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实验依据。20世纪开始,逐渐重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形成理论体系。这种变化在埃里克森(Erikson)等精神分析学家的工作中已见端倪,到皮亚杰那里逐渐明显,在伯莱因、贝特森等人的研究中更为明朗。
    (2)从游戏价值观的变化来看,对游戏的发展价值的认识由思辨的、不全面的 有所侧重的,发展到确切的、全面的认识。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左右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70年代受皮亚杰等认知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认知发展价值,那么,80 年代,人们则开始注意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价值。
    (3)研究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不仅注意纯理论的问题,而且逐渐注意应用问题。开始重视研究像影响儿童游戏的条件因素(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家庭环境以及物质环境的组织与安排等)这样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题。但是,如何把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仍然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4)从研究的技术来看,由不注重条件控制的自然主义的研究发展到注重条件控制的实验室研究。现在又出现了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有条件控制的自然观察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的游戏。

    正确答案: (1)教师要诱发幼儿的游戏。一方面,在游戏场地放置一些新材料、新设备,引起幼儿开展某方面的游戏。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幼儿外出参观,让幼儿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画册等,也能引发幼儿的某种游戏。(2)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在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游戏的发展。(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幼儿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建议,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4)教师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教师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游戏中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引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玩具和游戏材料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玩具在儿童游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幼儿休闲的“工具”,更是幼儿学习的“伴侣”。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玩具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真实体验。
    (1)激发游戏的开展。借助玩具幼儿与世界互动,使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说话,让世界变为可亲近可接受的、自己可控制的理想世界。
    (2)提供练习能力的机会。玩具让幼儿成为了强有力的参与实践的运动者,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情感与个性,真正体验游戏的乐趣。
    (3)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玩具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媒介,是幼儿关注自我和他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 第14题:

    简述幼儿掌握语法的发展趋势。


    答案:
    解析: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最初,幼儿的句子结构是不完整的,多是单词句和电报式句子。2岁以后,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到6岁左右,幼儿98%以上使用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2岁左右的孩子所说出的句子中,简单句占绝大多数。到幼儿中期,简单句仍占多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简单句所占比例在逐渐减少,复合句逐渐发展。4岁以后,出现了各种从属复合句,能运用适当的连接词构成复合句以反映各种关系。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在整个幼儿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最基本的句型,占的比例较大。其他形式的句子,例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也发展起来了。其中,疑问句产生得较早。

  • 第15题:

    游戏对幼儿心理的重要意义包括( )多选

    A. 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B. 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C. 游戏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D.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答案:A,B,D
    解析:
    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 /幼儿期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如下:第一,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第二,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第三,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 第16题:

    幼儿游戏治疗的发展趋势是理论从整合到逐渐分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简述游戏空间是如何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


    正确答案: 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室内空间主要表现为室内空间密度和室内空间结构:
    1、空间密度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品质,主要表现为:较大的空间可增加幼儿运动的想象性游戏和打闹嬉戏的发生频率,较小的空间则能产生较多安静的社会性游戏和结构游戏。
    2、空间结构主要探讨室内空间的开放与区隔,以及如何安排空间的区隔,研究小型分隔区和大型分隔区与游戏品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将大型开放区分隔成小型区域,幼儿的游戏品质提高,即降低粗野行为,增加合作行为;大型的开放区中进行的游戏层次较低。
    2)活动区的不同区隔形式,对游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3)不同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中,幼儿的游戏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社会性水平。

  • 第18题:

    简述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正确答案: 1、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2、是一种实际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
    3、能加强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4、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 第19题: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正确答案:1.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2.发展幼儿的智能
    3.平衡幼儿的情绪
    4.发展幼儿的社会行为

  • 第20题:

    简述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价值。


    正确答案: (1)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2)发展幼儿的智能;
    (3)平衡幼儿的情绪;
    (4)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游戏类型日益齐全,并且以象征性游戏为主导。
    2)游戏的象征功能不断丰富、完善。
    3)游戏的社会性成分日益多样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婴儿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游戏的类型以练习性游戏为主,并且主要表现为感觉—动作游戏。
    2)游戏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
    3)游戏的社会成分不断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对幼儿园游戏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
    A

    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B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紧张的心理氛围

    C

    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D

    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


    正确答案: B
    解析:
    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无拘无束地玩耍,产生许多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行为,激发了创造性的萌生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②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③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④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