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析《门罗宣言》。


    参考答案:

    1823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G.坎宁邀请美国共同反对俄、普、奥3国“神圣同盟”对拉美各国的干涉,禁止再把拉丁美洲殖民化,得到门罗的赞同。
    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
    门罗宣言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⑴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的扩张;
    ⑵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
    ⑶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门罗主义在当时未产生多少影响,因为英国在拉美的影响要大大超过美国。19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又重新提起门罗主义。


  • 第2题:

    试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参考答案:

    ⑴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牵扯到战争中,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它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另一方面,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⑵影响:
    ①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俄罗斯帝国、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匈帝国灭亡了。欧洲的三个反动堡垒被摧毁,代之而兴的是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德意志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共和国。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从表面上看,英帝国的疆域更加扩大,但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英帝国终于改组为英联邦;印度等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火如荼,再也无法把它们平息下去。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战后,法国一度是欧洲大陆上最强的国家。但它想长远压制德国的企图遭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反对与破坏。1924年法国占领鲁尔失败后,最终丧失了处理德国问题的主动权。当30年代纳粹德国崛起后,法国统治阶级只想苟安求和,保住既得利益。而一般的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以致在1940年5月德军进攻时,不仅没有再出现凡尔登的奇迹,而且在短短的40多天内就战败投降了。
    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由于德国实施潜艇战,协约国船只遭到打击,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海运业又带动了其他行业,工农业生产空前活跃起来,兴办企业投资越来越狂热化,公司利润成倍激增。大战期间,对外贸易增加4倍,银行资产增加2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1倍。1914年至1919年工业总产量实增1.8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运最为突出。短短几年内,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不过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仍不高),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1914年至1919年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额累计为30多亿日元,除抵偿日本战前所欠外债17亿日元外,还购买英、法、俄国战时公债和贷给外国27.7亿日元。
    ②战争引起的一系列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以及在俄国革命影响下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这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发动战争时所绝对没有料到的。
    战争开始时,双方都抱有速胜希望,但到1916年底战争已形成僵持局面。这时,协约国的前后方军队已达2500万人,同盟国也达到1500万人左右。每一次大战役都是一场大屠杀。由于大批农民被征入伍,以致许多土地荒芜,农畜产品普遍减产,物价则不断上涨。1916—1917年间的严寒冬季给交战各国的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许多人冻饿而死。人们越来越怀疑究竟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随着交战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民的反战运动日益高涨。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德国1917年4月的罢工最为激烈,参加人数达30万,工人们强烈要求实现不兼并别国领土的和平。前线士兵的反战情绪高昂。1917年5、6两月的法国兵变最有代表性。大约有3至4万士兵拒绝执行作战的命令,他们说再也不愿为每日的5个苏(相当于1/4法郎)去送命。
    在交战各国中,反动、腐朽的沙皇俄国危机最深,因此在这里首先爆发了革命。列宁说:“沙皇制度的极端老朽和腐败(加上极其痛苦的战争的打击和负担)造成了一种反对自己的莫大的破坏力量。”俄国的落后经济本来就支持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更何况国民经济在战争中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14—1917年间,有1500万人应征入伍,但仅制造了330万支步枪。无枪的士兵在暴风雨般的霰弹片中耐心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由于农民大批入伍,农业劳动力大大减少,耕畜从1914年的1800万头减至1917年的1300万头。粮食收获量减少1/4。指挥无能,再加上严重缺乏武器弹药,俄军到1917年1月底已损失600万人(包括死、伤、失踪、被俘)。战争临近结束时,损失人数增至800万左右。工人、农民和士兵忍饥挨饿,流血牺牲,他们忍无可忍,只得起来斗争。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执迷不悟,继续帝国主义战争,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走向灭亡。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领导下,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终于取得成功。
    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又爆发了震撼欧洲的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匈牙利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国无产阶级支持苏俄的政治罢工。
    ③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俄国1905年革命以后,土耳其、波斯、中国相继发生了革命,印度也出现了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返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④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
    19世纪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来,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第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使得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也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苛刻的和约,一定要复仇。战胜的意大利和日本觉得分赃太少,伺机重新瓜分世界。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首先在远东打破了华盛顿体系,继之意大利在1935年进行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又在非洲和地中海区域打破了凡尔赛体系。1935年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则是对凡尔赛条约的公然撕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战胜国和一个战败国终于结合在一起,缔结了同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出现了上述两股新兴的、巨大的进步政治力量,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是帝国主义战争,而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并且从一开始就具有这种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的进步过程加速了,但这当然是帝国主义战争发动者所预料不到的。


  • 第3题: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从双方来说,战争的真正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从各国的目的来看: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它企图建立“大德志帝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巩固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摇摇欲坠的帝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并在近东肢解奥斯曼帝国,夺取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等地区;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用德国的煤补充洛林的铁,总之要打垮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建立一个从易北河到中国,从亚得里亚海到北冰洋的“大斯拉夫帝国”;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3)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它们充分证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的、掠夺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1915年3月,英、法、俄签订了瓜分土耳其领土的第一个秘密协定,英、法把君士坦丁堡、两海峡和马尔马拉海诸岛屿划归俄国。1915年4月的伦敦密约,以牺牲奥地利和土耳其的领土,换取了意大利的参战。1916年4月签订的《赛克斯一皮科协定》,把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划入英国的势力范围,叙利亚和南部小亚细亚划入法国的势力范围,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划入俄国的势力范围。同年5月,英法还签订了瓜分土耳其所属阿拉伯地区领土的协定。1916年8月,协约国与罗马尼亚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允许罗马尼亚占领匈牙利的领土作为参战的条件。1917年2月和3月的法俄密约,规定法国除阿尔萨斯、洛林外,还要把边界扩展到包括萨尔煤矿区在内的“昔日洛林公国的疆界”;俄国则获得完全自由地确定其西部边界的全权。此外,英日之间在1917年2月也签有密约,日本同意赤道以南的德属太平洋岛屿在战后归属英国,英国则同意赤道以北的德属岛屿归属日本,并承认日本有权继承德国战前在山东享有的特权。(可简化只回答出条约名称及条约签订方)

  • 第4题:

    试析所得税的性质和特点。
    所得课税,也称收益课税,即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所得额,包括纯所得额和总所得额。所得税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种最早出现于英国,现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税种。我国在1994年进行税制改革,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对外资企业开征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对个人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使所得税的规范化程度前进了一大步。
    所的课税的主要特点有:
    (1)所得税额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有无收益和收益的多少,而不决定于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
    (2)所得课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真实收入,属于直接税,不易进行税负转嫁,它反映了纳税人的负税能力,征纳双方的关系比较明确,体现了税收区别对待、合理负担,以求公平的原则。
    (3)所得课税容易受经济波动,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易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但对所得课税的增减变化不会直接影响市场价格,能调节纳税人的收入和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展企业间的平等竞争。
    (4)所得课税征管工作复杂,要求税务人员素质要高,有一定的征收稽查技术。

  • 第5题:

    试析试析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杂剧的用意。


    正确答案: 《四声猿》是徐渭的四部杂剧《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狂鼓史渔阳三弄》、《女状元辞凰得凤》的合称。《四声猿》的得名说法不一,很多人认为徐渭是取猿声哀苦,令人断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徐渭心目中的猿不仅悲伤,亦能悟法,所以徐渭以这四个短剧,用另一种方式宣扬了人的显示本性的合情合理。可以说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有两方面的用意:
    一是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慨叹。在《四声猿》的四个剧本中,应该说《狂鼓史渔阳三弄》最突出地体现了徐渭内心的悲愤。《狂鼓史》以历史上祢衡骂座的故事为素材,在阴司由祢衡对着曹操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骂曹”的内容,看起来不外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曹操的狠毒伪善、狡诈奸险、草菅人命等罪恶,但对徐渭来说,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社会实体。而剧中气概超群、才华出众,却沉沦失意、桀骜不驯的祢衡,正是徐渭自己的化身。祢衡最后被玉帝请去作修文郎的结局,则是科考失意、怀才不遇的徐渭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二是借猿声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四声猿》就是徐渭的中夜长啸。《四声猿》写了四件至奇至快之事,除《狂鼓史》阴间骂曹外,《翠乡梦》的破戒与投胎、轮回与度脱也充满了奇异的色彩。而《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中的木兰和黄崇嘏以女子之身,或驰骋疆场、杀敌卫国,或参加科考、独占鳌头,在当时都是至奇至异之事。可以说,徐渭创作这四个剧本正是“借彼异迹,吐我奇气。”

  • 第6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 B、协约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 C、同盟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 D、塞尔维亚为民族独立而战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问答题
    试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正确答案: (1)原因:1)19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扩张与西进运动,使美国的领土面积迅速增加,扩大了工业发展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美国南北的经济沿着不同道路发展,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经济,两种经济制度之间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表现在①自由雇佣劳动力②工业原料③商品销售市场④关税问题⑤西部领土⑥联邦统治权问题)。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焦点围绕西部领土展开。为西部新建州是否蓄奴而战,争夺联邦统治权。(1820年3月,国会通过“密苏里妥协案”:确定密苏里为蓄奴州,缅因州为自由州。划定北纬36度30分以南为奴隶制区域,以北为自由制区域。1854年,奴隶主代表迫使议会通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1854—1856年,堪萨斯内战1857年,“德雷德·斯科特判决”,今后奴隶被带到任何地方都是主人的财产。即:奴隶制度在全国一切地方都是合法的。)19世纪30年代,北部废奴运动形成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50年代,暴力革命派兴起。(1859年10月16日约翰·布朗起义,有力地激励了反对奴隶制的力量,促成了美国内战的爆发。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部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黑奴吁天录》)
    3)奴隶制的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奴隶制经济效益极低,大多数种植园主负债累累。到50年代,奴隶主的寡头统治在南部已处于孤立境地。农民逐步脱离了与奴隶主的联盟,转而支持反对奴隶制的斗争。以反对奴隶制为目标的共和党的崛起,民主党自身却开始分裂。到50—60年代,奴隶主的政治优势在整个美国社会中丧失。
    4)1860年,拥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奴隶制度的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索。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延续,被称为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北部进行的是反奴隶制的正义战争,因此得到工人、农民、黑人和工业资产阶级的支持。南部奴隶主进行的则是巩固和扩大奴隶制的非正义战争,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参战的下列国家中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性质的是()
    A

    俄国

    B

    塞尔维亚

    C

    土耳其

    D

    英国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析试析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杂剧的用意。

    正确答案: 《四声猿》是徐渭的四部杂剧《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狂鼓史渔阳三弄》、《女状元辞凰得凤》的合称。《四声猿》的得名说法不一,很多人认为徐渭是取猿声哀苦,令人断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徐渭心目中的猿不仅悲伤,亦能悟法,所以徐渭以这四个短剧,用另一种方式宣扬了人的显示本性的合情合理。可以说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有两方面的用意:
    一是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慨叹。在《四声猿》的四个剧本中,应该说《狂鼓史渔阳三弄》最突出地体现了徐渭内心的悲愤。
    《狂鼓史》以历史上祢衡骂座的故事为素材,在阴司由祢衡对着曹操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骂曹”的内容,看起来不外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曹操的狠毒伪善、狡诈奸险、草菅人命等罪恶,但对徐渭来说,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社会实体。而剧中气概超群、才华出众,却沉沦失意、桀骜不驯的祢衡,正是徐渭自己的化身。祢衡最后被玉帝请去作修文郎的结局,则是科考失意、怀才不遇的徐渭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二是借猿声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四声猿》就是徐渭的中夜长啸。《四声猿》写了四件至奇至快之事,除《狂鼓史》阴间骂曹外,《翠乡梦》的破戒与投胎、轮回与度脱也充满了奇异的色彩。而《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中的木兰和黄崇嘏以女子之身,或驰骋疆场、杀敌卫国,或参加科考、独占鳌头,在当时都是至奇至异之事。可以说,徐渭创作这四个剧本正是“借彼异迹,吐我奇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试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参考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侵略基础上发生的战争。一战的这个性质是由交战国的掠夺目的所决定的,这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战争。但同时,受到奥匈帝国侵略的塞尔维亚,其参战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解放;受到德国侵略的比利时,也是同样情况。它们进行的战争则是正义的自卫战争。尽管如此,在整个战争期间,这种民族的战争因素只有从属的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性质。

  • 第11题:

    试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


    参考答案:

    ⑴列强在赔款问题上的分歧:
    《凡尔赛和约》规定战后组织一个赔款委员会。由英法意比四国组成,法国代表担任主席。1920年7月,赔款委员会斯帕会议,规定了各国应得赔款数的比例。
    1921年3月,伦敦会议,强迫德国接受协约国规定的赔偿时间表,德国拒绝,协约国决定对德国实行制裁。3月8日,出兵占领了莱茵河东岸的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和鲁尔奥尔特。
    1921年4月,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320亿美元)。德国抵制赔款——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以财政破产为借口拒缴赔款。
    1922年7月12日,德国要求延期交付已到期的1921年赔款额。法反对,英支持。法国希望获得最大限度的赔款,尽量削弱德国。英国担心德国经济因赔款崩溃而不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德国的复兴有助于平衡法国;德国的衰落和工人运动兴起可能倒向苏俄。美国因战债而与赔款问题关联。英法准备以赔款来偿还战债。美国意图借赔款问题插手欧洲经济事务。向德国输入资本,可以使德国经济活跃起来,为德国履行赔款提供物质条件,有助于加强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取得赔款问题主导权。
    ⑵鲁尔危机:
    1923年1月9日,赔偿委员会确认德国蓄意违反履行赔偿的义务。1月11日,法、比军队占领鲁尔。1月13日,德国政府宣布“消极抵抗”。1923年8月13日,斯特莱斯曼取代古诺任总理,决定寻求英美的支持,以对法国施加压力。9月26日,放弃“消极抵抗”。法国面临内外压力,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重新评估和处理赔款问题。
    ⑶《道威斯计划》:
    1923年11月30日,赔款委员会设立由美、英、法、意、比五国代表参加的两个专家委员会。第一委员会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主持,研究稳定德国金融和平衡德国预算问题;第二委员会由英国财政专家麦克纳任主席,负责确定德国外流资金的数目和追回途径。赔款问题的领导权落在美英、尤其是美国手中。
    1924年7月,伦敦会议批准“道威斯计划”。1924年9月1日,“道威斯计划”开始实行。1925年7月,法比军队撤出鲁尔。
    鲁尔危机和“道威斯计划”是协约国对德政策的转折点。它减轻了德国的赔款义务,实际放弃了对德国蓄意不履行赔款义务时实行制裁的权利,并以向德国提供大量贷款的方式变削弱德国的政策为复兴德国的方针。1924-1929年德国偿付85亿马克的赔款,获得约135亿的外国投资和借款。德国的恢复与发展,为它在政治上重新走进西方大国行列和进一步摆脱凡尔塞条约的束缚打下了基础。法国争霸欧洲的计划遭到沉重打击,英国的均势政策取得一定成功,美国则在经济上迅速向欧洲渗透,为政治上逐渐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预提供了前提条件。
    ⑷《杨格计划》:
    1928年德国要求修改赔款计划:第一,德国根据《道威斯计划》一直偿付赔款,但协约国却仍坚持对德国的财政实施监督,德国政府反感;第二,德国解除了武装,并于1926年9月加入国联,同其它国家享有平等地位,但协约国仍在莱茵区维持驻军,德国企图以履行赔款为条件要求外国军队撤出;第三,德国借口经济困难希望减少1921年4月伦敦会议时确定的1320亿马克的总额。
    1929年2月11日,由美、英、法、德、比、意、日等国专家组成的、以美国财政专家杨格为主席的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
    1929年6月7日,《杨格计划》。德国坚持以协约国占领军撤出莱茵区为接受《杨格计划》的条件。协约国同意最迟于1930年6月30日前从莱茵兰撤军完毕,比《凡尔塞条约》规定的期限提前了4年6个月。1930年1月20日,“杨格计划”正式通过。
    1930年6月,协约国军队全部撤出德国领土。德国结束了战后的半占领状态,为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创造了条件。美国则通过国际清算银行的操纵,扩大了对欧洲政治和经济事务的影响。
    ⑸胡佛《缓债宣言》与洛桑会议:
    受经济大危机影响,1931年6月20日,兴登堡致电胡佛,声称无力还债。美国意识到,德国经济的衰退关系到欧洲政治经济的稳定和美国的投资安全,因此对实际上与战债密切相关的赔款问题必须给以重新考虑。
    1931年6月20日,《缓债宣言》:从当年7月起“在一年期内延付一切各政府间债务、赔款和救济借款的本利”;重申德国赔款问题完全是一个欧洲问题,与美国无关;其它国家欠美国的债务不能取消。
    英意同意。法国因英德赔款超过所付战债而反对。7月6日,美法协议:德国仍须支付无条件赔款;法国将所得无条件赔款借贷给德国铁路公司;德国缓付的赔款及其利息应自1933年起分10年偿还。1932年1月,德国宣布将无力也不会在任何条件下支付赔款,使赔款问题再度升级。1932年7月9日,《洛桑协定》:德国最后须缴付30亿马克,在缓付3年后,应于37年内全部付清,一部分作为国际基金,一部分付于美国。
    与会各国还达成一个各国放弃赔款应以美国放弃战债为条件的“君子协定”。美国坚决反对勾销或减少战债。《洛桑协议》始终未获批准。德国从此停止支付赔款,协约各国也无意继续偿还战债。1932年10月,法国带头停止还债。英国在1933年偿还当年应付债款后也开始停止还债。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约翰逊法案》,禁止向未还清战债的国家提供贷款。
    赔款问题最终在极有利于德国的情况下获得了解决。它使德国从此摆脱了《凡尔塞条约》的经济束缚,为纳粹党上台后发展军事工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 第12题:

    试析分税制的特点。
    (1)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
    (2)维护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
    (3)各级财政拥有自己独立的主体税种;
    (4)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13题:

    简述试析文件的性质。


    正确答案: 文件的性质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为现实执行性。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对号入座”式地贯彻执行文件的精神;
    2、文件是作为解决文件所规定需要解决问题的依据;
    3、文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对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非本质属性有:
    1、文件的政治性;
    2、文件的机密性;
    3、文件的信息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
    4、文件的信息内容的独立性。

  • 第14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参战的下列国家中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性质的是()

    • A、俄国
    • B、塞尔维亚
    • C、土耳其
    • D、英国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试析税制的结构。


    正确答案:税制的结构,是指一国的税收体系由哪些税种或税类构成,各税种或税类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及协调性、互补性如何等。依据税收体系构成的不同,税制模式在理论上可以分为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
    (1)单一税制,是指仅由一个税种构成,或以一个税种为主并辅以其他个别税种的税收制度。其优点在于一次课征且征收范围小、对生产和流通影响小,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和促进经济发展。而缺点则在于从财政角度看不利于足额获取财政收入,且收入弹性小,不能适应国家经费变动的需要;从经济角度看,易引起某一方面的经济变动。而不利于资源的全面有效配置,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从社会角度看,不符合税收的普遍课征原则和平等原则,易导致税负不公和社会矛盾激化。
    (2)复合税制,是指由各个不同税种构成的、内在协调互补的税收制度。其优点在于税源充裕,弹性较大,能保证财政需要并适应其变化;各税种互为补充,能全面发挥税制的功能、捕捉各种税源;符合各项税收原则,能够涵养税源,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确定则在于税种设置过多,税负分布不公、征收复杂等。在建立完善、合理的复合税制方面,必须注意合理选择税种、正确选择税源和适当确定税负等。由于各国均选择复合税制,单一税制仅在理论上存在。对于复合税制的具体结构,有两大税系论和三大税系论。前者认为税制主要由直接税和间接税组成;后者则认为税制由所得税系、商品税系和财产税系构成。

  • 第16题:

    问答题
    试析《红楼梦》的悲剧性质。

    正确答案: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
    1、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
    (1)《红楼梦》的大部分故事是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为舞台的。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是一个理想世界,但又不是“世外桃源”,它依附于大观园外的现实世界,不断受到现实世界的影响、渗透和袭扰。这是一个以贾宝玉为中心的“女儿国”。“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2)爱情婚姻问题是她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的主线。
    爱情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有“木石前盟”,这象征着他们在太虚幻境中就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在大观园,他们耳鬓厮磨、形影不离滋生了爱情。但是在关系家族兴衰问题上,封建家长不顾宝玉、黛玉的愿望而扼杀了他们的爱情,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
    婚姻悲剧:虽然宝玉被迫和宝钗结婚,“到底意难平”,最后“悬崖撒手”,造成了宝玉和宝钗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
    (3)围绕着“悲金悼玉”的“女儿国”悲剧,才选凤藻宫的元妃,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闷死在深宫,迎春误嫁“中山狼”,被折磨致死,探春远嫁他乡
    2、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红楼梦》里荣宁两府,系开国勋臣之后,是康乾时期贵族世家的典型代表。小说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为主线,贯穿起贾、王、史等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封建末世复杂的矛盾冲突。
    如贾府是靠剥夺和奴役维持其生存的。特权维护贾府,也制造罪恶。如为薛蟠开脱人命官司,贾雨村故意葫芦判案。贾敬妄求长生,服丹药致命,贾赦作威作福,沉湎酒色,贾政庸碌无能,贾珍、贾琏道德堕落等等。
    3、贾宝玉和人生悲剧:贾宝玉是半现实半意象化的人物。宝玉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其一出生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以“似傻如狂”“行为拐杖”的形式表现出来。他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强烈反抗。封建家庭要求他考取仕途,这造成了他的痛苦。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加重了他的痛苦,而和宝钗没有爱情的婚姻更是将他推入痛苦的深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性质

    正确答案: 第一次世界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其中塞尔维亚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