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董仲舒服的限田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董仲舒是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春秋繁露》和《举贤良对策》。
    (1)他提出了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董仲舒认为孔子作《春秋》就是为汉朝立法而用,故将《春秋》推至至尊,看成治国理民的法典。他的《春秋》法统说,大致有以下内容: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
    ②从秦的弊政中吸收教训,提出"更化论",用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调整治国策略,进行"更化"。
    ③"罢黜百家",统一思想。
    (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立法系统论。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君主统治是天意的体现,君主必须秉承天意来行事。另一方面,董仲舒也加强了对统治者的神化,给"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依据。
    (3)维护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论。
    ①"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其中最主要的是"君为臣纲" 。②"五常"是指仁、义(谊)、礼、智、信。它是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准绳,是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基本原则。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论的核心是维护和巩固君主的权力,它通过调整封建社会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
    (4)主张"阳德阴刑",德主刑辅的德刑关系。董仲舒提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为了阐述施行德和刑的方法,他创造了"性三品"说,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5)《春秋》决狱,"原心论罪"的司法主张。《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引经断狱,将儒家的经义应用到法律中去,从而把儒家的经典法律化。"原心论罪"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主要根据犯罪者的动机来酌定刑罚。

  • 第2题:

    简述董仲舒的刑德理论


    正确答案: 1、鉴于秦亡的教训,提出任德不任刑,企图用刑德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要求统治者采取德治和法治两手,并看重以封建仁义道德去教化人民,仁德占据其思想的核心,威,势,刑只能是德化德辅助。
    2、把阴阳看成是“天”的两种基本因素,德仁爱生育等等都是“天”的阳这一方面的表现;刑杀等则是“天”阴这一方面的表现,“天意”欲生不欲杀,以示“天”之仁爱之心,君主上法于天,政当以“德化为本”,故应“任德不任刑”。

  • 第3题:

    中国著名的人性论有孟子的(),荀子的()和董仲舒的()。


    正确答案: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说

  • 第4题:

    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宇宙图式论。


    正确答案: ①董仲舒的宇宙图式论,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以“天人感应”说来阐述并概括宇宙起源、结构和演变问题。
    ②关于宇宙的结构,董仲舒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天之端”构成的。董仲舒通过五行间的“比相生”和“间相胜”,肯定了“天”通过五行次序来显示它的德性和功能,他把阴阳五行作为世界的模式,认为自然界和人事按这模式互相感应,正体现了天意或天命,确认了自然规律和社会人事的序列同构和相互影响,彼此配合,由此组成一个宇宙——人事的整体结构图式。
    ③在董仲舒的宇宙——人事结构图式内,“天人感应”还是外在表现,其内在根据则是天人间因“同类”而“合一”。他提出“天人同类”的命题。
    因为天、人是同类的,所以,他们之间会发生感应关系。在相互感应的天、人之间作为中介联系的是气。董仲舒的学说是神学目的论的“或使说”。

  • 第5题:

    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论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同类。


    正确答案:天人合一

  • 第6题:

    简述董仲舒性情论


    正确答案:董仲舒认为性情论有三个方面:
    1性仁情贪,从心理方面说,人的心有性有情,与天之有阴有阳相当,性表现于外为仁,情表现于外为贪。
    2性三品说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性是天生的善,斗肖之恶是天生的恶,不可改变也不可叫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经过教化转化善性可叫做性。
    3性善论,他认为人性岁包含善的素质,但不经教化不能成为善,要达到性善,必须经过圣王的教育,圣王的任务是“继天成性”即奉天命教化百姓,使百姓成为善良的人。天“任阳不任阴”,人应“以性禁情”。

  • 第7题:

    董仲舒的人性论属于()

    • A、性三品
    • B、性善论
    • C、性恶论
    • D、素丝说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限田的评价?

    正确答案: 为了限制土地兼并,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以澹不足”的限田原则西汉末年,师丹重提限田论,孔光、何武据此提出具体的限田标准:不论贵族、平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以三年为期,到期过限部分没收为官;商人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限田思想经董仲舒创议后,不断有人申述发挥补充一些较具体的内容,事实上后世出现的许多土地方案都是限田思想的变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董仲舒的人性论。

    正确答案: 1)性善情恶论这是他从天人关系直接推导出的。“天人同类”天有阴阳,与此相似,人身上也存在着贪、仁两种性。董仲舒把“仁”叫性,把“贪”称为情欲,就是说人身上同时存在着可导向善的性和导向恶的情,因此董仲舒提出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主动弃恶向善。
    2)性待善论(性未善论)。
    A.董仲舒认为人性虽包含于善的素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只能说人性待善。
    B.为统治者进行道德教化提供理论依据,要达到性善,必须经过圣王的教育,而担当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封建统治者,圣王的任务就是“继天成性”既奉天命教化百姓,使百姓成为善良的人。
    3)性三品论董仲舒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在于仁,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也可以不叫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进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总之,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君王统治人民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君王的任务是遵从天意,统治民众的重要的工作是教化民众,使他们向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董仲舒性情论

    正确答案: 董仲舒认为性情论有三个方面:
    1性仁情贪,从心理方面说,人的心有性有情,与天之有阴有阳相当,性表现于外为仁,情表现于外为贪。
    2性三品说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性是天生的善,斗肖之恶是天生的恶,不可改变也不可叫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经过教化转化善性可叫做性。
    3性善论,他认为人性岁包含善的素质,但不经教化不能成为善,要达到性善,必须经过圣王的教育,圣王的任务是“继天成性”即奉天命教化百姓,使百姓成为善良的人。天“任阳不任阴”,人应“以性禁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宇宙图式论。

    正确答案: ①董仲舒的宇宙图式论,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以“天人感应”说来阐述并概括宇宙起源、结构和演变问题。
    ②关于宇宙的结构,董仲舒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天之端”构成的。董仲舒通过五行间的“比相生”和“间相胜”,肯定了“天”通过五行次序来显示它的德性和功能,他把阴阳五行作为世界的模式,认为自然界和人事按这模式互相感应,正体现了天意或天命,确认了自然规律和社会人事的序列同构和相互影响,彼此配合,由此组成一个宇宙——人事的整体结构图式。
    ③在董仲舒的宇宙——人事结构图式内,“天人感应”还是外在表现,其内在根据则是天人间因“同类”而“合一”。他提出“天人同类”的命题。
    因为天、人是同类的,所以,他们之间会发生感应关系。在相互感应的天、人之间作为中介联系的是气。董仲舒的学说是神学目的论的“或使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董仲舒的人性论属于()
    A

    性三品

    B

    性善论

    C

    性恶论

    D

    素丝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了论证“君权神授”,董仲舒提出()的神学目的论。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 第14题:

    董仲舒认为解决土地兼并的措施是()。

    • A、均田
    • B、限田
    • C、王田
    • D、占田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比较王充和董仲舒的人性论


    正确答案: 1、董的人性论继承了先秦儒家孟子的观点坚持性善论,他认为人性虽包含了善的本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
    2、把人性分为三等,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笠之性,圣人之行是天生的善,斗笠之性是天生的恶,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
    3、王继承了董的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三等,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的是中人。
    4、同时他也承认后天的学习环境对人性的作用,特别是中人的作用。
    5、他认为人生之初所禀受的元气有厚薄多少的不同,因此人性就有善恶的不同,人在初生之时所禀受的具有仁、勇等道德属性的气。

  • 第16题:

    如何评价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正确答案:前179-前104,汉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把汉代的封建统治说成是“天道”、“天意”。肯定了有意志的“天”,除了“君权神授”,抬高皇帝的权威造舆论外,也是为了进一步论证“天人感应”的理论。
    董仲舒从物类的机械感应推出“天人感应”。即“人有五脏,天有五行;人有四肢,天有四时;人有视瞑,天有昼夜。”“人有好恶,天有暖晴;人有喜怒,天有寒暑。”同时,他除了把“天”说成是和人一样有意志的之外,还提出了“人副天数”的著名命题。他把人说成天的副本,用来论证他的天人感应的目的论。“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为人者天》)“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人副天数》)“天之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阴阳位》)“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立元神》)“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阴阳义》)“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立元神》)
    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注意吸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作为神道设教、君权神授的理论根据。

  • 第17题:

    简述董仲舒的人性论。


    正确答案: 1)性善情恶论这是他从天人关系直接推导出的。“天人同类”天有阴阳,与此相似,人身上也存在着贪、仁两种性。董仲舒把“仁”叫性,把“贪”称为情欲,就是说人身上同时存在着可导向善的性和导向恶的情,因此董仲舒提出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主动弃恶向善。
    2)性待善论(性未善论)。
    A.董仲舒认为人性虽包含于善的素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只能说人性待善。
    B.为统治者进行道德教化提供理论依据,要达到性善,必须经过圣王的教育,而担当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封建统治者,圣王的任务就是“继天成性”既奉天命教化百姓,使百姓成为善良的人。
    3)性三品论董仲舒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在于仁,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也可以不叫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进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总之,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君王统治人民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君王的任务是遵从天意,统治民众的重要的工作是教化民众,使他们向善。

  • 第18题:

    在人性论方面,董仲舒主张()

    • A、性善论
    • B、性恶论
    • C、染丝说
    • D、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问答题
    简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正确答案: (1)董仲舒通过“为人者天”、“人副天数”、“同类相动”这三个环节,建立起天人感应”论。
    (2)“天人感应”论是一种神学目的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董仲舒认为解决土地兼并的措施是()。
    A

    均田

    B

    限田

    C

    王田

    D

    占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董仲舒是怎样论人性的?

    正确答案:
    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董仲舒提出了他的人性理论。
    (1)重视人为与教化的作用。
    ①人的善质是潜在的。
    董仲舒认为人是宇宙的缩影和天的副本,天赋予人以性情。他还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人具有先天的善质,但这种善质是潜在的,要通过教育才能将其转化成人道之善。董仲舒把性划分成“三品”,指出“圣人之性”为善性,“斗筲之性”为下愚者,两者皆不可以名性。只有“中民之性”才能名性。
    ②只有通过教化人才可以与天地同等。
    他不赞成孟子的性善说,他说:“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米与善,人之继天而成于外也。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所为,有所至于止。止之内谓之天,止之外谓之王教。王教在性外,而性不得不遂。”因此董仲舒重视人为与教化的作用,认为只有通过教化人才可以与天、地同等。
    ③人的本性也有善有恶。
    在这里,他的思想与荀子相近。董仲舒还继承了荀子的主张,认为只有本来的状况、不经过教育就具有的东西,才是人的本性。这就如同米来自于谷子中,但不能认为谷子就是米。并且人是由阴阳二气聚合而成的,阴的本性为恶,阳的本性为善,所以人的本性也有善有恶。但是他不认为人的质已经是恶的,这一点上他与荀子的观点不同。
    (2)教化是性的延续。
    董仲舒认为教化是性的延续,在这一点上他又接近孟子。他说:“或曰:性有善端,心有善质,尚安非善?应之曰:非也。茧有丝而茧非丝也。卵有雏而卵非雏也。比类率然,有何疑焉!”,这一问题的提出代表孟子的观点,回答问题时,董仲舒明确地区分了自己的观点与孟子的观点。
    (3)人性包括“性”与“情”两个方面。
    从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出发,董仲舒明确指出人性包括“性”与“情”两个方面。因为天有阴阳,而人又是天的副本,所以人心也应该包含两个成分:性、情。董仲舒用“性”字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性和情是分开且相对的;就广义而言,性包含情。有时董仲舒在广义上以性为“质”。人的这种质,包括性(狭义)和情。由性而有仁,由情而有贪。狭义的性相当于天的阳,情相当于天的阴。他认为,“性”表现于外则为仁,可以引起善;“情”表现于外则为贪,可以导致恶。因此,必须以“性”控制“情”,“损其欲以辍其情以应天”。正因如此,在处理二者的关系时,他主张遵循天道,以性为主,情为从属,以性制情,以理统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董仲舒服的限田论。

    正确答案: 其基本经济观点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他认为贫富分化,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土地自由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亡立锥之地。
    第二,封建国家“颛山泽之利,管山林之饶,”民无生资。
    第三,政府赋役太重。
    第四,地租太重,“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第五,“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思狱岁以千万数。”
    为了阻止贫富不均的发展,他主张限制私有土地的最高限额。董仲舒的兼并是大地主对小土地所有者的兼并,与战国秦汉间一般人谈的兼并不同,一般人所说的兼并主要指商人对农民的欺骗与掠夺,管子与晁错的思想就是如此。董仲舒的限田论还只是原则,没有具体措施。但此后限田及类似主张成为封建时期的重要土地思想或政策。从反对豪强兼并出发,董仲舒主张取消奴婢及私人自由杀害奴隶的权力。在理论上公开主张取消家庭奴婢制度和反对私人自由杀害奴婢的权力,董仲舒是第一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比较王充和董仲舒的人性论

    正确答案: 1、董的人性论继承了先秦儒家孟子的观点坚持性善论,他认为人性虽包含了善的本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
    2、把人性分为三等,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笠之性,圣人之行是天生的善,斗笠之性是天生的恶,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
    3、王继承了董的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三等,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的是中人。
    4、同时他也承认后天的学习环境对人性的作用,特别是中人的作用。
    5、他认为人生之初所禀受的元气有厚薄多少的不同,因此人性就有善恶的不同,人在初生之时所禀受的具有仁、勇等道德属性的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在人性论方面,董仲舒主张()
    A

    性善论

    B

    性恶论

    C

    染丝说

    D

    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