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海因兹偷药故事的提出者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对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进行评判时,小明认为海因茨偷药会被警察抓起来,所以他不应该偷药。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明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A
    解析: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其中,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小明为了避免受到惩罚而认为不该偷药,说明其处于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即前习俗水平。

  • 第2题:

    以对“海因茨偷药行为”的判断为例,分析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观点.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然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个人奖赏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可能反应,赞成:可以偷药,因为先提出请求;反对:偷药将会受到惩罚。衡量是非的标准由惩罚决定。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妻子需要,他要和妻子生活;反对:可能入狱,妻子可能在他出狱前死,偷药没好处。朴素的利己主义,判定行为好坏依据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
    (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直到青年、成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能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准则,能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
    第一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反对:偷药将给家庭带来麻烦,丧失名誉。认为凡是社会大众认可就是对的。顺从传统要求,谋求赞赏。判断行为依据动机。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
    第二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若不这么做,要为妻子死负责;反对:要救妻子的命合情合理,但偷东西犯法。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只要行为违反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道德的。
    (3)后习俗水平: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被内化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也称原则水平。他们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法律和权威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
    第一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反对:不论情况多么紧急,总不能采用偷的方式。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律可以维持公正。但契约可以依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社会大众利益。
    第二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是最重要的;反对:别人是否也像他妻子那样急需这种药,要考虑所有人的生命的价值。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

  • 第3题:

    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 ”。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准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

    答案:A
    解析:
    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该时期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

  • 第4题:

    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海因理希
    • B、哈顿
    • C、加拉格尔
    • D、威廉姆斯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奥兹国的故事》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鲍姆

  • 第6题:

    情绪智力概念的最初提出者是()

    • A、霍夫曼
    • B、柯尔伯格
    • C、里兹
    • D、梅耶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

    • A、维果斯基
    • B、洛伦兹
    • C、赞可夫
    • D、皮亚杰

    正确答案:A

  • 第8题:

    组织寿命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勒温
    • B、卡兹
    • C、库克
    • D、中松一郎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填空题
    对偶故事法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 皮亚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以说明道德发展处于()
    A

    前习俗水平

    B

    世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三者都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海因兹偷药故事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 柯尔伯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海因理希

    B

    哈顿

    C

    加拉格尔

    D

    威廉姆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海因兹偷药”的道德两难问题上,某儿童认为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这个丈夫都去偷药,大家都夸他是个好丈夫。据科尔伯格道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儿童道德水平的特点是()

    A.惩罚成服从的定叫阶段
    B.个人工具主义的定向阶段
    C.好孩子阶段
    D.普遍逍德原则记向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该儿童认为这个丈夫会得到大家的夸奖,所以这个体现了好孩子的定向阶段。该阶段的特点就是我们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表杨我们就应该做,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就不能做。

  • 第14题: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个阶段六个水平,并用基本理论分析如下事例(海因茨偷药事件)。


    答案:
    解析:
    科尔伯格以两难故事实验(海因茨偷药事件)为基础,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海因茨偷药实验:海因茨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当地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特效药,配制药的成本是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2000美元。为了买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四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别无他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问: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1)水平一:前习俗水平,有外在的要求判断道德价值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判断是非主要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服从成人、权威的意见。个体为回避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遵守权威制定的规则,道德具有功利性。阶段一:服从与惩罚定向--服从规则以避免惩罚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有形的结果,支配自己行为的是奖励和惩罚。例如,认为海因茨该偷药,“否则他的妻子会死掉”;或者认为海因茨不该偷药,“因为他会坐牢房”。阶段二:朴素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对于规定和原则,只有符合其利益的时候才会遵守,行为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认为“海因茨该不该偷药取决于他是否爱他的妻子”。(2)水平一:习俗水平,以他人期待和维持传统秩序判断道德价值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判断是非能够考虑家庭和社会的的期望。个体为赢得他人支持或维护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和社会规范。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遵从陈规。避免他人不赞成、不喜欢按照善良人的形象行事,注重别人的评价、,希望在自己和别人心中都是“好孩子”。例如,认为海因茨不该偷药,“因为好孩子是不偷东西的”;或者认为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好孩子是会帮助人的”。阶段四:维持社会秩序的定向----遵从权威,避免遭受谴责强调尊重法律和维护社会秩序。例如,认为“如果找到一个理由就去违反法律,那社会就会陷入混乱”。(3)水平三:后习俗水平、以自觉守约、行事权利、履行义务判断道德价值 在这个水平,个人将可能超越社会法律,以及他对秩序需要的权利和原则。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认为法律应该使人们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需要,可以通过民主的程序来改变。在这一阶段,回答者有一些个人价值优先于法律的模糊想法。例如,“在我心目中,海因茨有权利那么做,但从法律的观点看,他却是错的。到底对错,很难讲。”阶段六:普遍的伦理原则--遵从良心式原则,避免自我责备在此阶段,个人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全人类的正义、人性的尊严、人的价值等。虽然考虑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但也领悟到不是所有有秩序的社会都能实行更完美的原则。例如,认为“纵然海因茨没有为妻子偷窃的法律权利,但他有一个更高尚的权利,即挽救生命,因为生命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

  • 第15题:

    著名的“决定性瞬间”的提出者是()

    • A、韦斯顿
    • B、亚当斯
    • C、海因
    • D、布列松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对偶故事法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皮亚杰

  • 第17题:

    法律是“对法庭实际上将要做什么的预测”的提出者是()

    • A、霍布斯
    • B、拉兹
    • C、霍姆斯
    • D、罗斯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以说明道德发展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 B、世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三者都是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混合标准量表法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

    • A、史密斯
    • B、肯德尔
    • C、布兰兹
    • D、夏菲德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场所精神”论述的伦理提出者是()。

    • A、佐佐木英夫
    • B、诺伯舒兹
    • C、哈普林
    • D、唐宁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著名的“决定性瞬间”的提出者是()
    A

    韦斯顿

    B

    亚当斯

    C

    海因

    D

    布列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2015广西)儿童在听了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后,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活,社会会变得很混乱,这些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
    A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B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C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D

    维护权威和秩序的定向阶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奥兹国的故事》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 鲍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