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中日民间外交的主要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中日建交公报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签署建交公报,主要内容有:结束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不正常状态”实际上指两国间的“战争状态”;日本表示深刻反省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伤害,中国表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战争赔款要求;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两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两国睦邻友好的指导思想;两国表示反对霸权主义。中日建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一页,对于反对霸权主义,缓和亚太地区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 第2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贸易逐步发展的基础是()。

    • A、民间贸易
    • B、政府间贸易
    • C、外交手段
    • D、相互援助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A

  • 第3题: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交。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民间外交


    正确答案: 一种灵活的、具有官方背景又不受礼宾规格限制的民间交往。

  • 第5题:

    涉外交往中,民间来访外事接待主要是指慕名前来参观、游览、度假的外国客人的接待工作。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④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7题:

    简述中日民间外交的主要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所谓民间外交,是灵活、具有官方背景、不受礼宾规格限制的外交活动。战后日本政府迫于美国压力,一直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为此,中国确立了先开展民间外交,促进政府往来的对日方针。从50年代开始,中日民间外交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发展阶段(1952年--1956年)1952年,日本参议员高良富等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邀请访问中国,签订了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开创性的业绩。1953年1月,日本红十字会、和平联络委员会、日中友协三个民间团体访问中国,就解决在华日侨归国问题达成协议。1954年10月,以李德全为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日代表团。1955年1月,在北京举行中、日民间渔业谈判,4月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渔业协定。1955年11月,签订了中、日民间文化协定,中、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逐渐开展起来。1956年5月,梅兰芳访日演出。中断阶段(1957年--1959年)1957年2月,岸信介上台执政,实行亲美反华、破坏中日民间往来的政策,1958年5月发生了“长崎国旗事件”,致使中、日民间往来中断。半官方半民间阶段(1960年------1971年)1960年,池田勇人组阁,恢复了中、日民间交往。1962年10月,率领日本贸易代表团访华的高奇达之助与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成志签订了《关于中日综合贸易的备忘录》,日方称为“LT贸易”。另外,松村谦三在六十年代多次访华,是受池田首相委托的,具有首相私人特使的身份。从六十年代开始,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半官半民的新阶段,一直到期972年中、日正式恢复邦交为止。中、日民间外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第8题: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贸易逐步发展的基础是()。
    A

    民间贸易

    B

    政府间贸易

    C

    外交手段

    D

    相互援助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分析中日外交关系、经贸关系及旅游关系。

    正确答案: 1、外交关系
    1972年,发表《中日联合申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83年,中日关系四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20世纪90年代,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两国领导互访。
    2、经贸关系
    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最大的技术贸易伙伴。
    3、旅游关系
    2005年以前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客源市场来华商务旅游、经济考察、学术交流、修学旅游的人数增长较快。赴日的中国旅游者以公务、探亲、修学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中日民间外交的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贯重视同日本重建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尽管日本方面追随美国的政策,采取敌视中国的立场,但是中国重视发展民间外交,以此来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中日建交公报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签署建交公报,主要内容有:结束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不正常状态”实际上指两国间的“战争状态”;日本表示深刻反省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伤害,中国表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战争赔款要求;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两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两国睦邻友好的指导思想;两国表示反对霸权主义。中日建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一页,对于反对霸权主义,缓和亚太地区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外交关系的形式有____、____、____、民间外交等。

    正确答案: 正式或正常外交关系,半外交关系,非正式外交关系
    解析:
    外交关系的形式有以下四种:①正式或正常外交关系。以双方互派常驻使节为特征。这是最普遍的外交关系。②半外交关系,或称不完全外交关系。其特征是双方长期保持互派代办的关系,虽属正式外交关系,但实质上是国家间建交尚未完成阶段的一种不够正常的外交关系。③非正式外交关系。其特征是双方通过正式外交代表机构以外的渠道保持外交接触。④民间外交,即个人或群众团体进行友好互访,并可就两国关系问题发表联合声明或公报,或就具体事项达成民间协议,以发展两国间交往关系,其目的在于最终推动两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 第13题:

    外交关系的形式有()、()、()、民间外交等。


    正确答案:正式或正常外交关系;半外交关系或称不完全外交关系;非正式外交关系

  • 第14题:

    分析中日外交关系、经贸关系及旅游关系。


    正确答案: 1、外交关系
    1972年,发表《中日联合申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83年,中日关系四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20世纪90年代,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两国领导互访。
    2、经贸关系
    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最大的技术贸易伙伴。
    3、旅游关系
    2005年以前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客源市场来华商务旅游、经济考察、学术交流、修学旅游的人数增长较快。赴日的中国旅游者以公务、探亲、修学为主。

  • 第15题:

    简述民间说唱艺术的主要品种。


    正确答案: 根据表现形式的特点,可将说唱艺术分为十大类:评书、相声、快书快板、大鼓、弹词、渔鼓道情、琴书、牌子曲、时调小曲、走唱等。
    根据表达形式是说还是唱,将说唱艺术分为三大类:说故事类(北方的评书、相声,南方的评话等);唱故事类(大鼓、坠子、琴书等);韵诵类(北京数宝来、山东快书、天津快板等)。

  • 第16题:

    新中国外交史上,进行“乒乓外交”的是哪两支乒乓球队?()

    • A、中美
    • B、中英
    • C、中日
    • D、中法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 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正确答案:B,C,D

  • 第18题:

    简述清末国家外交机构的近代化过程。


    正确答案:清朝在鸦片战争前对外的主要机构是理藩院,主要受理与朝鲜、安南、琉球等属国的事宜,英法美在此之前,因没有向清朝入贡称臣,所以被理藩院管的资格都没有,其事物主要由清朝唯一的对外开放港口广州的半官方组织---十三行受理,如有民事纠纷,则广州府台衙门亦可受理。
    鸦片战争后,理藩院退出了外交机构成为虚设,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主管一切对外交往及洋务事宜。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名为外务部,列为六部之首,主管范围没变,地位发生了变化,算是彻底沦为列强在中国的“买办”和傀儡。

  • 第19题:

    简述美国民间审计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美国民间审计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一般准则。它包括:
    (1)审计应由经过充分技术训练并精通审计实务的人员担任。
    (2)审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必须保持独立的意志和态度。
    (3)茌执行审计工作和撰拟审计报告时,应保持职业人员应有的严谨态度。
    第二,工作准则。它包括:
    (1)审计工作必须妥善地进行计划安排,如有辅助人员,必须加以监督和指导。
    (2)应适当地研究和评价现行的内部控制系统,以确定可资信赖的程度,并以此作为决定审计程序和测试范围的依据。
    (3)运用检视、观察、查询、函证等方法,以获取充分而确切的证据,作为对所审核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的合理根据。
    第三,报告准则。它包括:
    (1)审计报告应说明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一般公认的会计准则编制。
    (2)审计报告应说明本期所使用的会计准则是否与上期一致。
    (3)除报告中另有说明外,财务报表中所提供的资料,应被视为是合理和充分的。
    (4)审计报告应就整个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如属后者,应说明理由。在任何情况下,财务报表一经审计人员签署,即应在报告中明确表示审核的性质与其所负责任的程度。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国家外交机构的近代化过程。

    正确答案: 清朝在鸦片战争前对外的主要机构是理藩院,主要受理与朝鲜、安南、琉球等属国的事宜,英法美在此之前,因没有向清朝入贡称臣,所以被理藩院管的资格都没有,其事物主要由清朝唯一的对外开放港口广州的半官方组织---十三行受理,如有民事纠纷,则广州府台衙门亦可受理。
    鸦片战争后,理藩院退出了外交机构成为虚设,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主管一切对外交往及洋务事宜。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名为外务部,列为六部之首,主管范围没变,地位发生了变化,算是彻底沦为列强在中国的“买办”和傀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民间外交

    正确答案: 一种灵活的、具有官方背景又不受礼宾规格限制的民间交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日民间外交的主要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所谓民间外交,是灵活、具有官方背景、不受礼宾规格限制的外交活动。战后日本政府迫于美国压力,一直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为此,中国确立了先开展民间外交,促进政府往来的对日方针。从50年代开始,中日民间外交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发展阶段(1952年--1956年)1952年,日本参议员高良富等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邀请访问中国,签订了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开创性的业绩。1953年1月,日本红十字会、和平联络委员会、日中友协三个民间团体访问中国,就解决在华日侨归国问题达成协议。1954年10月,以李德全为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日代表团。1955年1月,在北京举行中、日民间渔业谈判,4月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渔业协定。1955年11月,签订了中、日民间文化协定,中、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逐渐开展起来。1956年5月,梅兰芳访日演出。中断阶段(1957年--1959年)1957年2月,岸信介上台执政,实行亲美反华、破坏中日民间往来的政策,1958年5月发生了“长崎国旗事件”,致使中、日民间往来中断。半官方半民间阶段(1960年------1971年)1960年,池田勇人组阁,恢复了中、日民间交往。1962年10月,率领日本贸易代表团访华的高奇达之助与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成志签订了《关于中日综合贸易的备忘录》,日方称为“LT贸易”。另外,松村谦三在六十年代多次访华,是受池田首相委托的,具有首相私人特使的身份。从六十年代开始,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半官半民的新阶段,一直到期972年中、日正式恢复邦交为止。中、日民间外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新中国外交史上,进行“乒乓外交”的是哪两支乒乓球队?()
    A

    中美

    B

    中英

    C

    中日

    D

    中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