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铃声刚落,我将面带微笑这样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国政府在1980年提出要使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到20世纪末翻两番,因此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7.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增长率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本节课我就来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事例导入很容易牵动学生思维,在他们不会解又急于解决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更多“某班级数学课要学新课,内容是“对数的概念”,请用事例导入法为本节课设计一个新课导入。”相关问题
  • 第1题:

    新课导入有多种方式。以“摩擦起电”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式。


    答案:
    解析:
    (1)联系实际引入新课。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利用实验引入新课。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吸引轻小的纸屑、验电羽。教师将橡胶棒在自己清洁干燥的头皮上反复摩擦来做该实验,并诙谐地告诉学生这就是在“毛皮”上摩擦,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3)借助物理学史引入新课。1600年,英国物理学家吉伯发现,很多物质经摩擦后也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制作了第一只验电器。大约在1660年,德国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1729年.英国的格雷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金属可导电,丝绸不导电,并且他第一次使人体带电。1733年迪费得出结论:带相同电的物体互相排斥,带不同电的物体彼此吸引。

  • 第2题:

    说一说你本节课是如何导入的,为什么要这样导入?【教学设计】


    答案:
    解析:
    本节课我运用了展示图片的方法进行导入。具体做法如下:
    运用图片的方式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学生猜一猜这个图片代表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最后总结:这个图片代表绿色消费。教师以此导入今天的新课《绿色消费》。
    导入环节所用的图片正是绿色消费的标志,和本课内容联系紧密,运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生动形象,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 第3题:

    新课程内容标准中对第三学段中整式与分式的具体目标设置为“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与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结合上述内容,对“分式(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3)请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个课程导入。


    答案:
    解析:

  • 第4题:

    请用悬念导入法给“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节课设计一个课堂导入。


    正确答案:我将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我首先拿一张纸条,厚0.1毫米,然后把纸条一次又一次地对折,厚度当然越来越厚,然后我这样告诉同学,这样对折14次,厚度可达同学们的身高;对折27次后,其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对折42次后,厚度超过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接着我问同学们:“大家相信吗?如果要使厚度达到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km),需要对折多少次呢?”(两次设疑,会立即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 第5题: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

    • A、测试教学
    • B、导入新课
    • C、讲授新课
    • D、巩固新课
    • E、布置课后练习

    正确答案:B,C,D,E

  • 第6题:

    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悬念而导入新课。这种导导入方式称之为()。

    • A、直接导入
    • B、练习导入
    • C、事例导入
    • D、悬念导入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为( )。

    • A、直接导入
    • B、练习导入
    • C、事例导人
    • D、温故导人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请用悬念导入法给“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节课设计一个课堂导入。

    正确答案: 我将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我首先拿一张纸条,厚0.1毫米,然后把纸条一次又一次地对折,厚度当然越来越厚,然后我这样告诉同学,这样对折14次,厚度可达同学们的身高;对折27次后,其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对折42次后,厚度超过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接着我问同学们:“大家相信吗?如果要使厚度达到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km),需要对折多少次呢?”(两次设疑,会立即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教学过程的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课后练习。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的环节还包括组织教学。

  • 第10题:

    问答题
    某班级数学课要学新课,内容是“对数的概念”,请用事例导入法为本节课设计一个新课导入。

    正确答案: 铃声刚落,我将面带微笑这样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国政府在1980年提出要使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到20世纪末翻两番,因此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7.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增长率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本节课我就来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事例导入很容易牵动学生思维,在他们不会解又急于解决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为()。
    A

    直接导入

    B

    练习导入

    C

    事例导人

    D

    温故导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温故导入的含义。

  • 第12题:

    问答题
    请为本节课设计一则导入语,并列举至少五种课堂导入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以初中物理“杠杆”一课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法。


    答案:
    解析:
    ①物理学史导人(故事导入):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这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大家想一想,一人之力可以撬动地球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一起了解有关杠杆的相关知识。②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能想出什么问题呢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小孩能把大人跷起来)。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杠杆。 ③实验导入: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我们来模拟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在模拟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像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杠杆的知识。

  • 第14题:

    高中数学《双曲线》

    一、考题回顾





    1.为什么这么导入新课?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答案:
    解析:
    1.
    双曲线的单支形状类似反比例函数,以此为引吸引学生注意力,紧接着以实验的方式得到双曲线是对其意义的形象说明。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从而更好为下一步探究这些点的共同特征也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打下一个简单基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也是数学学科本身对学生逻辑发展的一个重要左右体现。
    2.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先在导入的部分以实验的方式得到双曲线的图像,紧接着提问引发思考,开始步入正题探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在本节课只先进行探究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类比之前学过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得出化简过程,引导学生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在最后提问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是怎么表示。概括来讲就是实验导入—提问思考—化简得出—总结归纳—再思考,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问题引导不仅利于知识目标的达成,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及探究成功的喜悦,也实现了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第15题: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答案:D
    解析:
    温故知新法是指通过复习、联系旧课或已有知识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导入方式。

  • 第16题:

    请你针对“对数概念”设计一个新课导入的教学情境。


    正确答案: 此处学生回答均为预设。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题目是“对数”。对数的发明人纳皮尔讲:“我要尽可能来免除计算的困难和繁重,许多人被讨厌的计算吓得不敢学数学了。”法国的拉普拉斯说得好:“对数可以把几个月的计算减少到几天完成,使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一倍。”同学们,学习对数有这么大好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并牢固掌握它吧。(这样导入新课,简明扼要,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带着好奇心去听课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指数的概念,请大家在括号中填空:2()=2;2()=4。
    生:2(1)=2;2(2)=4。
    师:很好!那么该如何填空2()=3?
    生:……
    师:我们姑且不要急于填空,首先,满足这样条件的数是否存在?
    生:存在。
    师:为什么?有几个?
    生甲:函数y=2x与直线y=2有交点而且只有一个,因此所填的数有且只有一个。
    师:很好,那么,怎么填这个数呢?
    生乙:老师,我知道了!画出准确图象,求出近似解。
    生丁:我觉得可以用计算器求近似解。
    师:都很好,但我们有时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想急于求出近似解,而只想采取一种方法把这个数“暂时表示出来”,大家觉得这个数怎么表示?
    生:肯定与2,3有关,而且是2与3唯一决定的,并且还与它们的顺序有关。
    师:很好!为了便于记忆及和谐,我们应该把2放“低一些”,3放得“高一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对数。
    ……
    (教师在原有的概念的基础上设置认知和需求,既激发了学生产生对新概念“创造”的需求,又紧紧地把学习的概念附着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

  • 第17题:

    教学过程的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课后练习。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以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概念或例子引出新的讲课内容,这种方法是()

    • A、以旧导入
    • B、以新导入
    • C、以变导入
    • D、以疑导入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
    A

    直接导入

    B

    练习导入

    C

    事例导入

    D

    温故导入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查温故导入的含义。

  • 第20题:

    问答题
    请你针对“对数概念”设计一个新课导入的教学情境。

    正确答案: 此处学生回答均为预设。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题目是“对数”。对数的发明人纳皮尔讲:“我要尽可能来免除计算的困难和繁重,许多人被讨厌的计算吓得不敢学数学了。”法国的拉普拉斯说得好:“对数可以把几个月的计算减少到几天完成,使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一倍。”同学们,学习对数有这么大好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并牢固掌握它吧。(这样导入新课,简明扼要,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带着好奇心去听课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指数的概念,请大家在括号中填空:2()=2;2()=4。
    生:2(1)=2;2(2)=4。
    师:很好!那么该如何填空2()=3?
    生:……
    师:我们姑且不要急于填空,首先,满足这样条件的数是否存在?
    生:存在。
    师:为什么?有几个?
    生甲:函数y=2x与直线y=2有交点而且只有一个,因此所填的数有且只有一个。
    师:很好,那么,怎么填这个数呢?
    生乙:老师,我知道了!画出准确图象,求出近似解。
    生丁:我觉得可以用计算器求近似解。
    师:都很好,但我们有时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想急于求出近似解,而只想采取一种方法把这个数“暂时表示出来”,大家觉得这个数怎么表示?
    生:肯定与2,3有关,而且是2与3唯一决定的,并且还与它们的顺序有关。
    师:很好!为了便于记忆及和谐,我们应该把2放“低一些”,3放得“高一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对数。
    ……
    (教师在原有的概念的基础上设置认知和需求,既激发了学生产生对新概念“创造”的需求,又紧紧地把学习的概念附着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新课导入有多种方式,以“气体的压强”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以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概念或例子引出新的讲课内容,这种方法是()
    A

    以旧导入

    B

    以新导入

    C

    以变导入

    D

    以疑导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人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

    直接导入

    B

    练习导入

    C

    事例导入

    D

    温故导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