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人脑主要有哪些血管分布?”相关问题
  • 第1题:

    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作用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作用于全身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
    (2)刺激肾小球带产生醛固酮,后者作用于远端肾小管促使Na重吸收、K排泄。
    (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口渴中枢兴奋,饮水增加,同时也刺激盐欲,使摄盐增加。
    (4))刺激中枢及周围交感神经,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心率增快、心脏收缩能力加强,周围血管平滑肌收缩,最终使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心搏出量增加,血压上升。

  • 第2题:

    人脑主要有哪些血管分布?


    正确答案: 人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必须依靠良好的血液供应来维持,供应大脑的主要血管有两个系统:
    一对是由颈内动脉形成的颈内动脉系统;
    另一个由椎动脉组成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 第3题:

    影响堆芯功率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1燃料布置对功率分布的影响
    2控制棒对功率分布的影响
    3水隙及空泡对功率分布的影响

  • 第4题:

    腹前外侧壁深层血管和神经有哪些?其行程、分布各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动脉:分布于腹壁深层的动脉有下5对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4对腰动脉、腹壁上动脉、腹壁下动脉和旋髂深动脉、下5对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腰动脉皆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腹壁上、下动脉分别发自胸廓内动脉及髂外动脉,走行于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层之间,在脐平面两动脉相吻合。旋髂深动脉发自髂外动脉,向外上斜行,在髂前上棘附近发出一大支,在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上行,阑尾切除术如需向外侧延伸切口时,需注意勿伤此动脉.腹壁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神经:通行于腹壁深层的神经有下5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但没有与腹壁上、下动脉、旋髂深动脉相当的神经,其分布区域由上述神经管理。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走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有肋间后血管伴行,至腹直肌外缘处进入腹直肌鞘中,沿途发出肌支,支配腹前外侧壁诸肌。终支向前穿过腹直肌和腹直肌鞘前层成为前皮支,分布于腹前壁的皮肤。上述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于腹外侧壁的皮肤。髂腹下神经走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在髂前上棘内上方约2.5cm处穿过腹内斜肌,走行于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沿途发肌支,支配腹壁扁肌。终支在浅环上方约2.5cm处穿过腹外斜肌腱膜成为前皮支,分布于耻骨上方的皮肤。髂腹股沟神经在髂腹下神经下方与其平行,穿过腹内斜肌进入腹股沟管,位于精索的前方,沿途发肌支支配腹壁扁肌。其终支穿出浅环,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前部的皮肤。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经深环进入腹股沟管,沿精索后面下行,出浅环分布于提睾肌及阴囊肉膜。

  • 第5题:

    本体感受器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些部位()

    • A、肌肉
    • B、肌腱
    • C、关节
    • D、皮肤
    • E、血管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分布式智能网SS7/CORBA网关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是实现INAP协议的ASN1描述与IDL接口定义方式之间的互译(协议翻译);二是以及在协议翻译的基础上,定义相关的辅助接口,实现基于CORBA的智能网应用与已存在的用传统结构实现的智能网应用之间的交互(交互翻译)。

  • 第7题:

    理解压水堆中主要有哪些展平中子通量密度分布的措施?


    正确答案:1)堆芯燃料分区布置;
    2)可燃毒物的合理布置;
    3)采用化学补偿溶液;
    4)束棒控制;
    5)采用径向和轴向反射层;
    6)采用最佳提棒方式;
    7)避免大量控制棒插入中心平面运行;
    8)控制棒提升需要保证对功率分布扰动最小。

  • 第8题:

    问答题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
    (2)局部组织血流量
    (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分布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较低。
    (4)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5)药物的解离状态
    (6)机体存在的各种特殊屏障的作用: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人脑主要有哪些血管分布?

    正确答案: 人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必须依靠良好的血液供应来维持,供应大脑的主要血管有两个系统:
    一对是由颈内动脉形成的颈内动脉系统;
    另一个由椎动脉组成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影响堆芯功率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燃料布置对功率分布的影响
    2控制棒对功率分布的影响
    3水隙及空泡对功率分布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表征物料粒度分布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哪些?粒度特性曲线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粒度组成是指将不同粒级按粗、细不同顺序排列并指明各粒级占物料群总量的质量百分率。它描述物料群的粒度分布情况。表征物料粒度分布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作图法和函数法等。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有许多用途。
    ①可确定任何指定粒度的相应累积产率;或由指定的累积产率查得相应的粒度。
    ②可求出任一粒级(d1—d2)的产率,它等于粒度d1及d2所对应的纵坐标的差值。
    ③由曲线的形状可大致判断物料的粒度组成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作用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作用于全身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
    (2)刺激肾小球带产生醛固酮,后者作用于远端肾小管促使Na重吸收、K排泄。
    (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口渴中枢兴奋,饮水增加,同时也刺激盐欲,使摄盐增加。
    (4))刺激中枢及周围交感神经,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心率增快、心脏收缩能力加强,周围血管平滑肌收缩,最终使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心搏出量增加,血压上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温带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温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很显著。尤其是北半球温带地区的大陆面积宽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更多。
    (1)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2)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3)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4)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5)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6)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东部北纬25°~35°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的东岸等地区。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看,它们和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相似的,但由于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像东亚那样突出,因此没有形成季风气候。这里的气候特点近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不同之处在于冬夏温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7)温带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这种气候在北半球占有广大面积,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这里深居内陆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影响,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交互控制下,冬寒夏热,气温年、日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由于所处纬度的不同,两种气候型在气温上也有差异,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温显著高于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冬季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上。此外,在南美大陆的阿根廷中南部因处于西风带的雨影地区,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而绝热增温,加之沿海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所以全年干旱少雨,亦呈现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上述地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显差异。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植物很少,呈现荒漠景色;在干旱区外围,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地区。
    (8)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 第14题:

    表征物料粒度分布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哪些?粒度特性曲线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粒度组成是指将不同粒级按粗、细不同顺序排列并指明各粒级占物料群总量的质量百分率。它描述物料群的粒度分布情况。表征物料粒度分布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作图法和函数法等。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有许多用途。
    ①可确定任何指定粒度的相应累积产率;或由指定的累积产率查得相应的粒度。
    ②可求出任一粒级(d1—d2)的产率,它等于粒度d1及d2所对应的纵坐标的差值。
    ③由曲线的形状可大致判断物料的粒度组成情况。

  • 第15题: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
    (2)局部组织血流量
    (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分布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较低。
    (4)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5)药物的解离状态
    (6)机体存在的各种特殊屏障的作用: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 第16题:

    室内天馈分布系统调测步骤主要有哪些()

    • A、驻波比
    • B、噪声电平
    • C、发射功率
    • D、带内平坦度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甲状腺有哪些血管分布?


    正确答案:甲状腺的血管有有甲状腺上、下动脉,甲状腺上、中、下静脉。

  • 第18题:

    初级视皮层主要有哪两类神经元,他们分布在皮层的哪些层,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初级视皮层又叫皮层17区或纹状皮层,主要有2类神经元:椎体细胞核星形细胞。
    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主要分布在皮层2、3、5、6层;
    星形细胞(stellate cell):分布在皮层4层;
    主要区别在于胞体的形态和轴突的长短。
    另外,按照树突上是否有树突棘(dendritic spines)的结构,又将这两类细胞分成不同的亚型。椎体细胞体呈锥形,尖端为顶树突,直指皮层表面,胞体基部有侧树突向四周伸出,其细长的轴突垂直并沈翔白质。所有椎体细胞顶树突和轴突都整齐地并行排列,与皮层表明啊垂直,形成了视皮层功能柱的结构基础。星形细胞的树突和轴突都只在局部皮层范围内建立突触联系。

  • 第19题:

    问答题
    温带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温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很显著。尤其是北半球温带地区的大陆面积宽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更多。
    (1)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2)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3)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4)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5)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6)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东部北纬25°~35°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的东岸等地区。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看,它们和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相似的,但由于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像东亚那样突出,因此没有形成季风气候。这里的气候特点近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不同之处在于冬夏温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7)温带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这种气候在北半球占有广大面积,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这里深居内陆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影响,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交互控制下,冬寒夏热,气温年、日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由于所处纬度的不同,两种气候型在气温上也有差异,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温显著高于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冬季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上。此外,在南美大陆的阿根廷中南部因处于西风带的雨影地区,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而绝热增温,加之沿海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所以全年干旱少雨,亦呈现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上述地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显差异。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植物很少,呈现荒漠景色;在干旱区外围,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地区。
    (8)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初级视皮层主要有哪两类神经元,他们分布在皮层的哪些层,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初级视皮层又叫皮层17区或纹状皮层,主要有2类神经元:椎体细胞核星形细胞。
    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主要分布在皮层2、3、5、6层;
    星形细胞(stellate cell):分布在皮层4层;
    主要区别在于胞体的形态和轴突的长短。
    另外,按照树突上是否有树突棘(dendritic spines)的结构,又将这两类细胞分成不同的亚型。椎体细胞体呈锥形,尖端为顶树突,直指皮层表面,胞体基部有侧树突向四周伸出,其细长的轴突垂直并沈翔白质。所有椎体细胞顶树突和轴突都整齐地并行排列,与皮层表明啊垂直,形成了视皮层功能柱的结构基础。星形细胞的树突和轴突都只在局部皮层范围内建立突触联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人脑中的边缘系统具有哪些功能?

    正确答案: (1)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
    (2)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
    (3)参与记忆活动;
    (4)感觉的整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甲状腺有哪些血管分布?

    正确答案: 甲状腺的血管有有甲状腺上、下动脉,甲状腺上、中、下静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分布式智能网SS7/CORBA网关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是实现INAP协议的ASN1描述与IDL接口定义方式之间的互译(协议翻译);二是以及在协议翻译的基础上,定义相关的辅助接口,实现基于CORBA的智能网应用与已存在的用传统结构实现的智能网应用之间的交互(交互翻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理解压水堆中主要有哪些展平中子通量密度分布的措施?

    正确答案: 1)堆芯燃料分区布置;
    2)可燃毒物的合理布置;
    3)采用化学补偿溶液;
    4)束棒控制;
    5)采用径向和轴向反射层;
    6)采用最佳提棒方式;
    7)避免大量控制棒插入中心平面运行;
    8)控制棒提升需要保证对功率分布扰动最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