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请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设计一则教学设计。

题目
问答题
请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设计一则教学设计。

相似考题
更多“请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设计一则教学设计。”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依据湖南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四课《泥塑——清晨》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

    (1)做到文本格式规范,具备基本要素。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3个课堂提问。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学设计正确格式的把握及教学环节的设计。能设计出一个格式规范,具备基本要素的教学简案。

    在保证教学简案规范、完整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提供的教材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设计,做到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 第2题:

    材料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一共包括以下三个小标题: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问题:(1)请以此为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并说明依据。
    (2)请根据这部分内容拟定教学提纲。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明确忠实履行应尽义务的要求。能够正确履行义务。
    2.能力目标
    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教学重点】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依据:
    首先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标准中“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的要求。
    其次是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而定,当代中学生在法律义务上存在很多认知不足的状况,需要重点讲解。
    【教学提纲】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1)忠实履行义务的表现;
    (2)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1)法律对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2)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1)法律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的原因;
    (2)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 第3题:

    以五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请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并制作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设计要明确表明观点、逻辑清晰、证据恰当、有理有据)。


    答案:
    解析:
    一、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在前面接触过矩形的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有关知识,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是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发现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并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加以证明
    心理方面: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好动性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老师应该给以鼓励和表扬。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在割补图形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一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实践应用等一系列的教学,培养学习、交流、评价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4人小组一套学具(剪刀,直尺,带格子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硬纸片,长方形活动框架,学习记录卡)、板书用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导学
    出示几张已经学过的图形、指认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等,为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作铺垫。
    2.探究展示
    (1)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到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观察一下。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学具,在组长的组织下,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并解决下面三个问题。(出示学案)明白了吗?现在开始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操作实验:
    ?①如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
    ②剪拼后面积有变化吗?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把你们的操作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们看?
    按问题顺序让学生边操作边回答相关问题和完成板书,预设学生汇报如下:
    生1: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就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三角形部分平移到梯形的另
    一边,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后,只是把剪下部分移到了另一边,形状变了,但它们的面积并没有变化,是相等的。
    生3: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生4: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我们就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3.质疑点拨
    (1)质疑:
    师:刚才这个小组同学的汇报真不错,掌声鼓励一下。
    师:其他小组是不是也这样操作的呢?(让有不同操作的同学上台展示)
    师:从刚才这个小组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内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1页,看看还有没有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如说出字母公式)
    (2)点拨:
    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很成功的实验。(课件演示)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从这
    个计算公式里我们知道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底和高)
    4.教师出示课件: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
    5.测评提高
    (1)公式应用:出示课件特例,请学生在黑板上做题。
    (2)知识巩固
    ①口算课件例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谁是数学小天才哦。加油!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了,我们继续利用这个知识来挑战下面的问题,有没有信心?
    ②选择题。
    求课件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的列式是(???)
    A.5.5×4
    B.5.5?×3
    C.4×3
    师:(边示范边说)如果选择A就举一个手指,选B就举两个手指,选C就举三个手指。准备好了吗?请选择。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订正时强调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要选择对应的底和高。)
    ③选择题(P82第3题),方法与上题相同。
    求课件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米,正确的列式是()
    A.28×7
    B.28÷7
    C.无法计算
    六、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自主探究了什么知识?在这节课里,你觉得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阿凡提就是用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教训了狡猾的巴依,这也说明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以后会更加喜欢数学。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概括小结,这样会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印象,不但使本节课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新知。)

  • 第4题:

    (教学设计题)请以"听好歌抒真情"为主题,简要设计一课时的作文教学内容。


    正确答案: 本节课通过"听好歌"激发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自己熟知的事物中发现真、善、美。从而写出血肉丰满,富有灵性的个性作文。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学生熟悉且喜爱的流行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灵感,调动学生生活体验进行写作,进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并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环节分为引入情境,激"趣"--畅所欲言,激"情"--指导写作,激"思"--交流分享,收获快乐。整节课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说自己想说的话。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兴趣,写自己熟悉的生活:2.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体验生活。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兴趣,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问: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入情境(教师富有激情地)同学们,在我们校园里处处流淌着歌,随身听里常流泻出一串长长的音符,操场上响起动人的旋律,甚至在饭盆、脸盆的碰撞声中也常会有人在浅吟低唱着。是呀,我们在用歌表达着青春的激情和浪漫,用歌倾诉成长的烦恼与忧伤。歌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已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这节作文课,我们就是通过欣赏歌曲,品味生活,抒写内心真实的感情,现在让我们一齐来看大屏幕。
    二、欣赏歌曲,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歌曲的精彩片段)学生跟唱。(运用活动形式摹拟情感活动,从而调动情绪,激发尘封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某一方面由较丰富的、细腻的感情体验,逐步进入原生活状态)
    三、教师引导,激发情感(调动情绪,激发尘封的情感经验,进入生活状态,在煽情、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作文)教师介绍曾引起自己心灵触动的一首歌,以激发学生情感,带动其对生活的体验生活与感悟。(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或唱自己喜欢的歌,或吟咏熟悉的歌)(集体交流心中的歌)小结:同学的发言真是异彩纷呈,最可贵的是,大家都说出自己的生活中的真实情感。(板书:真实情感)
    四、指导写作,激起思考1.要使自己写出好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懂得一点写作的方法,首先要想到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想想"歌"在你的作文中要起什么作用?(板书:引子·线索)2.要使文章生动,还要注意有一些具体描述,而我们同学大多习惯于概括性的语言,例如:同样是写萨克斯乐《回家》给人的感受:(多媒体展示)有人写:"那曲子悠扬,令我陶醉,让我想到我的家,家多温暖!"有人这样写:"音乐在原野中升起,随着金色的风在蓝天白云间流荡。它轻柔--如母亲的手轻抚着我:它缥缈--如父亲爬满希望的额头:她悠长--如他们永不流逝的爱。我自然地想起了父亲、母亲接着是一段明亮的音乐,如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我。我放眼四望,鸟巢在夕阳中闪着金光,牛披着晚霞静卧在原野上,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原本幸福的家。我听到了鸟儿的叫声,叫声藏不住归巢的兴奋;还听到小牛悠长的哞哞声,叫声里洋溢着找到母牛的喜悦。家有多好啊!"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要有描写,语言生动。(板书:具体描述)
    五、品味生活,进行写作以"______的一首歌"为题进行写作。集体交流,共同点评六、总结将未完成的作文写完(600字以上)。七、板书:(略)

  • 第5题:

    请你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设计一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②学会观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③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二、教学重点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②联想、想象。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三、课程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①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②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③走进大自然。带领学生走上嘉定山,"认养"树木、草地。④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五、活动过程①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②分小组交流: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③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④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⑤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⑥结合嘉定山一游,小组交流: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⑦全班交流。⑧学生点评,教师总结。六、活动小结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通过"认养"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所以学生们有感要发,有情要抒,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佳。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作文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假话连篇?七、学生习作(略)

  • 第6题:

    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 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13页] 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有趣的食物联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课堂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螳螂→黄雀)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

  • 第7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识记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l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l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2月有28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为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
    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①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②31×7+30×4+28=365天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大月?哪月是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①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②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三十整。
    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4)认识平年、闰年
    200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2004-2005年2月份的月历表)
    概括:每一年的l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二月份的天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平年、闰年。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出示l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l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三)巩固练习
    (1)一年有多少天?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4)填一填
    ①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②5月1日的前一天是(4)月(30)日
    ③8月30日的后一天是(8)月(31)日
    ④四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
    ⑤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7)月和(8)月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五)作业

  • 第8题:

    问答题
    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人新课
    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
    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 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
    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
    4.大观园这么好玩.请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5.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而是南。 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
    (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
    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
    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
    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
    (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
    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
    (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
    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
    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1.解决实际问题
    (1)CAI出示:二实小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
    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
    (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
    (2)CAI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
    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
    (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
    (3)CAI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
    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
    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
    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
    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
    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
    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我们一起从学校出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材料一:“识字6”(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材料二:“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材料三:“My new room”(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识字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沙”、“海”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中队要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大家高兴吗?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同学们,你们看(以动画形式出现少先队员举旗、吹号、春游的活动场面,最后定格在韵文的第四小节):“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少先队员们是多么的高兴啊!你们能把这个小节读好吗?
    设计意图:巧妙地用变序法处理教材,以韵文最后一节为突破口,精心创设以春游为主线的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除了生字,其他的字都摘下了拼音帽子,你还会读吗?(小伙伴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3.就让我们在欢笑和歌声中快快上车吧(以动画形式出现汽车驶来的图案)!上车前,得先买“车票”(卡片“铜号”、“红领巾”、“铜”、“号”、“领”)。每张车票上都有一个字或一个词,读对了,这张车票就送给你。
    (二)导游学文
    1.(播放“海边”、“乡村”、“公园”多媒体课件)今天,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海边。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一只海鸥在空中自由飞翔,海面上驶来一艘军舰和一条帆船。接着,我们要去乡村,太阳暖暖地照着稻田,一畦畦秧苗神气地挺直了腰;稻田的旁边是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果园里,果树开花了,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最后,我们来到山上,放眼望去,一根根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2.今天,我们跟着旅游客车到了海边、乡村和公园(板书:海边、乡村、公园),老师在乡村看见了秧苗和稻田(板书:秧苗、稻田并配图),你看到了什么?(小伙伴互相说,指名说,并把学生所说的词语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句式把看到的景物说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检验了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3.我们把今天旅游时看到的写下来,就是一篇优美的韵文,你们想读吗?快快翻开课本第95页,看看课文的第一、二、三小节。不用老师教,你们自己能读吗?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进行评点)
    (三)学字学词
    1.刚才,大家读课文读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读读课文里的这些词语(出现9个注音词语:“海鸥”、“沙滩”、“军舰”、“帆船”、“秧苗”、“稻田”、“鱼塘”、“小溪”、“竹竿”)。
    2.把拼音去掉。请小伙伴指着卡片互相读,如果有不认识或读错的字,你们要互相帮助,共同把它学会。(小伙伴互相读,小组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利用学具自主识字,会读会认,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3.你们真是太棒了。你们看(出现生字浪花“海”、“滩”、“溪”),大海爷爷送来的浪花上都有一个生字,谁认识?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指导并范写“海”字。
    2.听大海爷爷说关于“三个一”的写字要求,端正姿势,练习书写“沙”和“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字形特点,并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诵读课文
    1.你最喜爱哪里的景色,就请你把那个小节好好地读一读。
    2.让我们伴着音乐,尽情地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自由选择朗读内容,伴着音乐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想象力。
    (六)巩固生字
    1.做游戏“找朋友”。学生动手进行数量词搭配。
    2.做游戏“找卡片”。教师念字,谁能最快从卡片中把它找出来,就可以得到奖励。
    (七)拓展创编
    1.出示里面装着漂亮明信片的素材箱,请每个组长先抽取一张,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仿照课文,编一小节优美的韵文。
    2.延伸性作业:回家后,把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美丽景物画下来,制成明信片,再配上优美的韵文,把它送给你的亲人和朋友。
    (八)读《旅游日记》
    让本课的14个生字在另一个语言环境中重现,使学生在多次见面中巩固识字。
    (九)情境结束
    通过今天的春游活动,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响亮的声音来赞美我们幸福的生活吧!(配乐、配动作齐读课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设备
    图片若干
    教学设计
    (一)旧知回顾
    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口○口○口_
    13579—
    246810一
    (让学生观察。说出每道题中的规律)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小熊、兔子、猴子
    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
    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案的对角线处的图案一样。
    3.请四个学生上台前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停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
    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同学们像在不停地转圈,重复轮流做排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出示第115页两幅图)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自由设计,加深感知
    1.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来到小东的房间,小东拿出一些贴画。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设计,展示交流)。
    2.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口一◆◇一口口■◇◆——
    3.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
    得出:其中的循环排列与上面的方向正好相反。
    4.试着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口■△口▲△——口■
    △▲▲口一口——△▲
    得出:图形的排列呈顺时针循环排列。
    5.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针面规律)
    (四)课后总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用具】教具、学具设备、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口○口○口_13579_246810_
    (让学生观察。说出每道题中的规律)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小熊、兔子、猴子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
    (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案的对角线处的图案一样。
    (3)请四个学生上台前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停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
    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同学们像在不停地转圈,重复轮流做排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出示第115页两幅图)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自由设计,加深感知
    (1)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来到小东的房间,小东拿出一些贴画。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设计,展示交流)。
    (2)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口_◆◇_口口■◇◆__
    (3)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__
    得出:其中的循环排列与上面的方向正好相反。
    (4)试着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口■△口▲△__口■△▲▲口_口__△▲
    得出:图形的排列呈顺时针循环排列。
    (5)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针面规律)
    (四)课后总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买文县》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电脑播放笑笑到超市里购买各种文具价格的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今天早上来到超市,他发现呀,超市里的文具可多啦,琳琅满目,任你选购。不过,要买东西得用到什么?(钱)对极了,(电脑出示世界上有代表性的钱及中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世界上的钱啊多种多样,请看!这些是我们中国的钱,它的名字叫什么?你们知道吗?(人民币)。
    人民币有两种。这是纸币,是用一种特殊的纸做的,这是硬币,是金属制成的。这里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大面值的人民币今天我们暂且不学(电脑隐去5元以上的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和笑笑一起认识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吧。学了人民币呀,我们就懂得买学习用品了。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买文具”(出示课题: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现在,请大家把你最熟悉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一展你的身手!
    现在,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想先上来把你最感兴趣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生介绍后,师:请先停一停,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这是5元的呢?……若有的人民币生没有认出,师可叫其他同学上来介绍。)
    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民币,还有哪一种你比较不熟悉,趁现在再多看它几眼,并轻声呼喊它的名字。
    同学们。请睁开你们明亮的大眼睛,噍!这三行的人民币的排列都有什么规律呢?对了,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那么,元、角、分这三兄弟有什么关系呢?笑笑也不清楚,不信?请听一个故事:笑笑认识了人民币,可高兴啦,她带着人民币到公园玩,来到公园门口,只见门口写着“票价1元”,她马上掏出钱来准备买票(掏出10张l角的人民币),可怎么找出不找到1元钱,笑笑可着急啦!小朋友,看着这些钱,想一想你们有没有办法拿出l元钱,谁愿意做件好事,帮笑笑买票?(生答略)那么一角等于几分你们知道吗?
    (电脑出示)1元=10角1角=10分(齐读)
    大家不但认识了各种小面额人民币,而且还知道了元、角、分是怎样互相交换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开银行”的游戏好不好?假如我是顾客,你们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现在我拿5元到银行去找你们换1元的零钱,你们该拿多少张和我换呢?大家静静地把钱拿起来,举高,给老师看看!真不错!继续努力。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拿一张人民币,让班上的小朋友换换零钱。(5角换2角和l角:2角换1角。师:请问你想请谁换零钱?可以找小组、男同学、女同学或个别同学换。)
    元与元交换,角与角大家已经会了,接下来,请各小组都来给一元钱换换零钱,请注意了,陈老师的要求是:认真观察你们小组里的成员是怎样换的,希望你们组的小朋友每个人的换法都不一样。(小组活动完华,请不同换法的小朋友上台展示。)
    (反馈后)你们真是太聪明了,l元钱让大家换出了多种多样的零钱,看来呀,只要多动脑筋,大胆尝试,同一个问题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不过,看到大家这么聪明,笑笑可不服气了。她偷偷告诉陈老师,她不但认识单张的人民币,好几张人民币放在一起,她也认识,而且还要赢过你们。想不想与她比个高低?(练习2、3)(指名答)
    照大家刚才认人民币的速度,笑笑肯定和大家没得比,不过笑笑可不想就此罢休,她呀。又出了一道难准备考倒大家,题目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人民币上都有一个什么标志吗?对了。上面都有一个国徽,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
    (三)自主应用,学会买卖文具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也已经学会了钱与钱是怎样交换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钱与物品的交换,它们又是怎样交换的呢?陈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能学以致用。(稍停顿)现在,陈老师这里有一枝铅笔,它的价格是5角钱,哪位小朋友准备来买走它?请带好你的人民币。(个别买卖)
    (2)哦!原来,买卖东西就这么简单。陈老师这里有几样学习用品,准备让各小组进行买卖活动,在活动前请听清楚陈老师的要求:请l、2号卖东西,3、4号买东西,5,6号当小助手,请各组的小组长上台领取学习用品。
    (3)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遇到的买卖还会更复杂,如果你身上刚好有l元钱;②1元钱还能做什么呢?假如你有l元钱,请不要随便花掉,把它存起来,捐灾区的朋友,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儿童和大家一样幸福。
    (四)全课总结
    通过“买文具”这一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开放
    现在,带着你们的钱,带着你们的知识,带着你们的智慧,到笑笑爸爸妈妈开的巴布豆腐店,米老鼠商店,KITTY猫商店(边说边挂牌)来买文具吧。笑笑说了,现在这几家商店正打折,欢迎大家光临。哪组的同学愿意上来当商店里的工作人员?(请其中一组的同学上来)要当工作人员可得学会推销你们产品,请问工作人员,你们准备怎样推销自己的产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下是《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的教学内容提纲。
    问题:(1)请设计出该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2)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不少于200字),并说明设计理由。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反省;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能力目标:掌握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以及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培养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的应用能力,锻炼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与父母沟通的过程;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以宽大胸怀和积极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2)活动方案

  • 第14题:

    请以“平方差公式,,(八年级上册“l4.2乘法公式’’(第一课时))为题,完成下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5分)
    (2)教学重点、难点。(5分)
    (3)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20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②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
    过程与方法:①认识平方差及其几何背景,明白数形结合的思想。②在合作、交流和讨论中发掘知识,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灵活运用知识、勇于探求科学规律的意识。
    (2)教学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l: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x+1)(x一l)=__________;
    (2)(m+2)(m一2)= __________;
    (3)(2x+1)(2x一1)= 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对特殊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学习平方差公式作了铺垫,让学生感受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引出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二)探索新知,尝试发现
    问题2:依照以上三道题的计算回答下列问题:①式子的左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征 ③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式子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并猜想出:(a+b)( a-6)= a2-b2:。
    【设计意图】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已掌握的多项乘法法则的基础上,探索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平方差公式,这样更加自然、合理。
    (三)数形结合,几何说理
    问题3:活动探究:将长为(叶6),宽为(俨6)的长方形,剪下宽为b的长方形条,拼成有空缺 I的正方形.并请用等式表示你剪拼前后的图形的面积关系(0>6>O). I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拼游戏活动,利用这些图形面积的相等关系,进一步从几何角度验证了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代数与几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问题。对于任意的口、b.由学生运用多项式乘法计算:(a+b)( a-b)=a2一ab+ab-b2=a2-b2,验证了其公式的正确性。
    (四)总结归纳。发现新知
    问题4:你能用文字语言表示所发现的规律吗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板书)(a+b)(a-b):a2一b2【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五)剖析公式,发现本质
    在平方差公式(a+b)(a一b)=a2一b2中,其结构特征为:①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其中“a与b”是相同项,“b与一b”是相反项;右边是二项式,相同项与相反项的平方差,即a2一b2;②举例让学生说明,哪些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a和b,明确公式中a和b的广泛含义,归纳得出:a和b可能代表数或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平方差公式,体验公式的简洁性并通过分析公式的本质特征掌握公式。在认清公式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a.b的广泛含义,抓住了概念的核心,使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能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总结概括,自我评价
    问题5: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困惑
    【设计意图】从知识和情感态度两个方面加以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 第15题:

    请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设计一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活动目标: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艺术欣赏能力。3.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课前准备:1.一份学习时间安排表。明确活动时间:课外活动为两周,课内两课时。2.小组分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将全班划分成A、B、C、D四个活动小组。每组8至10人,同时,小组成员应考虑到好、中、差三个层次及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多样化的思考。确定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课堂交流时可团团围坐,便于沟通交流。3.一份较详细的备查资料,包括寻找描写春天的成语、俗语、谚语;描写春天的诗文,表现春天的画面;表现春天的歌曲。4.写作"倾诉我心中的春天"。5.教师可提供一些配诗的图片、相关网址及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歌曲《春之歌》,渲染气氛,师生交流,引出喜爱春天的理由:走进春天,我们会倾听春天的呼吸,是那样的自由与畅快,辽阔的天空有了清澈的鸽哨,寂静的山林有了婉转的呜叫,碧绿的田野有了更加灵动的色调,走近春天,融进春天,你就会成为春天的一朵花苞,一泓碧潭,一片嫩叶……现在,春天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就共同享受春天的快乐,感受春天的温暖,聆听春的声音,触摸春的美好,寻觅春天的足迹。二、课堂活动(一)活动方式A组:寻觅成语、俗语、谚语中的"春天"。B组:探求诗文中的"春天"。C组:品味画面中的"春天"。D组:找寻歌曲中的"春天"。全班:倾诉我心中的"春天"。(二)活动要求A组:收集描写春天的成语、俗语、谚语,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的5个以上说一段话,描绘春天。B组:收集诗词文中描写"春天"的名篇名句,每位学生能说出不少于5组上下旬,并能就其中的一两句诗文,进行简要的赏析。提示:如写春雨、春风、春花、春草、春水、春鸟、春光、春愁、春归……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这两句意思是不经意间认识了东风的本来面目,原来是一派百花盛开的大好春光。诗人赞美歌颂春天的美好,现在用来形容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D组:歌曲中的"春天"。要求:找到歌颂春天的歌曲,思考歌词所体现的主题,体会歌中描绘的春景,并能独立演唱其中的三五句。(三)各小组做好充分准备查找资料,并将可行的资源进行整理,之后可在小组内部相互交流。此时教师观察各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记录。三、教学成果主持人:在这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全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只小鸟,你的心中一定会涌动着一种渴望: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下面我们就到成语、俗语、谚语中去寻觅"春天"。有请A组组长闪亮登场。A组:成语、俗语、谚语中的"春天"。生:描写春天的成语有:春风和气、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生:俗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雨贵如油……生:描写春天的谚语: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主持人:面对春天的美景,文人墨客们总是要尽情地挥毫泼墨,书写对春天的千种万种的情怀,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下面我们共同走进诗文中的"春天"。B组组长上场。提要求:说出诗词文中描写"春天"的名篇名句,至少2组,然后对你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生:"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采用拟人及反复的手法,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们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生:"春色恼人恨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诗中生动地表现人们对春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月移花影上栏杆",抓住春天特有的景物,来表现春的气息,十分精当。生:"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这两句诗,则是把春风的功绩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想象力真的是令人赞叹不已!好诗!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长安街上细细的春雨润滑如酥,草色近看没有绿意,远看却青青一片。这两句诗刻画了如诗一样的早春,以及心灵的微妙感受。清新秀雅,颇具神韵,表现了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的景象。主持人:春天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就是给那幅画题的诗。看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画,请你运用已有的诗词文资源,为它配上两句诗或一段文字。(大屏幕展示10幅有关春天的画面)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诗文最能体现画面的意蕴。(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但是要求不能过高。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了解创作"诗画"作品的要点即可)主持人:人们喜爱春天,歌颂春天,也常常用心灵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歌曲中,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歌曲中的"春天"。D组组长上场,和组员一起汇报找到的歌颂春天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组长向本组组员提出要求:思考歌词所体现的主题,品味歌中描绘的春景,并能独立演唱其中的三五句。思考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播放这三首歌曲。(组员展示)主持人:(播放歌曲)昂扬的歌曲早已振奋了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在这美好的时刻,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春天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悟。那么你心目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将你事先构思的内容整理一下,创作片段作文--《我心目中的春天》。(学生展示)四、教师小结(略)

  • 第16题:

    (教学设计题)请以"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设计一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活动目标: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艺术欣赏能力。3.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课前准备:1.一份学习时间安排表。明确活动时间:课外活动为两周,课内两课时。2.小组分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将全班划分成A、B、C、D四个活动小组。每组8至10人,同时,小组成员应考虑到好、中、差三个层次及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多样化的思考。确定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课堂交流时可团团围坐,便于沟通交流。3.一份较详细的备查资料,包括寻找描写春天的成语、俗语、谚语;描写春天的诗文,表现春天的画面;表现春天的歌曲。4.写作"倾诉我心中的春天"。5.教师可提供一些配诗的图片、相关网址及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歌曲《春之歌》,渲染气氛,师生交流,引出喜爱春天的理由:走进春天,我们会倾听春天的呼吸,是那样的自由与畅快,辽阔的天空有了清澈的鸽哨,寂静的山林有了婉转的呜叫,碧绿的田野有了更加灵动的色调,走近春天,融进春天,你就会成为春天的一朵花苞,一泓碧潭,一片嫩叶……现在,春天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就共同享受春天的快乐,感受春天的温暖,聆听春的声音,触摸春的美好,寻觅春天的足迹。
    二、课堂活动(一)活动方式A组:寻觅成语、俗语、谚语中的"春天"。B组:探求诗文中的"春天"。C组:品味画面中的"春天"。D组:找寻歌曲中的"春天"。全班:倾诉我心中的"春天"。(二)活动要求A组:收集描写春天的成语、俗语、谚语,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的5个以上说一段话,描绘春天。B组:收集诗词文中描写"春天"的名篇名句,每位学生能说出不少于5组上下旬,并能就其中的一两句诗文,进行简要的赏析。提示:如写春雨、春风、春花、春草、春水、春鸟、春光、春愁、春归……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这两句意思是不经意间认识了东风的本来面目,原来是一派百花盛开的大好春光。诗人赞美歌颂春天的美好,现在用来形容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D组:歌曲中的"春天"。要求:找到歌颂春天的歌曲,思考歌词所体现的主题,体会歌中描绘的春景,并能独立演唱其中的三五句。(三)各小组做好充分准备查找资料,并将可行的资源进行整理,之后可在小组内部相互交流。此时教师观察各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记录。
    三、教学成果主持人:在这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全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只小鸟,你的心中一定会涌动着一种渴望: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下面我们就到成语、俗语、谚语中去寻觅"春天"。有请A组组长闪亮登场。A组:成语、俗语、谚语中的"春天"。生:描写春天的成语有:春风和气、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生:俗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雨贵如油……生:描写春天的谚语: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主持人:面对春天的美景,文人墨客们总是要尽情地挥毫泼墨,书写对春天的千种万种的情怀,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下面我们共同走进诗文中的"春天"。B组组长上场。提要求:说出诗词文中描写"春天"的名篇名句,至少2组,然后对你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生:"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采用拟人及反复的手法,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们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生:"春色恼人恨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诗中生动地表现人们对春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月移花影上栏杆",抓住春天特有的景物,来表现春的气息,十分精当。生:"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这两句诗,则是把春风的功绩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想象力真的是令人赞叹不已!好诗!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长安街上细细的春雨润滑如酥,草色近看没有绿意,远看却青青一片。这两句诗刻画了如诗一样的早春,以及心灵的微妙感受。清新秀雅,颇具神韵,表现了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的景象。主持人:春天是一个洋溢着涛情画意的季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就是给那幅画题的诗。看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画,请你运用已有的诗同文资源,为它配上两句诗或一段文字。(大屏幕展示10幅有关春天的画面)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诗史最能体现画面的意蕴。(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但是要求不能过高。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了解创作"诗画"作品的要点即可)主持人:人们喜爱春天,歌颂春天,也常常用心灵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歌曲中,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歌曲中的"春天"。D组组长上场,和组员一起汇报找到的歌颂春天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组长向本组组员提出要求:思考歌词所体现的主题,品味歌中描绘的春景,并能独立演唱其中的三五句。思考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播放这三首歌曲。(组员展示)主持人:(播放歌曲)昂扬的歌曲早已振奋了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在这美好的时刻,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春天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悟。那么你心目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将你事先构思的内容整理一下,创作片段作文--《我心目中的春天》。(学生展示)四、教师小结(略)

  • 第17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
    (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
    (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
    (4)大观园这么好玩,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5)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
    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
    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
    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
    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
    (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
    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1)解决实际问题
    ①CAl出示:--(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
    ②CAl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
    ③CAl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
    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
    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
    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
    (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
    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
    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们一起从学校出发……

  • 第18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买文县》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电脑播放笑笑到超市里购买各种文具价格的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今天早上来到超市,他发现呀,超市里的文具可多啦,琳琅满目,任你选购。不过,要买东西得用到什么?(钱)对极了,(电脑出示世界上有代表性的钱及中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世界上的钱啊多种多样,请看!这些是我们中国的钱,它的名字叫什么?你们知道吗?(人民币)。
    人民币有两种。这是纸币,是用一种特殊的纸做的,这是硬币,是金属制成的。这里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大面值的人民币今天我们暂且不学(电脑隐去5元以上的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和笑笑一起认识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吧。学了人民币呀,我们就懂得买学习用品了。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买文具”(出示课题: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现在,请大家把你最熟悉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一展你的身手!
    现在,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想先上来把你最感兴趣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生介绍后,师:请先停一停,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这是5元的呢?……若有的人民币生没有认出,师可叫其他同学上来介绍。)
    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民币,还有哪一种你比较不熟悉,趁现在再多看它几眼,并轻声呼喊它的名字。
    同学们。请睁开你们明亮的大眼睛,噍!这三行的人民币的排列都有什么规律呢?对了,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那么,元、角、分这三兄弟有什么关系呢?笑笑也不清楚,不信?请听一个故事:笑笑认识了人民币,可高兴啦,她带着人民币到公园玩,来到公园门口,只见门口写着“票价1元”,她马上掏出钱来准备买票(掏出10张l角的人民币),可怎么找出不找到1元钱,笑笑可着急啦!小朋友,看着这些钱,想一想你们有没有办法拿出l元钱,谁愿意做件好事,帮笑笑买票?(生答略)那么一角等于几分你们知道吗?
    (电脑出示)1元=10角1角=10分(齐读)
    大家不但认识了各种小面额人民币,而且还知道了元、角、分是怎样互相交换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开银行”的游戏好不好?假如我是顾客,你们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现在我拿5元到银行去找你们换1元的零钱,你们该拿多少张和我换呢?大家静静地把钱拿起来,举高,给老师看看!真不错!继续努力。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拿一张人民币,让班上的小朋友换换零钱。(5角换2角和l角:2角换1角。师:请问你想请谁换零钱?可以找小组、男同学、女同学或个别同学换。)
    元与元交换,角与角大家已经会了,接下来,请各小组都来给一元钱换换零钱,请注意了,陈老师的要求是:认真观察你们小组里的成员是怎样换的,希望你们组的小朋友每个人的换法都不一样。(小组活动完华,请不同换法的小朋友上台展示。)
    (反馈后)你们真是太聪明了,l元钱让大家换出了多种多样的零钱,看来呀,只要多动脑筋,大胆尝试,同一个问题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不过,看到大家这么聪明,笑笑可不服气了。她偷偷告诉陈老师,她不但认识单张的人民币,好几张人民币放在一起,她也认识,而且还要赢过你们。想不想与她比个高低?(练习2、3)(指名答)
    照大家刚才认人民币的速度,笑笑肯定和大家没得比,不过笑笑可不想就此罢休,她呀。又出了一道难准备考倒大家,题目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人民币上都有一个什么标志吗?对了。上面都有一个国徽,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
    (三)自主应用,学会买卖文具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也已经学会了钱与钱是怎样交换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钱与物品的交换,它们又是怎样交换的呢?陈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能学以致用。(稍停顿)现在,陈老师这里有一枝铅笔,它的价格是5角钱,哪位小朋友准备来买走它?请带好你的人民币。(个别买卖)
    (2)哦!原来,买卖东西就这么简单。陈老师这里有几样学习用品,准备让各小组进行买卖活动,在活动前请听清楚陈老师的要求:请l、2号卖东西,3、4号买东西,5,6号当小助手,请各组的小组长上台领取学习用品。
    (3)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遇到的买卖还会更复杂,如果你身上刚好有l元钱;②1元钱还能做什么呢?假如你有l元钱,请不要随便花掉,把它存起来,捐灾区的朋友,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儿童和大家一样幸福。
    (四)全课总结
    通过“买文具”这一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开放
    现在,带着你们的钱,带着你们的知识,带着你们的智慧,到笑笑爸爸妈妈开的巴布豆腐店,米老鼠商店,KITTY猫商店(边说边挂牌)来买文具吧。笑笑说了,现在这几家商店正打折,欢迎大家光临。哪组的同学愿意上来当商店里的工作人员?(请其中一组的同学上来)要当工作人员可得学会推销你们产品,请问工作人员,你们准备怎样推销自己的产品?

  • 第19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用具】教具、学具设备、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口○口○口_13579_246810_
    (让学生观察。说出每道题中的规律)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小熊、兔子、猴子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
    (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案的对角线处的图案一样。
    (3)请四个学生上台前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停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
    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同学们像在不停地转圈,重复轮流做排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出示第115页两幅图)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自由设计,加深感知
    (1)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来到小东的房间,小东拿出一些贴画。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设计,展示交流)。
    (2)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口_◆◇_口口■◇◆__
    (3)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__
    得出:其中的循环排列与上面的方向正好相反。
    (4)试着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口■△口▲△__口■△▲▲口_口__△▲
    得出:图形的排列呈顺时针循环排列。
    (5)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针面规律)
    (四)课后总结

  • 第20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用具】CAI,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
    (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CAI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
    (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
    (4)大观园这么好玩,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5)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
    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
    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
    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
    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
    (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
    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1)解决实际问题
    ①CAl出示:--(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
    ②CAl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
    ③CAl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
    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
    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
    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
    (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
    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
    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们一起从学校出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请你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设计一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②学会观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③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二、教学重点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②联想、想象。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三、课程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①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②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③走进大自然。带领学生走上嘉定山,"认养"树木、草地。④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五、活动过程①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②分小组交流: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③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④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⑤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⑥结合嘉定山一游,小组交流: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⑦全班交流。⑧学生点评,教师总结。六、活动小结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通过"认养"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所以学生们有感要发,有情要抒,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佳。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作文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假话连篇?七、学生习作(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请以"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设计一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活动目标: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艺术欣赏能力。3.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课前准备:1.一份学习时间安排表。明确活动时间:课外活动为两周,课内两课时。2.小组分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将全班划分成A、B、C、D四个活动小组。每组8至10人,同时,小组成员应考虑到好、中、差三个层次及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多样化的思考。确定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课堂交流时可团团围坐,便于沟通交流。3.一份较详细的备查资料,包括寻找描写春天的成语、俗语、谚语;描写春天的诗文,表现春天的画面;表现春天的歌曲。4.写作"倾诉我心中的春天"。5.教师可提供一些配诗的图片、相关网址及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歌曲《春之歌》,渲染气氛,师生交流,引出喜爱春天的理由:走进春天,我们会倾听春天的呼吸,是那样的自由与畅快,辽阔的天空有了清澈的鸽哨,寂静的山林有了婉转的呜叫,碧绿的田野有了更加灵动的色调,走近春天,融进春天,你就会成为春天的一朵花苞,一泓碧潭,一片嫩叶……现在,春天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就共同享受春天的快乐,感受春天的温暖,聆听春的声音,触摸春的美好,寻觅春天的足迹。
    二、课堂活动(一)活动方式A组:寻觅成语、俗语、谚语中的"春天"。B组:探求诗文中的"春天"。C组:品味画面中的"春天"。D组:找寻歌曲中的"春天"。全班:倾诉我心中的"春天"。(二)活动要求A组:收集描写春天的成语、俗语、谚语,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的5个以上说一段话,描绘春天。B组:收集诗词文中描写"春天"的名篇名句,每位学生能说出不少于5组上下旬,并能就其中的一两句诗文,进行简要的赏析。提示:如写春雨、春风、春花、春草、春水、春鸟、春光、春愁、春归……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这两句意思是不经意间认识了东风的本来面目,原来是一派百花盛开的大好春光。诗人赞美歌颂春天的美好,现在用来形容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D组:歌曲中的"春天"。要求:找到歌颂春天的歌曲,思考歌词所体现的主题,体会歌中描绘的春景,并能独立演唱其中的三五句。(三)各小组做好充分准备查找资料,并将可行的资源进行整理,之后可在小组内部相互交流。此时教师观察各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记录。
    三、教学成果主持人:在这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全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只小鸟,你的心中一定会涌动着一种渴望: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下面我们就到成语、俗语、谚语中去寻觅"春天"。有请A组组长闪亮登场。A组:成语、俗语、谚语中的"春天"。生:描写春天的成语有:春风和气、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生:俗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雨贵如油……生:描写春天的谚语: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主持人:面对春天的美景,文人墨客们总是要尽情地挥毫泼墨,书写对春天的千种万种的情怀,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下面我们共同走进诗文中的"春天"。B组组长上场。提要求:说出诗词文中描写"春天"的名篇名句,至少2组,然后对你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生:"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采用拟人及反复的手法,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们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生:"春色恼人恨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诗中生动地表现人们对春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月移花影上栏杆",抓住春天特有的景物,来表现春的气息,十分精当。生:"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这两句诗,则是把春风的功绩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想象力真的是令人赞叹不已!好诗!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长安街上细细的春雨润滑如酥,草色近看没有绿意,远看却青青一片。这两句诗刻画了如诗一样的早春,以及心灵的微妙感受。清新秀雅,颇具神韵,表现了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的景象。主持人:春天是一个洋溢着涛情画意的季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就是给那幅画题的诗。看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画,请你运用已有的诗同文资源,为它配上两句诗或一段文字。(大屏幕展示10幅有关春天的画面)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诗史最能体现画面的意蕴。(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但是要求不能过高。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了解创作"诗画"作品的要点即可)主持人:人们喜爱春天,歌颂春天,也常常用心灵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歌曲中,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歌曲中的"春天"。D组组长上场,和组员一起汇报找到的歌颂春天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组长向本组组员提出要求:思考歌词所体现的主题,品味歌中描绘的春景,并能独立演唱其中的三五句。思考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播放这三首歌曲。(组员展示)主持人:(播放歌曲)昂扬的歌曲早已振奋了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在这美好的时刻,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春天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悟。那么你心目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将你事先构思的内容整理一下,创作片段作文--《我心目中的春天》。(学生展示)四、教师小结(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材料一:“桂林山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材料二:“小数除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归纳,认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为我们服务的人,而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
    三、教学难点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切身体验,感觉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教学准备
    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周边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人,引出课题
    师:回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那么丰富多彩,在这多彩的生活中又有谁在为我们忙碌,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这一话题。(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板书)
    (二)观察图片——认识身边的劳动者
    1.认识学校里的劳动者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①师引:孩子们看看这是哪啊?
    ②师: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一天当中,我们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每天都能看到哪些人在学校里为我们服务呢?(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
    ①你们最喜欢的一定是林老师,因为林老师是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你们平时能看到林老师在学校里干什么呢?
    ②你们喜欢她吗?我想你们喜欢她的最大原因是林老师上课很用心,今天,我就特意拿来了林老师的一本备课笔记,你们一定没有看到过,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同学们现在上到多少课?
    ③光是上这一课,林老师就整整备了三页纸,而且还在里面做了很多笔记。怪不得她的课上得很生动,原来她在课前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看了这本教案,你有什么想说的?
    ④其实林老师每一节课都是这样做的,一学期下来,林老师这样的备课本可能有好几本呢,我们看到的是林老师平时在校园里的忙碌,而看不到的则是她在背后付出的心血。作为老师,在这个讲台上一届一届的迎来送往,为孩子们传授着知识,等到她退休的时候,她的备课本恐怕用一个柜子都装不完!
    ⑤有这么好的老师在为我们传授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认识家庭生活中的劳动者
    (1)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人在为我们提供着服务,但是,回到家里,恐怕就不需要别人为我们服务了吧!你们认同我的说法吗?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说说在家庭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3)刚才有好多同学提到了看电视,我相信你们最爱看的一定是动画片吧!
    ①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段剪辑。
    这部动画片的名字是什么?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是哪些人默默地工作为我们呈现出如此精彩的动画片?
    指名说,教师适时引导。
    ②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尾字幕,显示一连串的工作者。学生谈感受。
    ③小结:原来,在家不出门,看似简单的看电视、看影碟,就有这么多工作人员为我们默默无闻地提供着服务。
    (三)链接生活——了解更多行业的劳动者
    师:孩子们,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们每个人的爸爸妈妈都来自各行各业,用他们的劳动在为社会服务。
    1.谁来说说自己的父母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他们又是怎样为别人服务的呢?
    2.了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①师引: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不同的服务,其中有些行业是我们所熟悉的,有些行业可能我们还不太了解,你想了解他们吗?
    ②课件播放视频:为我们服务的人——引导学生欣赏并用心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劳与无私奉献精神。
    ③在刚刚这段视频中,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或许,你们的亲人、朋友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看到他们工作的场景,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过渡语:可是,假如有一天,忽然没有了这些人的工作,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四)明理激情——假如没有他们
    1.课件出示漫画:假如没有清洁工——引导学生感受清洁工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2.课件出示。
    讨论与交流:四人小组自由讨论——假如没有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或麻烦呢?(举例加以说明)——引导学生认识各行各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并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及其服务。
    3.既然他们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我们更要学会尊重他们。
    (五)升华总结
    1.那么,面对他们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呢?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吧。
    2.结语:孩子们,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员。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长大后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也成为一个别人生活中所需要的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请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设计一则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活动目标: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艺术欣赏能力。3.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课前准备:1.一份学习时间安排表。明确活动时间:课外活动为两周,课内两课时。2.小组分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将全班划分成A、B、C、D四个活动小组。每组8至10人,同时,小组成员应考虑到好、中、差三个层次及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多样化的思考。确定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课堂交流时可团团围坐,便于沟通交流。3.一份较详细的备查资料,包括寻找描写春天的成语、俗语、谚语;描写春天的诗文,表现春天的画面;表现春天的歌曲。4.写作"倾诉我心中的春天"。5.教师可提供一些配诗的图片、相关网址及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歌曲《春之歌》,渲染气氛,师生交流,引出喜爱春天的理由:走进春天,我们会倾听春天的呼吸,是那样的自由与畅快,辽阔的天空有了清澈的鸽哨,寂静的山林有了婉转的呜叫,碧绿的田野有了更加灵动的色调,走近春天,融进春天,你就会成为春天的一朵花苞,一泓碧潭,一片嫩叶……现在,春天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就共同享受春天的快乐,感受春天的温暖,聆听春的声音,触摸春的美好,寻觅春天的足迹。二、课堂活动(一)活动方式A组:寻觅成语、俗语、谚语中的"春天"。B组:探求诗文中的"春天"。C组:品味画面中的"春天"。D组:找寻歌曲中的"春天"。全班:倾诉我心中的"春天"。(二)活动要求A组:收集描写春天的成语、俗语、谚语,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的5个以上说一段话,描绘春天。B组:收集诗词文中描写"春天"的名篇名句,每位学生能说出不少于5组上下旬,并能就其中的一两句诗文,进行简要的赏析。提示:如写春雨、春风、春花、春草、春水、春鸟、春光、春愁、春归……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这两句意思是不经意间认识了东风的本来面目,原来是一派百花盛开的大好春光。诗人赞美歌颂春天的美好,现在用来形容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D组:歌曲中的"春天"。要求:找到歌颂春天的歌曲,思考歌词所体现的主题,体会歌中描绘的春景,并能独立演唱其中的三五句。(三)各小组做好充分准备查找资料,并将可行的资源进行整理,之后可在小组内部相互交流。此时教师观察各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记录。三、教学成果主持人:在这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全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只小鸟,你的心中一定会涌动着一种渴望: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下面我们就到成语、俗语、谚语中去寻觅"春天"。有请A组组长闪亮登场。A组:成语、俗语、谚语中的"春天"。生:描写春天的成语有:春风和气、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生:俗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雨贵如油……生:描写春天的谚语: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主持人:面对春天的美景,文人墨客们总是要尽情地挥毫泼墨,书写对春天的千种万种的情怀,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下面我们共同走进诗文中的"春天"。B组组长上场。提要求:说出诗词文中描写"春天"的名篇名句,至少2组,然后对你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生:"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采用拟人及反复的手法,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们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生:"春色恼人恨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诗中生动地表现人们对春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月移花影上栏杆",抓住春天特有的景物,来表现春的气息,十分精当。生:"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这两句诗,则是把春风的功绩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想象力真的是令人赞叹不已!好诗!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长安街上细细的春雨润滑如酥,草色近看没有绿意,远看却青青一片。这两句诗刻画了如诗一样的早春,以及心灵的微妙感受。清新秀雅,颇具神韵,表现了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的景象。主持人:春天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就是给那幅画题的诗。看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画,请你运用已有的诗词文资源,为它配上两句诗或一段文字。(大屏幕展示10幅有关春天的画面)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诗文最能体现画面的意蕴。(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但是要求不能过高。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了解创作"诗画"作品的要点即可)主持人:人们喜爱春天,歌颂春天,也常常用心灵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歌曲中,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歌曲中的"春天"。D组组长上场,和组员一起汇报找到的歌颂春天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组长向本组组员提出要求:思考歌词所体现的主题,品味歌中描绘的春景,并能独立演唱其中的三五句。思考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播放这三首歌曲。(组员展示)主持人:(播放歌曲)昂扬的歌曲早已振奋了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在这美好的时刻,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春天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悟。那么你心目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将你事先构思的内容整理一下,创作片段作文--《我心目中的春天》。(学生展示)四、教师小结(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