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某大学教师甲在学校开设一门《机械原理》课程,另一年轻教师乙旁听一学期甲的课程后,编写了一部教科书《机械原理概论》,由出版社丙出版,甲发现后认为乙的这部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是自己课堂的讲课内容的记录,特别是在章节设计、公式推导过程、例题和习题上有大量雷同。甲遂向大学主管部门指出乙的抄袭行为,乙认为《机械原理概论》一书的大部分内容属于科学原理和会共知识,不存在抄袭的可能,另外,甲在课堂上的演讲没有书面材料,更没有可抄袭的原作品。在大学主管部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甲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教师乙和出版社丙侵犯其课堂

题目
问答题
某大学教师甲在学校开设一门《机械原理》课程,另一年轻教师乙旁听一学期甲的课程后,编写了一部教科书《机械原理概论》,由出版社丙出版,甲发现后认为乙的这部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是自己课堂的讲课内容的记录,特别是在章节设计、公式推导过程、例题和习题上有大量雷同。甲遂向大学主管部门指出乙的抄袭行为,乙认为《机械原理概论》一书的大部分内容属于科学原理和会共知识,不存在抄袭的可能,另外,甲在课堂上的演讲没有书面材料,更没有可抄袭的原作品。在大学主管部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甲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教师乙和出版社丙侵犯其课堂演讲的著作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甲向法院提供了当年学生的课堂笔记。法院查明,乙的教科书就是甲上课时的板书和口述记录,在涉厦公式推导等基本原理的内容中,乙的教科书中出现的错误也和甲学生的课堂笔记相同。出版社丙抗辩称:其无法得知乙的教材是否有抄袭行为,不存在主观过错,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试分析:(1)教师甲主张著作权的依据是什么?  (2)教师乙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3)出版社丙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  某大学教师甲在学校开设一门《机械原理》课程,另一年轻教师乙旁听一学期甲的课程后,编写了一部教科书《机械原理概论》,由”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关系表,回答问题1~3。

    [说明]

    在一个大学的选课系统中,包括了学生、系、教师和课程方面的信息。该系统中还包含了学生所选课程、成绩,教师所授课程,以及系开设的课程等信息。学生、教师、系和课程的属性如下:

    学生:学号和姓名

    教师:编号和姓名

    系:系代号和系名

    课:课程号和课程名

    一个学生可以选多门课程,一名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也可以多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不同专业间也可以开设相同的课程。

    用E-R模型对大学选课的数据库进行描述。


    正确答案:

  • 第2题:

    如果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来讲授,则教师与课程存在的联系是( )。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一

    D.多对多


    正确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在关系数据库中,表与表的关系有三种: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若表A和表B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那么表A中的一条记录只能与表B中的一条记录匹配,反过来表B中的一条记录只能与表A中的一条记录匹配;若表A和表B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且表B为多的一方,那么表A中的一条记录与表B中的多条记录匹配,反过来表B中的一条记录只能与表A中的一条记录匹配;若表A和表B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那么表A中的一条记录能与表B中的多条记录匹配,反过来表B中的一条记录也能与表A中的多条记录匹配。本

  • 第3题:

    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间的联系是 A.1:1联系SX

    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间的联系是

    A.1:1联系

    B.1:m联系

    C.m:1联系

    D.m:n联系


    正确答案:D

  • 第4题:

    某高校数据库中,学生S、教师T和课程C的关系模式分别为:s(学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电话);T(教师号,姓名,性别,部门,工资):C(课程号,课程名)。假设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那么,学生“选课”和教师“讲授”课程的联系类型分别为 (60) ;“选课”联系 (61) 。

    A.1:1,1:n

    B.1:n,1:n

    C.n:1. ,n :m

    D.n:m.n:m


    正确答案:D
    试题(60)的正确选项为D。根据题意“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故学生“选课”的联系类型为n:m:又因为根据题意“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故教师“讲授”课程的联系类型为n:m.

  • 第5题:

    某小学为了创建学校特色,组织本校教师开设了一门动漫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的动漫课程,是结合该校的特色组织开展的,是校本课程。

  • 第6题:

    泰勒原理有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俎成,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另一条是( )

    A.课程实施原理
    B.课程设计原理
    C.课程评价原理
    D.课程组织原理

    答案:C
    解析: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現(评价教育计划)。通过学习泰勒原理,他最大的两个主題就是编制原理和评价原理,且都以教育目标为中心,参与编制和评价之中。

  • 第7题:

    设有如下实体: 学生:学号、单位、姓名、性别、年龄、选修课程名 课程:编号、课程名、开课单位、任课教师号 教师:教师号、姓名、性别、职称、讲授课程编号 单位:单位名称、电话、教师号、教师名 上述实体中存在如下联系: (1)一个学生可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为多个学生选修; (2)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为多个教师讲授; (3)一个单位可有多个教师,一个教师只能属于一个单位。 将该全局E-R图转换为等价的关系模型表示的数据库逻辑结构


    正确答案: 该全局E-R图转换为等价的关系模型表示的数据库逻辑结构如下:
    单位(单位名,电话)
    教师(教师号,姓名,性别,职称,单位名)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单位名)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名)
    讲授(教师号,课程编号)
    选修(学号,课程编号)

  • 第8题:

    设课程和教师是两个实体型,如果每一门课程可以由若干位教师讲授,每一位教师可以讲授若干门课程,则课程与教师这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是()。

    • A、一对一
    • B、一对多
    • C、多对多
    • D、不确定

    正确答案:C

  • 第9题:

    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 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
    • C、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材(即教科书)
    • D、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假设“课表记录”包含教室编号、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段、教师号、课程号五个数据项,其中一个教师可以开设不同的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不同的教师开设,那么该数据流的结构在数据字典中的定义是()。
    A

    课表记录=教室编号+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段+{教师号+课程号}

    B

    课表记录=教室编号+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段+{教师号}+{课程号}

    C

    课表记录=教室编号+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段+教师号+课程号

    D

    课表记录=教室编号+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段+教师号+{课程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调查“小学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状况”,一位研究者设计的问卷中有下面的问题。请你按照设计问卷问题的要求,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必要之处提出改进建议。(1)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 )。①学校教师②课程专家 ③学生 ④学生家长(2)记忆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教学中应提倡意义记忆,下面属于机械记忆的是 ( )。 ①通过“山巅一寺一壶酒”记住3.14159 ②通过多次朗读记住一个英文单词③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成语④把拼音“q”联想成气球,记住它的读音 。(3)课程可以分为( ),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 )。①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②学校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学校课程为主 ;③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④学校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校课程为主,校本课程补充。

    正确答案: 设计问卷问题基本要求:(1)明确问题的范围;(2)问题的内容符合课题研究目的和假设的需要;(3)问题数量适度;(4)问题的文字表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易于回答;(5)一般一个问题只含一个疑问;(6)问题的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合乎逻辑;(7)注意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
    问题1,设计合理,符合问卷问题的要求。
    问题2,问题表述繁琐,题干应改为“(2)下面属于机械识记的是()”。
    问题3,表述不合适,一个问题中有多个疑问,应改为: (3)课程可以分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 ①以综合课程为主 ②以分科课程为主 ③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④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学校里一名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又可以由多名教师讲授,教师与课程这两个实体间的联系是属于()联系。
    A

    一对一

    B

    多对一

    C

    一对多

    D

    多对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某学校的教学系统描述如下。

    学生信息包括:学号(Sno)、姓名(Sname)、性别(Ssex)、年龄(Sage)、入学年份(Syear)、主修专业(Smajor),其中学号是入学时唯一编定的。

    教师信息包括:教工号(Tno)、姓名(Tname)、性别(Tsex)、年龄(Tage)、职称(Ttitle),其中教工号是唯一编定的。

    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号(Cno)、课程名称(Cname)、学时(Cperiod)、学分(Ccredit),其中课程号是唯一编定的。

    每个专业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这样班级就可用入学年份标识。

    每位教师只教授特定的一门的课程,每门课程可以有多个教师教授,各位老师的上课地点及上课时间有所不同。注意:一门课程至少有一位教师教授,否则这门课程就视为不存在。

    每位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不同的课程,一门课程至少要有10位学生选修,否则就取消这门课程的开设。注意:选修课程时要指定任课教师,不能重复选修同一门课程。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给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一个成绩(Grade)。注意:教师不能给没有选修他所教授课程的学生成绩,即使选修了其他教师教授的同一门课也不行。

    如图9-11所示是经分析得到的E-R图。

    根据题意,给出联系的属性。实体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指出各联系分别属于哪一种。


    正确答案:教授:上课地点、上课时间一对多 选修:任课教师、成绩多对多
    教授:上课地点、上课时间,一对多 选修:任课教师、成绩,多对多 解析:“每位教师只教授特定的一门的课程,每门课程可以有多个教师教授,各位老师的上课地点及上课时间有所不同”,因此联系“教授”的属性应有:上课地点、上课时间,是一对多联系。
    “每位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不同的课程,一门课程至少要有10位学生选修,……选修课程时要指定任课教师,……任课教师给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个成绩(Grade)”,因此联系“选修”的属性应有:任课教师、成绩,是多对多联系。

  • 第14题:

    下题基于如下叙述:关系模式Student(Sno, Sname, Cno, Cname, Grade, Tname, Taddr)的属性分别表示学号、学生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任课教师名和教师地址。其中,一个学生可以选修若干门课程,一个教师可以讲授若干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若干教师讲授,一个学生选修一门课程时必须选定讲授课程的教师,教师不会重名。关系模式Student的规范化程度最高达到( )。

    A.1NF

    B.2NF

    C.3NF

    D.BCNF


    正确答案:A
    解析:关系模式Student的元组的每个分量不可再分,因此 Student∈1NF。(Sno, Cno)是关系的码,而又存在Sno→Sname, Cno→Cname,即存在部分函数依赖,因此关系Student不属于2NF,也不属于3NF、BCNF。所以关系Student的规范化程度为1NF。

  • 第15题:

    某学校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 也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则教师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类型为()。

    A 一对一联系

    B 一对多联系

    C 多对多联系

    D 无联系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如果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来讲授,则教师与课程存在的联系是( )。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一

    D)多对多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在关系数据库中,表与表的关系有三种: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若表A和表B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那么表A中的一条记录只能与表B中的一一条记录匹配,反过来表B中的一条记录只能与表A中的一条记录匹配;着表A和表B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且表B为多的一方,那么表A中的一条记录与表B中的多条记录匹配,反过来表B中的一条记录只能与表A中的一条记录匹配;若表A和表B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那么表A中的一条记录能与表B中的多条记录匹配,反过来表B中的一条记录也能与表A中的多条记录匹配。本题中一门课程匹配多个教师。一个教师匹配多门课程,故此为多对多关系。

  • 第17题:

    在幼儿园里,教师的言行本身即是一门课程。(  )


    答案:对
    解析:

  • 第18题:

    某高校数据库中,学生S、教师T和课程C的关系模式分别为:S(学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电话);T(教师号,姓名,性别,部门,工资);C(课程号,课程名)。假设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一个教师只可以讲授一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那么,学生“选课”的关系类型为(请作答此空);教师和课程的关系类型为( );“选课”关系( )。查询“软件教研室”教师的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间差值的SQL话句如下:SELECT AVG(工资)AS平均工资,( )FROM T WHERE部门='软件教研室';

    A.1:1
    B.1:n
    C.n:1
    D.n:m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题意“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故学生“选课”的联系类型为n:m;又因为根据题意“一个教师只可以讲授一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故教师和课程的联系类型为n:1。学生“选课”的关系类型为n:m,故需要构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且主关键字为:学生号,课程号。SQL提供可为关系和属性重新命名的机制,这是通过使用具有“Old-name as new-name”形式的As子句来实现的。As子句即可出现在select子句,也可出现在from子句中。

  • 第19题:

    学校里一名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又可以由多名教师讲授,教师与课程这两个实体间的联系是属于()联系。

    • A、一对一
    • B、多对一
    • C、一对多
    • D、多对多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 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
    • C、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 D、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假设“课表记录”包含教室编号、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段、教师号、课程号五个数据项,其中一个教师可以开设不同的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不同的教师开设,那么该数据流的结构在数据字典中的定义是()。

    • A、课表记录=教室编号+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段+{教师号+课程号}
    • B、课表记录=教室编号+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段+{教师号}+{课程号}
    • C、课表记录=教室编号+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段+教师号+课程号
    • D、课表记录=教室编号+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段+教师号+{课程号}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问答题
    一项调查反映出的学校组织形式的变化 在调查中发现,新课程实施的学校组织结构产生的变化,从不同学校的对比中会发现一些有意义的变化。 1.教研组和备课组:甲、乙校之同甲、乙两校中,按学科划分组,每组有一名老教师,其余为年轻教师。这种组织给教师提供了许多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种合作,教师们解决了许多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教研组、备课组内教师年龄、资历的合理搭配也使这种组织更加有效。两校的老师反响普遍较好。 2.教科处:甲、乙校之异这是乙校为实施新课程专门设立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处理与新课程有关的教师培训、课程设置、人员调配以及学校之间的评课、参观等交流工作。除教科处主任外,一位副校长也主管新课程改革的有关事宜。对此,年轻老师和年纪大的教师比较支持,年龄处于中间的教师接受程度较差。 与之相比,甲校并没有因为新课程改革而另外设置机构。甲校由于人员、编制等问题无法额外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新课程改革。甲校校长认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问题时可以向教导处咨询,如果是学科内部问题可以向同事、校长咨询。而甲校教师却认为教导处、校长这些只是行政机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教师内部解决。结合上述案例,对比甲乙两校的做法谈谈案例给你的启示。

    正确答案: 1.教研组的负面效应。同学科之间合作大于不同学科。学校应该打破学科限制。
    2.教科处的实质作用,促进了乙校新课程实施。
    3.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经过不同层次,经历不同程度的深化。尽管需要较长时间,但一旦成功,其影响是巨大的。
    4.教材、资源的改革是最容易实施的。
    5.要建立新的组织方式、教学活动方式、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价值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

    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

    C

    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D

    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从课程资源的定义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不仅仅限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要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包括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所以排除A、D两项,选择C项。B选项中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的是校本课程,而不是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省级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开发、编制与实施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