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社会工作研究者将20位大学毕业生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7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2分和3.1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A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 评估设计C 对比设计D 方案设计

题目
单选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20位大学毕业生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7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2分和3.1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A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

评估设计

C

对比设计

D

方案设计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社会工作研究者将20位大学毕业生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相关问题
  • 第1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20位大学毕业生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7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2分和3.1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评估设计

    C.对比设计

    D.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匹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级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研究设计是()。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评估设计
    C:单后设计
    D:方案设计

    答案:A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然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和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如研究者希望了解工作见习对提升参与者就业信心的影响。

  • 第3题:

    对某个产品按照1~10打分评价,1表示非常不满意,10表示非常满意。研究者分别就两组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见下图。

    如果用又表示第一组的平均评价,表示第二组的平均评价,现要比较这两组的平均评价是否有显著差异,其假设应该是()。


    答案:C
    解析:
    要比较两组的平均评价是否有显著差异即检验与是否相等,应采用双侧检验。

  • 第4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得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

    A:2.5分
    B:2.2分
    C:1.9分
    D:1.8分

    答案:C
    解析:
    题中,A组增加了2.2分(3.7-1.5),B组增加了0.3分(1.9-1.6)。因此,此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A组和B组增数之差1.9分(2.2-0.3)。故正确答案应选C。

  • 第5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在研究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时,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
    问题:?
    请根据社会工作研究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并仔细说明其优劣。


    答案:
    解析:
    上述案例的社会工作研究者采用的是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有两种: 第一,前后测控制组设计。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第二,单后测控制组设计。此种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
    上述案例中的社会工作研究者将失业人员分为A、B两组,先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然后安排其中一组参加就业培训,另一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对两组进行测试,说明他采用的是前后测控组设计。
    实验研究法存在一定的优劣。优点:可以控制实验情景从而排除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明确地指定需研究的变量,研究误差相对较小。缺点:研究条件不自然从而使其实务推进上有困难,太强调精细从而难以复制。由于社会工作中实验研究往往以人为对象,因此研究者在实验组人员的选择、实验刺激的应用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伦理难题。

  • 第6题:

    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工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然后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B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

    • A、A组是控制组
    • B、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
    • C、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 D、B组是控制组
    • E、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正确答案:B,C,D

  • 第7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20位大学毕业生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7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2分和3.1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 B、评估设计
    • C、对比设计
    • D、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采用t检验法进行两组平均值的比较的前提是()。

    • A、两组数据的方差一致
    • B、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一致
    • C、两组数据的方差不一致
    • D、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不一致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多选题
    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工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然后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B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
    A

    A组是控制组

    B

    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

    C

    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D

    B组是控制组

    E

    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然后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8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
    A

    A组是控制组

    B

    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

    C

    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D

    B组是控制组

    E

    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  )。
    A

    2.5分

    B

    2.2分

    C

    1.9分

    D

    1.8分


    正确答案: D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该指标前后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题中的结果显示:A组得分增2.2分,B组得分增0.3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2.2-0.3=1.9(分)。

  • 第12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  )。[2010年真题]
    A

    2.5分

    B

    2.2分

    C

    1.9分

    D

    1.8分


    正确答案: A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该指标前后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题中的结果显示:A组得分增2.2分,B组得分增0.3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2.2-0.3=1.9(分)。

  • 第13题:

    研究者将16位残疾人分为匹配的两组,利用自信心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分分别是2.5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生活技能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之后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由此得出技能培训对残疾人自信心提升的效果。研究者采用的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C.行动研究

    D.比较研究

    答案:A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前后变化的差异就是干预效果。题干中提到的属于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行动研究和比较研究属于定性研究。

  • 第14题:

    用一份满分是10分的问卷测量两组幼儿的数字计算能力,下列结果中存在天花板效应的是( )

    A.两组幼儿的平均分分别为9.7分和9.4分,差异检验不显著
    B.两组幼儿的平均分分别为9.7分和9.4分,差异检验显著
    C.两组幼儿的平均分分别为0.7分和0.4分,差异检验不显著
    D.两组幼儿的平均分分别为0.7分和0.4分,差异检验显著

    答案:A
    解析:
    天花板效应是因变量控制不当出现的一种现象,指反映指标的量程不够大,使反映都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高端。最终会导致无法有效地将被试区分开,即差异不显著。

  • 第15题:

    研究者希望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对提升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将30位大学生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9分和3.0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培训。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2分和3.2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分。

    A.1.3
    B.1.2
    C.1.0
    D.1.1

    答案:D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题中,实验组得分增加1.3分,控制组得分增加0.2分。所以实验刺激净效果应为1.3-0.2=1.1分。 本题主要是对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进行考查。考生要重点掌握前后测控制组的设计原理和相关数据的含义。

  • 第16题: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和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所罗门四组设计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答案:D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 第17题:

    测量资料的计算复核工作应进行两组或两组以上不同人员进行独立()的计算’并相互的校核,方可批准使用。

    • A、平行
    • B、交叉
    • C、合作
    • D、公正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社工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作,前侧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

    • A、2.5分
    • B、2.2分
    • C、1.9分
    • D、1.8分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在实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0分和2.1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3.0分和2.5分。结果显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

    • A、索罗门四组设计
    •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社工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作,前侧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
    A

    2.5分

    B

    2.2分

    C

    1.9分

    D

    1.8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8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l.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8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8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l.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
    A

    2.5分

    B

    2.2分

    C

    1.9分

    D

    1.8分


    正确答案: A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本案例的结果显示:A组得分增2.2分,8组得分增0.3分,则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9分。

  • 第22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O分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A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

    评估设计

    C

    单后设计

    D

    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测量资料的计算复核工作应进行两组或两组以上不同人员进行独立()的计算’并相互的校核,方可批准使用。
    A

    平行

    B

    交叉

    C

    合作

    D

    公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办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然后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B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  )。[2009年真题]
    A

    A组是控制组

    B

    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

    C

    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D

    B组是控制组

    E

    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正确答案: B,C
    解析:
    实验设计包含以下三对要素:①自变量和因变量,前者是实验刺激,后者是受试者的反应,实验目的就是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②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是对其施加影响的小组,控制组是不施加影响的小组。③前测和后测,前测是在实验前分别测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因变量状况,后测是在实验后再测两组的因变量状况。实验组变化与对照组变化之间的差异视为实验刺激的效果。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某指标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