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二程(程颢、程颐)以“理”作为他们学说的最高范畴。
(1)理
理包括物理和伦理,前者是指自然界具体事物之所以然,后者是指人类社会具体事物之所当,同时理还可以与性连用组成“性理”,它表示人的本质。但是二程兄弟认为,这些都还不是理的最根本含义,将这些理的含义进一步抽象,还存在一个统一而普遍的“理”,作为万事万物的根据。这个理是舍弃了具体之理的各种特殊性的抽象的结果,它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及人为的影响而改变,它是永恒存在的,不增也不减,其存在与经验世界的存在没有关系。即使没有经验的世界,理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理没有显现,得不到具体的应用而已。
(2)理和万物的关系
关于理和万物的关系这个问题,小程(程颐)用“理一而分殊”来表示,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可以用来表示统一的理和具体事物之理的关系,或者说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大程(程颢)也有理一分殊的思想,他在评论《中庸》的时候说:“《中庸》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
(3)性理
二程还用理来说明人性,在他们看来,“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这样就为人性善找到了一个本体论的基础。
(4)天理
为了说明此理是自然而然,是具有普遍性的,他们提出了天理的说法,认为天理就有自然和生生的特性,反对将理看成是一个死的东西。张载主张用气的聚散来说明宇宙的生化,认为已散之气不会消失,会重新聚集为万物,二程则反对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宇宙中会自然生出气,不必要借助已经散掉的气才能重新聚集为万物。因为理具有生生的特性,自然可以生出新的气。
(5)二程还用理对传统的天进行了重新解释,去掉了其人格神的味道,这实际上是用一种理性的说明来代替传统的主宰神的观念,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论述二程关于理的思想。”相关问题
  • 第1题:

    问答题
    简述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主要论述。

    正确答案: (1)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提出了“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口号;
    (2)随后在《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提出,新中国应当“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
    (3)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题:

    问答题
    试论述TCT的性质判断和影响(提示:从程租期租的角度出发)

    正确答案: 答案一:TCT(timecharterontripbasisortime-charter-trip),它是定期租船的一种,兼具航次租船的特点。在形式上,该合同仍以一个航次为限,租金则按该航次使用的时间时间及日租金率计算。当装货港或卸货港条件较差,或航线的航行条件较差,比较难于确定完成一个航次所需时间的情况下,采用航次期租,对出租人比较有利,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不测而使航次时间延长造成船期损失。(来自郭萍《租船实务与法律》第二版第8页到第9页)
    答案二:TCT带来一个独特的纠纷,即应将其作为期租还是程租对待的问题。从英国目前的判决和仲裁来看,尚无定论。航区情况、航次长短、装卸次数、能否绕航或开回头等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其性质的认定关键在于TCT合同中对航次的描述是否详细,如果是,则以程租来对待,该TCT一定要履行描述的该航次,而不能像期租一样,船舶可以驶往任何航区(除非明确约定)。TCT性质的认定将会对船舶的航行区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TCT租约中明确说明该租约应作为期租还是程租对待,或者订明本租约所描述的航次(trip)不是首要的(paramount)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论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创作的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强调创作过程的“移情”作用,以达到创作主客体的完美统一。例“解衣般礴”(庄子。田方子)
    ②唐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艺术创作取材生活。例范宽,“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造化”。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③创作表现方面,倡导从“有法”到“无法”、法随自然的法则。1、常以比、兴的手法,寄情于画。2、作画要求“成竹在胸”,“意在笔先”。3、观察、写生重视取舍与夸张。4、塑造艺术形象追求“神似”。
    ④表现手法力求创新,提倡“变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⑤创作态度要求聚精会神,严谨认真,深思熟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

    正确答案:
    (1)来源
    程颐在回答杨时对《西铭》的怀疑时,提出了“理一分殊”的概念。杨时认为,张载在《西铭》中表达的思想有体而无用,容易和墨家的兼爱混淆。但程颐说:“西铭理一而分殊,墨氏兼爱而无分。”意即张载《西铭》和墨家兼爱是不同的,“理一”是指万物一体,而这并不排除个人承担不同的社会义务,普遍的道德原理与具体的道德规范是相统一的。
    (2)朱熹对该看法的继承
    理一分殊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讲,比如性理、伦理、物理等方面,这构成了朱熹方法论的一个中心。朱熹用这一模式来处理很多问题,包括其格物穷理的认识论和工夫论也与此理论有关系。
    ①从人与物都是由乾、坤二气所生成的角度来看,人、物皆然,而因为每个人的血缘关系及自己的社会关系各有不同,所以每个人所承担的社会义务自然不同,这就是分殊。
    朱熹还用一理和万物的关系来表达这种思想,他说:“自下推上去,五行只是二气,二气又只是一理,自上推下去,只是一个理,万物分之以为体。”“物物各有理,总只是一个理。”同时朱熹还经常用“月印万川”的比喻来说明一理和万物的关系。这就使万理归于一理之统摄。但是,从具体的伦理来看,统一之理在道德实践中却是具有不同的当然之则的。
    ②理一分殊还表现在具体事物的物理之中。抽象地看,万物都“只是一个道理”。但具体到个别事物上,事物都有自己的属性。朱熹的这一看法,实际上触及了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是具有真理性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论述艾斯平-安德森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体制类型的思想。

    正确答案: 1、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这类国家的福利制度主要依托家庭调查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带有少量的普遍式福利津贴,再加上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他们主要奉行自由市场调节理念,反对国家过渡干预,吧福利对象污蔑为道德坠落者,把国家再分配计划说成是通向集权主义和人类奴役的道路。
    2、保守合作主义的福利国家。这类国家的典型代表是奥地利、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他们有传统的专制主义国家转向了合作主义的政治体制国家,主要依靠国家、雇主和劳工组织代表组成三方协商机制,确立社会保险计划,保障既得利益集团的社会权益。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北欧少数国家。他们奉行普遍主义和劳动力非商品化原则,追求社会的平等和团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王夫之是怎样论述“理”和“欲”的关系的?

    正确答案: 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不承认有脱离人欲的天理,认为天理就在人欲之中。在如何对待欲望的问题上,一方面,他不主张一概禁欲,认为正当、合理的欲求是应该予以满足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的“自爱之心”;另一方面,他也不赞成纵欲,认为应该对欲望加以引导,有所节制。要以儒家的推己及人之道来处理欲和理的关系,即所谓“推其私而私皆公,节其欲而欲皆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论述保理特业务中的风险。

    正确答案: 1、出口商的风险出口商主要承担货物的质量风险,保理业务不同于信用证以单证相符为付款依据,而是在商品和合同相符的前提下保理商才承担付款责任。如果由于货物品质、数量、交货期等方面的纠纷而导致进口商不付款,保理商不承担付款的风险,故出口商应严格遵守合同。另外进口商可能会联合保理商对出口商进行欺诈,因为保理商对其授信额度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2、银行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保理业务的风险有三,一是进出口商之间的欺诈性交易风险,这也是保理业务最大的风险。二是信息不对称风险。三是法律风险,包括受让债权的合法性风险、受让债权的可转让风险、出口商履约瑕疵风险、强制追偿方面的风险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论述保理业务的利弊分析。

    正确答案: 保理业务无论对出口商还是对进口商及保理商都有积极作用:简化结算手续;降低风险;加速资金周转;有利于扩大销售;服务内容多,选择性强弊端:保理商只承担信用额度内的风险,对超过的部分不予担保;因货物质量、数量、交货期不符等违约行为引起的拒付、少付不予担保;费用高,对业务量有一定的要求,使一些小企业无力享受这项服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赫尔巴特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思想。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把教学看作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赫尔巴特被称为“传统教学的鼻祖”。
    1)“教育性原则”。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一次莱说明教学与道德的关系。他把教学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终级目的,另一种是一般目的。教学的终极目的是统总的教育目的相一致的,即通过教育、教学把儿童培养成为具有完善的道德品质的人。
    2)学科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把儿童的兴趣分为两大类六个方面,并且根据六个方面的兴趣设置了相应的学科:
    (1)经验的兴趣;
    (2)思辨的兴趣;
    (3)审美的兴趣;
    (4)同情的兴趣;
    (5)社会的兴趣;
    (6)宗教的兴趣。
    3)形式阶段教学法。赫尔巴特以其观念心理学为基础,特别是依据“统觉作用”原理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由于观念活动的状态不同,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心里活动也就不同,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儿童不同的心理活动莱确定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明了阶段,所采用的方法是叙述法;
    (2)联想阶段,所采取的方法是分析法;
    (3)系统阶段法,采用综合的方法;
    (4)方法阶段,采取应用的方法。
    赫尔巴特这一形式阶段教学法,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展成为“五阶段教学法”,即把教学分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个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托马斯•阿奎拉关于法的分类的思想。

    正确答案: (一)永恒法
    永恒法是神的理性的体现,是上帝用来统治整个宇宙的,支配宇宙的一种根本大法。它是最高的法,是所有其他法的源泉。
    (二)自然法
    阿奎那认为,“理性动物之参与永恒法,就叫做自然法”。由此可见,第一,自然法是人的理性而得知的结果,是由永恒法派生出来的;第二,自然法是由具有理性的人分享神的智慧的结果;第三,自然法也是上帝用来统治人间的法律。
    (三)人法
    人法是人依据自然法和最终依据永恒法所制定的实在法律,是为了共同的利益由统治者颁布的理性命令。阿奎那认为,“人类的推理也必须从自然法的箴规出发,仿佛从某些普通的、不言自明的原理出发似的,达到其他比较特殊的安排。这种靠推理的力量得出的特殊的安排就叫做人法。”
    (四)神法
    所谓神法,即从《圣经》中归纳出来的相关规则,主要是摩西十诫以及耶稣的训诫。
    阿奎拉的法律分类理论是他的神权政治思想在法学中的反映。这四种法律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以永恒法为首的完整体系。在这种体系中,体现上帝意志的永恒法高高在上;自然法从古希腊罗马的崇高地位降为永恒法的从属;而人法的地位就更低了。神法居于一种特殊地位。它来源于上帝的启示,补充自然法和人法的不足和缺陷,它的地位显然要比自然法和人法优越得多。他对自然法的降位成就了他的神学自然法理论,也凸显了他的永恒法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二程的形上形下和阴阳、道器思想。

    正确答案:
    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将理作为事物存在的根据,因而他们对于形上形下的解释也与此有关。
    (1)大程(程颢)的思想
    大程认为,《系辞》中只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把道、器区分得最清楚,阴阳并不是道,而是形而下的器。而道才是普遍、抽象、超越具体事物的形而上者。但是他并不认为形上之道和形下之器的区分存在于现实中,在现实中,道器是融合为一的。形上形下,即道、器的区分只是我们思想分析事物的结果。
    (2)小程(程颐)的思想
    小程认为,尽管道不能离开阴阳,但是阴阳属于气,气只能是形而下者。作为其背后根据的道才是形而上者。如果用抽象与具体、一般与特殊的观点来看的话,形而下的器或气就属于具体特殊的事物,而形而上的道则属于抽象的一般。一般不能离开特殊而独立存在,但是特殊必须以一般为根据。
    (3)两者的不同
    相较于大程,小程更加强调作为事物根据的一般,即道,这可能与他们天理的思想有关。他们所说的理,从本体论上说,就是指宇宙中事物的本体和根据。如果事物是然的话,道和理就是事物的所以然。小程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解释,表现了他对事物背后根据的理的重视。他认为,阴阳并不是道,道就是指配合阴阳变化流行的所以然的根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王夫之的史学思想。

    正确答案: 一、(1)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具有丰富的史学思想。其历史、政治、民族、史学几方面的思想与观点,尤为突出。(2)历史和政治思想和朴素的唯物主义密不可分,他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批判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3)历史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1、他认为历史的变异有客观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2、他认为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力量面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历史变异的趋势,并根据适当的力量有所作为。3、王夫之具有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方向是进化的思想。4、王夫之认为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螺旋形的迂回曲折中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二、在政治观方面,1、历史发展了,社会各项制度应当随之而变。2、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对君主专制加以限制。3、王夫之主张通商,开关交易。4、王夫之主张严惩官场贪污,改革取士方法。三、在民族观方面:1、王夫之主张“夷夏之防”,各族区域、气质、习俗等不同,不可能共处。2、所说“夷夏之防”含义主要是各安其防,互不侵犯,反对名族融合。3、王夫之读《通鉴论》中提出正统论,否认非汉族从中原建立了统治的合法地位,进而否认清朝统治额合法性。4、历史思想、爱国主义和名族大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论述西周到宋元时期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关于农业和商业关系思想的演变。

    正确答案: 西周统治者非常重视和强调农业生产,把重农作为基本国策。但重农的同时绝不轻商,肯定农、工、商、虞都是社会所必需的,说明西周还没有抑制工商的思想。
    荀子说:“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荀子•富国》)荀于是古代中国真正的重农主义者,肯定农业是财富创造的直接而唯一的根源。为增加国民财富,荀子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工商业。春秋战国以来对待工商业的态度,在荀子这里才起了显著变化,形成一种重农抑工商的新趋势。但是,荀子不根本否定工商的社会职能。商鞅重农,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富国的唯一途径,但他把农看作是为战服务的,把农战政策看作是实现国富兵强的唯一政策。在提倡重农的同时,又主张对工商业加以禁限、打击,他提出了一系列严厉措施,包括限制商人经营范围、加重商人所负担的徭役等。主张对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征收更重的税,主张“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商君粟•外内》),“重关市之赋”(《商君书•垦令》)。为维护农业,商鞅还提出了事本禁末、重农抑商的农商本末关系论。韩非重农抑商思想和李悝、商鞅一脉相承,但却更深刻。他明确地把“末”解释为工商业,进一步明确农和工商是本末的关系,针对它们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重农抑工商的主张。《管子》的经济思想还具有全面性,既重视农业在创造财富中的的基础地位,同时又看到林、矿、工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和商业对创造财富的促进作用,在农商关系方面,重农而不轻商。
    汉初为了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地主阶级政权,重农抑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强化。桑弘羊是中国古代重商理论的倡议者。桑弘羊否定农业是创造财富唯一来源的观点,提出商业致富论。东汉时期的王符对于以往的农本商末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农、工、商各有其本末,并非凡农皆本,凡工商皆末。唐、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思想家在逐渐否定和批判传统“讳言财利”思想的基础上,纷纷重视商业经济,并出现了许多崇富的观点主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试评述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正确答案: 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
    ①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②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③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
    ④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简述程岩体分类;论述它的分类依据。

    正确答案: (1)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分类依据:钻探取芯的岩芯采取率;
    (2)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分类依据:岩体的完整性,结构面的形态、填充物特征及其次生变化程度,水与其他应力存在时对岩体质量的影响;
    (3)RMR分类,分类依据:完整岩石强度,岩石质量指标,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地下水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论述铃木的才能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铃木教学法是日本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创立的。
    铃木教学法注重早期教育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这一教学法的核心。
    铃木的才能教育思想主要如下:
    (1)“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是铃木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铃木始终强调才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
    (2)“音乐教育是相当重要的”。铃木强调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及早期教育的特殊意义。
    (3)“人类是环境之子”,环境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有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4)“掌握某个领域最高那里的人,同样地可以在其他领域达到相同的高度”。
    (5)“兴趣是能力的源泉”。
    (6)“直觉或灵感也是一种能力”。
    (7)“艺术是按照人类自身的能力创造出来的”。
    (8)“‘教育’是个伟大的词,包括教和育两方面”。
    (9)“尊重孩子”。
    (10)“育儿国策”。铃木祈望世界和平,对地球上所有的孩子进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思想的主要功能包括(思想功能论述)什么?

    正确答案: 一是制约功能,
    二是选择功能,
    三是改造功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论述启蒙思想家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启蒙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
    特点之一是目标明确。启蒙思想家的锋芒所向十分明确,即反对王权、神权和特权,努力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各个启蒙思想家之间虽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只要涉及到封建专制统治与反动的教权势力,他们总是采取共同行动,而且每个启蒙学者都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始终把主攻目标对准专制王朝与天主教会。
    特点之二是思想一致。启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这就是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而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才使启蒙运动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哲学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导,并使启蒙运动具有明确的行动纲领。
    特点之三是行动坚决。启蒙思想家都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他们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启蒙运动虽然有种种共同的特点,但在如何改变封建制度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反映出各派思想家的不同政治主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论述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 习主席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着力抓好铸牢军魂工作。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必须坚持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各级党委要把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作为第一位责任,把党领导军队一系列制度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完成任务全过程,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
    (2)着力抓好高中级干部管理。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很重要的要体现在高中级干部身上。军队好干部的标准,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坚持党管干部、组织选人,坚持五湖四海,坚决整治用人风气,纯洁干部队伍,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任用好。强化党组织管班子、管干部的功能,以严的要求、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管理约束干部。
    (3)着力抓好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推进反腐败工作,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4)着力抓好战斗精神培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加强军事文化建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摔打部队,注重发挥政策制度的调节作用,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培养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5)着力抓好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增强政治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请用孔子的美育思想论述“美就是善”思想。

    正确答案: 以“里仁为美”为例。仁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境界。正如“里仁为美”,人只有使自己的一切行为思想符合于“仁”,把外在的强制的东西转化为内在自觉的要求的时候,就是美,因此美就是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马、恩关于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统治思想的论述,对于理解文艺的阶级性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这有助于理解文艺的阶级性的复杂性。
    统治阶级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要千万百计向统治阶级灌输,从而影响被统治阶级,在他们的文艺上打上统治思想的烙印。因此,不应把文艺的阶级性简单化,不仅应从本阶级去认识,还应从不同阶级的相互影响去认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阳明的“心即理”思想。

    正确答案:
    “心即理”是阳明学说的标志性命题,是了解阳明学的一个关键,它与程朱理学的“性即理”命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心即理”命题的提出
    阳明早年非常关注朱子的格物思想,深信朱熹“一草一木,皆含至理”的说法,年轻时曾用过“格物”工夫,却毫无所获。后来,他被贬官到龙场后,悟出了“理并不是来自外部世界,而就在人们的心中”的道理,随即他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
    (2)“至善者,心之本体”
    ①批评“义外”说
    《传习录》记载了他与其弟子徐爱的一段对话,这段话的大意是:徐爱从朱子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如果只追求内心的至善,就会忽略外在事物。根据朱子学的说法,任何事物都存在定理,格物穷理即只有认识了事物之中存在的这个定理,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作出恰当的行动。而阳明则不赞成这种观点,他认为至善就存在人们的心中,只能在人们的内心寻求道德原则,而不能到对象上去寻求。在对象上寻求道德法则,就是告子所说的“义外”。他说:“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者,心之本体。”
    ②批判“在物之理”
    他站在这个立场上批判了“在物为理”的说法,他指出“心在物则为理”,即离开心而单独谈论“在物之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③“心之本体”
    阳明“心即理”命题中的“心”不是指知觉意识活动,而是指道德主体。他说:“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心之本体哪有不善?”由此可见,阳明认为心并不是简单的认知心以及感性知觉活动,而是主宰之心。阳明的“心之本体”涵义与从孟子到陆九渊以来的“本心”内涵是一致的。
    阳明“心即理”的命题主要是针对“至善”,即道德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道德原则问题,也就是“当然”,不包括事物的“所以然之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二程思想。

    正确答案: ①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主张外在的探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