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查体:T36.5℃,P79次/分,R19次/分,BP138/76mmHg。神清,形体消瘦,体有倦容,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辅助检查:血糖13.Ommol/L,尿糖(++),血脂正常。【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题目

【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查体:T36.5℃,P79次/分,R19次/分,BP138/76mmHg。神清,形体消瘦,体有倦容,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辅助检查:血糖13.Ommol/L,尿糖(++),血脂正常。 【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1)烦渴多饮,尿频、尿量多1年。(2)神清,形体消瘦,伴有倦容。(3)血糖13.Ommol/L,尿糖(++),血脂正常。
二、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肺热炽盛,耗液伤精,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精,则尿频量多;肺热精伤,大肠失润,则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均为肺热精伤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肺热炽盛,耗液伤精。
三、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2.中医疾病诊断消渴。3.中医辨证诊断肺热精伤。
四、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2.所选方剂名称消渴方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天花粉20g、黄连1Og、藕汁20g、葛根1Og、麦冬1Og、覆盆子1Og、知母1Og、黄芩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五、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糖尿病健康教育。2.饮食治疗制定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合理分配。3.体育锻炼。4.自我监测血糖。5.口服药物治疗可选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等。
更多“【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感觉口”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孙某,女,46岁,已婚。患者近2月心慌,烦躁,烘热汗出,伴见乏力嗜睡。末次月经6月3日,经量较前明显减少,2天即净,经色红,无血块。五心烦热,腰膝酸疼,口干便秘,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癥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心慌、心烦、烘热多汗2月余。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本患者年近半百,时近绝经前期,月经紊乱,量少,心慌,烦躁,烘热汗出等,可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肾阴虚冲任失调,则月经提前或先后不定。肾阴日衰,阴虚不能上荣于头目脑髓,故嗜睡;阴不维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故见腰膝酸疼;阴虚生内热,故见口干便秘,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绝经前后诸证与癥瘕的鉴别:二者都可以见到经量多少不定或经断复来。区别在于,癥瘕的好发之期是经断前后的年龄,如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断复来,或有下腹疼痛,浮肿,或带下五色,气味臭秽,或身体骤然明显消瘦等症状者,应详加观察,并结合西医学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绝经前后诸证 中医证候诊断:肾阴虚证中医治法:滋养肾阴,佐以潜阳方剂: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2题:

    病例摘要:石某,女,38岁,已婚,职员,2015年9月29日初诊。患者平素郁郁寡欢,月经基本正常,近半年来因家庭琐事烦闷抑郁,自觉小腹胀满,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润,脉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癃闭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癥瘕。中医证型诊断:气滞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小腹胀满,有包块为主症,辨病为癥瘕。现症见烦闷抑郁,小腹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润,脉沉弦,辨证为气滞证。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滞于胞中。中医病证鉴别:癃闭为尿液在膀胱内积聚,不能溺出的疾病,虽有小腹膨隆、胀、满、痛等症,但导尿后诸症可消。B超检查两者显示不同声像。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癥。方剂名称:香棱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青皮10g,丁香10g,茴香15g,木香15g,莪术15g,枳壳15g,川楝子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查体:T 36.5℃,P 79次/分,R 19次/分,BP 138/76mmHg。神清,形体消瘦,体有倦容,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辅助检查:血糖13. Ommol/L,尿糖(++),血脂正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某些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相鉴别。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烦渴多饮,尿频、尿量多1年。(2)神清,形体消瘦,伴有倦容。(3)血糖13. Ommol/L,尿糖(++),血脂正常。二、西医鉴别诊断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等药可抑制胰岛素释放或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经询问病史不难鉴别。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肺热炽盛,耗液伤精,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精,则尿频量多;肺热精伤,大肠失润,则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均为肺热精伤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 肺热炽盛,耗液伤精。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2型糖尿病。2.中医疾病诊断 消渴。3.中医辨证诊断 肺热精伤。五、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2.所选方剂名称 消渴方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天花粉20g、黄连1Og、藕汁20g、葛根1Og、麦冬1Og、覆盆子1Og、知母1Og、黄芩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糖尿病健康教育。2.饮食治疗 制定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合理分配。3.体育锻炼。4.自我监测血糖。5.口服药物治疗 可选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等。

  • 第4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查体:T 36. 5℃,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70mmHg。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夜间入睡困难1个月。(2)营养稍差,精神疲倦。(3)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二、西医鉴别诊断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有神经损害的定位体征,通过详细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的证据。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故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容清窍则头晕、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均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2. 病因病机分析 心脾亏虚,气血不足。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2.中医疾病诊断 不寐。3.中医辨证诊断 心脾两虚。五、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2.所选方剂名称 归脾汤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人参6g、白术1O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O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g、大枣5g、茯神1Og、木香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 保持精神放松,自我减压,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2.心理治疗。3.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的应用。

  • 第5题:

    患者,男性,72岁,患高血压性心脏病9年,近1年来患者明显感觉体力下降,轻微日常活动即感心悸、呼吸困难。护士判断此患者目前的心功能处于

    A、代偿期

    B、Ⅰ级

    C、Ⅱ级

    D、Ⅲ级

    E、Ⅳ级


    参考答案:D

  • 第6题:

    病例摘要:何某,女,44岁,已婚,教师。2014年4月23日初诊。患者平素暴躁,1天前生气后出现头痛胀痛,心烦。现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头痛。中医证型诊断:肝阳上亢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为头痛胀痛主症,辨病为头痛。现症见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阳上亢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中医病证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方剂名称: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5g,山栀9g,黄芩10g,丹皮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10g,益母草15g,白芍15g,夜交藤15g,茯神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7题:

    患者,女性,40岁。
    病例摘要
    (1)主诉:右上后牙进食后明显疼痛10天。
    (2)现病史:患者近1个月来出现右上后牙进食后食物嵌塞及轻微疼痛症状,近10天来进食后出现明显疼痛症状。刷牙和取出嵌塞食物后疼痛可缓解。无自发性疼痛。
    (3)检查:15近中邻面龋洞,已穿髓,探(+),冷诊疼痛,叩(±),牙龈无异常。36面窝沟龋,达牙釉质层,探(-)。


    答案:
    解析:
    病例分析
    (1)诊断:15慢性溃疡型牙髓炎,36浅龋。
    诊断依据:①右上后牙进食后食物嵌塞疼痛症状;②15龋洞已穿髓,探(+),冷诊疼痛,叩(±),牙龈无异常;③36面窝沟龋,达牙釉质层。探(-)。
    (2)鉴别诊断
    1)深龋:无自发性疼痛症状,温度刺激龋洞时出现疼痛反应,而刺激去除后症状并不持续。无穿髓孔。无叩痛。
    2)可复性牙髓炎:无自发性疼痛症状,可有一过性温度刺激痛,但无穿髓孔。无叩痛。
    3)慢性增生型牙髓炎:与溃疡型症状相似。但多为青少年患者,有牙髓息肉,探诊易出血。
    4)慢性闭锁型牙髓炎:与溃疡型症状相似。但无穿髓孔。可有温度刺激的迟缓性疼痛反应。
    (3)治疗设计:15牙髓治疗。根管治疗,必要时冠修复。36备洞后直接永久充填。

  • 第8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40岁。患者1年前因急性阑尾炎曾进行手术治疗,近1年来常腹部刺痛,以夜间为甚,痛处固定,以右下腹为主,曾服用多种止痛药无效。查体:T37℃,P78次/分,R20次/分,BP110/85mmHg。痛苦病容,腹部平软,右下腹可见手术瘢痕,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弱,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胆胰脾B超未见明显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腹部占位、肿瘤复发等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急性阑尾炎手术史1年。
    (2)腹部刺痛,以夜间为甚,痛处固定,以右下腹为主。
    (3)痛苦病容,右下腹可见手术瘢痕,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弱。
    (4)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胆胰脾B超未见明显异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腹部占位、肿瘤复发等相鉴别。绝大部分肠粘连患者都有腹部或者盆腔手术病史,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大便变细、便秘等。B超、钡灌肠、肠镜、CT等特殊检查可以辅助诊断。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1年为主,故可诊断为腹痛。患者有手术史1年;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腰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瘀血病在血分,属阴,则疼痛夜间加重;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瘀血内阻,不通则痛。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肠粘连。
    2.中医疾病诊断腹痛。
    3.中医辨证诊断瘀血内停。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2.所选方剂名称少腹逐瘀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当归1Og、川芎1Og、赤芍15g、生蒲黄1Og、五灵脂1Og、延胡索1Og、小茴香1Og、泽兰1Og、红花1Og、甘草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平素注意饮食,应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所需水分及电解质、热量等。
    2.腹部手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夜间入睡困难1个月。
    (2)营养稍差,精神疲倦。
    (3)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有神经损害的定位体征,通过详细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故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容清窍则头晕、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均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心脾亏虚,气血不足。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
    2.中医疾病诊断
    不寐。
    3.中医辨证诊断
    心脾两虚。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2.所选方剂名称
    归脾汤加减。
    3.药物组成、
    剂量及煎服法人参6g、白术1O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O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g、大枣5g、茯神1Og、木香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保持精神放松,自我减压,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2.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的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40岁。患者1年前因急性阑尾炎曾进行手术治疗,近1年来常腹部刺痛,以夜间为甚,痛处固定,以右下腹为主,曾服用多种止痛药无效。查体:T37℃,P78次/分,R20次/分,BP110/85mmHg。痛苦病容,腹部平软,右下腹可见手术瘢痕,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弱,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胆胰脾B超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1)急性阑尾炎手术史1年。(2)腹部刺痛,以夜间为甚,痛处固定,以右下腹为主。(3)痛苦病容,右下腹可见手术瘢痕,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弱。(4)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胆胰脾B超未见明显异常。
    二、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1年为主,故可诊断为腹痛。患者有手术史1年;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腰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瘀血病在血分,属阴,则疼痛夜间加重;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瘀血内阻,不通则痛。
    三、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肠粘连。2.中医疾病诊断腹痛。3.中医辨证诊断瘀血内停。
    四、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2.所选方剂名称少腹逐瘀汤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当归1Og、川芎1Og、赤芍15g、生蒲黄1Og、五灵脂1Og、延胡索1Og、小茴香1Og、泽兰1Og、红花1Og、甘草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五、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平素注意饮食,应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所需水分及电解质、热量等。2.腹部手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患者,男性,46岁。病例摘要(1)主诉:发现双颊黏膜发白5个月。(2)现病史:患者5个月前发现双颊黏膜发白,舔之有不平、发涩的感觉。无疼痛,未曾治疗。患者有吸烟史10年,每天1包。(3)既往史:无重大疾病史。(4)临床检查:双颊沿咬合线处宽约1cm白色斑块,表面光滑,稍高出黏膜表面,边界清楚,触之质软,不粗糙,周围黏膜正常,未见糜烂面,白色斑块无法擦掉。全口牙石Ⅰ度,牙龈红肿,探诊牙龈易出血,牙面有色素沉着。(病例题)

    正确答案: 病例分析
    (1)诊断
    1)主诉诊断:口腔白斑病。诊断依据:依据患者性别,吸烟史,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2)非主诉诊断:缘龈炎。诊断依据: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牙石存在。
    (2)鉴别诊断
    1)白色角化症:有明显的理化刺激因素,临床表现为灰白色或白色的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于或微高于黏膜表面,平滑、柔软,无症状。去除刺激因素2~4周后,病损变薄或消退。组织病理为上皮过度角化,上皮层有轻度增厚或不增厚,固有层无炎细胞或轻度炎细胞浸润。
    2)白色水肿:临床表现为透明的灰白色光滑的"面纱样"斑片,可以部分刮去,但在晚期则表面粗糙有皱纹。多见于前磨牙及磨牙的咬合线部位。病理组织变化为上皮增厚,上皮细胞内水肿,胞核固缩或消失,出现空泡性变。
    3)迷脂症:多位于颊及唇红部,为异位的皮脂腺,呈淡黄色颗粒,可丛集或散在,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
    4)扁平苔藓:舌背上的扁平苔藓病损灰白色斑块状突起,局部柔软,弹性正常,多伴有口腔其他部位的病损,有时有皮肤病损。舌白斑为白垩色斑块,粗糙稍硬,有时有沟纹或沟裂。
    (3)治疗
    1)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酒,少吃烫、辣食物;去除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观察1~3个月。
    2)观察1~3个月后,病损未消失者须行活检送病理,作出肯定性诊断。
    3)对于非充血、糜烂型的病损,可用0.1%~0.3%维A酸软膏局部涂擦,1~2次/日,病损减轻时应减量。亦可使用鱼肝油局部涂擦,3~4次/日。
    4)口服维A酸类药物,如维胺酯胶丸25~50mg/次,2~3次/日,4~6周为一疗程。
    5)内服维生素AD或维生素A(5万单位/天)。
    6)对有癌变倾向的病损类型、部位,应定期严密复查。白斑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现增生、硬结、溃疡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切除并活检;对溃疡型、疣状、颗粒状白斑应手术切除全部病变送活检。不宜手术的白斑可选择冷冻、激光等治疗方法。
    7)中医中药治疗。
    8)全口洁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查体:T36.5℃,P79次/分,R19次/分,BP138/76mmHg。神清,形体消瘦,体有倦容,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辅助检查:血糖13.Ommol/L,尿糖(++),血脂正常。 【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1)烦渴多饮,尿频、尿量多1年。(2)神清,形体消瘦,伴有倦容。(3)血糖13.Ommol/L,尿糖(++),血脂正常。
    二、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肺热炽盛,耗液伤精,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精,则尿频量多;肺热精伤,大肠失润,则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均为肺热精伤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肺热炽盛,耗液伤精。
    三、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2.中医疾病诊断消渴。3.中医辨证诊断肺热精伤。
    四、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2.所选方剂名称消渴方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天花粉20g、黄连1Og、藕汁20g、葛根1Og、麦冬1Og、覆盆子1Og、知母1Og、黄芩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五、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糖尿病健康教育。2.饮食治疗制定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合理分配。3.体育锻炼。4.自我监测血糖。5.口服药物治疗可选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64岁。患者近两年来夜尿次数增多,约2~4次每夜,近3个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排尿时间延长。昨日饮酒后出现小便次数明显增加,约1小时1次,尿线细,尿后余沥不尽,无肉眼血尿,尿道灼热刺痛,时感小腹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肛门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表明光滑,质软,有弹性,中央沟消失。腹部B超:前列腺体积增大57mm×48mm×40mm,膀胱残余尿量70ml,余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膀胱癌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夜尿频2年,排尿时间延长3月,尿频尿痛1天。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以尿频、排尿困难、尿线细为主症,诊断为精癃。患者为64岁老年男性,肾之气阴已衰,无力鼓舞膀胱气化,故见夜尿频,排尿困难,尿线细,尿后余沥不尽;复因饮酒,聚湿生热,致湿热下注,蕴结不散而出现尿道灼热刺痛,时感小腹灼热等症。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蕴结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精癃与膀胱癌相鉴别:发生于膀胱三角区尿道出口附近的膀胱肿瘤,也可以出现下尿道梗阻症状,但常有无痛性、常伴血块的严重血尿的特点。肛门直肠指检:前列腺质地较硬,PSA值常升高。而精癃是以排尿困难,余沥不尽,甚或尿闭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精癃 中医证候诊断:湿热蕴结证中医治法:清热利湿,消癃通闭方剂:八正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14题:

    病例摘要:昊某,女,53岁,已婚,干部。2015年12月17日初诊。患者近1年来,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中医证型诊断:气阴亏虚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为主症,辨病为消渴。现症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辨证为气阴亏虚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中医病证鉴别:两者都可见多食易饥,消瘦症状。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方剂名称:七味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0g,党参6g,白术12g,茯苓12g,怀山药6g,甘草3g,木香6g,藿香12g,葛根15g,天冬6g,麦冬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5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40岁。患者1年前因急性阑尾炎曾进行手术治疗,近1年来常腹部刺痛,以夜间为甚,痛处固定,以右下腹为主,曾服用多种止痛药无效。查体:T 37℃,P 78次/分,R 20次/分,BP 110/85mmHg。痛苦病容,腹部平软,右下腹可见手术瘢痕,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弱,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胆胰脾B超未见明显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腹部占位、肿瘤复发等相鉴别。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急性阑尾炎手术史1年。(2)腹部刺痛,以夜间为甚,痛处固定,以右下腹为主。(3)痛苦病容,右下腹可见手术瘢痕,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弱。(4)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胆胰脾B超未见明显异常。二、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腹部占位、肿瘤复发等相鉴别。绝大部分肠粘连患者都有腹部或者盆腔手术病史,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大便变细、便秘等。B超、钡灌肠、肠镜、CT等特殊检查可以辅助诊断。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1年为主,故可诊断为腹痛。患者有手术史1年;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腰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瘀血病在血分,属阴,则疼痛夜间加重;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 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肠粘连。2.中医疾病诊断 腹痛。3.中医辨证诊断 瘀血内停。五、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2.所选方剂名称 少腹逐瘀汤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当归1Og、川芎1Og、赤芍15g、生蒲黄1Og、五灵脂1Og、延胡索1Og、小茴香1Og、泽兰1Og、红花1Og、甘草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 平素注意饮食,应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所需水分及电解质、热量等。2.腹部手术。

  • 第16题:

    病例摘要:刘某,女,52岁,已婚,工人。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少量咯血,经肺部CT及痰检诊断为"肺结核",给予抗痨药物治疗。患者目前仍时有咳嗽,偶有痰中带血,遂前来就诊。症见:间断咳嗽,气短声低,痰中偶有带血,面色白,晚间盗汗,神疲倦怠,纳差,二便可。舌质淡,苔薄,脉细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虚劳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咳嗽、间断咯血1年。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咳嗽、间断咯血1年,诊断为肺痨。患者肺脾同病,清肃失司,而致咳嗽,气短声低;肺络受损,而致痰中带血;气阴亏损则面色胱白,盗汗,乏力;脾虚中焦不运,而见纳差;脉细弱为肺脾同病,气阴两虚之象。综上所述,辨证为气阴耗伤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肺痨与虚劳的鉴别:二者都是慢性虚损性疾病,虚劳是由于脏腑亏损导致多种慢性虚损证候的总称,病理性质为五脏虚损,以肾为主,一般无传染性。肺痨则是一个独立性疾病,是由于体质虚弱、痨虫侵肺所致,病位主要在肺,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具有传染性。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肺痨 中医证候诊断:气阴耗伤证中医治法: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剂:保真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17题:

    病例摘要:刘某某,女,49岁,已婚,干部。患者10佘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双颞部为重,生气后易出现,自行服用止痛药后可逐渐缓解。3日前患者因与家人争吵,再次出现头痛,服用止痛药物疗效不佳,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头痛,双颞部为主,呈胀痛,平素性急易怒,口干口苦,夜寐欠安,二便尚调。舌红,苔黄,脉弦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头痛反复发作10余年,再发3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头痛反复发作10余年,再发3日,诊断为头痛。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见头痛且胀;颞侧为肝经循行部位,枢机不利,故以两侧头痛为主;肝胆失于疏泄,而见口苦;肝经郁热伤津,而见口干;肝火扰心,故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数亦为肝阳上亢之象,故辨证为肝阳上亢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头痛与眩晕的鉴别:头痛是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可由风邪挟寒、挟热、挟湿所致,内伤头痛则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辨证应分虚实,亦多于肝脾肾三脏相关。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头痛 中医证候诊断:肝阳上亢证中医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止痛方剂:天麻钩藤饮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18题:

    患者,男性,70岁。患高血压心脏病近10余年。近1年来,患者明显感觉体力活动受限,洗脸、刷牙即可引起呼吸困难、心悸。目前该患者的心功能处于( )。

    A.代偿期
    B.Ⅰ级
    C.Ⅱ级
    D.Ⅲ级
    E.Ⅳ级

    答案:D
    解析: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整理如下表所示。
    图}
    表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该病人休息时无症状,洗脸刷牙即可引起呼吸困难、心悸,故为心功能Ⅲ级。{

  • 第19题:

    患者,女,19岁。病例摘要(1)主诉:右上前牙黑点1个月。(2)现病史:1个月前刷牙时发现右上前牙有黑点,无任何不适症状。(3)检查:11近中褐色变,探诊有粗糙感,探针能进入至牙釉质层,探(-),叩(-),冷、热诊(-)。X线牙片示38、48近中阻生。(病例题)


    正确答案:病例分析
    (1)诊断:11浅龋。诊断依据:无症状,粗糙牙面,龋损达牙釉质层。探(-),叩(-),冷、热诊(-)。
    (2)鉴别诊断
    1)釉质钙化不全表面光滑不粗糙,质地硬不能探入,可发生在牙的任何部位。
    2)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釉质表面有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窝沟,有对称性,质地硬而光滑,常累及整个牙冠或牙尖周围。
    3)氟斑牙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可累及整个牙冠,患牙常有对称性,质地硬,牙冠完整。有高氟区的生活史。
    (3)治疗设计
    1)11备洞后充填修复。
    2)建议38、48择期拔除。

  • 第20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查体:T36.5℃,P79次/分,R19次/分,BP138/76mmHg。神清,形体消瘦,体有倦容,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辅助检查:血糖13.Ommol/L,尿糖(++),血脂正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某些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烦渴多饮,尿频、尿量多1年。
    (2)神清,形体消瘦,伴有倦容。
    (3)血糖13.Ommol/L,尿糖(++),血脂正常。二、西医鉴别诊断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等药可抑制胰岛素释放或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经询问病史不难鉴别。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肺热炽盛,耗液伤精,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精,则尿频量多;肺热精伤,大肠失润,则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均为肺热精伤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肺热炽盛,耗液伤精。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2型糖尿病。
    2.中医疾病诊断
    消渴。
    3.中医辨证诊断
    肺热精伤。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2.所选方剂名称
    消渴方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天花粉20g、黄连1Og、藕汁20g、葛根1Og、麦冬1Og、覆盆子1Og、知母1Og、黄芩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糖尿病健康教育。
    2.饮食治疗
    制定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合理分配。
    3.体育锻炼。
    4.自我监测血糖。
    5.口服药物治疗
    可选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 。查体:T 36 . 5℃,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70mmHg 。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刘某某,女,49岁,已婚,干部 。 患者10佘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双颞部为重,生气后易出现,自行服用止痛药后可逐渐缓解 。3日前患者因与家人争吵,再次出现头痛,服用止痛药物疗效不佳,遂前来就诊 。刻下症见:头痛,双颞部为主,呈胀痛,平素性急易怒,口干口苦,夜寐欠安,二便尚调 。舌红,苔黄,脉弦数 。 答题要求: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2 .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42岁男患者,半年来无诱因出现右侧肢体自发性疼痛,伴烧灼样感觉,近2个月右手持物时没有感觉。查体:右侧肢体深、浅感觉障碍,该患者受累的结构为()
    A

    脊髓丘脑束

    B

    皮质脊髓束

    C

    薄束

    D

    楔束

    E

    丘脑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 常某,女,50岁,公司职员。2012年11月就诊。 患者近2年来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近1年来经常胃脘部疼痛,饥饿时明显,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偶有夜间疼醒,进食后能够缓解。近1周疼痛每天发作,大便黑色。 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涩。 辅助检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1cm溃疡,表面苔厚而污秽,周围黏膜肿胀,无黏膜皱襞集中。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胃脘部刺痛"为主症,属于中医"胃痛"的范畴。患者平素精神紧张,肝气郁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胃络不通,不通则痛,瘀血阻络,则胃痛状如针刺,疼痛部位固定,瘀血属于阴邪,夜亦属阴,故偶有夜间痛醒。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舌底络脉迂曲怒张,脉涩均属胃络瘀阻证,四诊合参,患者证属血络瘀阻证,病位在胃,病性以实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佳。
    西医诊断依据:
    (1)中年女性,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
    (2)胃脘部发作性疼痛,饥饿时刺痛为主,进食后能够缓解,大便黑色。
    (3)胃镜: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1cm溃疡,表现苔厚而污秽,周围黏膜肿胀,无黏膜皱襞集中。
    西医鉴别诊断:
    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典型者有右上腹痛且与油腻进食有关,放射至肩背部,伴发热与黄疸。不典型者可借助B超或胆道造影鉴别。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胃痛
    中医证候诊断:血络瘀阻证
    西医诊断: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中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和胃
    方剂: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当归10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檀香6g;砂仁6g;茯苓15g;法半夏6g;炒白术15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保持情绪乐观。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当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卧床休息几天乃至1~2周。
    (2)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日两次。
    (3)可短期使用一些镇静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