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物钟的生理作用及其意义?

题目

简述生物钟的生理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生物钟的生理作用及其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正常菌群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1.正常菌群是指在正常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分布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2.生理意义:
    ①对宿主的保护作用
    ②对宿主的营养作用
    ③参与机体物质代谢
    ④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⑤生物屏障作用

  • 第2题:

    简述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食管的生理狭窄及其临床意义如下:食管由上而下共有4个生理性狭窄,是易受损伤及异物存留的部位。①第1狭窄:为食管入口,由环咽肌收缩而成,为食管的最狭窄处,因此也是异物最易嵌顿的地方。而且食管入口的后壁有2个肌肉薄弱区,分别为环咽肌上三角和环咽肌下三角,食管镜检查时易为食管镜所损伤而导致穿孔。②第2狭窄:为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所致,距第1狭窄约7cm。③第3狭窄:距第2狭窄较近,约4cm,是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前壁而成。④第4狭窄:是食管穿膈裂孔所致,距门齿约36cm。4个生理性狭窄由上往下异物嵌顿的可能性逐渐下降。

  • 第3题:

    简述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正确答案:㈠生理作用:保Na+、保水、排K+
    ㈡分泌调节:
    ①血容量↓→近球细胞释放肾素↑→Ag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
    ②血K+↑或血Na+↓→肾上腺球状带→醛固酮↑

  • 第4题:

    简述桥粒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桥粒本身即具有很强的抗牵张力,加上相邻细胞间由张力细丝构成的连续结构网,使得细胞间连接更为牢固。桥粒结构的破坏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互相分离,临床上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

  • 第5题:

    简述氧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氧离曲线是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与离解特性的曲线。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饱和度主要取决于氧分压(PO2),并呈正相关。PO2降低时,氧解离增多,氧饱和度下降。氧离曲线呈S形,曲线上部较平坦,说明当PO2在60mmHg~100mmHg之间时,虽然PO2变化较大,但氧饱和度变化却很少。只要肺泡PO2不低于60mmHg,血氧饱和度仍可保持在90%,从而可维持对全身组织的氧供应。如果增加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将PO2提高至100mmHg以上,但血氧饱和度提高甚微。曲线下部陡直,相当于PaO2在20mmHg~40mmHg水平(正常组织PO2水平),表明轻微PO2的下降即可使较多的氧解离出来,利于组织摄氧改善缺氧状态。

  • 第6题:

    简述硫胺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乏的症状。


    正确答案: 与体内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以TPP形式参与糖代谢;与机体的氮代谢、水分、及盐的代谢有关;与心脏功能有关;在神经生理上也有作用。参加了末梢神经功能,在治疗酒精中毒性神经炎等方面有价值。缺乏症状为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糖异生的概念、原料、器官、关键酶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糖异生概念:由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原料:甘油、有机酸和生糖氨基酸。
    部位:主要在肝脏,其次是肾脏。
    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
    生理意义:
    ① 维持空腹和饥饿时血糖浓度稳定。
    ② 防止酸中毒发生。
    ③ 补充肝糖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简述学生体质测定中常用生理学指标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1)运动系统:主要有肌肉力量、肌电图、关节伸展度等
    (2)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脏形态、结构和心血管功能方面的指标
    (3)呼吸系统和能量代谢指标:呼吸系统主要有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最大肺通气量、摄氧量、最大摄氧量和呼吸肌耐力等;呼吸商、无氧阈
    (4)神经感觉系统机能指标:简单视—动反应时、简单听-动反应时、综合反应时等。

  • 第9题:

    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 第10题:

    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及其在生物体中的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特点:
    1.6-磷酸葡萄糖是直接脱氢和脱羧即可彻底分解;
    2.氢受体为NADP+
    3.中间产物有磷酸戊糖产生;
    生理意义:
    1.生成的5-磷酸核糖供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生成的还原型辅酶Ⅱ(NADPH)可供还原性的生物合成如脂肪酸、类固醇等;同时可保护生物膜被氧化剂的破坏。
    3.与糖酵解、有氧氧化相联系;3-磷酸甘油醛是三条途径的交汇点。

  • 第11题:

    简述基底膜带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基底膜带的4层结构通过各种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除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外,还具有渗透和屏障等作用,因表皮无血管,营养物质即通过基底膜带进入表皮,而代谢产物又可通过其进入真皮。一般情况下,基底膜带限制分子量大于40000,的大分子通过,但当发生各种损伤时,炎症细胞、肿瘤细胞及其他大分子均可通过基底膜带进入表皮。基底膜带结构异常可导致真皮与表皮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或大疱。

  • 第12题:

    简述Na+-K+泵的性质、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Na+-K+泵是 Na+、K+依赖性ATP酶,本质是蛋白质。其酶活性可因细胞内Na+增加或细胞外K+增加而激活。其作用是分解ATP,逆电一化学梯度主动转运Na+和K+。在一般情况下,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使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这种不对等转运可使膜内负值增加,所以是一种生电泵。Na+-K+泵功能的生理意义是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梯度,形成Na+、K+跨膜移动的势能贮备,是产生细胞生物电和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的基础,也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代谢的必需条件。

  • 第13题:

    问答题
    简述动物生物钟的适应意义。

    正确答案: 1)木虱昼夜节律的生态适应
    晚上温度低、湿度较高
    白天:木虱对光是负趋光性而对湿度是正趋湿性
    晚上:木虱负趋光性较强,正趋湿性不明显
    2)哺乳动物冬眠的适应意义:冬眠动物不必再去面对冬季的生存问题;不必再去寻找食物或与其他动物进行食物竞争;在冬季免去了保持体温和适当巢位的难题。
    3)鸟类迁移行为的适应性:迁移鸟类冬季飞往南方可以避开冬季严酷的环境条件和食物不足,当它们在春季飞回北方时,马上进行生殖,以便保证幼鸟在秋天迁飞时能得到充分发育。
    4)蜜蜂定时采食的适应性:生物钟能告诉蜜蜂应该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采蜜。
    5)利用生物钟测时和定向:确定时间,可预测环境变化或保持行为与环境周期同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Na+-K+泵的性质、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Na+-K+泵是 Na+、K+依赖性ATP酶,本质是蛋白质。其酶活性可因细胞内Na+增加或细胞外K+增加而激活。其作用是分解ATP,逆电一化学梯度主动转运Na+和K+。在一般情况下,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使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这种不对等转运可使膜内负值增加,所以是一种生电泵。Na+-K+泵功能的生理意义是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梯度,形成Na+、K+跨膜移动的势能贮备,是产生细胞生物电和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的基础,也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代谢的必需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