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所示为我国南方某市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规划设计图,面积约80hm2,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万人左右、分设为3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 200m2)。 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的分布、小区公建分布和住宅组团、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的综合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和转弯半径)

题目
图6所示为我国南方某市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规划设计图,面积约80hm2,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万人左右、分设为3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 200m2)。
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的分布、小区公建分布和住宅组团、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的综合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和转弯半径)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居住区道路和小区主路结构清晰,主要走向顺应了城市主导风向,成为居住区良好的通风走廊。
2.小区主路沟通了 3个小区,联系方便。
3. Ⅱ号小区的二条主路不宜直接向城市主干路开口,且开口间距过近。
4.小区主路不宜采用尽端式道路,且长度超过规定要求。
5.城市公共加油站不宜在城市主干路及交叉口布置。
更多“图6所示为我国南方某市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规划设计图,面积约80hm2,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万人左右、分设为3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 200m2)。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开发商拟在滨江规划建设一居住小区,用地规模约12 hm2,提出了一个用地功能的布局方案。该居住小区规划方案图如图1所示。

    试对该居住小区的规划方案指出不妥之处。


    答案:
    解析:
    1.小区被城市次干道穿越,不利于组织小区结构完整性,不利于提供安全的居住生活环境。建议将城市次干道向南改道至小区边缘。

    2.小区内部无集中绿地,虽然在东部有市级绿地,但不能取代小区绿地。建议将小区集中绿地与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及托幼结合布置在小区中心位置。

    3.托儿所用地位置不合理,不要与小学靠近。建议将托儿所与中心绿地合设。

    4.小区商业服务用地位置较偏。建议将小区商业服务向西移至与市级公建邻近,以体现经济的集聚作用。

    5.滨江道路,布置高层住宅会阻挡南部住宅的景观视线。建议将低层住宅移至滨江边,将高层住宅移至小区南部。

    6.小区没有核心空间。建议把托儿所、集中绿地、公共活动中心共同构成小区核心空间。

    7.小学位置不当,用地规模偏小。建议将小学移至小区东南角,小学入口开设在小区内部道路上,用地规模宜为1. 0~1. 5 hm2。

    8.小区南北联系不便。建议小区内组织加强南北向交通联系的道路。

  • 第2题:

    图2-8-5所示为我国南方某市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面积约80 ha,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万人左右、分设为三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 200 m2)。
    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的分布、小区公建分布和住宅组团、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的综合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和转弯半径)。


    答案:
    解析:
    1.居住区道路和小区主路结构清晰,主要走向顺应了城市主导风向,成为居住区良好的通风走廊。
    2.小区主路沟通了三个小区,联系方便。
    3.Ⅱ号小区的两条主路不宜直接向城市主干路开口,且开口间距过近。
    4.小区主路不宜采用尽端式道路,且长度超过规定要求。
    5.城市公共加油站不宜在城市主干路及交叉口布置。

  • 第3题:

    图5 为某城市中心区一25 公顷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和公建。
      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28 万平方米,公建12 万平方米。现状有少量平房,无保留价值。地块东侧为现有铁路支线,北侧规划有城市次干路、南侧为城市支路、西侧临城市快速路,快速路与次干路及城市支路的交叉口均规划为立交。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是:
      (一)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总用地面积及居住、公建用地面积;
      (二)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限高、绿地率的控制指标;
      (三)建筑后退要求、间距规定;
      (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配置要求;
      (五)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



    地块位置示意图
      【问题】
      请补充其它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其它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包括:
      (1)补充建筑限高条件。
      (2)注重环境和景观设计,处理好与沿河城市绿带公园的关系及与立交桥的关系。
      (3)补充绿地率和绿线要求。
      (4)解决好地块出入口方位,满足停车场设置要求。
      (5)明确地铁出入口设置。

  • 第4题:

    某大城市外围规划一处大型居住用地,并拟建城市主、次干路及地铁线路服务于该地区(车站位置如图3 所示)。规划居住区内的路网系统相对独立,在交通性干道的北侧配套建设一个大型超市。



    图3 某市局部地段规划路网示意图
      【问题】
      请指出规划中道路交通及大型超市布局的不合理之处。


    答案:
    解析:
    该规划中道路交通及大型超市布局的不合理之处有:
      (1)地铁线路不应在交通性主干路下;
      (2)南北向次干道不应与交通性主干路直接相连;
      (3)居住小区级道路不应与主干路直接相连;
      (4)大型超市布局不合理:超市紧临交通性干道和主干路的立交口,与交叉口、居住区、地铁站的结合不好。

  • 第5题:

    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公顷,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带状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m2,公建面积12万m2。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西侧、南侧为城市河流,沿河建设有城市绿带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临城市主干道,主干道与主干道交叉口规划为立交。东北侧主干路下敷设有地铁交通线路,并在规划范围内设车站。规划用地位置示意图如图2—29所示。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 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
    3.建筑后退要求及间距规定。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竖向设计要求。
    5.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1.补充建筑限高条件。
    2.注重环境和景观的设计,处理好与沿河城市绿带公园的关系及与立交桥的关系。
    3.补充绿地率和绿线要求。
    4.解决好地块出入口方位;满足停车场设置要求。
    5.明确地铁出入口位置。

  • 第6题:

    图2—11为我国南方某市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面积约80公顷,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0万人左右、分设为三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200m2)。
    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的分布,小区公建分布和住宅组团、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的综合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型式和转弯半径)


    答案:
    解析:
    1.居住区道路和小区主路结构清晰,主要走向顺应了城市主导风向,成为居住区良好的通风走廊。
    2.小区主路沟通了三个小区,联系方便。
    3.小区Ⅱ的两条主路不宜直接向城市主干路开口,且开口间距过近。
    4.小区主路不宜采用尽端式道路,且长度超过规定要求。
    5.城市公共加油站不宜在城市主干路及交叉口布置。

  • 第7题:

    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 hm2,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带状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2万平方米。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西侧、南侧为城市河流,沿河建设有城市绿带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临城市主干路,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规划为立交。东北侧主干路下敷设有地铁交通线路,并在规划范围内设车站(如图6所示)。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
    3.建筑后退要求及间距规定。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竖向设计要求。
    5.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1.补充建筑限高条件。
    2.注重环境和景观的设计,处理好与沿河城市绿带公园的关系及与立交桥的关系。
    3.补充绿成率和绿线要求。
    4.解决好地块出入口方位,满足停车场设置要求。
    5.明确地铁出入口位置。

  • 第8题: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其居住区用地分为( )。

    A.住宅用地
    B.绿化用地
    C.道路用地
    D.公共绿地
    E.公建用地

    答案:A,C,D,E
    解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16年版)第3.0.1条规定,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其中居住区用地分为: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等四类。

  • 第9题: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其中R03属于居住区用地中的( )。

    A:住宅用地
    B:公建用地
    C:道路用地
    D:公共绿地

    答案:C
    解析:

  • 第10题: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其居住区用地分为()。

    • A、住宅用地
    • B、绿化用地
    • C、道路用地
    • D、公共绿地
    • E、公建用地

    正确答案:A,C,D,E

  • 第11题:

    多选题
    1993年我国规定,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应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居住小区公共绿地面积应占居住小区总用地面积的(),组团公共绿地面积应占组团总用地面积的()
    A

    5-2%

    B

    3-8%

    C

    7.5-15%

    D

    20%


    正确答案: A,D
    解析: CAB

  • 第12题:

    问答题
    图为我国南方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面积约80公顷,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0万人左右,分设为三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 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的分布,小区公建和住宅组团,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的综合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和转弯半径)

    正确答案: 1、居住区道路和小区主路结构清晰,主要走向顺应了城市主导风向,成为居住区良好的通风走廊。
    2、小区主路沟通了三个小区,联系方便。
    3、II号小区的二条主路不宜直接向城市主干路开口,且开口间距过近。
    4、小区主路不宜采用尽端式道路,且长度超过规定要求。
    5、城市公共加油站不宜没城市主干路及交叉口布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建设单位通过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竞得某城市中心区两个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两地块面积共46 hm2,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建设总量控制为住宅60万平方米,公建40万平方米。该地段西侧、北侧为城市公园,东侧为市级体育设施。地块南侧和东侧临城市主干路,西、北两侧为城市次干路,城市干路围合范围内的用地面积为85 hm2,其中已建成3个居住小区,分别位于该地块的南侧和北侧,已按小区规模安排了配套设施,并已有一所中专学校。
    依据该两地块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分析还有哪些规划设计条件需要补充,地段现状示意图如图5所示。已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用地情况:规划用地性质、规划用地面积、用地边界条件。
    2.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规划控制指标。
    3.建筑后退要求(包括城市绿化带和建筑后退线)及间距规定。
    4.绿地率及集中绿地配置要求。
    5.建筑风格、体量、色彩等要求。
    6.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答案:
    解析:
    补充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规模:建筑面积(住宅60万平方米,公建40万平方米)。
    2.高度:建筑高度。
    3.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地上地下要求,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
    4.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互补(市级体育设施、公园)。
    5.人口容量:人口密度建议。
    6.公共设施:需配套的公共设施。

  • 第14题:

    图1 为某县级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规划人口为36 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3 平方公里。该市确定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物流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规划工业用地面积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35%。铁路和高速公路将城区分为三大片区,即铁西区、中部城区、东部城区。铁西区主要规划为产品物流园区和居住区;中部城区包括老城区和围绕北湖规划建设的金融、科技、行政等多功能的新城区;东部城区规划为高新化工材料生产、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组团。‘



    图1 某县级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问,该总体规划在用地规模、布局和交通组织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为什么?


    答案:
    解析:
    该总体规划在用地规模、布局和交通组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用地规模上,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取值控制在65.0m2/人~115.0m2/人,而该县级市超过119.4m2/人,故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偏大;标准规定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5%~30%,而该县级市达到35%,因此工业用地比重偏大。
      (2)用地布局上,通过读风玫瑰图获得城市主导风情况,工业应位于主导风下风向;城市公共绿地不足;东部城区的化工材料生产有污染,而食品加工对环境要求高,两类工业用地不应布置在一起。
      (3)交通组织上,东城区布置大量工业而居住用地少,易造成钟摆型交通和高峰拥堵;中部城区与东部城区间联系道路不足。

  • 第15题:

    图所示为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 4 hm2,项目位于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 2万m2,公建面积1 2万m2 。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东南侧建设有城市公园,北侧和西侧临城市主、次干路。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条件:


    (1)用地情况:用地面积和边界。


    (2)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数量等。


    (3)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下一步需进行规划方案编制。


    (4)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问题】


    请补充规划条件。



    答案:
    解析:

    补充规划设计条件:


    (1)补充建筑高度、绿地率要求。


    (2)补充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要求。


    (3)补充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相关规划建设要求。


    (4)补充项目在对东南侧城市公园和沿城市主、次干路街景的景观设计要求。


    (5)补充规划用地的交通出入口位置要求。


    【解析】


    从已给出的规划条件来看,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数量等指标,则该项目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补充用地出入口位置、建筑限高、绿地率等条件。因地块位于保护区内,补充历史文化保护区相关要求,如建筑风貌、色彩等,补充对保留建筑的要求。规划条件制定,参考《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注意与公园、城市道路、现状居住区的关系,对公建配套提出要求,考虑景观延续。


  • 第16题:

    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 ha,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带状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m2,公建面积12万m2。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西侧、南侧为城市河流,沿河建设有城市绿带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临城市主干路,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规划为立交。东北侧主干路下敷设有地铁交通线路,并在规划范闱内设车站(图2-9-6)。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
    3.建筑后退要求及间距规定。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竖向设计要求。
    5.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1.补充建筑限高条件。
    2.注重环境和景观的设计,处理好与沿河城市绿带公园的关系及与立交桥的关系。
    3.补充绿地率和绿线要求。
    4.解决好地块出入口方位,满足停车场设置要求。
    5.明确地铁出入口位置。

  • 第17题:

    图3 为北方寒冷地区某城市一居住小区规划,基地面积含代征道路用地共计15.1 公顷。用地北侧为城市快速路,东侧为主干路,南侧为次干路,西侧为支路。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地段内配建幼儿园、小学各一座,以及一定数量的地区商业服务设施。当地日照间距系数为1.7。规划方案中,住宅层高2.7 米,层数见图面所示。经评审,该方案环境良好、市政设施齐备。



    某居住小区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分析该方案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并简述其理由。


    答案:
    解析:
    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①快速路边上不宜有商业,影响交通,也不安全。
      ②东入口离立交桥太近,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③不宜在主干道上设入口。
      ④小区没有人行入口,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⑤幼儿园的日照间距不够,且没有入口;幼儿园与水系直接相连,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⑥小学位置太偏,没有田径场,且与西边的停车场出入有干扰,影响安全。
      ⑦西侧沿支路超过150 米的高层应设消防车道,超过80 米的应设人形通道。
      ⑧作为北方的小区,小区路不满足敷设供热管道的要求,不符合相关规定。
      ⑨西北角的建筑日照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⑩西南入口距交叉口距离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且因为正对折线,视线有遮挡,影响安全。
      ?正对丁字路口,影响安全。
      ?建筑整体布局凌乱,不美观,部分建筑通风采光不好。

  • 第18题:

     图3 为我国南方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面积约80 公顷,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0 万人左右,分设为三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200m2)。
      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的分布、小区公建和住宅组团、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的综合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方案。



    图3 某城市居住区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和转弯半径)


    答案:
    解析:
    图4 为某市一个居住区组团规划方案,规划用地9 公顷,规划住宅户数800 户,人口约3000 人。该地块西、北临城市次干路,东南两侧为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根据当地规划条件要求,住宅建筑均为5 层,层高2.8m,日照系数不少于1.4。该规划方案布置了12 幢住宅楼及物流管理和商业建筑,结合组团出入口安排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并有市政工程和环卫设施配套。

    {图}

    图4 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评析该方案,具体指出方案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 第19题:


    某村为新农村规划建设试点村。该村位于城市边缘,所处地区由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而规划为限制建设区。村庄现状总人口1 9 0 0人,村域总面积1. 8km2。建设目标:建设成果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新农村,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面积39hm2。村庄西、南侧邻城市道路,根据上位规划要求预留了路侧绿化隔离带。村东南角现状是一处弃置地,在村委会要求下,为发展该村经济,规划为村办企业用地。村庄南部保留一所与令村共用的小学。村庄西南的商业用地为该村现状的一家餐厅。


    图3为该村村庄用地规划方案图。



    【问题】


    试分析该村庄用地规划中的不妥之处。



    答案:
    解析:

    1.人均建设用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2)位于限建区内,弃置地不应改为工业用地,可结合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发展适当的生态绿化产业,并应按规定留出相应的道路绿化隔离带。


    (3)村西侧的南北向道路不应形成错口,应调直。


    (4)村委会位置较偏,为便于管理和方便村民办事应安排在村庄中心,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


    (5)应安排托幼用地、文化活动站、卫生所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6)高压线穿过建设区应设置防护绿带。


    【解析】


    按照前述介绍的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村庄规划方案评析的题目应主要从人口及产业发展,用地布局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绿化景观规划,防灾及安全等方面来考虑。结合此题题面内容,首先说明“该村位于城市边缘,所处地区由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而规划为限制建设区”,因此不应随意扩大建设用地。而题目中又提到“村东南角现状是一处弃置地,在村委会要求下,为发展该村经济,规划为村办企业用地”。我们从图画上看该村的工业生产用地主要位于村庄北侧,而且已经具有相对较大规模,因此村东南角现状弃置地不应扩大村办工业用地,可结合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发展适当的生态绿化产业,成为城市整体生态绿化的一部分。


    其次,由题目中铪出的“村庄现状总人口1 900人,村域总面积1.8km2时,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面积39hm2”,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人均建设用地达到205m2/人。而国家规定人均用地标准上限为150m2/人,显然是超出国家标准了。再次,仔细从题目中关于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内容中,还能看到一些问题,比如村西侧的南北向道路形成错口,在道路规划上是不合理的;村委会位置较偏,不便于管理和村民办事,缺少托幼用地、文化活动站、卫生所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这些都是在村庄规划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村庄东北侧有一条高压线穿过建设区,而没有设置防护带。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道题的答案。

  • 第20题: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其中R03属于居住区用地中的( )。

    A.住宅用地
    B.公建用地
    C.道路用地
    D.公共绿地

    答案:C
    解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16年版)第3.0.1条规定,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其中居住区用地分为: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等四类。

  • 第21题:

    1993年我国规定,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应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居住小区公共绿地面积应占居住小区总用地面积的(),组团公共绿地面积应占组团总用地面积的()

    • A、5-2%
    • B、3-8%
    • C、7.5-15%
    • D、20%

    正确答案:A,B,C

  • 第22题:

    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居住小区用地构成中,下列各项用地指标错误的是( )。

    • A、住宅用地(R01)55%~65%
    • B、公建用地(R02)12%~22%
    • C、道路用地(R03)9%~17%
    • D、公共绿地(R04)5%~20%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居住小区用地构成中,下列各项用地指标错误的是( )。
    A

    住宅用地(R01)55%~65%

    B

    公建用地(R02)12%~22%

    C

    道路用地(R03)9%~17%

    D

    公共绿地(R04)5%~2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