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作者说读书人能和写书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曾与哪位写书人进行过心灵的交流,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文中涉及到的作品除外)

题目

(3分)作者说读书人能和写书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曾与哪位写书人进行过心灵的交流,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文中涉及到的作品除外)


相似考题

1.(四)阅读《不朽之盛事》。回答22—25题(11分)不朽之盛事①书写了给人读,人读了书又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书在内的这样一些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中国最早的书,是刻在兽骨上的,后来是竹简,再后来是刻板、活字印成的纸书,如今是电脑页面,是数字化的书。②花开花谢,往来古今,许多写书的人不在了,而他的书仍在,仍有人在读。许多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并不相遇,但他们的心仍跨越时空地在交流。读书之时,心如止水。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阅读能够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读书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使人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③读书不仅在于长知识,还有比长知识更为重要的,我以为是在学做人。人写书不是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传授知识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所有的写书人都是在写自己。“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是辨证的。我们读书,读到了最后,就是读人。任何一个写书人,归根结蒂,写到了最后,莫不是总写进了自己的抱负、胸襟和情怀。他总是有所寄托,不然,他为何要写书?④正是因此,我们读《离骚》读出了屈原,读《史记》读出了司马迁,读《岳阳楼记》读出了范仲淹,读《阿Q正传》、读《狂人日记》、读《孔乙己》、读《祝福》读出了鲁迅。我们读屈原、读司马迁、读范仲淹、读鲁迅,读出了世道人心,读出了悲天悯人,读出了光明正大。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中,从来都把书和人联系起来讲,什么叫“文如其人”,什么叫“道德文章”,都是讲:书即人,人即书。⑤这是否有些绝对了?也许有那么一点。的确存在一种文字和人品不相符甚而相背谬的书,那是一些假人写的假书。我们此时讲的,已将这些排除在外了。我们认定读书不可读欺世盗名的书,做人要做光明磊落之人。⑥我们坚持这样的信念:读书除了长知识,更是要学做人。这对写书人和读书人来说,都是“不朽之盛事”。 (选文有改动)22.(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更多“(3分)作者说读书人能和写书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曾与哪位写书人进 ”相关问题
  • 第1题:

    梁漱溟说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是最难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

    一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4分)(此题是开放题。句子理解2分,要围绕人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来回答;生活经历2分,要联系实际,语言简明通顺)

  • 第2题:

    通过本周学习与上网搜索有关图灵奖,哪位图灵奖得主的事迹对你最有影响,并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谈你认为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还没有任何智能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

  • 第3题:

    请列举“朱子读书法”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谈谈你对“朱子读书法”的理解和感悟。


    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 共有六条: (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 (2)熟读精思,即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 (3)虚心涵泳,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 (4)切已体察,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 (5)着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 (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 第4题:

    曾国藩提出读书的方法有“猛火煮、漫火温”,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学习情况,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 第5题:

    通过“第1讲计算文化”的学习与上网搜索有关图灵奖,哪位图灵奖得主的事迹对你最有影响,并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谈你认为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