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训释属于指出比喻意义的是()A.《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毛传:“兴也。摽,落也。盛极则堕落者,梅也,尚在树者七。”郑笺:“兴者,梅实尚余七未落,喻始衰也。谓女二十,春盛而不嫁,至夏则衰。” B.《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杜注:“言进退从己。” C.《墨子·修身》:“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孙诒让间诂:“俞云:者,衍字也。” D.《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集解:“苞氏曰:蔽犹当也。”

题目
下列训释属于指出比喻意义的是()

A.《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毛传:“兴也。摽,落也。盛极则堕落者,梅也,尚在树者七。”郑笺:“兴者,梅实尚余七未落,喻始衰也。谓女二十,春盛而不嫁,至夏则衰。”
B.《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杜注:“言进退从己。”
C.《墨子·修身》:“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孙诒让间诂:“俞云:者,衍字也。”
D.《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集解:“苞氏曰:蔽犹当也。”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训释属于指出比喻意义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文章训释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述语法、显示修辞,今译全文。

  • 第2题:

    对意义相近的被训释词,运用结构相似、用词相近的训释词并列解释的方法叫作()

    • A、定义法
    • B、描述法
    • C、否定法
    • D、比较法
    • E、引证法

    正确答案:D

  • 第3题:

    《说文•角部》:“解,判也。”《说文•采部》:“释,判也。”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 A、递训
    • B、互训
    • C、同训
    • D、以狭义释广义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这里所运用的义训方式是()。

    • A、同义相训
    • B、描述譬况
    • C、以狭义释广义
    • D、以共名释别名

    正确答案:B

  • 第5题:

    辨“训”和“义”需要辨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具体的训释术语可以分为哪些?


    正确答案: 1)某,某也;
    2)曰、为、谓、谓之;
    3)谓、言;
    4)犹、亦;
    5)之言、之为言;
    6)貌;
    7)属、别;
    8)辞、词、语助;
    9)读曰、读为;读如、读若;
    10)破、破字、破读、读破;如字;
    11)当作、当为;
    12)或曰、或说;一曰、一说、一云;
    13)浑言(统言、通言)、析言(别词)、散言、对言、散文、对文;
    14)衍文、脱文、倒文、错简、误文、形讹、坏字;
    15)一作、或作、又作、本亦作、本或作。

  • 第7题:

    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正确答案:《尔雅》

  • 第8题:

    多选题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例中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A

    递训

    B

    互训

    C

    形训

    D

    义训

    E

    声训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这里所运用的义训方式是()。
    A

    同义相训

    B

    描述譬况

    C

    以狭义释广义

    D

    以共名释别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朱熹的训释是递训的,从经典的阐释角度来看,这个训诂是有问题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说文•木部》:“李,果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A

    形训

    B

    义训

    C

    以共名释别名

    D

    以狭义释广义

    E

    同训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诗经•崧高》:“以赠申伯。”《毛传》:“赠,增也。”这条训释是()。
    A

    义训

    B

    同训

    C

    声训

    D

    推求语源

    E

    以本字释借字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朱熹的训释是递训的,从经典的阐释角度来看,这个训诂是有问题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


    正确答案:形训、声训、义训

  • 第15题:

    《说文•木部》:“李,果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 A、形训
    • B、义训
    • C、以共名释别名
    • D、以狭义释广义
    • E、同训

    正确答案:B,C,E

  • 第16题:

    《诗经•崧高》:“以赠申伯。”《毛传》:“赠,增也。”这条训释是()。

    • A、义训
    • B、同训
    • C、声训
    • D、推求语源
    • E、以本字释借字

    正确答案:C,D,E

  • 第17题:

    《说文.玉部》:“圭,玉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 A、以大名释小名
    • B、以共名释别名
    • C、互训
    • D、义训
    • E、同训

    正确答案:A,B,D

  • 第18题: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例中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 A、递训
    • B、互训
    • C、形训
    • D、义训
    • E、声训

    正确答案:B,D

  • 第19题:

    填空题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

    正确答案: 形训、声训、义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辨“训”和“义”需要辨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对意义相近的被训释词,运用结构相似、用词相近的训释词并列解释的方法叫作()
    A

    定义法

    B

    描述法

    C

    否定法

    D

    比较法

    E

    引证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说文•角部》:“解,判也。”《说文•采部》:“释,判也。”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A

    递训

    B

    互训

    C

    同训

    D

    以狭义释广义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正确答案: 《尔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说文.玉部》:“圭,玉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A

    以大名释小名

    B

    以共名释别名

    C

    互训

    D

    义训

    E

    同训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