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观点采择能力是主体我和客体我分离的标志。() ”相关问题
  • 第1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 )


    答案:对
    解析: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

  • 第2题:

    罗杰斯将自我划分为

    A.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理我
    B.主体我与客体我
    C.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
    D.身体自我与精神自我

    答案:C
    解析:
    罗杰斯将自我定义为人格的连续性、稳定性所赖以产生的最小单元。他把自我概念划分为两个部分: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实际自我是人对自我现状的知觉,理想自我是人对自己将要成为怎样的人的理想。罗杰斯认为人格的一致性就是指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一致性。现实的自我总会与理想的自我有距离,这促使人们努力追求理想,而如何追求个人理想构成了不同人的生活风格。

  • 第3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主要包括 “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 “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统一; 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的统一和()。

    A.自我和他人的统一

    B.自我与本我的统一

    C.人与自然的统一

    D.自我和环境的统一


    C

  • 第4题:

    根据塞尔曼(Selman,1980)的研究,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分别是

    A.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
    B.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
    D.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答案:A
    解析:
    塞尔曼( Selman,1980)根据对儿童的研究,提出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五阶段论:(1)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采择(3~6岁);(2)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6~8岁);(3)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8~10岁);(4)阶段3:相互性的观点采择(10—12岁);(5)社会的观点采择(12—15岁以上)。

  • 第5题:

    9、提出主体我和客体我的概念的人是

    A.米德

    B.库利

    C.詹姆斯

    D.弗洛伊德


    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