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X、Y两种产品,X、Y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2012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年6月,X、Y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500台和250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0.4万元和0.6万元,此外,X、Y

题目
(2016年)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X、Y两种产品,X、Y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2012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年6月,X、Y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500台和250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0.4万元和0.6万元,此外,X、Y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3所示:
表3

(2)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的成本核算精度大大提高,为此 ,甲公司决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市场调研,甲公司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X、Y两种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单价分别为1.85万元和1.92万元;单位产品必要利润分别为0.20万元和0.25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X、Y两种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并指出作业成本法及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摊标准的区别。
2.根据资料(2),结合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X、Y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并说明甲公司确定竞争性市场价格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3.根据(1)和)(2),结合上述要求1和要求2的计算结果,指出甲公司应重点加强哪种产品的成本管控,并说明理由。


相似考题
更多“(2016年)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X、Y两种产品,X、Y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2012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年6月,X、Y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500台和250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0.4万元和0.6万元,此外,X、Y”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公司主要从事X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生产X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Y材料全部从外部购入,20×7年12月31日,在甲公司财务报表中库存Y材料的成本为5 600万元,若将全部库存Y材料加工成X产品,甲公司估计还需发生成本1 800万元。预计加工而成的X产品售价总额为7 000万元,预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总额为300万元,若将库存Y材料全部予以出售,其市场价格为5 0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持有Y材料的目的系用于X产品的生产,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对Y材料进行期末计算时确定的可变现净值是(  )。

    A.5 000万元
    B.4 900万元
    C.7 000万元
    D.5 600万元

    答案:B
    解析:
    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7 000-300)-1 800=4 900(万元)。

  • 第2题:

    (2018年)甲公司主要从事X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生产X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Y材料全部从外部购入,20×7年12月31日,在甲公司财务报表中库存Y材料的成本为5600万元,若将全部库存Y材料加工成X产品,甲公司估计还需发生成本1800万元。预计加工而成的X产品售价总额为7000万元,预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总额为300万元,若将库存Y材料全部予以出售,其市场价格为50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持有Y材料的目的系用于X产品的生产,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对Y材料进行期末计算时确定的可变现净值是(  )。

    A.5000万元
    B.4900万元
    C.7000万元
    D.5600万元

    答案:B
    解析:
    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7000-1800-300=4900(万元)。

  • 第3题:

    (2018年)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下设X、Y两个分厂,其中X分厂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Y分厂主要从事B、C两种产品的生产。因产品成本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X分厂和Y分厂分别采用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2018年4月初,甲公司管理层召开月度成本分析会议,研究上月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部分参会人员发言要点摘录如下:
      (1)X分厂厂长:3月份A产品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近400万元,主要原因是直接材料成本超标较多。具体地说,3月份A产品直接材料的实际耗用总量为51万件,标准耗用总量为50万件;3月份A产品耗用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价为105元/件,标准单价为100元/件。考虑到A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4月份X分厂的成本控制重点是A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2)Y分厂厂长:3月份Y分厂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制造费用相对于竞争对手过高,B、C产品的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均较高,且制造费用集中发生在材料整理、成型加工、检验和产品包装四项作业。Y分厂管理非常严格与规范,很少出现由于材料质量和操作失误带来的废品废料问题。4月份Y分厂的努力方向是削减部分作业的成本。
      (3)甲公司财务总监:鉴于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A、B、C产品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为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建议采用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计算3月份A产品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和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并指出承担差异责任的对应部门。
      (2)根据资料(2),指出Y分厂哪种(或哪些)作业属于增值作业,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2),基于作业动因分析,指出Y分厂应重点削减四种作业中哪种(或哪些)作业的成本,并说明理由。
      (4)结合资料(3),指出目标成本法的主要优点。


    答案:
    解析:
     (1)直接材料数量差异=(51-50)×100=100(万元)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51×(105-100)=255(万元)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应由生产部门负责。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
      (2)增值作业:成型加工和产品包装。
      理由:成型加工和产品包装符合增值作业三个条件:a.功能明确;b.能为最终产品提供价值;c.在整个作业链中是必需的。
      (3)检测。
      理由:检验属于非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是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的重点。
      (4)主要优点:①突出从原材料到产品出货全过程成本管理,有助于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与效果;②强调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过程和全员管理,有助于提高客户价值和产品市场竞争力;③谋求成本规划与利润规划活动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 第4题: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3),结合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答案:
    解析:
    A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3+220+8=241(元)
    B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8+275+12=305(元)

  • 第5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企业,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随着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甲公司拟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两种产品成本。
      甲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100件和50件,A、B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应该分摊的单位作业成本。


    答案:
    解析:
    A产品的作业成本=400×(15000/600)+600×(25000/1000)+200×(10000/500)=29000(元)
      B产品的作业成本=200×(15000/600)+400×(25000/1000)+300×(10000/500)=21000(元)
      A产品单位作业成本=29000÷100=290(元)
      B产品单位作业成本=21000÷50=420(元)

  • 第6题: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1)至资料(3),在不考虑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的条件下,结合竞争性市场价格和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的生命周期成本,分别判断 A、B 两种产品的财务可行性。

    答案:
    解析:
    财务可行性判断:
    A 产品销售价格为 207 元,低于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241 元,在财务上不具有可行性。
    B 产品销售价格为 322 元,高于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305 元,在财务上具有可行性。

  • 第7题:

    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下设A、B两个分厂,其中A分厂主要从事X产品的生产,B分厂主要从事Y产品的生产。2019年1月,甲公司管理层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部分参会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财务部经理:公司产品目前采用的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将制造费用按照机器小时数分配后,X、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50元和280元。各位都知道,相对于作业成本法来说,传统成本法存在一个最主要的缺陷,即扭曲成本信息,导致存货计价不准确、产品定价不符合实际,最终可能使得公司失去竞争优势。如果将制造费用按照作业成本法原理进行合理分配后,X、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为220元和265元。
    (2)总经理: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品逐步同质化,顾客存在个性化需求。为了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应该将成本核算方法由传统成本法改为作业成本法。虽然成本核算上稍微复杂了一点,但是可以大大提升成本的精确度。
    (3)市场部经理:除作业成本法外,我们还可以考虑采用目标成本法来核算产品成本。即根据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倒推出产品的最高期望成本。经过我们市场部调研发现,X、Y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为185元和320元。为了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建议以竞争性的市场价格为基准销售两种产品,并且以12%的利润率[(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价]来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4)董事长:现在各位的观点都是站在生产制造这一环节来考虑产品成本,在成本控制中,如果不考虑上游、下游成本,而只考虑中游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据相关调研数据表明,X、Y产品应该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分别为15元和22元,应该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分别为10元和16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资料(1),指出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
    <2>?、根据资料(2),指出总经理的观点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3),结合目标成本法原理,分别计算X、Y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4>?、根据资料(1)和资料(4),结合作业成本法下X、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答案:
    解析:
    1.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是:一是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各维度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定价、作业与流程改进、客户服务等决策的准确性;二是改善和强化成本控制,促进绩效管理的改进和完善;三是推进作业基础预算,提高作业、流程、作业链(或价值链)管理的能力。(2分)
    2. 恰当。(1分)
    理由: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原因之一是客户个性化需求较高,市场竞争激烈。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法相比,操作较为复杂,但是因为其“相关性”提高而大大提升了成本信息的精确度。(2分)
    3.X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185×(1-12%)=162.80(元)(1.25分)
    Y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320×(1-12%)=281.60(元)(1.25分)
    4.X产品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20+15+10=245(元)(1.25分)
    Y产品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65+22+16=303(元)(1.25分)

  • 第8题:

    A 企业是一家从事大型设备制造的企业,只为某大型工程配套生产一种大型设备,一直以来 A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公司产品的多元化战略实施,为了加强成本管理,A 企业召开会议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历史现状进行梳理,为下一步成本管理做出规划。以下是会议发言记录:
    总经理:我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专用设备,因此市场和产品比较单一,这种方法也能够满足企业进行决策。但是公司即将实施多元化产品战略,要开发出市场受欢迎的产品,肯定要面临市场竞争。因此,要总结过去我们成本管理的经验和不足,为成本管理改革服务。
    财务总监:随着公司战略的不断推进,公司的间接成本的比重不断扩大,由原来的不足 30%,上升到了 56%。财务部建议拟引进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以下是财务部提供的间接成本资料。主要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 900 件、乙产品 300 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要求:

    按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摊的间接成本,并填制下表

    答案:
    解析:
    间接成本分配。

  • 第9题: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2),结合产品单位目标成本,指出在作业成本法下 A、B 两种产品哪种更具有成本优势,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B 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理由:在作业成本法下,B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275 元,低于单位目标成本 280 元;
    而 A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220 元,高于单位目标成本 180 元。

  • 第10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 X、Y 两种产品,X、Y 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 2012 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 年 6 月,X、Y 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 500 台和 250 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 0.4 万元和0.6 万元,此外,X、Y 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3 所示:

    (2)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的成本核算精度大大提高,为此,甲公司决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市场调研,甲公司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 X、Y 两种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单价分别为 1.85 万元和 1.92 万元;单位产品必要利润分别为0.20 万元和 0.25 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2),结合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 X、Y 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并说明甲公司
    确定竞争性市场价格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答案:
    解析:
    X 产品单位目标成本=1.85-0.20-1.65(万元)
    Y 产品单位目标成本=1.92-0.25=1.67(万元)
    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客户可接受的价格、主要竞争对手情况、自身目标市场份额。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任意一项或两项的,得相应分值的一半。

  • 第11题:

    下表列示了W公司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价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变动成本。

    假设该企业在传统成本法下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采用产量比例进行。要求分别采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进行产品的盈利性分析。


    答案:
    解析:
    (1)采用传统成本方法进行盈利性分析
      甲产品单位成本=[9500+(50000×100/150)]/100=428.33元,按产销量来分配固定成本费用
      甲产品单位利润=480-428.33=51.67(元)
      乙产品单位成本=[11000+(50000×50/150)]/50=553.33元,按产销量来分配固定成本费用
      乙产品单位利润=600-553.33=46.67(元)
      这两种产品均为盈利产品,企业应当生产这两种产品。
      (2)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盈利性分析
      甲产品单位成本=(9500+29000)/100=385(元)
      甲产品单位盈利=480-385=95(元)
      乙产品单位成本=(11000+21000)/50=640(元)
      乙产品其单位盈利=600-640=-40(元)
      可见以现有价格来安排生产,该产品在经济上并不合算。

  • 第12题:

    (2017年)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X、Y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两种产品。2017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207元/件和322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A、B产品;②以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A、B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70元和310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220元和275元。根据A、B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成本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要求:
      1.根据资料(1),依据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2.根据资料(2),结合产品单位目标成本,指出在作业成本法下A、B两种产品哪种更具有成本优势,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产品目标成本=产品竞争性市场价格-产品的必要利润
      A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207/(1+15%)=180(元/件)
      B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322/(1+15%)=280(元/件)
      2.B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理由:传统成本法扭曲了成本信息,采用作业成本法测算的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更合理。在作业成本法下A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大于A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B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小于B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所以B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 第13题:

    (2018年)公司主要从事X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生产X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Y材料全部从外部购入,20×7年12月31日,在甲公司财务报表中库存Y材料的成本为5 600万元,若将全部库存Y材料加工成X产品,甲公司估计还需发生成本1 800万元。预计加工而成的X产品售价总额为7 000万元,预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总额为300万元,若将库存Y材料全部予以出售,其市场价格为5 0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持有Y材料的目的系用于X产品的生产,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对Y材料进行期末计算时确定的可变现净值是(  )。

    A.5000万元
    B.4900万元
    C.7000万元
    D.5600万元

    答案:B
    解析:
    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7 000-300)-1 800=4 900(万元)。

  • 第14题:

    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下设X、Y两个分厂,其中X分厂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甲公司采用标准成本法对A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2018年10月,A产品当月成本资料如下所示:
    (1)A产品单位标准成本资料。

    甲公司A产品预算产量的标准工时为100000小时。
    (2)本月A产品的实际产量为2000件,实际耗用材料900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95000小时,实际成本如下所示: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2018年10月A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成本差异总额。
    <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
    <3>?、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并指出承担差异责任的对应部门。
    <4>?、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答案:
    解析:
    1. 2018年10月A产品成本差异总额=1755000-855×2000=45000(元)(1.5分)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900000/90000-9)×90000=90000(元)(1分)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90000-50×2000)×9=-90000(元)(1分)
    3.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332500/95000-4)×95000=-47500(元)(1分)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5000-45×2000)×4=20000(元)(1分)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主要是劳动人事部门的责任。(2.5分)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37500/95000-3)×95000=-47500(元)(1分)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00-45×2000)×3=15000(元)(1分)

  • 第15题: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 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元/件。未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的单位目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 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成本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依据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2.根据资料(2),结合产品单位目标成本,指出在作业成本法下 A、B 两种产品哪种更具有成本优势,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3),结合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4.根据资料(1)至(3),在不考虑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的条件下,结合竞争性市场价格和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的生命周期成本,分别判断 A、B 两种产品的财务可行性。


    答案:
    解析:
    1.A 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207/(1+15%)=180(元/件)

    B 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322/(1+15%)=280(元/件)

    2.B 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理由: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在作业成本法下 A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220 元/件大于 A 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180 元/件,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275 元/件小于 B 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280 元/件,所以 B 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3.A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20+13+8=241(元/件)

    B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75+18+12=305(元/件)

    4.在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的 A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241 元/件大于竞争性市场价格207 元/件,不具有财务可行性。

    在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的 B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305 元/件小于竞争性市场价格 322元/件,具有财务可行性。

  • 第16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2012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年6月,A、B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500台和250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0.4万元和0.6万元。此外A、B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并指出作业成本法及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摊标准的区别。


    答案:
    解析:
    A产品的制造费用=100×(200/160)+300×(400/400)+50×(100/100)+25×(150/50)=550(万元)
      A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550/500=1.1(万元)
      B产品的制造费用=60×(200/160)+100×(400/400)+50×(100/100)+25×(150/50)=300(万元)
      B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300/250=1.2(万元)
      区别: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根据多种作业动因进行分配;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主要采用单一分摊标准进行分配。

  • 第17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 X、Y 两种产品,X、Y 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 2012 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 年 6 月,X、Y 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 500 台和 250 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 0.4 万元和0.6 万元,此外,X、Y 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3 所示:

    (2)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的成本核算精度大大提高,为此,甲公司决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市场调研,甲公司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 X、Y 两种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单价分别为 1.85 万元和 1.92 万元;单位产品必要利润分别为0.20 万元和 0.25 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1),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 X、Y 两种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并指出作业成
    本法及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摊标准的区别。

    答案:
    解析:
    X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Y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或:X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Y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Y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区别: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根据多种作业动因进行分配: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主要采用单一分摊标准进行分配。

  • 第18题:

    (2017年)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X、Y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两种产品。2017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207元/件和322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A、B产品;②以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A、B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70元和310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220元和275元。根据A、B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13元和18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8元和12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依据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2.根据资料(2),结合产品单位目标成本,指出在作业成本法下A、B两种产品哪种更具有成本优势,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3),结合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4.根据资料(1)至(3),在不考虑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的条件下,结合竞争性市场价格和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的生命周期成本,分别判断A、B两种产品的财务可行性。


    答案:
    解析:

    或:
    设A、B产品单位目标成本分别为X、Y,则

    2.B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理由:在作业成本法下,B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75元,低于单位目标成本280元;而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20元,高于单位目标成本180元。
    或:
    理由:在作业成本法下,B产品的单位成本低于单位目标成本,而A产品的单位成本高于单位目标成本。
    3.A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3+220+8=241(元)
    B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8+275+12=305(元)
    4.财务可行性判断:
    A产品销售价格为207元,低于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41元,在财务上不具有可行性。
    B产品销售价格为322元,高于单位生命周期成本305元,在财务上具有可行性。
    或:
    A产品单位利润=207-241=-34(元),在财务上不具有可行性。
    B产品单位利润=322-305=17(元),在财务上具有可行性。

  • 第19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X、Y两种产品。X、Y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2012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8年6月,X、Y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500台和250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0.4万元和0.6万元。此外X、Y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X、Y两种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并指出作业成本法及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摊标准的区别。


    答案:
    解析:
    X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100×(200/160)+300×(400/400)+50×(100/100)+25×(150/50)]÷500=1.1(万元)
    Y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60×(200/160)+100×(400/400)+50×(100/100)+25×(150/50)]÷250=1.2(万元)
    或:
    X产品的制造费用=100×(200/160)+300×(400/400)+50×(100/100)+25×(150/50)=550(万元)
    Y产品的制造费用=60×(200/160)+100×(400/400)+50×(100/100)+25×(150/50)=300(万元)
    X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550/500=1.1(万元)
    Y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300/250=1.2(万元)
    区别: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根据多种作业动因进行分配;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主要采用单一分摊标准进行分配。

  • 第20题:

    甲公司为一家电器制造企业,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随着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甲公司拟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两种产品的盈利性进行分析。
      甲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单价分别为480元和600元,产量(产销平衡)分别为100件和50件,直接成本分别为9500元和11000元。此外A、B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并对经营决策作出判断。


    答案:
    解析:
    A产品的制造费用=400×(15000/600)+600×(25000/1000)+200×(10000/500)=29000(元)
      B产品的制造费用=200×(15000/600)+400×(25000/1000)+300×(10000/500)=21000(元)
      A产品单位成本=(9500+29000)÷100=385(元)
      B产品单位成本=(11000+21000)÷50=640(元)
      A产品单位成本385元低于单位售价480云,其单位盈利为95元,可以安排生产该产品;B产品单位成本640元高于单位售价600元,其单位亏损为40元,不安排该产品生产。

  • 第21题: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 X、Y 两种产品,X、Y 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 2012 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 年 6 月,X、Y 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 500 台和 250 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 0.4 万元和0.6 万元,此外,X、Y 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3 所示:

    (2)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的成本核算精度大大提高,为此,甲公司决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市场调研,甲公司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 X、Y 两种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单价分别为 1.85 万元和 1.92 万元;单位产品必要利润分别为0.20 万元和 0.25 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1)和(2),结合上述要求 1 和要求 2 的计算结果,指出甲公司应重点加强哪种产品的
    成本管控,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甲公司应重点加强 Y 产品的成本管理。
    理由:Y 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为 1.8 万元大于目标成本 1.67 万元。
    X 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为 1.5 万元小于目标成本 1.65 万元

  • 第22题: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1),依据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答案:
    解析:
    A 产品单位目标成本=180(元)
    B 产品单位目标成本=280(元)

  • 第23题:

    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下设X、Y两个分厂,其中X分厂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Y分厂主要从事B、C两种产品的生产。因产品成本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X分厂和Y分厂分别采用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2018年4月初,甲公司管理层召开月度成本分析会议,研究上月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部分参会人员发言要点摘录如下:
    X分厂厂长:3月份A产品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近400万元,主要原因是直接材料成本超标较多。具体地说,3月份A产品直接材料实际产量下的实际耗用总量为51万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耗用总量为50万件;3月份A产品耗用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价为105元/件,标准单价为100元/件。考虑到A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4月份X分厂的成本控制重点是A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3月份A产品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和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并指出承担差异责任的对应部门。


    答案:
    解析:
    ①直接材料数量差异=(51-50)×100=100(万元)
    ②直接材料价格差异=51×(105-100)=255(万元)
    ③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应由生产部门负责。
    ④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