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幼儿园1个月了,这几天上幼儿园之前总是哭,并且哭的很厉害,感觉好像特别害怕幼儿园。老师说,女儿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早上在幼儿园哭一会儿就好了,可是孩子回家之后稍有不顺心,就哭个没完,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苗苗的妈妈问老师,女儿这样实在让人伤脑筋,她是不是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或者心理有了阴影? 根据上述材料,如果你是苗苗的老师,你该怎么跟家长沟通?

题目

“女儿上幼儿园1个月了,这几天上幼儿园之前总是哭,并且哭的很厉害,感觉好像特别害怕幼儿园。老师说,女儿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早上在幼儿园哭一会儿就好了,可是孩子回家之后稍有不顺心,就哭个没完,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苗苗的妈妈问老师,女儿这样实在让人伤脑筋,她是不是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或者心理有了阴影? 根据上述材料,如果你是苗苗的老师,你该怎么跟家长沟通?


相似考题
更多““女儿上幼儿园1个月了,这几天上幼儿园之前总是哭,并且哭的很厉害,感觉好像特别害怕幼儿园。老师说 ”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朋友上幼儿园很焦虑好哭,老师就恐吓幼儿,再哭就变成大老虎一口吃掉,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针对题目中的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第一,教师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恐吓孩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哭”的问题,反而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而言,存在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幼儿都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
    第二,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教师可以采取安抚幼儿的情绪,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的方式帮助幼儿缓解焦虑。
    第三,从师幼关系看,教师吓唬幼儿的行为会给让幼儿疏离教师,不利于良好幼师关系的形成,教师应该多关心、多倾听,正确引导孩子。

  • 第2题:

    这是一段爸爸和4岁多的女儿的对话。
    女儿:“爸爸,我不想上幼儿园。”
    爸爸:“为什么啊,幼儿园不好吗?”
    女儿:“我要和熊熊玩。”
    爸爸:“不上幼儿园就不是好孩子了。”
    女儿:“是好孩子,不去幼儿园。”
    爸爸:“不行,一定要去幼儿园。”
    女儿:“不去,呜呜……”
    爸爸:“别哭了,为什么哭,不是好孩子。”
    女儿:“呜呜,是好孩子,爸爸不让我陪熊熊。”
    爸爸:“……”
    请从这段对话中,分析该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并对如何发展这段对话给予这位父亲建议,引导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答案:
    解析:
    (1)从这对父女的对话中,可以看到,4岁多的女儿基本符合她这个年龄段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情绪体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特点:①自我概念的发展:7岁之前,儿童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还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早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很容易把自我、身体与心理混淆起来。 因此,幼儿的自我概念是物理概念,儿童对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外在的物理体验不加区分。材料中幼儿认为,我是好孩子,和陪熊熊以及去不去幼儿园没有关系,体现此点。②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评价开始发生转折的年龄是3.5~4岁,5岁的儿童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总的来说,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成人必须善于对儿童做出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做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对儿童都是有害的。材料中幼儿对于自我评价一定程度依赖于爸爸的评价,在乎爸爸对于自己是否是好孩子的评价。③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自我情绪体验在3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年龄在4岁,5~6岁的儿童大多数已表现有自我情绪体验。材料中当幼儿听爸爸说自己不是好孩子时,表现出委屈和哭闹的情绪,体现此点。④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在3~4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是4~5岁。5~6岁的儿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由于幼儿的皮质兴奋机制相对于抑制机制仍占很大优势,所以幼儿更多地表现为冲动性,幼儿的自控能力还是较弱的。材料中当幼儿听爸爸说自己不是好孩子时,就委屈地哭起来,不能控制,体现此点。
    (2)对父亲的建议:在和女儿的交往中,父亲显得过于强硬,容易伤害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父亲应该以缓和的语气,与女儿商量,怎样才能做一个更乖、更好的孩子。既不伤害她的自我评价,又能引导她上幼儿园。例如,可以跟她说,如果上幼儿园,就让她抱着熊熊到幼儿园门口。

  • 第3题:

    青青上幼儿园已经有几个月了,可是,每次妈妈去接她的时候,她都是孤单的样子,不说话也不动,眼巴巴看着妈妈来的方向,看上去怪可怜的。别的小朋友都互相有说有笑,尤其是男宝宝们,可她一句话也不说。妈妈觉得女儿是个心重的宝宝。询问老师,老师说:“青青特别乖,但她总一个人玩,不喜欢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也不喜欢说话。”妈妈对此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请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内容,对以上材料进行评析。


    答案:
    解析:
    (1)入园之后,有的宝宝没多久就完全适应了,可有些宝宝,入园都好几个月了,还是孤独的样子,没有好朋友。其实让宝宝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感受到幼儿园带给他的快乐,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材料中青青小朋友特别乖,可她总是一个人玩,不喜欢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也不喜欢说话,是因为她还不善于和小朋友们交往,没有体会到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的快乐。青青学会和小朋友交往,才能体会到同伴交往的乐趣。让她学会如何与老师交往和沟通,才能形成更好的师幼互动。能够与小朋友、老师友好相处的宝宝就会更喜欢幼儿园了。

  • 第4题:

    姜天是某社区的社会工作者,社区内张阿姨的孙女今年正好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但因为报名晚了,社区幼儿园的录取名额已满,张阿姨的孙女上不了这个幼儿园,她希望姜天能够帮忙找找附近的幼儿园。经过多方联系,姜天终于联络到一个还在招生的幼儿园,并且园内的各种设施条件也特别好,令他矛盾的是,自己的女儿今年也正好该上幼儿园,可此园的录取名额只剩下一个,他现在所面临的伦理困境是()。

    A、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B、保密问题
    C、自我决定问题
    D、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答案:A
    解析:
    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即社会工作者也是普通的公民,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需要通过一定渠道来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由于职业上的要求与限制,社会工作者有时很难兼顾工作与个人的利益,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尽可能减少二者带来的冲突导致的不利影响和后果。在本案例中,姜天应该让张阿姨的孙女去这个幼儿园,还是让自己的女儿去这个幼儿园,他所面临的是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问题。

  • 第5题:

    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

    A、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B、幼儿园生活环境

    C、幼儿园心理环境
    D、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答案:A
    解析:
    选A。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包括对幼儿产生影响的一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