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 ”相关问题
  • 第1题:

    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观念:自然的四季变化是上帝的作用,而不是地球自身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造成的。设计教学来转变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谈谈你的基本思路。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儿童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头脑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其中有些经验可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固定点,但其中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这就是儿童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或者说另类概念。错误概念往往并非简单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成,它常常与儿童的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认知体系。
    (2)概念转变是学习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学习者首先要意识到新经验与原有观念之间的不一致,从而产生一种“冲突感”,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要对新、旧经验及其有关的事实、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确性,直至对新、旧知识经验作出某种调整,以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
    (3)为了促进错误观念的转变,教学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引发认知冲突来让学习者意识到与原有观念相对的事实或观点。呈现对立性事实的基本方法是实验和观察。在学习“四季变换”这个常识的原因时,为了转变学生的有神论观念,在教学中可以用一个实验来检验这种想法,通过模拟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实际运行轨道,地球自身的自转规律、公转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这一现象。另外,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而理解这个现象的原因。
    (4)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概念转变过程会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①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为克服错误概念,学习者需要理解新的科学概念,能意识到证明新概念有效性的证据,看到事实材料是如何支持科学概念而违背原有的错误概念的。所有这些都依赖于学生的形式推理能力。
    ②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概念生态圈”表示影响概念转变的原有观念系统,它说明了学习者原有观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包括具体水平上的概念、实例,也包括更一般的信念和观念,这都是儿童经验世界的重要内容。
    ③动机因素。概念转变有四种主要的动机性因素,其中的目标取向,既是外在的、表现型的学业目标,也是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业目标。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习者对信息的深层加工,所以更有利于概念转变的发生。
    因此,在引导学生转变错误观念的时候要注意影响其转变的因素。

  • 第2题:

    简述波斯纳( Posner)关于概念转变条件的论述及其教育意义。


    答案:
    解析:
    (1)波斯纳是关于概念转变比较有影响的研究者,认为概念转变需具备的条件有:第一,对原有概念不满。第二,新概念的可理解性。第三,新概念的合理性。第四,新概念的有效性。(2)波斯纳关于概念转变的教育意义。第一,引发新旧概念的冲突,使学习者对原有概念不满。第二,注意对新概念的教学,使学习者能够理解新的概念并明晰其合理性。第三,举出大量能够使用新的概念解释的事例,使学习者明了新概念的有效性。 本题考查的是错误概念的转变的内容。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所拥有的朴素知识是影响学习科学知识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所掌握的朴素知识与科学知识相悖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因为学生所掌握的朴素知识是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往往比较顽固。因此根据波斯纳提出的概念转变的条件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 第3题:

    简述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的理论。
    一.“知信行”模式
    1.基本概念:
    ①知—知识(学习),是基础
    ②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
    ③行—行为建立或改变,是目标(三者之间有因果联系,但没有必然性。即必要而不充分。)
    2.态度是行为的前奏,转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①信息的权威性
    ②传播的效能
    ③恐惧因素
    ④行为效果和效益
    3.知而不行的原因分析:
    ①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需割舍个人的爱好。例:低盐无味高血压
    ②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需付出艰苦的努力例:控体重,节食+运动
    ③担心改变行为会危害社会关系
    ④担心意义不大。尤其老人
    ⑤侥幸心理
    二.健康信念模式:
    1.概念:基于信念可以改变行为的逻辑推理
    2.健康信念形成主要涉及的因素:
    ①对疾病威胁的认知:严重性、易感性
    ②对采取健康行为后得益的认识和克服改变行为中困难的决心
    ③提示因素
    ④社会人口学因素
    ⑤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3.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自信心。
    三.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1.概念:强调了根据个体或群体的需求来确实行为干预的策略,不同阶段所采取的转化策略也不尽相同。
    2.行为转变的5个阶段:
    ①没有准备阶段:提高认识,唤起情感
    ②犹豫不决阶段:帮助促进行为转变,协助制定行为转变计划,提供行为转变的技能
    ③准备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逐步转变行为的步骤,寻求社会支持
    ④行动阶段:争取支持,替代方法,成功者现身说法,家属同伴的支持
    ⑤维持阶段:创造支持环境,巩固行为转变的成果
    ⑥终止阶段:对于一些成瘾性行为

  • 第4题:

    贝克和雷米关于表层错误观念的另一名称是( )。

    (A)周边性错误观念 (B)边缘性错误观念
    (C)非中心性错误观念 (D)次要错误观念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简述当代生命伦理观念的转变。
    当今,对于生命的看法已由生命神圣论向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相统一的方向转变,即护理人员在道德上都倾向于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生命价值而努力,不提倡把医疗资源无条件地投入到为无价值的患者护理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