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散拍子在乐曲开头或中间过渡部分,节奏自由,可根据作品风格改变节拍的强弱规律,也叫自由拍子,表示为“廾”,由谱例可知其为散拍子。
更多“下列谱例中的节拍属于()。 ”相关问题
  • 第1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分析调式调性。(5分)
    (2)简要说明乐曲的节拍特点。(5分)
    (3)写出旋律的曲作者,并列举几部其他作品。(5分)


    答案:
    解析:
    (1)e自然小调。 (2)旋律为3/8拍.充满活力,生动地展示出生活在东欧地区的斯拉夫人民美好的生活情趣和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3)曲作者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代表作有:《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Op.95)、《大提琴协奏曲》(Op.104)、钢琴曲《幽默曲》(Op.101—7)。

  • 第2题:

    下面谱例中的音乐通过节奏重音,改变了原有的节拍规律,他出自斯特拉文斯基的哪部作品?

    A.《火鸟》
    B.《春之祭》
    C.《士兵的故事》
    D.《普切涅拉》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旋律片段为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作品《春之祭》。故本题选B。

  • 第3题:

    下面谱例中的全音阶所缺的音是( )。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下列谱例中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

    A.时值减缩
    B.时值扩大
    C.倒影
    D.逆行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复调写作手法的理解。该谱例名为《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谱例共呈现两个相似的乐句,其中1-2小节是第一乐句,3-7小节是第二乐句。而第一与第三小节完全一致,第二小节主音是、和,而第二乐乐句最后四小节是、和加上一个结束音,也就是说,两个乐句的骨干音是一致的,只是第二乐句的时值更长,由此判断,这里使用了时值扩大的手法进行发展。

  • 第5题:

    下列谱例中对C大调K46的解决最恰当的是()。



    答案:A
    解析:
    由于K46和弦缺乏独立性,它必须依附于属和弦而存在,所以K46和弦之后只能接D功能的和弦。A选项的K46和弦后连接C大调的V级,B选项的K46和弦后连接了Ⅲ级和弦,C选项后连接了Ⅳ级和弦.D选项后连接了Ⅶ级和弦。因此正确答案为A。

  • 第6题:

    下列谱例中的同声二部合唱属于哪一种民歌?( )

    A.侗族大歌
    B.蒙古族短調
    C.藏族酒歌
    D.彝族海菜腔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对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认识。谱例呈现的是一个多声部合唱作品。

    A项:侗族大歌就是一种无伴奏、纯人声、多声部合唱。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蒙古族短调结构短小,旋律婉转。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藏族酒歌又叫“昌鲁”,是藏族人民待客饮酒演唱的歌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彝族的海菜腔是彝族四大腔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7题:

    下面谱例中的唱腔属于哪种地方戏曲( )

    A.花鼓戏

    B.秦腔

    C.越剧

    D.豫剧

    答案:D
    解析:
    谱例旋律片段为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 第8题:

    下面谱例2对谱例1中的旋律片段进行了哪种变奏?( )

    A.扩大
    B.缩小
    C.加花
    D.倒影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算。题干中,旋律2的骨干音来源于旋律1,但在旋律1的基础上进行了加花变形。C项正确。

    A项:扩大是将原有节奏进行时值上的扩张,如八分音符变四分音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缩小是将原有节奏进行时值上的紧缩,如四分音符变八分音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倒影是以某音为轴线,上下方旋律形成倒影,如345和321。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9题:

    下谱例中的作品体裁属于(  )。


    A.艺术歌曲
    B.交响诗
    C.歌剧
    D.弦乐五重奏

    答案:A
    解析:
    该作品为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菩提树》,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

  • 第10题:

    下面谱例中变化音程的数量是( )



    答案:C
    解析:

  • 第11题:

    最能表达下列谱例片段音乐特色的表演形式是( )




    答案:A
    解析:
    谱例是日本民歌《樱花》的音乐片段,其表演形式应与日本音

  • 第12题:

    旋律写作。
    以下面谱例中的旋律作为主题,分别写作三段变奏。
    要求:(1)变奏一:加花变奏。
    (2)变奏二:当节拍变换为三拍子。
    (3)变奏二:变换为小调式。
    主题:


    答案:
    解析:

  • 第13题:

    下列谱例中的民歌主要流行于哪个省( )



    A.山东
    B.山西
    C.江西
    D.江苏


    答案:D
    解析:
    谱例是民歌《杨柳青》的音乐片段,《杨柳青》广泛流传于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

  • 第14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云中的城堡




    要求:
    (l)画出结构图示,写出乐曲的结构名称。(10分)
    (2)简要说明乐曲的节拍特点和调式特点。(5分)


    答案:
    解析:
    (1)乐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图示:



    155 -拍,再现句拍子与A乐段拍子形式相同。
    调式特点:本乐曲为a小调,A乐段以a和声小调形式出现,以a自然小调结束;B乐段的c乐句转入F大调,再现句与A乐段曲式结构相同,最终乐曲以a自然小调结束全曲
    四、教学设计题

  • 第15题:

    下列谱例中属于和声连接法的是()。


    答案:C
    解析:
    两个和弦连接时,将和弦中的共同音保持在相同的声部内,叫作和声连接法。没有共同音保持或者两个和弦连接时虽有共同音但不保持在同一声部,称为旋律连接法。C选项中E、G保持在相同声部属于和声连接法,A、B、D选项都属于旋律连接法。

  • 第16题:

    下列谱例用了哪种旋律发展手法?( )

    (谱例缺头)

    A.(同头)换尾
    B.鱼咬尾
    C.(起承转)合
    D.换头合尾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旋律发展手法的认识。题干中的旋律釆用的是“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后一个乐句的结尾和前一个乐句的开头是同一个音。B项正确。

    A、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7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1)谱例中的旋律一共出现几对模进关系分别是哪几对
    (2)此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答案:
    解析:
    (1)此旋律中一共出现两对模进关系,分别是①1—4小节与5—8小节,属于上行三度模进关系;②第9小节与第10小节,属于下行二度模进关系。 (2)这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音区对比,这段旋律运用的是利用不同音区,使音乐产生对比的手法。这种手法常用于句和旬之间,有时也用在段和段之间,由于音区不同,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 第18题:

    下面谱例的节拍类型是( )。

    A.复拍子
    B.单拍子
    C.变换拍子
    D.混合拍子

    答案:C
    解析:

  • 第19题:

    工尺谱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记谱法,广泛应用于戏曲、声乐、器乐等各个领域。下面谱例中的“四、上、合、凡、工、尺”等文字表示的是( )。

    A.节拍
    B.音高
    C.歌词
    D.速度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记谱法。明清时期,由于民间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的广为流传,源于唐代燕乐半字谱的工尺谱得以在不同阶层广泛使用。工尺谱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是由唐代燕乐半字谱、宋代俗字谱发展而来的。一

    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o、re、mi、fa(或#fa)、sol、la、si。

  • 第20题:

    下面谱例属于我国民问音乐中的哪个歌种( )



    A.化儿

    B.信天游

    C.采茶歌

    D.长调

    答案:B
    解析:
    旋律为陕西民歌《脚夫调》,是流传在陕西北部的一首信天游。

  • 第21题:

    旋律写作。

    以下面谱例中的旋律作为主题,分别写作三段变奏。

    要求:

    (1)变奏一:加花变奏。(4分)

    (2)变奏二:当节拍变换为三拍子。(3分)

    (3)变奏三:变换为小调式。(3分)

    主题:


    答案:
    解析:
    本题共三问,要求运用加花变奏、变换拍子和变换调式的方法对原有的 旋律进行改写。

    (1)加花变奏,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旋律发展手法之一,指的是用装饰 音把旋律装饰起来,使其更为丰富。其手法有两种:①原板变奏,保持结构而使骨干音提前或延迟出现;②增减板变奏,扩充或压缩节拍,增减速度放慢,减板速度加快,民 间称为“快减慢繁”法。两种方法选其一即可。

    (2)改变成三拍子来记写,实际上就是 将音值重新组合,每小节三拍即可。

    (3)变换为小调式,改写见参考答案。

  • 第22题:

    下列谱例中,属于G大调正三和弦的是第()小节。

    A.3

    B.4

    C.1

    D.2

    答案:A
    解析:
    建立在调式I级、Ⅵ级、V级上的三和弦称为正i和弦。正三和弦能够体现出调式的色彩与特点,并给予调式支持,可以表现出一个乐思的完整。G大调的正三和弦分别为G—B—D、C—E—G、D—#F—A、符合条件的是谱例的第3小节,因此正确答案为A。

  • 第23题:

    下面谱例属于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哪个歌种? ( )

    A.花儿
    B.信天游
    C.采茶歌
    D.长调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涉及的选项内容是民间歌曲当中的山歌及小调的分类,并能够识曲辨别。本首乐曲旋律是《脚夫调》、汉族民歌,这是一首陕北信天游。

    A项:“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与题干相符,当选。

    C项:采茶歌是湖北省、江西省赣南山区盛行的汉族民曲。其演唱形式比较简单,先是一人干唱,无伴奏,后来发展成为以竹击节,一唱众和的“十二月采茶歌”的联唱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在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与题干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