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更多“ 肱骨下1/3骨折,哪项检查简单实用正确( )。A.中毒症状严重B.脱水明显C.里急后重D.排黏液脓血便E.发热 ”相关问题
  • 第1题:

    5岁,男孩。发热1天,腹泻6~7次,为黏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粪便常规检查:黏液便,红白细胞满视野。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类型属于( )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慢性型


    正确答案:A
    患者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患者本身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无明显其他系统受累,故诊断为:普通型菌痢。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 第2题:

    细菌性痢疾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洗肉水样腹泻,伴发热,腹痛,无里急后重

    B.腹泻,黏液脓血样便,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

    C.腹泻,大便呈果酱样,伴低热,腹痛,无里急后重

    D.腹泻,米泔样大便,无发热,无腹痛及里急后重

    E.发热,脐周痛,腹泻,大便呈水样,有少量黏液


    参考答案:B

  • 第3题:

    结肠癌症状表现为

    A.腹痛、腹泻,排便后腹痛缓解

    B.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

    C.腹痛伴呕吐

    D.腹泻、发热伴里急后重

    E.腹泻、便隐血阳性


    参考答案:E

  • 第4题:

    某人在参加聚餐3天后,突然出现发热、腹痛和水样腹泻,1天后转变为脓血黏液便,并伴有里急后重。据症状应考虑的疾病和检查方法是 ( )

    A.伤寒:取脓血便进行分离培养

    B.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取剩余食物分离致病菌

    C.细菌性痢疾:取脓血黏液便分离培养致病菌

    D.霍乱:取水样便直接镜检

    E.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取剩余食物分离致病菌


    正确答案:C
    据症状应考虑的疾病是细菌性痢疾;取脓血黏液便分离培养鉴定痢疾杆菌。志贺菌引起的急性菌痢典型症状:腹痛、腹泻、脓血黏液便、里急后重,依据病人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符合细菌性痢疾的诊断;霍乱主要是水样腹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伤寒表现为持续高热、腹胀、腹泻、WBC减少、肝脾肿大等;食物中毒诊断需3人以上发病。

  • 第5题:

    沙门菌食物中毒

    A.发热,脐周痛,腹泻,大便呈水样,有少量黏液

    B.不发热.无腹痛,腹泻.米泔样大便,无里急后重

    C.低热.腹痛.腹泻,大便呈果酱状,腥臭,可有里急后重

    D.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样便,有里急后重

    E.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洗肉水样,无里急后重 以下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是: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是

    A.腹痛、发热、黄疸

    B.腹痛、脓血便、发热

    C.腹痛、血便、里急后重

    D.腹痛、血便、腹部肿块

    E.血便、腹部肿块、发热


    正确答案:D
    解析: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归纳为20字:“阵发性腹痛、果酱样大便、回盲部空虚、蜡肠样包块”。

  • 第7题:

    痢疾杆菌引起的菌痢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

    A.大小便失禁

    B.腹痛

    C.里急后重

    D.黏液脓血便

    E.发热


    正确答案:BCDE

  • 第8题:

    侵袭性肠炎的最大的特点是( )。

    A.中毒症状严重

    B.脱水明显

    C.里急后重

    D.排黏液脓血便

    E.发热


    正确答案:D

  • 第9题:

    患者男性,14岁,前3周因进食不洁后出现发热伴腹泻,每日排稀便或黏液便7~8次,曾服盐酸小檗碱3d,症状减轻停药;近10余天仍便次频,每日3~5次,有时大便中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应根据下列哪一项确定该病人患细菌性痢疾

    A.进食不洁史伴稀便

    B.腹泻伴里急后重

    C.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D.大便常规有大量脓细胞及少量红细胞

    E.粪便培养有志贺菌属生长


    正确答案:E

  • 第10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的主要表现是

    A.腹泻

    B.里急后重

    C.腹痛,排便后缓解

    D.发热

    E.黏液脓血便


    参考答案:E

  • 第11题: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菌痢的典型表现( )

    A.里急后重

    B.呕吐

    C.发热

    D.腹痛

    E.黏液便


    正确答案:E
    急性菌痢的典型表瑚是急起发热、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显着。

  • 第12题:

    哪项不是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A.腹痛
    B.发热
    C.腹泻伴里急后重
    D.腹泻不伴里急后重
    E.脓血便

    答案:D
    解析:

  • 第13题:

    溃疡型肠结核多见下列哪项临床表现()。

    A.糊样便

    B.黏液脓血便

    C.里急后重

    D.鲜血便

    E.便秘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患儿,发热1天,腹泻6~7次,为黏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大便常规检查:黏液便,红白细胞满视野,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类型属于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慢性型


    正确答案:A
    110.[解析]轻型一般无脓血便,里急后重较轻或缺如.中毒型常有休克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患儿不符.重型不是菌痢正确分型.因此应选A.

  • 第15题: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表现为

    A.腹痛、腹泻,排便后腹痛缓解

    B.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

    C.腹痛伴呕吐

    D.腹泻、发热伴里急后重

    E.腹泻、便隐血阳性


    参考答案:A

  • 第16题:

    某人在参加一次聚餐3天后,突然出现发热、腹痛和腹泻,始为水样便,1天后转变为黏液脓血便,并有里急后重感。根据以上症状应考虑的疾病和检查方法是

    A.伤寒:取脓血便进行免疫荧光检查

    B.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取剩余食物分离致病菌

    C.沙门菌食物中毒:取剩余食物分离致病菌

    D.霍乱:取脓血便直接镜检

    E.细菌性痢疾:取脓血便分离肠道致病菌


    正确答案:E
    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以伴有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 第17题:

    男性患者,14岁,3周前因进不洁食物后出现发热伴腹泻,每日排稀便或黏液便7~8次,曾服黄连素(小檗碱)3d,症状减轻停药;近10余天仍便次频,每日3~5次,有时大便中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应根据下列哪一项确定该病人患了细菌性痢疾

    A.进食不洁史伴稀便

    B.腹泻伴里急后重

    C.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D.大便常规有大量脓细胞及少量红细胞

    E.粪便培养有志贺菌属生长


    正确答案:E

  • 第18题:

    5岁男孩,发热l天,腹泻6~7次,为黏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大便常规检查:黏液脓血便,红白细胞满视野,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类型属于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慢性型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哪组是正确的。( )

    A.发热、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

    B.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

    C.发热、呕吐、左下腹疼痛、里急后重、粘液或脓血便

    D.发热、腹泻、血水样便、呕吐、肌肉痉挛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肱骨下1/3骨折,哪项检查简单实用正确( )。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

    A.腹泻

    B.里急后重

    C.腹痛,排便后缓解

    D.发热

    E.黏液脓血便


    参考答案:A

  • 第22题:

    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是

    A.腹痛,发热,黄疸

    B.腹痛,发热,脓血便

    C.腹痛,血便,里急后重

    D.腹痛,血便,腹部肿块

    E.腹痛,腹部肿块,发热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患者,女性,33岁。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近1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查体:体温39.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哪项最有助于鉴别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
    A.有无里急后重
    B.有无脓血便
    C.有无便血
    D.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E.有无发热

    答案:D
    解析:
    1.结肠镜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并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结肠镜检查可见充血、糜烂及浅溃疡,与本例患者较为符合,故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3.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大肠,成连续性非阶段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少数累及全结肠。病变早期有黏膜弥漫性炎症。以后肠腺窝底部形成小的隐窝脓肿。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即出现浅小的溃疡,并逐渐成为不规则的大片溃疡。结肠病变一般仅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达肌层,并发结肠穿孔。瘘管形成或结肠周围脓肿者少见,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常出现炎性息肉。可表现正常结构丧失,纤维组织增加,有腺体变形,排列减少等萎缩性表现。由于溃疡愈合而瘢痕形成。
    4.中毒性巨结肠的常见诱因是低钾、钡剂灌肠、服用抗胆碱能或阿片类药物、结肠镜检查大量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