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祖逖北伐
祖逖上书司马睿,要求北伐。他估计,只要南方的晋兵一出,北方人民必然群起响应,中原可以收复。可是司马睿只想在江南建立他的统治,对北伐并无兴趣。因之给了祖逖官名和军用物资,要他北伐,但却不给士卒和兵器,要他自行招募和打造。永嘉七年(公元313年),祖逖毅然率领自己原有的部下渡江北上,在淮阴(今江苏清江)冶铸兵器,招募士卒,队伍扩大到二千余人。他进军至今河南地区,联合当地的起义武装,连胜。可是正当祖逖准备“扫清冀、朔”的时候,司马睿派来了戴渊牵制祖逖。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北伐停止。
桓温北伐
桓温率军入蜀,灭了李氏的汉国,声威大振,他后来曾三次北伐。第一次因军粮不继,未能攻克长安,退返襄阳。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后来桓温返回江南,洛阳和其他已收复的土地又相继失掉。第三次北伐桓温大破前燕军,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桓温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晋军遭到前燕骑兵的追击,死者三万余人。
失败原因:大举北伐的共同目的主要在于攻取中原失地,恢复晋室的一统天下,但每次北伐的出发点又不尽一致。其中,既有门阀世族利用北伐互相制约,又有个别大族人物借助北伐立威专权,致使本来应该集中的力量在内争中分散耗损,屡次出兵无成。同时,南迁大族在江南立足已久,满足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对收复中原、重返故居的热情日趋淡漠,对北伐不予支持。


更多“略述祖逖、桓温的北伐及其失败原因。 ”相关问题
  • 第1题: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的是( )。

    A.祖逖北伐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八王之战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简述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正确答案: (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①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②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③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 第3题:

    桓温北伐


    正确答案: 东晋桓温为收复北部失地而进行的北伐。桓温于公元354年、356年、369年,先后三次进行北伐,总称为“桓温北伐”。第一次北伐时率军四万,攻人关中、进至长安附近,后因受挫于苻雄,同l时军粮不足,被迫撤军。第二次北伐时,打败姚襄,收复洛阳,屡请请穆帝还都,但为士族所阻,遂留兵镇守而还。不久,洛旧复为前燕攻占。第三次北伐时,先是连战连捷,后因军粮不济退军,途中为前燕击败。

  • 第4题:

    东晋建立前后,曾九次北伐,影响较大的是______和桓温领导的两次。


    正确答案:祖逖

  • 第5题:

    祖逖北伐


    正确答案: 祖逖(266-321年),字士稚,是东晋初年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永嘉五年(311)匈奴族刘曜率汉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中原大乱,祖逖率亲邻几百家避难南下,甘苦与共,被推为流徒的首领。上书司马睿,力请北伐。建兴元年(313),司马睿以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只予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作为北伐物资,由其自募战士,自造兵器。九年即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祖逖军纪严明,自奉俭约,不畜资产,劝督农桑,发展生产,深得百姓爱戴。太兴四年(321),晋元帝司马睿派遣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以监督祖逖。东晋内乱爆发,北伐难成,祖逖忧愤死于雍丘。他收复的土地又被石勒攻占。

  • 第6题:

    略述风化作用对岩石性质及其在工程应用上的意义。


    正确答案: 对岩石性质的影响:风化作用不但改变岩石的物理状态,而且改变其化学成分。
    意义:岩石风化带界线是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它是确定桩基持力层、基坑开挖、挖方边坡坡度以及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的依据之一,通常,高层建筑的桩基持力层选择在弱风化岩石上,然而,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来确切地划分岩石风化界线,多数是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并结合实践经验来确定。

  • 第7题:

    祖逖北伐时,北方地区正处于()

    • A、十六国时期
    • B、北魏统治时期
    • C、苻坚统治时期
    • D、东魏和西魏并立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略述祖逖、桓温的北伐及其失败原因。

    正确答案: 祖逖北伐
    祖逖上书司马睿,要求北伐。他估计,只要南方的晋兵一出,北方人民必然群起响应,中原可以收复。可是司马睿只想在江南建立他的统治,对北伐并无兴趣。因之给了祖逖官名和军用物资,要他北伐,但却不给士卒和兵器,要他自行招募和打造。永嘉七年(公元313年),祖逖毅然率领自己原有的部下渡江北上,在淮阴(今江苏清江)冶铸兵器,招募士卒,队伍扩大到二千余人。他进军至今河南地区,联合当地的起义武装,连胜。可是正当祖逖准备“扫清冀、朔”的时候,司马睿派来了戴渊牵制祖逖。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北伐停止。
    桓温北伐
    桓温率军入蜀,灭了李氏的汉国,声威大振,他后来曾三次北伐。第一次因军粮不继,未能攻克长安,退返襄阳。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后来桓温返回江南,洛阳和其他已收复的土地又相继失掉。第三次北伐桓温大破前燕军,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桓温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晋军遭到前燕骑兵的追击,死者三万余人。
    失败原因:大举北伐的共同目的主要在于攻取中原失地,恢复晋室的一统天下,但每次北伐的出发点又不尽一致。其中,既有门阀世族利用北伐互相制约,又有个别大族人物借助北伐立威专权,致使本来应该集中的力量在内争中分散耗损,屡次出兵无成。同时,南迁大族在江南立足已久,满足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对收复中原、重返故居的热情日趋淡漠,对北伐不予支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东晋建立前后,曾九次北伐,影响较大的是()和桓温领导的两次。

    正确答案: 祖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祖逖北伐时,北方地区正处于()
    A

    十六国时期

    B

    北魏统治时期

    C

    苻坚统治时期

    D

    东魏和西魏并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
    A

    谢玄

    B

    桓温

    C

    祖逖

    D

    谢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及其胜利进军的原因。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略述苏联报业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及其历史教训。
    苏联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面改革,引起全国局势的强烈动荡,最后导致苏联的解体。与此相对应,苏联报业也经历了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
    ⑴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在新闻界极力倡导“公开性”,提出“历史无空白”、“批评无禁区“的口号。苏联报界一度出现过活跃的景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揭露社会阴暗面,大量触及历史和现实的敏感问题,报刊舆论日趋混乱。
    ⑵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对苏联进行“革命性改造”的主张。于是,苏联报刊纷纷由一般地揭露阴暗面、批判历史失误,演变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社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报刊上亮相。
    ⑶1990年苏共二月全会决议放弃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不久便修改宪法,实行多党制。于是,形形式式的党派蜂拥而起,纷纷出版自己的报刊,其中有大量反对社会主义、甚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报刊。政治上的混乱带来报刊舆论的混乱,报刊舆论的混乱又助长了政治上的混乱。当年8月生效的《全苏新闻法》又使这种局面完全合法化。
    ⑷1991年“8、19“事件发生后,苏共被停止活动,多家报纸被迫停刊,以党的机关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系统,很快就陷入瓦解。
    苏联报业改革的失败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各项改革如果没有正确的路线指引、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

  • 第14题:

    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

    • A、谢玄
    • B、桓温
    • C、祖逖
    • D、谢安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的是( )。

    • A、祖逖北伐
    • B、官渡之战
    • C、赤壁之战
    • D、八王之战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周世宗北伐幽云十六州最终以失败告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略述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及其历史作用。


    正确答案: 魏孝文帝于499年死后,他的后继者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日益黑暗,阶级矛盾尖锐化,终于引发了各族人民大起义,主要有六镇起义、河北起义以及山东起义和关陇起义。
    六镇起义。六镇是沿长城一线之北的六个军镇。这里的生活条件本来就很艰苦,镇兵和镇民又受镇将和各族豪酋的残酷剥削和奴役。柔然南侵,人民缺少食粮,请求镇将开仓发粮,镇将拒绝开仓,兵民举行起义,其他各镇的兵民纷起响应。北魏朝廷屡派军队前往镇压,都遭到失败。北魏统治者勾结柔然主联合镇压起义军,起义军大败。
    河北起义。六镇起义失败以后,兵民都成为北魏官府的俘虏,被安置到河北地区。当时河北连年遭受水旱之灾,人民四处逃散。镇兵杜洛周率领被俘兵民起义,戍兵两万多人和汉族人民群起响应。怀朔镇兵亦在定州起义,六镇余众和汉族农民纷起响应,葛荣自称天子,国号齐。这时,杜洛周和葛荣两支起义军所向披靡,已控制了今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可是葛荣怀有个人野心,吞并了杜洛周的部众。后被为魏国大将军击败被俘,在洛阳就义,余众败散。
    山东起义。在河北起义期间,河北地区约有二十多万汉族流民逃到了山东一带,他们生活无着,饱受当地官僚、地主的欺凌。邢杲领导河北流民在北海起义,山东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邢杲自称汉王。后被北魏将领击败,邢杲投降被杀,起义失败。
    关陇起义。六镇起义不久,关陇地区也发生了各族人民大起义。这里的起义军主要有两支,一由宁夏地区敕勒族酋长率领,一由羌人率领。先后被北魏将领击败或被叛徒所杀,起义失败。
    历史作用: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起义,前后延续9年之久。义军活动遍及北魏统治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参加起义的有匈奴、鲜卑、敕勒、丁零等百万余人。这次起义是各族被压迫阶级反对北魏胡汉贵族地主阶级的联合斗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的腐朽统治,促使北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并且在争夺最高权力的残酷斗争中迅速瓦解。起义也削弱了胡汉门阀世族的腐朽势力,给北方门阀制度有利冲击,促使统治阶级内部阶层结构发生变化,政权逐渐落入新兴起的大族集团手中。这些集团中一些人吸取北魏衰亡的教训,对统治政策有所革新。由于各族人民在起义中的共同战斗,减少了民族隔阂,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 第18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不包括()。

    • A、祖逖北伐
    • B、官渡之战
    • C、赤壁之战
    • D、八王之乱

    正确答案:A,B,D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祖逖北伐

    正确答案: 东晋初年由祖逖领导的北伐。永嘉七年(313年),祖逖率宗族部曲渡江北上,率军向今安徽、河南地区进发,得到各地人民支持,先后战败石勒、石虎军队,胜利进军至陈留、封丘一带。时司马睿已称帝,恐祖逖势力强大,难以控制,派戴渊任总领北方六州诸军事,牵制祖逖,阻止北伐。祖逖深感北伐无望,忧愤而死。祖逖死后,原来收复的地区又相继失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略述商灭亡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人殉与人祭:商朝人祭人殉之风盛行,商王或贵族死后,均杀人殉葬。以后每祭祀祖先一次,都要杀一批人。人祭人殉制是一种宗教习俗,商代保留这种野蛮习俗,也反映出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奴隶制不甚发达的情况。
    (2)商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商代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在祖甲统治时期。此后,历代商王都很腐朽。
    (3)商朝后期的腐朽统治:他们不断用兵征伐夷方,经营东南。频繁的征伐战争,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导致内部空虚,加剧了商末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4)商纣王的暴虐统治及败亡:商纣王的政治极其腐朽,他骄横跋扈,好酒淫乐,宠爱妲己,重用奸臣,排斥有识之士,使统治阶级内部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商纣王的腐朽统治使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他为了强化统治,实行严刑苛法。同时大修宫室台榭、离宫别馆。在经济上加紧搜刮。广大民众生活在死亡线上,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样严重的局势,商王如临大敌,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商的属国周在西方兴起,国势日渐强大,商将被周灭掉已成定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的是( )。
    A

    祖逖北伐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八王之战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桓温北伐

    正确答案: 东晋桓温为收复北部失地而进行的北伐。桓温于公元354年、356年、369年,先后三次进行北伐,总称为“桓温北伐”。第一次北伐时率军四万,攻人关中、进至长安附近,后因受挫于苻雄,同l时军粮不足,被迫撤军。第二次北伐时,打败姚襄,收复洛阳,屡请请穆帝还都,但为士族所阻,遂留兵镇守而还。不久,洛旧复为前燕攻占。第三次北伐时,先是连战连捷,后因军粮不济退军,途中为前燕击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是()
    A

    北伐的失败

    B

    天京事变

    C

    天京陷落

    D

    洪秀全逝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