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小明是四川省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学校正在上课,学生们惊慌失措,逃生场面十分混乱,小明未能及时逃离,造成右腿骨折,皮肤严重破损,在地震中,小明失去了爷爷、奶奶,在家里,小明与爷爷的感情最深,得知这一消息后小明很受打击。经过治疗,小明的伤情好转,但是情绪依旧不稳定,不接受他人,不愿意接触任何外界事物。针对小明的情况,社工作为心理辅导志愿者负责案主的心理康复,对案主开展了有计划的辅导。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100--103题: 以下属于个案工作模式的是( ) A.社

题目
10岁的小明是四川省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学校正在上课,学生们惊慌失措,逃生场面十分混乱,小明未能及时逃离,造成右腿骨折,皮肤严重破损,在地震中,小明失去了爷爷、奶奶,在家里,小明与爷爷的感情最深,得知这一消息后小明很受打击。经过治疗,小明的伤情好转,但是情绪依旧不稳定,不接受他人,不愿意接触任何外界事物。针对小明的情况,社工作为心理辅导志愿者负责案主的心理康复,对案主开展了有计划的辅导。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100--103题:
以下属于个案工作模式的是( )

A.社会心理模式
B.危机介入模式
C.发展模式
D.行为治疗模式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D
解析: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有社会心理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行为治疗模式。故选ABD
更多“10岁的小明是四川省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学校正在上课,学生们惊慌失措,逃生场面十分混乱,小明未能及时逃离,造成右腿骨折,皮肤严重破损,在地震中,小明失去了爷爷、奶奶,在家里,小明与爷爷的感情最深,得知这一消息后小明很受打击。经过治疗,小明的伤情好转,但是情绪依旧不稳定,不接受他人,不愿意接触任何外界事物。针对小明的情况,社工作为心理辅导志愿者负责案主的心理康复,对案主开展了有计划的辅导。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100--103题: 以下属于个案工作模式的是( ) A.社”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明,17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残疾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务需求?
    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答案:
    解析: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定,残疾人的权益和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和环境友好权。 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如下需求:
    (1)康复的需求。由于刚刚截肢,小明需要持续的健康维护,需要配备假肢,需要康复训练,需要必要的药品与辅助器械。
    (2)教育的需求。目前小明的教育权被剥夺,虽然学校表示愿意接受小明重返学校,但因伤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小明至今没有返校。
    (3)文化生活的需要。目前小明没有返校,因为肢体的障碍隔绝了应有的社会交往,不方便参与学校及社区的文化生活。
    (4)社会福利的需要。小明需要有人帮助他及其家庭了解残疾人的福利政策,需要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5)友好、便利的环境需要。小明需要无障碍的社区环境及无歧视和偏见的社区氛围。
    此外,由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而上学难又给小明和家人带来了心理障碍,对此,小明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其疏导情绪、调整认知、学习接纳自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残疾人的教育康复是指学龄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与职业康复和就业安置等相关的教育工作。
    (1)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针对小明开展以下教育康复服务:
    ①对小明开展人与环境互动的教育。帮助小明接纳自己残疾的事实,传授小明科学的身体护理知识,帮助小明适应新的日常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和社区等方法提供专业化重点服务,使小明的身心与环境达成和谐。
    ②进行“补偿性”功能的损害训练,不仅学习基础性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为小明提供结合身心发展的培训。
    ③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工作中,激发小明在服务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达成教育康复、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的“三位一体”。
    (2)针对小明父母的服务:
    ①给予家庭照顾者以及家庭成员心理支持,缓解精神压力。在对待残疾人的照顾问题上,防止出现歧视、忽视或过度的呵护和保护的两极不恰当做法。
    ②普及相关的残疾人教育康复的相关知识,提升照顾者的康复技巧。帮助构建社区型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质量。
    ③帮助父母正确认识和对待小明的残疾状况,以正常化眼光看待小明,消除小明母亲的负罪感,纠正过分溺爱的方式,对小明多多鼓励和赞扬;改变小明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明康复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对小明产生一种正面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明和家属的同时,还要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 第2题:

    小明,9岁,现在是北京某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三年级新生。小明的父亲一直在北京打工,母亲也在他两岁的时候来到了北京。小明自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平时很听话,课堂表现也很优秀,爷爷奶奶对他很是疼爱。母亲每年会回家探望小明几次,但父亲只有在春节时才回去。母亲很思念小明,并且觉得爷爷奶奶上了年纪,再一直照顾小明多有不便,应该将小明接到身边照顾。2012年8月,父母把小明接到了北京,并为他联系了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上三年级。
    小明来到北京后的第一个月,都是被反锁在家里看电视,因为父母白天都要工作,怕他自己在家不安全。上学后,因为小明的方言很严重,同学都排挤他,有些同学见他长得弱小就常欺负他。由于课程跟以往不同,课业方面他也总跟不上。慢慢地小明就变得郁郁寡欢,在家里不爱跟爸妈说话,在学校经常是上课睡觉,下课就躲在角落里,还经常逃学。只有偶尔跟爷爷奶奶讲电话时他才会高兴些,还总嚷嚷着要回去。一次,小明被同学欺负,他忍无可忍,抡起板凳打了对方。学校老师向小明父母反映了情况,父亲很生气,当时就打了他,小明哭着喊着要回去找爷爷奶奶,母亲看着很心疼。父亲骂他没出息,还要把他送回去。母亲舍不得儿子离开,她知道小明是在来到这里后才改变的,但她不知道怎样帮助儿子适应这里的生活,着急、苦闷之余,经同事介绍找到社工小张,并向其求助。社工小张了解了小明的基本情况后,决定采用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帮助小明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2.根据材料说明小明有哪些方面的困境
    3.从学校和家庭层面出发,社工应该为小明提供哪些服务


    答案:
    解析:
    1.儿童的心理特点有:
    (1)发展性。小明才9岁,正处于初始社会化阶段,还需要学习更多社会和生活的知识与规范。
    (2)依恋性。小明自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早已形成对他们的依恋关系。转入北京后,没能及时跟父母建立起新的依恋关系,导致情感孤独。
    (3)可塑性。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城乡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小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不安,导致他产生抵触心理和防御行为。
    2.小明的困境有:
    (1)个人方面。小明还不能适应新环境,主要包括对城市环境的不熟悉、语言方面的不适应、城市生活的不习惯。
    (2)家庭方面。小明面对亲子关系不调的问题。小明父亲常责骂小明,使得父子之间关系紧张。
    (3)学校方面。一方面城乡课程进度的不同,导致小明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小明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生活,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
    3.社工应该为小明提供的服务包括:
    (1)家庭方面。①采用个案辅导的方法,通过真诚、接纳和尊重等技巧,与小明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帮助小明表达心声、宣泄情绪。通过互动帮助小明学习一些人际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并鼓励小明学习和练习说普通话。②向小明的父母澄清小明的问题,小明现在的表现实际上是对不能适应的新环境的对抗,以求得到重回老家的结果。因此,鼓励家长给予小明更多的耐心和关怀,给予他精神上的爱和支持。此外,鼓励家长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小明去城里好玩的地方放松,以增加小明对城市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其对城市的认同和归属感。
    (2)学校方面。①社会工作者向班主任老师介绍小明的情况,赢得班主任的理解和支持,请老师给予小明生活上的关心和课业上的辅导,帮助小明追赶学习的进度。②向班主任倡导开展多元的课外小组活动,并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和自信,并建立与同学之间的亲密关系。

  • 第3题:

    小明在学校是一个喜欢“捣乱”的孩子,老师将他带到社会工作者那里寻求帮助。在与小明面谈后,社会工作者发现,小明与同班几个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学生关系很好,成为“好哥们儿”,而且他们都喜欢在上课时“捣乱”,小明也因此而变得调皮捣蛋。在这一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最适合介入的对象为()。

    A.小明本人
    B.小明的同学
    C.小明的家庭
    D.小明的“好哥们儿”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儿童社会工作中,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儿童在其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因年龄、兴趣、就读学校、家庭住址等因素的一致,而逐渐地形成一个非正式的固定交往群体。这就是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儿童成长中十分特殊的重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同时,根据社会工作介入的经济效益原则,本题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介入小明的同辈群体比介入小明本人会有更明显的收获和改变.所以D选项正确。

  • 第4题:

    小明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将小明接到身边。但小明的父母发现,小明一点儿也不听话,父母交代的事情总是不做或者应付着做。但在学校,小明却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与同学十分友好。小明的父母感到很奇怪,于是与社会工作者联系,社会工作者决定为小明和他的父母开展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其中宜开展的是()。

    A.家庭行为学习
    B.家庭照顾技巧
    C.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D.家庭支持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家庭中亲子关系的改善方法。家庭照顾技巧训练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的,针对家庭中的父母.尤其是那些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感到困难的家长。它要求社会工作者首先明确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中的具体问题,把问题变成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表现;然后,设计和尝试新的行为,测试新的行为带来的效果,并且根据行为的效果坚持或者调整新的行为,这样.就能帮助父母学习更有效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题月中,小明的父母在与小明的交流中,产生交流不畅的问题,所以,需要运用提供家庭照顾技巧的方法,帮助小明的父母学习更好地与小明互动、交流的方式,改变目前的状态。

  • 第5题:

    小明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异类。学校打疫苗他从不参加,夏天依旧穿长袖长裤,总是心惊胆寒地坐在教室的角落,从不与同学一起游戏。一次上体育课,在锻炼时,小明的裤子突然破了,老师发现小明的腿上有很多伤疤,检查之后发现,小明全身上下都是烫伤、抽打、脚踢的伤痕,于是,老师开始对小明实施个案工作。在这一工作中,老师应该做的是()。

    • A、老师第一步应该与小明的家长联系
    • B、老师需要对小明进行辅导,并且给小明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 C、老师将小明送到医院进行检查
    • D、老师向相关部门反应小明的情况
    • E、将孩子交给父母,让父母处理

    正确答案:B,C,D

  • 第6题:

    小明今年9岁,写字常漏毛画,笔顺又经常出错,左右颠倒,学习成绩不佳。学校社会工作者王华安排小明参加社区中心的课外辅导班。一天,课外辅导班的李老师两只王华提出要将小明调离辅导班要要求,原因是小明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还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王华此时适当的做法应该是()。

    • A、与小明家长联络,请家长留意小明的学习情况
    • B、为小明购买辅助学习用具
    • C、向李老师建议设立奖励制度
    • D、将小明调离辅导班并安排个人辅导
    • E、了解小明阅读和书写困难的原因。

    正确答案:A,C,E

  • 第7题:

    小明今年9岁,写字常漏笔画,笔顺又经常出错,左右颠倒,学业成绩不佳。应家长要求,社会工作者安排他人读社区中心的课外辅导班。有一天,辅导班的李老师向社会工作者提出将小明调离辅导班的要求,原因是小明上课不专心,经常不交作业,还常在课堂上睡觉。社会工作者此时适当的做法是()。

    • A、与小明家长联络,请家长留意小明的学习情况
    • B、为小明配备电脑作为他学习的辅助工具
    • C、向李老师建议设立奖赏制度
    • D、将小明调离辅导班并安排个人辅导
    • E、了解小明阅读和书写困难的原因

    正确答案:A,C,E

  • 第8题:

    小明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班主任向学校社工反应,小明最近在班上的表现突然变差,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力推搡其他同学,学校社工向其他老师和同学了解情况后,得知小明最近在学校并没有遭受老师批评或同学欺负的经历,决定对小明进行家访,了解他家里近期是否发生了什么变故,学校社工做出这一决定的根据是()。

    • A、认知行为理论
    • B、增强权能理论
    • C、存在主义理论
    • D、生态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小明的生母在小明一岁时病故。次年小明的父亲与A结婚。六年后的一天,小明的父亲车祸身亡,而他的继母(A)也在车祸中成了植物人并被确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小明的亲人还有爷爷、奶奶、姑姑;A的亲人还有A的哥哥。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继承法的有关规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案例介绍,小明的法定监护人是谁?A的法定监护人是谁?


    正确答案: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小明的法定监护人是小明的爷爷、奶奶。A的法定监护人是A的哥哥。

  • 第10题:

    单选题
    小明年仅15岁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长期在医院治疗,小明的父母近来经常为照顾小明及医药费的问题发生争执,甚至经常吵架与发生冲突,小明看在眼中非常难过与害怕,于是找到了在医院的社工小王。小王接案准备为小明的家庭提供服务,此时小王介入的主要目标是()
    A

    促进小明家庭的沟通

    B

    对小明的父母进行夫妻辅导

    C

    对小明的病况及家庭的压力进行讨论分析,协助小明全家增强面对这场危机的适应力

    D

    对小明的家庭进行家庭治疗

    E

    对小明进行劝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小华,18岁,某大学大一学生。因与母亲外出,遇车祸,造成双腿截瘫。出事后,小明不爱与人交往,变得沉默寡言,且与父母关系疏远。治好后,虽然学校同意小明返校读书,但因没有经验,学校迟迟没能落实好小明返校的工作。小明的母亲也因这次事件,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觉得对小明内疚,对小明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小明的父亲觉得“倒霉”的事都让自己碰上了,整天唉声叹气。小明也是因此万念俱恢,内心十分焦虑。于是请社工介入,帮助。问题:1.  小明的需要是什么? 2.  利用社区康复模式,社工应该如何满足这些需要?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小明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异类。学校打疫苗他从不参加,夏天依旧穿长袖长裤,总是心惊胆寒地坐在教室的角落,从不与同学一起游戏。一次上体育课,在锻炼时,小明的裤子突然破了,老师发现小明的腿上有很多伤疤,检查之后发现,小明全身上下都是烫伤、抽打、脚踢的伤痕,于是,老师开始对小明实施个案工作。在这一工作中,老师应该做的是()。
    A

    老师第一步应该与小明的家长联系

    B

    老师需要对小明进行辅导,并且给小明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C

    老师将小明送到医院进行检查

    D

    老师向相关部门反应小明的情况

    E

    将孩子交给父母,让父母处理


    正确答案: C,E
    解析: 从个案的情况看,小明属于被虐待儿童,针对这种对象,第一步应该是进行辅导,并且提供安全的环境。其次,还要与受虐儿童的家长、社区、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以及社区有关力量或社会资源密切配合起来,对受虐儿童予以积极的介入。答案A错误在于不应该首先与家长联系,答案E错误在于无法确定小明的家庭环境是否安全,需调查确定后才能将小明安置到安全的环境里。【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

  • 第13题:


    (案例分析题,20分)


    小明,1 7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务需求?


    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1.(1)由于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而由于上学难,给小明和家人又带来了心理障碍,对此,小明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小明直接受特殊教育的需要。其原先所在学校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对小明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使小明接受教育的需求无法实现,令他感到前途渺茫,这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协助。


    2.社会工作者应该与学校、家庭、社会人士配合,一同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全面介入工作过程:(1)配合学校或特殊工作者进行针对小明的文化科学知识及劳动、职业技能的训练,开展个案工作,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咨询服务或各种专门的辅导。(2)对于小明的父母,社会工作者要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已经残疾的小明,改变小明母亲有负罪感,过分自责,以至于对小明过分溺爱、关照等不正常的情况;改变小明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明康复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对小明产生一种正面影响。(3)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明和家属的同时,还要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 第14题:


    案例:


    小明,1 7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致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务需求?


    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定,残疾人的权益和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和环境友好权。


    本案中截肢后的小明目前的主要需求包括:


    (1)康复的需求:由于刚刚截肢,小明需要持续的健康维护,需要配备假肢,需要康复训练,需要必要的药品与器械。


    (2)教育的需求:目前小明的教育权被剥夺,虽然学校表示愿意小明重返学校,但因致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小明至今没有返校。


    (3)文化生活的需要:目前小明没有返校,没有交往,不方便参与学校及社区的文化生活。


    (4)社会福利的需要:小明需要有人帮助他及家庭了解残疾人的福利政策,需要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5)友好、便利的环境需要:需要家庭环境改善,社区中有无障碍通道,需要校园、社区没有歧视,需要友好和支持。


    此外,由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而由于上学难,给小明和家人又带来了心理障碍,对此,小明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小明需要帮助疏导情绪、调整认知、学习接纳自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


    残疾人的教育康复是指学龄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与职业康复和就业安置等相关的教育工作。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小明开展以下教育康复服务:


    (1)对小明开展人与环境互动的教育。帮助小明认知自己的残疾、认识日常生活的环境、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个案、小组和社区等方法提供专业化重点服务,使小明的身心与环境达成和谐,积极来应对残疾及其残疾的生活状态。


    (2)进行“补偿性”功能的损害训练,不仅学习基础性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连接服务资源为小明提供结合身心发展的培训。


    (3)在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工作中,激发小明的主体性,从而达成教育康复、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的“三位一体”。


    针对小明父母的服务:


    (1)给予家庭照顾者以及家庭成员心理的支持,缓解精神压力,帮助父母防止主线歧视、忽视或过度的呵护和保护的两极不恰当做法。


    (2)普及相关的残疾人教育康复的相关知识,提升康复技巧。最后,帮助构建社区型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质量。


    (3)帮助父母正确认识和对待已经残疾的小明,改变小明母亲的负罪感,过分自责,以至于对小明过分溺爱、关照等不正常的情况;改变小明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明康复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对小明产生一种正面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明和家属的同时,还要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提示】此题考点涉及残疾人的需要和对残疾人的教育康复。考生要注意从权利的角度评估残疾人的需要,要了解掌握对残疾人教育康复的特定内容,不可以随意做答。





  • 第15题:

    小明今年9岁,写字常漏笔画,笔顺又经常出错,左右颠倒,学业成绩不佳。应家长要求,社会工作者安排他人读社区中心的课外辅导班。有一天,辅导班的李老师向社会工作者提出将小明调离辅导班的要求,原因是小明上课不专心,经常不交作业,还常在课堂上睡觉。社会工作者此时适当的做法是( )。


    A.与小明家长联络,请家长留意小明的学习情况

    B.为小明配备电脑作为他学习的辅助工具

    C.向李老师建议设立奖赏制度

    D.将小明调离辅导班并安排个人辅导

    E.了解小明阅读和书写困难的原因

    答案:A,C,E
    解析:
    本题中小明的问题并不是出现在缺少学习用具上,所以,选项B为小明配备电脑作为他学习的辅助工具的做法不妥当,而选项D将小明调离辅导班并安排个人辅导的做法对解决小明的问题于事无补,也不合适。

  • 第16题:

    小明因为家庭贫寒,十分自卑,但很努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了改变小明自卑的情况,班主任决定运用提供机会、促进参与的方法增强小明的抗逆力,合适的做法是()。

    A.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
    B.为小明提供课业辅导
    C.让小明担任班级小组长
    D.为小明申请学业补贴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逆力的理论与方法。在建立青少年抗逆力的步骤中,包括提供关怀与支持;建立和表达高的期望;提供机会、促进参与。提供机会、促进参与意味着让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及其他成员对更多的事情担当起责任。题目中,让小明担任班级小组长,可以让他更多地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担当起责任,符合提供机会、促进参与的方法。

  • 第17题:

    小学三年级的小明是学校足球队的队员,一次他在学校足球场参加学校组织的足球比赛,在球场边看球的小明的爸爸边抽烟边为小明加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爸爸抽烟的行为违法了
    • B、小明爸爸的行为没有不妥
    • C、小明爸爸的行为虽然不妥但不违法
    • D、学校可以对小明爸爸罚款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下列现象属于教育行为的是()。

    • 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 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时如何保护自己
    • 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证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 D、小明在与同学的冲突中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小明年仅15岁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长期在医院治疗,小明的父母近来经常为照顾小明及医药费的问题发生争执,甚至经常吵架与发生冲突,小明看在眼中非常难过与害怕,于是找到了在医院的社工小王。小王接案准备为小明的家庭提供服务,此时小王介入的主要目标是()

    • A、促进小明家庭的沟通
    • B、对小明的父母进行夫妻辅导
    • C、对小明的病况及家庭的压力进行讨论分析,协助小明全家增强面对这场危机的适应力
    • D、对小明的家庭进行家庭治疗
    • E、对小明进行劝慰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小明的生母在小明一岁时病故。次年小明的父亲与A结婚。六年后的一天,小明的父亲车祸身亡,而他的继母(A)也在车祸中成了植物人并被确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小明的亲人还有爷爷、奶奶、姑姑;A的亲人还有A的哥哥。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继承法的有关规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案例介绍,小明父亲的遗产应当由哪些人继承(或者说哪些人属于法定继承人)?


    正确答案: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小明父亲的遗产应当由下列人员继承(也就是说,下列人员为小明父亲的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小明的继母A;小明;小明的爷爷;小明的奶奶。

  • 第21题:

    农村学生小明今年13岁,家里经济不是很好。暑假期间,某企业需要招聘小工。因为工作不是很累,小明妈就要小明去。可是,这家企业却拒绝录用小明。这家企业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 A、对。因为小明年龄小,工作效率不高。
    • B、对。因为小明年龄小,还是未成年人,法律上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童工。
    • C、不对。因为小明的行为属于勤工俭学,企业应该大力支持。
    • D、不对。因为小明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小明妈妈作为监护人同意小明去做工,企业应该同意。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现象属于教育行为的是()。
    A

    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时如何保护自己

    C

    老师严格管理以保证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

    小明在与同学的冲突中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新学期何老师接任新班级,发现学生小明上课时无精打采,而且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她向以前的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后得知小明之前成绩优异,最近这个学期成绩才下滑。何老师通过多次主动与小明沟通,才知道原来小明家庭遭遇变故,去年小明的妈妈因病去世,爸爸也外出打工还债。何老师了解小明的情况后,在生活上特别关心小明,课堂上对小明的每点进步都给予鼓励,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小明补习功课。在何老师的努力下,小明的成绩很快得到提高,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离开学校前一天,小明给何老师写了一封信,信里称何老师为“最好的老师”。这个案例中教师(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开发外部教育资源③热爱、尊重学生④擅长与学生沟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