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为抢劫殴打吴某,吴某逃跑,甲随后追赶。吴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即跑开。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钱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宋某,见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宋某死亡。乙的行为和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丙经过城铁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杨某,遂相互聊起天来,导致杨某忘记放下横杆,路过的刘某被快速驶来的轻轨列车撞死。丙的行为和刘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丁为杀害王某

题目

第 8 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抢劫殴打吴某,吴某逃跑,甲随后追赶。吴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即跑开。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钱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宋某,见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宋某死亡。乙的行为和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丙经过城铁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杨某,遂相互聊起天来,导致杨某忘记放下横杆,路过的刘某被快速驶来的轻轨列车撞死。丙的行为和刘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丁为杀害王某而打击其头部,并致使王某受伤,2小时内必死无疑。在王某的哀求下丁产生了悔意遂开车带其到附近的医院抢救。

在去医院的途中,夏某因驾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导致王某当场死亡。丁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考点]因果关系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A项,甲为抢劫而殴打导致吴某钱包跌落,甲拾得,甲的暴力行为和拾得钱包、取得财物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可以认为是偶然的因果关系,故A项不正确。B项,虽然乙砍伤了宋某,但由于医生存在重大失误最终导致宋某的死亡,该事件的介入是异常的、独立于乙的行为的,因此乙的行为与宋某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被阻断,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项正确。C项,丙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只存在间接的因果关系,直接原因在于铁路工作人员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因而导致重大事故,造成刘某死亡,应当是杨某的过失与刘某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D项,丁虽然给王某造成了致命伤害,但夏某的交通肇事行为导致了王某的死亡,因此丁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依题意,B项当选。
更多“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

    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因果关系。 本题涉及客观归责理论中的风险升高理论,即只有行为给对象制造或增加被法律所不容许的风险时,结果才可以归责于行为。甲虽然希望乙摔伤,但是送旱冰鞋的行为并没有制造被法律所不容许的风险,毕竟滑旱冰时自己不小心摔伤,属于自担的风险,不应归责于送鞋人。所以甲的行为本身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与乙的受伤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 第2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

    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因果关系的判断。 A项,甲的开枪行为直接导致丙中弹身亡,根据条件说,“没有前行为,就没有后结果时,前行为就是后结果的原因”,甲的开枪行为当然是丙死亡的原因。故A项错误。
    B项,只有制造了不被允许的危险,才可能将结果归责于行为。甲追赶小偷乙的行为,是得到法律和社会允许的正当防卫,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的结果,不可以归责于甲的行为。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
    C项,二重的因果关系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为分别都能导致结果的发生,但在行为人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竞合在一起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在数个行为共同导致一个结果的情况下,如果除去一个行为结果将发生,除去全部行为结果将不发生,则全部行为都是结果发生的条件。因此,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
    D项,因果关系的断绝,指条件关系本身被切断,即前条件对某一结果还没有起作用时,与此无关的后条件导致了该结果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前条件不是结果的原因。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所以没有因果关系。故D项正确。

  • 第3题:

    4、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 第4题: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因果关系。 本题涉及客观归责理论中的风险升高理论,即只有行为给对象制造或增加被法律所不容许的风险时,结果才可以归责于行为。甲虽然希望乙摔伤,但是送旱冰鞋的行为并没有制造被法律所不容许的风险,毕竟滑旱冰时自己不小心摔伤,属于自担的风险,不应归责于送鞋人。所以甲的行为本身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与乙的受伤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 第5题: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C
    解析:
    【考点】作为;因果关系;故意;过失【详解】作为的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自己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以积极的身体举动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并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甲女送给男友乙一双滚轴旱冰鞋的行为不会危害社会也不是《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因此不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所以A的说法是错误的。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要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关系,作为条件的行为必须是有导致结果发生可能性的行为,否则不能承认有条件关系,而甲送旱冰鞋的行为不具有导致乙重伤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B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甲在主观上希望乙在运动时重伤,因此,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是在客观上并没有实施伤害乙的行为,因此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同时也不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所以C的说法是正确的,D的说法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第6题:

    5、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 解析C项:本题的考点较为综合,涉及到危害行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和犯罪故意。本题中甲在送乙旱冰鞋的时候,期望乙运动时摔伤,显然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是由于欠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失去了归责的基础,故不成立故意伤害罪。所以C项正确。A项:危害行为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是指由行为人意识和意志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举动,具有有体性、有意性和有害性。赠送旱冰鞋的行为不是危害社会的身体举动,故甲的行为不属于危害行为。所以A项错误。B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近年来,审判实践中长期采用条件说,认为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关系(条件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条件说要求作为条件的行为必须有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是题干中甲的送鞋行为不是乙死亡的条件,因为该行为本身不具有导致结果的可能性。所以B项错误。D项:根据刑法第235条规定的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由于过于自信或是疏忽大意导致他人的重伤。本题中甲对乙受伤的主观心态是是故意而非过失。所以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