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蔡元培在1912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从“养成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前三者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隶属于政治教育;后二者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之教育。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育中也有重点,即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在民国初年,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方针。
更多“评述民国初年的教育方针及其历史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评述曹操及其集团实行的统治政策。


    参考答案:

    在政治上,打击豪强,整顿选举,实行“唯才是举”的选人政策,曹丕称帝后创立九品中正制,改善吏治,严明赏罚,克服汉末以来的腐败状况。
    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制,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屯田包括军屯和民屯两种,为了保证兵源和屯田劳动人手,又建立了“世兵制”。实行屯田制的同时,也对赋税征收办法进行改革,实行租调制。
    曹魏政权重视水利事业,注重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使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大为改观。农业的恢复也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冶铸业、纺织业、对外贸易都有所发展。


  • 第2题:

    简述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1)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用自上而下的改良办法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
    (2)“时移法亦移”,“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只有变法维新,才能使中国救亡图存。
    (3)制定新的“典章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设议院、开国会、建法院等。
    (4)以“公羊三世”说作为君主立宪和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5)符合历史发展要求,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但改良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障碍。

  • 第3题:

    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反动本质?


    正确答案: 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经袁世凯及其继任者的百般扭曲,形成以下三个十分显明的特点:
    (1)在形式上采用自由新闻体制。中华民国成立后,在形式上采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原则承认“主权在民”。
    (2)带有浓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在立法上,辛亥革命胜利后,由于中华民国的法律一时难以出台,因而只能暂时沿用前清的法律中与民国国体无抵触的内容,使新法律仍带有旧时代的痕迹。
    (3)滥用军法,惟军阀意志是从。辛亥革命后,地方政权大都为旧封建军阀所窃取,这些旧军人毫无民主观念,横行霸道,鱼肉百姓。
    总之民初的新闻法律制度是袁世凯及北洋军阀为维护自身利益,钳制新闻事业而颁布实施的,它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 第4题:

    试述民国初年短暂的办报古潮中新闻事业的变化及其业务的变化。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民国初年,随着自由新闻体制的建立和旧有制度的废除,中国出现了第三次的了业高潮,然而袁世凯上台后扭曲新闻法律、法规,使得报业发展脚步嘎然而止,在这次短暂的办报高潮中,民国新闻事业和业务也发生了变化。
    (二)新闻事业的变化
    与清末比起来,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a、政党报刊(党会林立),民初的报纸,包括原有的和新创刊的,大部分是政党报纸。由于民初党会成立,这些政党或政客,一般都创办报刊,将其作为言论机关,客观上就导致了政党报刊的峰起。
    b、新建政权各级的机关报取代前清宫报。民国成立后,各级组织纷纷出版机关报,数日大大超过前清宫报。
    C、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女子参政的妇女报刊大量了版。
    D、通讯社的兴起。中国人自办通讯社,始于20世纪初,是从译报、剪报、通信工作发展而来的。武昌起义胜利后,1912年和1913年两年内,全国新出现多家通信社,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计报。
    (三)新闻业务的变化
    a、从新闻业务本身看,这一时期总的趋势是由“政论时代”和“新闻时代演变”。“二次革命后,由于袁世凯、段祺瑞等军阀专横、残暴,以及党派报刊宗旨,思想水平下降,政论既易贾祸,又不再为读者所看重,在报上所占篇幅剧减。与政论衰退相反,新闻报道有长足发展,这种发展适应了当时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b、报纸副刊的发展
    副刊的发展表现在,当时报纸普遍设立副刊栏目或辟有固定版面,专门刊载杂文、随笔、小说、诗歌、戏曲,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等专栏。
    (四)总评:在民初短暂的办报中,中国新闻事业适应了当时的国内形势,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新闻事业及新闻业务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现代报纸的形态日益成熟。

  • 第5题:

    民国初年教育行政的特点是()

    • A、重视教育方针
    • B、重视教育督导
    • C、重视教育政策
    • D、重视教育法制建设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简述乒乓外交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我国在31届世乒赛上,利用中美运动员之间的接触,实现了中美乒乓球队的互访,开辟了中国外交事业的新局面。“乒乓外交”是1949年后中国体育史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以中美乒乓球队互访为形式,以两国政府的高层对话为实质,以体育方式解决了一项棘手而又具有全球效应的政治外交问题,是体育在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和改善国际关系的典型例证。

  • 第7题:

    宋代民间歌舞的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宋代民间歌舞内容丰富多彩且富有生活气息,其代表性的舞种有:村田乐、划旱船、讶鼓、舞鲍老、十斋朗、扑蝴蝶、抹跄变阵子等。民间歌舞大多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反映,因此,成为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这是宋代民间歌舞发展的原因之一。其次,唐末社会动乱,宫廷大批艺人流落到民间,提高了民间舞蹈表演技艺。第三,宋代商业兴盛,为适应商业需要,宋代社会出现许多勾栏瓦舍,使民间舞蹈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为民间舞蹈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宋代民间歌舞艺术发展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为后世的元杂剧、明清戏曲艺术表演的形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第8题:

    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五四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残酷压迫,对外屈膝投降造成的民族危机。其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 第9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反动本质?

    正确答案: 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经袁世凯及其继任者的百般扭曲,形成以下三个十分显明的特点:
    (1)在形式上采用自由新闻体制。中华民国成立后,在形式上采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原则承认“主权在民”。
    (2)带有浓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在立法上,辛亥革命胜利后,由于中华民国的法律一时难以出台,因而只能暂时沿用前清的法律中与民国国体无抵触的内容,使新法律仍带有旧时代的痕迹。
    (3)滥用军法,惟军阀意志是从。辛亥革命后,地方政权大都为旧封建军阀所窃取,这些旧军人毫无民主观念,横行霸道,鱼肉百姓。
    总之民初的新闻法律制度是袁世凯及北洋军阀为维护自身利益,钳制新闻事业而颁布实施的,它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民国初年教育行政的特点是()
    A

    重视教育方针

    B

    重视教育督导

    C

    重视教育政策

    D

    重视教育法制建设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简述加尔文教的主要教义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加尔文教是本章的重中之重,有关它的教义和影响都要细致全面地掌握。

  • 第12题:

    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基本思路:历史意义: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第二,它扩大了中共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共产党人正是从这次革命中汲取教训,懂得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阶段准备了条件。
    失败原因:
    (1)客观上,一是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大大超过了刚刚兴起的革命力量;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了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

  • 第13题:

    试论述拿破仑大规模立法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拿破仑上台执政后,领导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先后制定了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商业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法国刑法典等一整套体例完整的成文法典,史称“六法体系”。
    (2)六法体系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最终形成 ,同时也是大陆法系的主要标志。

  • 第14题:

    简述《法经》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法经》是战国初期魏国臣相李悝所制。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是追究犯罪人责任和囚禁方面的规定,相当现在刑法的总则。
    意义:
    1、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对当时各国立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对后世的立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第15题: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第一次变法的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整顿户籍,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奖励告奸;奖励农业生产;奖励军功。
    第二次变法的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重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禁令;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制度。
    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特别是秦国,改革比较彻底,国势日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 第16题:

    评述宋代官制的特点及其利弊?


    正确答案:宰相权力的分割;官、职、差遣不一;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官员待遇优厚。影响:有效地防止大臣、外戚专权和地方割据,加强了皇权。但是造成官僚队伍庞大,官员因循守旧,办事效率低,财政不堪负担,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激发了阶级矛盾,是两宋积贫积弱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 第17题:

    民国初年确定的教育方针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其核心是()。

    • A、德育
    • B、智育
    • C、体育
    • D、美育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分析《清明上河图》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清明上河图》现在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为典型环境,描绘出当时各色各样人物活动和建筑、工具等人世风物,有极大的历史价值。画家以周密的观察力为基础,对北宋汴梁城的城门和大街,对门外汴河上的繁华景象,作了忠实而详尽的描写。画面上有市街上的各种商业活动、手工业活动、河上的漕运活动、各类人的游览活动等。除了酒楼、药铺等大型店铺外,还有香铺、弓店,处于十字路口小茶铺或酒铺,还有门前挂着“解”字招牌的当铺,做车轮的木匠,卖刀剪的铁匠,有卖花的、算命的以及各种摊贩等牟均可一一辨认,街道上活动着各种人群,官员骑马,侍者前呼后拥,在人丛中穿过;有的妇女们则坐了小轿。在如此熙熙攘攘之间,有人挑担,有人驾车,车子的样式也不尽相同。河上有人使船,有人游逛,有的在门口凭栏眺窒。这热闹的光景,画家安排得有条有理,杂而不乱,引人入胜,古都风貌,再现眼中。从构图上,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有细有粗,有紧张有松驰;以村郊、河道、城市为主,逐渐铺开,很有层次,村郊是引子,比较简略。进到河边时,便着力描写船舶货运,直到拱桥,形成了第一个高潮。桥上桥下,船上船边,人们手忙脚乱,喧呼嘈杂,十分紧张,过后渐渐转远,结束了中心最重要的一段。从酒楼和桥起,大街直通城内,各种车辆。店铺、各色人等,一步挤一步,一处紧一处,形成第二个高潮。从进城到第二条街,画卷终止。《清明上河图》在南宋有许多临摹,一两黄金一卷,可见南来人怀念故都的繁华的感情,其意义是很大的。

  • 第19题:

    问答题
    举例说明隋唐政治、文化和社会中的“胡化”现象,评述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政治的“胡化”:唐朝皇室的血统是胡、汉混杂的,高祖李渊的母亲为突厥贵族独孤信的四女儿,初唐时期的皇帝大多以北方女子为后。如高祖之妻太穆皇后窦氏为鲜卑军事贵族世家迄豆绫氏之后,太宗之妻长孙皇后为鲜卑拓跋氏的后代。
    文化和社会的“胡化”:反映在隋唐陶俑上。小袖窄衣,着男装,骑马出行等女子时尚,男装中的翻领皮衣、靴子、蕃帽、胡腾舞、朝旋舞、说唱、马球在此一时期陶俑中都有反映。域外的驼、马、胡人俑,甚至来自非洲等地的黑人俑,更是司空见惯。长安城里“胡商”云集,有很多西域人开的商店和酒馆,胡食、胡乐、胡舞盛行。
    历史意义:唐王朝对“胡化”的接受使得唐王朝能够抛弃固有观念,接受新生事务,兼收并蓄,视野开放。对少数民族和外国文化也能够很好的吸收,是唐王朝强盛的原因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构想,成为民国初年制定教育宗旨的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 “五育”并举
    解析: 暂无解析